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誠學會了屠龍術,卻滿天下找不到龍。
靈氣這個東西,可以尋找,可以等待,唯獨不能製造。
所以林誠也只能迴歸老本行,拍攝電影了。
這大半年以來,林誠到處投資,唯獨沒有開拍電影。
所以新生活影業的幕後人員怨聲載道的,不開工就只能拿基本工資,就沒有福利拿呀。
雖然林誠同意他們出外兼職的,但小劇組終歸沒有林誠的大劇組福利待遇好呀。
很多老員工還懷念着,在海南拍攝的幾部電影,那時候,真的是住五星級賓館,天天吃着海鮮的。
所以林誠準備拍攝一部電影啦。
賺錢是其次的,主要是打發時間。
這半年,林誠接觸的都是修道,所以新電影的題材很自然的就確定了:蜀山劍俠傳。
《蜀山劍俠傳》是一部神話小說,作者是還珠樓主李壽民。
在烽火硝煙的抗戰時期,中國竟傳奇般地誕生了一部玄想超妙,光怪陸離的《蜀山》。
這部中國神話鉅著,“開小說界千古未有之奇觀“,直接影響了後世的金庸等新派武俠小說的光大發展。
一代神魔武俠小說大宗師還珠樓主李善基(壽民)胸羅萬象,筆挾千鈞,在《蜀山》中創造了異想天開的仙道世界。
小說以正道峨眉派爲主,講述了峨眉弟子學藝和斬妖除魔的經歷,尤其以三英二雲、七矮和四大弟子爲主要的記述對象。
這些人都是峨眉派的弟子,他們年紀都很輕,在外出修行的過程中,他們不斷的獲得奇遇,得到很多的奇珍異寶,本領也越來越高強。
其中又以李英瓊(三英之一)爲最主要的小輩人物,詳細描述了她從一個普通的女子,經過無數的機緣巧合,得到長眉真人的紫郢劍,收服神鵰佛奴和猩猩袁星,吃下了許多罕見的朱果,又得到前輩仙人所留的太清神焰率兜火和白眉和尚的定珠,最後還獲得了前世摯友聖姑的一甲子功力,總之她終於成爲峨眉派後輩中最傑出的人物,因此連書中那些前輩高人都對她的奇遇讚歎不已。
這些小輩的故事以第三次峨眉鬥劍爲線索,在書中一直交代不久就會開始正邪的大交手--第三次峨眉鬥劍,這次鬥劍是正邪人物一次最後的比試,所有的恩怨都在這時完結,在交代故事的間隙中,李壽民也往往狡猾的透露一點鬥劍的結果。這讓讀者的心一直記掛着這場大戰。
全書的另一條線索是五百年前的神仙大劫,李壽民認爲那些沒有成爲金仙的散仙、地仙都必須不斷的經歷天災大劫,因此書中的很多的前輩高人都在爲即將到來的三劫做準備,而峨嵋派就是不斷的幫助其他非本派的正道散仙們,防止他們在三劫中出事。
書中塑造的一些前輩都很有特色,例如怪叫花凌渾、嵩山二叟、駝神乙休、藏靈子等等。
---------------------
50年代以後,香港導演已經拍攝了許多版本的《蜀山劍俠傳》。
導演徐可就非常鍾愛《蜀山劍俠傳》,曾幾次拍攝“蜀山”題材影視作品。也曾在這個題材上面大虧一場。
到了現代,大陸仍然有很多導演熱衷這個題材。
拍攝了很多版本的電影,電視劇。
據不完全統計,關於這部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已經不下數十部之多。
林誠決定拍攝一個“蜀山”系列電影。
優勢就在於他擁有一個美國特效公司,可以低成本的製作電影特效。
當然,故事也很重要。
原有的改編影視劇中,最爲經典的,則是徐可導演,元彪、林青霞等人主演的83版《新蜀山劍俠傳》。
不過,該片在當時口碑並不好。徐可雖然將影片當中的玄幻暢想發揮到了極致,但依舊因爲故事俗套等問題,無法滿足影迷審美需求。
林誠召集編劇組人員,羣策羣力想辦法。
有的編劇提出:首先拍大破慈雲寺。
首先大破慈雲寺矛盾衝突多,節奏緊湊,個性人物多,適合電影題材。
再一個大破慈雲寺是觀衆很容易感興趣的江湖約架。
金庸就擅長於用這個方法,無論是笑傲江湖裡各門派爭盟主,射鵰裡的華山論劍,以及其他小說裡的番邦高手挑戰中原武林,都是這個套路。所以拍慈雲寺不愁市場。
拍攝難點是:蜀山中打鬥都是鬥法,基本沒有什麼招式,動作效果不太好掌握,弄不好就成了網絡遊戲中樣子。之前蜀山題材的電影,導演都得改編,加上武術套路招式。
還有編劇提出:
可以對女二,女三,男二,男三這些配角進行海選。
讓更多有夢想的年輕人蔘與進來,以擴大電影的影響力。
更有激進的編劇發言:
近兩年,玄幻武俠劇不僅成就了一批“小鮮肉”,更因“三角戀”、“男男CP”、“虐愛”等全是“套路”的劇情,引得無數粉絲“舔屏”。
“這已完全扭曲和顛覆了原本的武俠精神”,“新版的《蜀山劍俠傳》應該回歸‘傳統’,拒絕類似‘三角戀’等套路劇情,將原著中倡導的中國傳統思想和俠義精神進行到底,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作品。”
林誠聽得目瞪口呆,現在是美術師做導演,攝影師做導演,演員做導演,作家做導演。下一步難道就是編劇做導演了?
我召開會議讓你們出劇本,怎麼一個個的全在考慮導演的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