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的話,這個計劃確實有可能成功?”面壁計劃委員會主席問道。
希恩斯回答道:“如果你問的是能否突破智子的封鎖,那麼答案是肯定的。”
這又一次引起了全場譁然,人們最關心的正是這一點。
“正如我剛纔所說,人類最大的優勢就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並且我們已經有能力利用這些行星的資源。”希恩斯進一步解釋道:
“智子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地球相對於光速而言是一個很小的地方,繞地球一週只需0.133秒,所以能夠同時干擾地球上一萬臺加速器。”
“但如果我們把一萬臺加速器分散到各個行星,就以最近的火星爲例。光速從地球到達火星最近時要182秒,最遠時達到1342秒,智子顯然不可能同時存在於地球和火星。”
人類的三大艦隊都能夠把基地放在木星軌道上了,在火星建造一臺高能加速器完全不成問題。
“所以就算我們只在火星上建造一臺高能加速器,三體文明也必須讓一個智子在火星上干擾加速器運行。按照這麼演變下去,水星、金星、木星、甚至一直造到冥王星,三體文明就必須不斷地增加智子的數量,才能維持對人類科技的封鎖。”
“如果我們能夠逼迫三體文明建造十個甚至更多的智子,那麼社會經濟崩潰陷入大低谷的就是他們了!就算最後還是讓三體文明佔領了太陽系,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完成文明的遷移,除了極少數人,其他三體人都要留在半人馬座等死!”
這就是人類最大的優勢,一旦陷入持久戰與消耗戰,無論如何都是三體文明要吃虧。
就像是在即時戰略遊戲裡一礦打八礦,即便你的科技先攀上去了,無法快速取勝還是等同於慢性死亡。
誰讓三體文明所在的星系只有一顆行星呢?這就是兩個文明體量上的差距了。
這一刻,面壁計劃委員會的人方纔恍然大悟,原來在人類走出地球,能夠利用整個太陽系行星的資源的那一刻,就擁有了突破智子封鎖的科技基礎。
只是這個時代的人類太過傲慢,不顧基礎科學還被智子鎖死着,就自大地認爲已經擁有了與三體文明抗衡的實力。
大量的資源被耗費在連一個水滴都打不過的聯合艦隊上,卻沒有想到利用八大行星的優勢來與智子打游擊。
總是懷着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纔有了聯合艦隊在末日之戰中全軍覆沒的悲劇。
“那麼,人類還有獲勝的機會?”面壁計劃委員會主席驚喜地問道。
直到這一刻,人類才意識到基礎科學技術被智子鎖死的嚴重性,如果能夠成功地突破封鎖,豈不是人類還有機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然而希恩斯卻無奈地搖搖頭說道:“如果再早一百年,不,早幾十年意識到這一點,人類確實還有獲勝的機會。可惜已經太晚了!”
“怎麼太晚了?”
“水滴,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了。”
這一句話又把所有人都帶回到殘酷的現實中來,是啊,三體文明的探測器都已經兵臨城下了,這時才突破智子的封鎖有何意義呢?
如今水滴已經進入到太陽系,還有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要抵達地球。
智子無法直接摧毀人類的建築物,但是水滴可以!
它能夠像子彈穿過奶酪一樣貫穿地球,一旦讓水滴到達,地球上將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如何建造一萬臺高能加速器,還要分散在太陽系的各個角落。
北美艦隊和歐洲艦隊共計一千三百多艘恆星級戰艦都被水滴團滅,留守在地球上的亞洲艦隊六百多艘恆星級戰艦就更不用指望了。
更絕望的是,還會有九個水滴在三年後到達太陽系,足以環繞太陽系中所有行星,人類連游擊戰的希望都沒有。
雖然三體文明的主力艦隊距離太陽系還有2.1光年,但十個水滴就足以把太陽系攪個天翻地覆了!
“太遲了嗎······”
人們眼中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之火,在這一刻又熄滅了。
給予希望然後又毀掉,這纔是最殘酷的。
“爲什麼不早一點說啊!”臺下一名羣衆歇斯底里地喊道,“我們明明有機會贏的,人類本不該落到今天這幅田地······”
希恩斯嘆息着回答道:“抱歉,我們都有自己時代的侷限性。就像我沒有預料到人類還有機會走出地球,你們則是太過盲目樂觀,缺乏對戰爭殘酷的認識。”
聽證會現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時至今日確實不是某一個人的過錯。
人類不是沒有過機會,只是在絕望與傲慢中不斷錯過罷了。
羅輯總結道:“說到底還是少了一股不惜與三體文明死磕到底,哪怕是最終同歸於盡的魄力,對於一個文明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事實上,羅輯也在暗中準備着他的面壁計劃,拒絕恢復面壁者的身份,也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如果真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也只能準備讓人類文明與三體文明同歸於盡了。
正當每一個人都在爲人類已經錯失良機感到無比後悔,本該作爲聽證會主角,卻一直任憑希恩斯替自己發言的喬律,終於開口說道:
“你們就儘管去做,辦法由我來想。”
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又重新凝聚在喬律身上,彷彿總算想起這次面壁計劃聽證會是來質詢喬律的。
“你有辦法對付水滴?”羅輯驚訝地問道。
希恩斯則是斷然否定道:“不可能!水滴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比太陽系中任何物質都要堅硬,以人類目前的技術不可能對其構成威脅!”
聯合艦隊以一千三百多艘恆星級戰艦爲代價證明了,人類文明的武器對水滴毫無作用,這還怎麼打?
“不管怎麼樣,總歸有人得試一試。”
喬律轉向面壁計劃聽證會的觀衆席,那裡有大量的媒體,正在把鏡頭對準着他。
面對着觀看直播或轉播的幾十億人,喬律高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