甘奇又在城牆之下坐了一個下午,戰事依舊沒有開始,今天停戰了,意料之外,卻也不那麼意外。
遼軍大營之中,情況顯然不怎麼穩定。
到處都在議論紛紛,故事隨着人言傳播者,甚至也開始有了添油加醋的版本。
十幾萬人的大營,猶如一座城市一般,無數的營帳排列得漫山遍野,人與人聚在一起,沒有鼓聲,便也只有相互談論之聲。
南院樞密使被太子快打死了,南院樞密使的侄子差點拔刀把太子給殺了,四千南院兵馬也差點譁變了。
爲什麼?這是重點。
至於到底爲什麼,興許也不那麼重要,底層的人,最喜歡聽的故事自有一個版本,不論這個版本與事實的出入是大還是小,人們都更喜歡這個版本。那就是下層的人被壓迫了,被冤枉了,被不公正對待了。
唯有是這樣的故事,纔是人們喜歡聽喜歡傳的故事。
所以故事的版本雖多,但是都離不開一個主題,那就是好人沒好報,所有人都親眼看見了耶律乙辛奮勇攻城的模樣,也見到了那些南樞密院的兵馬奮勇攻城的模樣,屍山血海去了,回來落得這個下場,這種事情越是讓人憤怒,便越是傳播甚廣。
皇帝耶律洪基也有應對之策,那就是把各部大小軍將召集來,說上一些語重心長之類的話語,也暗示一下衆人要管制一下麾下之人,不要以訛傳訛之類,當皇帝,也難。
這一天,皇帝都在做救火的事情,軍心不穩,還談什麼打仗?
打仗就得衆志成城,心無旁騖,一個個前仆後繼往前衝。精氣神最重要,思想就是精氣神,一旦士卒們腦袋裡有了多餘的想法,問題就大了。
皇帝到處救火,安撫人心,卻在傍晚時分,忽然聽得有人來報:“陛下,北院樞密使回來了!”
“啊?”耶律洪基有些意外,他之前甚至都不不確定耶律仁先是否還活着,因爲一直都沒有確切的情報證實耶律仁先還活着,陡然聽到這個消息,不免如此。
“陛下,北院樞密使已然到得大營,要不要召見與他?”
耶律洪基環看中軍大帳,點了點頭:“快快召來。”
不得多久,耶律仁先就走進了大帳之中,白白胖胖的,衣衫也乾乾淨淨,看起來沒有受到什麼虐待。
只是耶律仁先自己低着頭,不敢擡頭見人。
耶律洪基卻哈哈大笑起來:“仁先回來了,好,極好,仁先一回來,朕便是如虎添翼,仁先快快一旁落座。”
耶律仁先,本來是真正有罪的,他是實打實葬送了十萬大軍的敗軍之將。耶律乙辛還有藉口,藉口說是乃蠻人與達密里人帶了許多部落臨陣脫逃了,但是耶律仁先卻沒有絲毫藉口能解釋他的失敗。
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此時皇帝卻不能發火,也不能開口治罪了。這種情況,讓耶律洪基都覺得有點憋屈,不是滋味。
如果沒有耶律乙辛昨天的那一檔子事,此時耶律洪基必然是要大發雷霆的,把十萬大軍葬送了,豈能不治罪?
耶律仁先倒是自覺,頭往地上一磕:“臣有罪,臣死罪!”
皇帝又看了看左右,尷尬一笑:“如今大戰當前,且不談什麼罪不罪的,既然你回來了,那當一心爲國,你我君臣一心,定要把宋人趕出燕雲。”
耶律仁先眼淚說來就來,他是真感動,他以爲自己回來之後肯定要獲罪,沒想到皇帝這麼寬仁。
北院樞密使,本就是宰相高官,帳內也有許多他的親信官員與軍將,特別是軍將,如今大軍之中多是北院人馬,軍將裡都是耶律仁先提攜之人,見得耶律仁先回來,倒是有許多人高興不已,見得皇帝這麼說了,立馬有人上前去招呼耶律仁先。
“樞密使快快起來,這邊落座。”
“樞密使不必過於自責,怪之怪宋人背信棄義,突然背盟起兵,實在教人措手不及,此番咱們衆志成城,只要把燕雲重新奪回來就是。”
“樞密使,您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耶律仁先卻不起身,接着磕頭:“拜謝陛下聖恩,臣知罪,臣該死!”
又是這一套,皇帝耶律洪基看着滿場衆人,卻還是笑臉:“莫要說那麼多,朕豈能不知你心中忠義?落座落座。”
耶律仁先受寵若驚,在幾個人的攙扶之下,慢慢站起,卻還連連拱手。
有人搬來座位,有人送上來茶水,這待遇與耶律乙辛回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耶律乙辛回來的時候,這裡就只有一萬多南院殘兵敗將,而當耶律乙辛回來的時候,滿場大多都是他的舊部。
耶律仁先也是個倒黴催的,好好的北院樞密使,非要到燕雲去領南院之兵打仗,還打了一個大敗仗。
皇帝就這麼看着耶律仁先受着衆人的優待,也不知心裡想着什麼,只等着衆人把耶律仁先前後安排一番之後,放開笑着開口說道:“仁先,宋人可有讓你帶什麼話語回來?”
耶律仁先連忙起身,從懷中掏出一封信,簡短說道:“陛下,宋人想求和。”
書信在手,皇帝看了片刻,微微皺眉,又問:“仁先,你覺得宋人求和之語,可是有詐?”
耶律仁先立馬答道:“必然有詐,臣過關口之時,親眼見得宋人鐵甲無數,精銳非常,軍械糧草之物也準備極多,還多了無數的馬匹,顯然是做好了大戰的一應準備,此搬情況下求和,其中定然有詐。”
這是耶律仁先真心所想,他甚至都不知道大同那邊的事情。
只是耶律仁先這話一出,滿場衆人面色皆變,因爲耶律仁先越是說宋軍準備得多麼充分,也就代表了這場攻堅之戰多麼難打,已經打了這麼久了,那城頭之下已經死傷了好幾萬人,而今宋人依舊還有如此實力,這仗還這麼打下去,還得多少人上去死傷?
衆人麾下,這個兩三千,那個一萬多,一部一部上去消耗,還能堅持多久?如何捨得?
耶律洪基也是眉頭緊鎖,又問:“依你觀察,宋軍還有多少精銳?”
耶律仁先還認認真真回憶着,他過關口之時,是真的留了心,觀察沿路宋人的所有情況,此時嚴肅認真答道:“宋人當也有十萬之衆,古北並無大城,只有一座小小甕城,臣一路而來,所見的營帳規模,並不比咱們的小。糧食等物,更是堆得到處都是,有些甚至都來不及堆進避雨之處,就這麼堆在路邊,一看就不是求和之態,而是準備了一場持久大戰。”
宋軍還真有十萬左右,這話是不假的,只是真正堪戰之兵卻沒有這麼多,充其量在五萬之內。
耶律洪基皺眉點頭,又問:“諸位覺得宋人求和,何處有詐?”
耶律仁先興許知道該是自己表現的時候了,立馬說道:“當是想假借盟約之名,待得我軍後撤回去的時候,再出兵來追擊掩殺,如此偷襲。除此之外,宋軍倒也沒有什麼可乘之機。”
耶律洪基想得一想,說道:“頭前宋人把乙辛放回來了,此番又把仁先放回來了,宋人當真是下了血本了……”
“嗯?乙辛?乙辛怎麼了?”耶律仁先自然是不知道這些事情了。
旁邊立馬有人與他簡短說了前後之事。
耶律仁先面色大驚,口中怒罵:“草原之賊,當千刀萬剮!屠盡殺絕也不能解我大遼心中之恨。”
衆人連連點頭,此番都把敗兵之原因歸結到了那些臨陣脫逃的草原人身上,若非那些人臨陣脫逃,此時這關口也不至於這麼難攻。牽一髮而動全身,歸根結底都是乃蠻人與達密裡的人錯。
耶律仁先又問:“乙辛呢?怎不見他來議事?”
耶律仁先這一問,問得衆人有些尷尬,皇帝當面,自然不好上前再與他說,唯有都默不作聲。
“怎麼了?乙辛怎麼了?”耶律仁先開口再問。
尷尬是尷尬,但是皇帝陛下還是得說,所以他擺擺手,說道:“都是朕那個不孝子做的好事,他怒火上頭,動手把乙辛給打了,乙辛……正在養傷。”
耶律仁先卻還說道:“那稍後臣當去看看他。”
皇帝也不多言,看一眼就看一眼吧,說不定是最後一眼了。
事情還得接着議,皇帝說道:“宋人求和,想來是假的。這仗還得接着打,諸位回去各自安撫麾下人馬,明天大早,繼續攻城。”
“遵命!”
衆多軍將,面色各異,慢慢轉頭出得大帳。
這般的軍帳議事,每天都有,卻是連皇帝自己都能感受到今日氣氛與往日不同了。
頭前大軍匯聚於此時,滿場軍將,一個個義憤填膺,一個個喊打喊殺,請戰之聲不絕於耳,那時候士氣如虹,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勁,誓要重奪燕雲不可。
今日,再也沒有了喊打喊殺之聲,也沒有了昔日的氣勢,唯有一個個眉頭緊鎖,雖然不是垂頭喪氣,但是一個個都滿懷心事,憋着的那股勁頭,似乎去了不少。
皇帝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卻又無可奈何。
說人心散了?倒也不至於,但是人心肯定出問題了。
第二天大早,號角與鼓聲按時想起。
遼軍再次開始排列陣型,攻城軍械也開始運送發放。
許多事情,看起來並沒有什麼變化,卻在內裡,早已不同。
軍將們頭幾日上陣,那都是打了雞血一般,不斷鼓動着麾下士氣,誓要一戰奪關,鑄就一番天大的功勳。
今日卻不見以往打了雞血一般的軍將,只見到一個個軍將都是眉頭緊鎖。
士卒們排着隊列,面色依舊緊張,只是緊張之餘,還有心思左右去看,甚至還有人交頭接耳。
鼓聲緊密而起,軍將帶着士卒們前進。
雲梯車又有了十幾具,投石機更多了,牀弩嗡嗡發作。
程序還是那個程序,弓弩先起,投石機再發,然後前兩者停止,雲梯車靠上,開始奮勇爬城。
只是今日這雲梯車靠上去之後,爬城的士卒卻顯得有些懈怠了,畏畏縮縮,一步幾擡頭,上去之後也還回頭看一眼同伴有沒有上來。
後陣依舊有督戰隊,手中也拿着大刀,只是督戰隊似乎也不太積極了,驅趕幾番,也不見有人拿刀打人。
這是泄氣了,這些小小的變化,若不認真仔細觀瞧,其實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大軍也是蜂擁往前,看起來也是前仆後繼。
將臺上坐着皇帝與耶律仁先,皇帝連續看了許多天,自然看出了今日與以往的不同,耶律仁先卻沒有發現什麼,只是緊攥着拳頭,期待大軍攻上去的那一幕。
大戰就這麼打着,觀戰之人也這麼看着。
忽然皇帝轉頭問道:“昨夜可去看了乙辛?”
耶律仁先先陪了一個笑臉,然後點點頭:“看了。”
“他怎麼樣了?”
“醫官說他傷勢過重,生死難料,不過乙辛倒是能與我寒暄幾句,想乙辛以往身體還算強健,說不定能熬過這一遭,希望他真的能好起來,若論戰陣運籌,乙辛比臣要強,他若是能活過來,定是陛下股肱之助。”耶律仁先答着。
君臣之間,似乎總有哪裡不對。皇帝能感覺到,耶律仁先與以往有些不一樣了,非要說哪裡不一樣,就是不如以往那般親近了,就如耶律仁先臉上的笑,笑得就不由衷。
耶律洪基微微點頭,又道:“但願他能活下來,都怪朕那個不孝子,待得戰事結束,一定要好好懲戒與他。”
耶律仁先不說話,這句話他接不了,畢竟那是太子,他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唯有不說話。
皇帝又道:“仁先,你對這戰事可還有看法?”
耶律仁先看着遠方攻城之勢,聽着隆隆快鼓,在想。
皇帝也不着急,在等。
許久之後,耶律仁先答了一句:“陛下,要不……撤了吧?”
“嗯?”皇帝出了一個鼻音。
“此乃以退爲進之策,宋人多是步卒,即便如今有了許多馬匹,卻也沒有幾個宋人真正會騎馬打仗。宋人想從關口追出來是不現實的,若是他們真的追出來,反倒成了我軍勝戰之機,到時候只要我軍以精銳皮室騎兵轉頭一戰,必能把宋軍打得丟盔棄甲而逃。宋人和談,若是真心存此詐,不若引蛇出洞將計就計,也爲上策也。”耶律仁先態度轉變得這麼快,不是沒有原因的,重點就在於耶律乙辛之事。也在昨夜衆多北院軍將來見他,說了許多。
“繼續說。”皇帝真在聽。
“若是宋人真心和談,也無不可。而今之局,宋人重兵防守關口,看這攻城之景,也聽得衆人說了最近攻城之局勢,想來是難以攻陷此處了。不若假作和談一番,撤軍而去,讓宋人也放鬆警惕,待得宋人大軍散去,各歸駐地,到時候再來雷霆一擊,當容易很多。”耶律仁先昨夜一夜未眠,都在想這些,也等着今天皇帝發問,口中還有話語:“關鍵還有一事需先做。”
“何事?”皇帝問道。
“草原之事,而今大軍糧草,多半靠草原供應牛羊等物。而且士卒減員甚多,也要靠草原之兵來補。撤軍而去,當先攻草原,把草原徹底屠戮一番,一來絕了後患,而來可補軍中物資與兵員。只待大軍縱橫一番草原,補個二三十萬大軍,到時候再來攻宋,必能破之。”耶律仁先是個狠人,這是準備把草原徹底打死,把草原的男人都強徵入伍,把草原的牛羊都變成糧草。
這個計策,狠辣毒絕,但是對於此時的遼國來說,見效最快。
“嗯。”皇帝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耶律仁先再說一語:“此時與其在此空耗實力,不如先把草原橫掃一遍,把實力加強,如此……”
皇帝把手一擡,不置可否,卻起身說了一句:“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