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 作者 銀刀駙馬 收藏本書方便下次 (一千零一十八)“新構想”
我不認爲那個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女孩的俄國公圭可以韭口八改變對俄國的看法”。法爾肯海因說道,“即使俄國能夠通過中國境內的鐵路得到英國和法國援助給他們的物資,他們也必須有足夠的人力纔可能利用這些物資,以俄國人的行動速度來看,當他們做到這些的時候,法國也已經因爲失血過多而倒下了
聽了法爾肯海因的話。威廉二世看了看地圖,臉上閃過一絲怪異的笑意,“尼基把他的女兒送給中國人蹂躪,希望能夠從中國那裡得到援助,可惜他不明白,中國人需要的是什麼。”他笑着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法爾肯海因的觀點。
法爾肯海因有些驚異的看着他的皇帝,好象沒有明白皇帝說的“中國人最需要的是什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威廉二世看了看他的總參謀長,沒有把一件極爲隱秘的關於中國和德國之間一項秘密合作的事告訴他。
法國,英國皇家毛瑟槍團第六營駐地。
遠處隆隆的炮擊聲變得越來越密集,邱吉爾坐在營房中,打開日記本,開始寫日記,想要把今天所看到的重要事情都記錄下來,可寫着寫着,他的思緒就開始不由自主的飛揚起來,寫下的不着邊際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就在已經過去的州蚌,德國轉向了另外一種選擇,看起來她的這一重大決定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德國置法國塹壕防線上已經遭受重創的英國和法隊於不顧,開始揮師東進,會同她的盟軍猛烈進攻俄國;結果在這一年的秋天就征服了俄國的大片領土,到了今年年初,俄國的所有的堡壘、要塞和防禦系統以及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鐵路系統全部落入了德國人手中。俄國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擊潰,整個國家現在已經變得滿目瘡癮
我直到現在,還是堅持我原來的觀點,即協約國目前可望救助俄國的唯一途徑就是奪取達達尼爾海峽。這是能夠取得成功的唯一反擊行動。倘若這個作戰計劃可以成功,我們可以建立俄國與其西方盟國之間的直接的和永久的聯繫;可以迫使土耳其至少在歐洲的土耳其軍隊退出戰爭,並很可能把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巴爾幹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奧地利和德國。這樣,俄國就可以得到協約國的直接援助。緩解目前他們所面臨着的諸多危險。而聯合起來的巴爾幹各國將能夠對奧匈帝國施加壓力,使俄國得到休息的機會,讓他們大大地鬆一口氣”
“然而,我不幸的親眼看到,由於英國海陸軍將領的猶豫不決和法國總參謀部的狹隘和目光短淺,阻撓了這一對俄國和對整個協約國事業都極端重要的戰略計劃的實施。這個,清晰的戰略概念不但未能得到兩國參謀部和各位軍事專家和權威的一致支持,反而遭到了可怕的抵制、阻撓和撫殺。這一戰略上的重大失誤使德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俄國的慘重失敗又使得形勢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這些都使德國能夠有力量進一步推行她先進攻和消滅弱者的方針。法爾肯海因組織了一次對塞爾維亞的可怕進攻。保加利亞被爭取到了德國一邊,於是塞爾維亞被征服了。這樣德國就建立起了中歐各帝國與土耳其帝國之間的直接聯繫通道。”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失敗與最終放棄,不但最終決定了巴爾幹各個國家的命運,也決定了俄國的命運。法軍和英軍在災難性的“香檳之戰,和“洛斯之戰,中的巨大失敗,證明了德軍在歐洲西部的防線是牢不可破的。
現在德國和土耳其之間又建立起了直接聯繫,德國通過接納保加利亞的加入把土耳其牢牢的控制在了開了德國通向的道路。因此舊舊年對德國來說,是他們大獲成功的一年法爾肯海因有充分的理由宣稱,因爲敵人的錯誤和德國本身採取了先進攻弱者的正確方針,他及時地挽救了德國在舊舊年底陷入的災難性局勢。現在,機遇和主動權都回到了德國一邊。下一步的行動掌握在她手中。未來局勢將如何發展,人們都在緊張的期待。而就在期待中,我看到了舊舊年的陽知”
“在舊舊年到來之際,在德國前面真實的和確實能夠達到的唯一日標是最終擊破俄國並把羅馬尼亞爭取到中歐帝國一方來。這是兩個協調一致的目標,其中一個目標的成功就能夠幫助德國達到第二個目標。羅馬尼亞對德國來說至關重要。沒有羅馬尼亞的糧食和石油,德國人就不能生存,更不用說堅持戰爭,這點我現在看得相當清楚。”但是,如果說羅馬尼亞在舊舊年底對德國說來是必不可少的話,那麼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擁有豐富的資源和龐大兵力的羅兒上作爲盟友對我們來說也是相當寶貴的六在洲弓年,德電”馬尼亞在一次會議上達成的協議確保了對德意志帝國極端重要的糧食穀物和石油的供應。到了州6年的,月,德國可能順理成章地尋求這方面對德國更爲有利的發展。保加利亞已經加入到了中歐各個帝國的一方。達達尼爾海峽已經被土耳其安全地封閉了。俄國正搖搖欲墜。因此,羅馬尼亞幾乎已經被包圍,俄國的進一步崩潰將使她完全孤立。我有理由相信,如果羅馬尼亞凱覦匈牙利的特蘭西瓦尼亞,那麼她也會以同樣的心情看待俄國的比薩拉比亞。在這個關鍵時剪,德國如果能夠制定一項富有遠見的政策。便可以對羅馬尼亞恩威並施,用高額獎勵和軍事脅迫的手段,誘導她與中歐各國聯合,”
只,如果我猜想的不錯,舊舊年德國的真正戰略目標應該是黑海和裡海。這些地方目前都是她的囊中之物,不需要她作力不能及的努力。在向俄國南方各地繼續推進的時候,德軍可以進入烏克蘭直取教德薩。這樣她可以用比較微小的代價爲日耳曼民族的國家獲取充足的糧食。在德軍支持下,由德國將領組織起來並指揮的土耳其軍隊將直插北方,順利的征服高加索。由德國海軍將領指揮的擁有無畏式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所組成的土耳其艦隊可以輕而易舉地控制這兩片內陸海。而控制了這些水域。德軍將同時對海岸線上將近勸0英里的各個戰略要點構成威脅。在攻入俄國之後,每個德軍士兵收編,銘意志薄弱的俄國士兵,就可以幾乎無限地增加繼續向前推進的機會處於完全包圍當中的羅馬尼亞會被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切斷來自法國和英國的援助,從朗貝爾向教德薩挺進的德奧聯軍將切斷她與俄隊的聯繫,這樣一來,她除了加入中歐各國的陣營以外將別無選擇。”如果能夠靈活的運用舊至出個德國陸軍師,並加強奧地利軍隊和土耳其軍隊的戰鬥力,德國將肯定而輕易地擴大滋養德國的領土。到了州6年夏季末期的時候,德國將擁有包括整個東南歐、黑海、高加索和裡海在內的廣闊地域”
此時的邱吉爾沉浸於自己爲敵人構畫的美好藍圖當中,他根本想象不到,後左小在讀到他寫的這些東西之後,會發出什麼樣的感慨。
在十九世紀後半期到二十世紀初的這段時間裡,在全世界各國實力對比所發生的一切變化中,對未來最富有決定性作用的,是兩個。大國美國和中國的崛起。美國在二十世紀的迅速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毫無疑問的是,美國擁有所處的安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以及可以利用的多方面有利條件廣袤肥沃的農田,豐富的原材料以及開發這些資源的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鐵路、蒸汽機、採礦設備)。由於沒有社會和地理方面的限制,也沒有明顯的遭遇外來入侵的危險,美國國內和外來的投資日益增加。使美國以驚人的發展速度改變着自身的變貌。在整個二十世紀初,這種發展以更加令人吃驚的速度上升着,而美國所擁有的所有優勢貫穿着這個發展的全過程。由於美國擁有其它國家部分擁有的一切經濟優勢,卻沒有它們的劣勢。到了舊舊年,橫貫全國的由正四英里鐵路組成的鐵路網溝通了幅員遼闊的整個美國,當年美國的煤產量達到了4巫億噸,大大超過了英國的2凹億噸和德國的2刀億噸。同時,美國也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銅的最大消費國,美國的鋼產量接近德國、英國、法國和俄國的總和。在舊舊年,美國現代燃料的能源消費等於英國、德國、法國、俄國和奧匈帝國的總消費量。美國生產和擁有的汽車比歐州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在很多人看來,實際上,美國纔是整個歐洲大陸真正的競爭對手。它發展得如此之快,已經接近或者趕上了整個歐州的水平。一些經濟學家們推算,如果美國以這樣的經濟增長率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和避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話,到了,咕年,美國很可能成爲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而全面壓倒歐洲。
可惜,由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參戰。巨大的國力損耗使這一關於美國的推算被大大的延後了,而中國的崛起又大大加劇了這一過程。歐洞統治世界的“瓦斯科達伽馬時代”在,吼年宣告結束時,美國統治世界的時代並沒有象很多人預期的那樣來臨。
歷史學家往往習慣於把中國進入“共和時代”的,凹年當成中國重新開始崛起的正式時間,事實上”啊年中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大,而且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發展億凋比美國來說要差得多,中國在亞洲的辛要敵人日本的函甲然只經大大削弱。但日本在英國扶持下重建的海軍和陸軍仍然對中國具有一定的現實威脅;而中國北方的俄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將要用全部的力量同中國大戰一場,這使得中國難以集中全部的力量發展經濟。在成功的擊敗俄國的進攻之後,中國的戰略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外部威脅並沒有因爲俄國的戰敗和俄國太平洋海岸的取得而消失。由於中國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大量領土,不可避免的使歐洲強國們對“黃禍”蔓延的警惕開始升級。在舊舊年末因德國太平洋殖民地問題所爆發的同英國之間劍拔弩張的衝突險些變成爲可怕的大動干戈。只是由於英國不願意在打一場力有未逮的戰爭才使中國從戰爭的邊緣走了出來。此後中國的政治家們開始小心的避免讓國家再陷入一場戰爭之中,他們開始全力設法改善同周邊國家的關係,並趁着歐洲國家一個接一個的陷入戰爭之中的機會開始全力發展經濟。
很快,中國就象世界證明了她所擁有的巨大發展潛力。中國經濟在傳統上一直走出口原材料(糧食,棉花,蝶炭等),進口工業製成品。並在貿易出現虧空的時候以黃金和白銀進行彌補。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幾年和大戰進行期間,中國的工業化開始迅速的發展,這一傳統經濟模式被徹底的改變了。中國開始向美國一樣,將大量的工業製成品(一開始是武器,後來逐漸發展爲各種鋼鐵和電汽製成品)和其它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使她很快成爲了亞洲最大的工業品產生國。工業品源源不斷的出口是這當中最爲重大的變化,同時隨着國內龐大的鐵路網和公路網的建成和不斷完善。以及海運和航空事業的不斷髮展,這種“運輸革命”也大大的促進了中國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使她成爲了亞洲最大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基地。
中國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開始轉變成了一個以工商業經濟爲主體的國家,儘管工業化和商業化的轉變所產生的後果主要是經濟方面的,但這些變化不可避免的開始影響到了國際關係。中國國內的大財團(象北方和新邊疆地區的農場主、大企業家,南方的商業集團和金融巨頭)擔心中國龐大的國內甫場在未來沒有能力完全吸收本國產品,他們聯合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提供多種幫助以開拓海外的市場,並保證海外市場的開放。
象那些歐州工業強國一樣,中國工業實力的強大和海外貿易的興盛必然作隨着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和具有“中國風格”的強權政治。對於日本在大戰期間出現的針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暴亂,中國不顧英國及其盟國的反對直接對日本民衆的不理智行爲進行了“糾正”就是很好的證明。隨着外交活動的不斷開展和對大國政治的興趣的不斷提高,中國的軍費也相應的增加了,而海軍的投入要比陸軍稍大一些,因爲中國的艦隊是防禦國家受到外來進攻的決定性力量。也是支撐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其它地方展開外交活動和商業活動的最有用的工具。但中國的海軍規模相比於歐州各個,海軍強國以及美國來說都要小得多,象她的無畏式戰列艦和超無畏式戰列艦都很少,輕型艦艇的數量也並不象人們想象的那麼多。這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的戰略環境和安全狀況得到了改善。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的政治家們似乎對中國在亞洲和太平洋的區的霸主地位感到滿足。
在,口舊年。中國毫無疑問的已經成爲了大國,但她並非是“大國體系”當中的成員國。說是因爲她是一個亞洲國家而使她遭受到各個歐洲大國的歧視而使積極的結盟政策成爲不可能是完全的胡說八道,事實上歐州國家拉攏她的活動沒有一天停止過,而中國寧願選擇置身於大國體系之外,是因爲中國國內差不多沒有人贊同放棄目前這種非常愜意的“孤立”現狀。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之際,甚至於連美國都加入到了戰爭中來,中國卻仍以非常超然的狀態遊離於大國體系的邊緣。直到俄國爆發了革命,中國才非常“不情願”的投身到大國體系當中,並取代了俄國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歐洲的政治家們和民衆似乎都不願意將中國看成是一個影響國際力量對比的重要因素,這種觀點在舊舊年以前是被歐浙人所普遍持有的一個假設,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最後證明這個假設是極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