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八里橋之戰(一)

海寇來襲,咸豐皇帝已經移駕回到紫禁城。

“天津急報!海寇攻破天津!提督大人、總兵大人皆逃回,知府大人壯烈殉國!”有人匆匆忙忙來到軍機處,稟報了天津發生的事情。

戰報上面寫着:海寇西洋如山蒸汽鉅艦一百餘艘,高過紫禁城,賊兵三萬,以數千門巨炮轟擊天津城,賊兵皆攜洋槍,猛烈攻城,提督大人訥爾經額從容不迫駐守城頭,親自發炮斃敵數百,各守城官兵英勇奮戰,殺敵五千。總兵大人託明阿甚至親自帶兵抵河邊,以鳥槍、擡槍射擊敵艦,敵艦甲板上賊寇屍體堆積如山。無奈敵衆我寡,賊人洋槍洋炮犀利,我軍將士死傷慘重,託明阿將軍負傷。賊寇攻破天津,知府蔡紹洛親自帶兵殺敵,遭洋槍重創,猶揮劍砍殺十數賊。賊人合圍,蔡紹洛流血過多,怒罵而絕。

“忠烈啊!我大清忠烈啊!”軍機處幾名大臣看得熱淚盈眶。

可是僧格林沁心裡卻冷哼連連:那些八旗和綠營兵什麼德性還不知道?特別是旗人,在京城茶館聽書看戲多了,每個人都很會編故事!

僧格林沁連夜進宮,向咸豐皇帝奏報:“海寇已攻破津門。”

次日一早,紫禁城舉辦大型朝會,自從咸豐登基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這樣隆重的朝會很少,甚至有時候直接就在圓明園召見一批大臣。即便是一般的小朝會,也是軍機處和六部九卿幾名大官員參加,沒有那麼多人。

香菸繚繞,人聲鼎沸。

今天的大朝會,可是在京所有四品以上官員全部都到了,甚至一些重要部門的六品官和七品官也來了,平日裡那些芝麻小官連進紫禁城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站在皇帝面前了。

天色未明,隆宗門外的轎子就是一串一串的,燈籠更是點得星星點點,穿戴整齊的大小官員齊集,都等着上朝會。

只是一張張大清官員臉上的顏色不是灰白就是鐵青,不像是上朝會,而像是上刑場。

這段日子以來,壞消息連連,自從十年前廣東出了海寇開始,這天下就開始不再安寧,之後又是有人傳洋教,然後教匪便起事了;接着海寇和會匪聯手,佔領了廣東;之後又是湖南、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失守;而後長毛會匪攻破江寧,滿城百姓,無論男女老幼,皆被長毛賊屠盡,江寧官員更是慘遭毒手,很多人被滅了族。

長毛攻破江寧之後,所幸李少荃在蘇州擋住了長毛,殺敵無數。可是中原捻子起事,長毛賊趁機北上中原,同捻子會合,僧格林沁新敗。

如果說以上的消息已經是夠震撼了,那麼海寇登陸大沽口的消息,更是令人恐懼!海寇集結了數千鉅艦,摧毀了大沽口炮臺,登陸並佔領了塘沽。

剛剛得到的消息:天津失守!

天津的名字,是天子渡口的意思,是京城的門戶!門戶都被人攻破了,那可如何是好?

其實早在太平軍北伐的時候,城內已經很多人開始跑路了,不要說旗人和官員,就連一些漢人商戶,也懼怕太平軍,早都提前捲起鋪蓋跑路,把銀子細軟和賣不出去的貨物都給帶走了,至於店面賣不出去,就乾脆不要了,只把地契帶走便是。

不過大部分的旗人和官員都以爲,長毛賊攻入京城爲時尚早,所以沒有跑路。

如今是海寇登陸,城內早已亂成一團,官員和旗人都在準備跑路了,反而是那些商人,卻定下心來,因爲海寇是經商起家,攻破了京城也不會爲難他們。

“皇上,奴才建議,京城恐怕難以守住,當北狩熱河。”御前大臣富察·景壽站了出來,向咸豐請奏。

“皇上!不能北狩熱河!”咸豐的六弟奕訢站出來,“我大清坐在京城纔是天下正統!倘若放棄了京城,就失去正統了!豈可輕言放棄京城?”

酒色過度、臉色蒼白,目光呆滯的咸豐環視一圈:“各位愛卿如何看?”

內閣學士瓜爾佳·文祥站出來,跪在地上:“皇上,以奴才之見,不如派人同海寇和談,向蘭芳割地賠款,哪怕是稱臣,只要他們不攻京城即可。”

“大膽!”僧格林沁站了出來,“我堂堂上國,豈有向賊人割地賠款之理?更休言向賊人稱臣?”

僧格林沁說完,又轉頭跪在大殿中央:“皇上,奴才願意帶兵出戰!賊寇倘若攻打京城,必然經過通州!奴才率軍在通州迎敵!”

“數十萬攜洋槍洋炮之賊,更有數千鉅艦,僧王爺要如何抵擋?”載垣問道。

“什麼數十萬賊人?不過是誇大爾!賊人雖有鉅艦,但鉅艦只能抵達天津!爲何賊人數千鉅艦攻打大沽口,卻只有百餘艦攻打天津?因爲太大的鉅艦根本無法逆流而上!若是抵達通州,恐怕賊船就更少了!既然無賊艦相助,我軍又何懼賊人陸師?奴才尚有滿蒙鐵騎三萬餘人,甘陝綠營馬隊兩萬,八旗新軍五千,另有京師、保定綠營五萬!皇上還能下詔,令直隸官府招募民夫,交給奴才率領,可以抵擋賊人!”

奕訢站了出來:“僧王爺所言極是!我軍當抵擋賊人,不可妄言放棄京城!”

朝堂上的大臣們議論紛紛,大部分人不是說抵抗,就是說北狩熱河,至於說和談簽訂條約的不是主流,但也有部分官員贊同瓜爾佳·文祥說的同賊人簽約。

遠在上海的英國領事館,領事館內的英國人也在爭論不休。

寶寧認爲,蘭芳可以當大清的宗主國,但是他不支持滅掉太平天國,而是保留太平天國和大清對抗,一個分裂的中國,才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而前任香港總督文鹹卻說:“我覺得蘭芳能夠統一中國,這纔是對我們最有利的!蘭芳王國,本來也是我們大英帝國的藩國,雖然陳爵士弄了一個蘭芳帝國,可是這個所謂的帝國也是比我們低一等,而且蘭芳帝國同我們大英帝國有着良好的貿易關係,兩國之間的年貿易額已經快達到一億英鎊了!我們大批出口到大清的貨物,若是沒有蘭芳中轉的話,一個閉關鎖國的大清帝國是不會購買我們的商品的,都是蘭芳幫助打開了大清的貿易大門,現在我們的玻璃、四輪馬車、棉布、香水、化妝品充斥大清的市場,這都是蘭芳的功勞。若是沒有蘭芳,我們的貨物也難以進入大清市場。”

但是大英帝國駐清國公使阿禮國卻說:“我們應該支持太平天國!如今蘭芳勢大,他們攻打京城,雖然他們答應過我們,他們不會滅掉清政府,但是一旦清政府變成了他們的傀儡,那麼他們將會讓湘軍和淮軍幫着他們滅太平天國!他們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樣東方將會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而清帝國,按照中國人的話來講,已經是扶不起的阿斗了,所以我們要支持太平天國對抗蘭芳!”

而大英帝國駐上海領事巴夏禮說道:“我們若是要幫助清政府的話,除非英女王答應,派遣五萬大軍來中國,否則就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今,有個太平天國,就是我們大英帝國最好的盟友!他們可以對付蘭芳!”

“是啊!”阿禮國點了點頭,“清政府是以旗人爲根基,至於這個旗人嘛,說起來非常奇怪,本非是單純的民族,他們當中既有滿洲人,也有蒙古人,也有漢人,他們纔是大清帝國的核心力量。可是旗人實在太少了,我們支持他們毫無作用!要削弱東方大國,讓他們長時間陷入內亂之中,支持太平天國是最好的選擇。”

北京,紫禁城的朝會已經結束,最終是僧格林沁和六親王兩人贏得了辯論,決定出兵通州,在通州同海寇決一死戰。

咸豐皇帝回到了後宮之後,又去找了他最寵愛的懿嬪。

“臣妾叩見皇上。”懿嬪蘭兒跪在地上行禮。

“蘭兒,快起來吧!”咸豐扶起了蘭兒。

“皇上,外面討論得怎麼樣了?”

“哎!”咸豐長嘆一聲,“朕原本也是想要北狩熱河,可是僧王和小六子不同意啊!他們非要出城去通州同海寇決一死戰。也不知道能不能打的贏?蘭兒,三宮六院裡面,你最聰明的,你能教朕應該怎麼做嗎?”

葉赫那拉想了下後,跪地道:“皇上,臣妾以爲,我們應當做兩手準備!僧王爺和六王爺出兵通州的同時,我們應該離開京城去熱河暫避。若是僧王爺和六王爺取勝,我們就回京城;若是他們敗了,我們派人同海寇和談。”

“還是蘭兒最聰明啊!”咸豐扶起了葉赫那拉。

葉赫那拉這個辦法確實十分完美,提早跑路去熱河,以免僧格林沁戰敗之後,蘭芳大軍攻到京城,到時候再走就來不及了。而去了熱河,咸豐皇帝總不能一輩子待在那不走吧?還是要回京的,但是要回京,就必須同蘭芳談判。

於是咸豐一方面下詔,命令僧格林沁出兵通州,抵擋海寇入侵,另一方面,也下詔令人準備車輛行禮,在三日後離開京城前往熱河。同時,他還安排了主和派瓜爾佳·文祥,先派人去蘭芳軍佔領的天津,先試探一下蘭芳軍和談的條件。

1865年8月6日,僧格林沁帶兵出了京城,他帶着三萬滿蒙八旗和兩萬甘陝綠營馬隊,共計五萬騎兵,還有五千八旗新軍和十多萬綠營兵。

第194章 驅逐長毛第155章 太平軍突圍第178章 對日第一槍第26章 海盜打水師(中)第393章 實驗飛機(五)第211章 三湘學子(上)第108章 巴達維亞之戰(下)第472章 敵後特種戰(七)第346章 糧食爭奪戰(四)第174章 太平軍攻長沙(四)第22章 楊雲嬌第66章 加爾各答第314章 馬納薩斯戰役(中)第443章 各國的反應第354章 慘烈巷戰(四)第42章 清軍登陸第301章 反聯邦聯盟第127章 蘭芳經濟發展第349章 刺殺總統(下)第432章 艦載機(六)第279章 一戰成名第151章 攻心爲上(下)第317章 華人狙擊手第289章 勸降和捕奴第230章 八里橋之戰(一)第324章 蓋茨堡戰役(3)第119章 華夏大學校長第144章 長毛短毛第29章 鉅額贖金第192章 長毛襲郴州第209章 太平軍水戰(上)第309章 多國干涉軍第179章 琉球王國第342章 破交戰(四)第118章 西洋大輪船第477章 潛航印度洋(四)第136章 天地會廣東起義(下)第62章 計取帕納裡克第114章 蘭芳駙馬第414章 德國飛行大隊第404章 貸款買拖拉機第344章 糧食爭奪戰(二)第65章 奪島立國(下)第351章 慘烈巷戰(一)第397章 聯盟國統一(一)第113章 婆羅洲兵工廠第60章 耆英再簽約第101章 大獲全勝(上)第182章 鹿兒島之戰(上)第102章 大獲全勝(下)第144章 長毛短毛第370章 世界格局第144章 長毛短毛第149章 十三行商人第134章 天地會廣東起義(上)第124章 謀取T灣第374章 美法海戰(下)第159章 桂林戰役(中)第411章 法軍首攻受挫第372章 經濟殖民第461章 英國阿富汗(二)第184章 薩摩藩認慫第386章 人力飛機(上)弟387章 人力飛機(中)第466章 敵後特種戰(一)第305章 裡應外合第302章 襲擾美軍第210章 太平軍水戰(下)第400章 聯盟國統一(四)第37章 趙老堂主第150章 攻心爲上(上)第351章 慘烈巷戰(一)第460章 英國阿富汗(一)第413章 法軍瘋狂進攻第487章 英布戰爭(六)第48章 甕中捉鱉(下)第159章 桂林戰役(中)第10章 手術斧頭截肢第60章 耆英再簽約第4章 魚腥草第163章 海澄公(上)第453章 巴拿馬運河(中)第440章 華人的抗爭(四)第121章 洪教主的發展第283章 三國侵略軍第297章 華工起義(4)第406章 建立中非帝國(一)第103章 炸燬坤甸城堡第77章 鐵匠克虜伯第54章 近戰利器第225章 葉赫那拉第272章 日本新軍第209章 太平軍水戰(上)第486章 英布戰爭(五)第268章 印度之戰(4)第60章 耆英再簽約第47章 甕中捉鱉(中)第457章 坦克(三)第62章 計取帕納裡克第478章 布爾人和祖魯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