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長水校尉

永和二年催春,正月,丙寅,大赦。己卯,使持節、侍中、都督揚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驃騎將軍、錄尚書事、都鄉穆侯何充卒卒。二月,癸丑,以左光祿大夫蔡謨領司徒,與會稽王昱同輔政。衛將軍褚裒薦前光祿大夫顧和、前司徒左長史殷浩;三月,丙子,以和爲尚書令,浩爲建武將軍、揚州刺史。

--引言摘述

義成郡沮中(沮水中游,今湖北遠安、當陽一帶)地區。經過一個冬天的忙碌,新上任的典農中郎將曾華等人終於把數萬北地流民初步安置好了。

近幾年流入荊襄地區的北地流民有近十萬之巨,曾華會同地方官府,先將那些早先南下,已經在地方居住了三年左右的流民選出。這些人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已經歷經了多次春耕、秋收,不想再動了。曾華會同當地官府正式將這些人劃入當地戶籍。如此去掉三萬餘人。

還有一些流民在荊襄地區或者臨近的湘州、江州有親友,準備去投靠依附,曾華就拿出桓溫撥給他的一部分錢糧,讓他們去投親靠友,並附上一封有荊州刺史和典農中郎將兩個大印的公文,要求當地官府按朝廷規章好生安置這些投親靠友的流民。如此又去掉了一萬餘。

現在曾華的手下就剩下六萬餘人,青壯zhan有四萬餘人,老友婦孺有兩萬餘人。曾華在統計人數戶籍之後,共得六萬四千八百九十六人,分兩萬九千五十二戶(許多戶只剩下青壯一、兩人)。曾華將這些流民按戶數來分,每百戶分爲一屯,共分兩百九十屯。

每屯設左右司馬,左司馬主掌耕作、農務等日常事務的組織和管理,右司馬主掌治安、糾紛以及後來增加的屯民軍訓等事務的處理。左右司馬在每屯中選德高望重、處世行事頗得衆人信服之人由曾華以典農中郎將之名委任。

曾華還選正直剛方之人二十六人,委爲書記官,攜數名屬從,巡視各屯。每到一屯,掛牌告示,凡屯中有久纏不決之民事或對屯中事務不滿或控訴左右司馬不公者,都可以到書記官的臨時辦事處首告。書記官一有查實,或當場決斷,或直接上稟典農中郎將以做公斷。書記官也可以根據需要和請求審查先前書記官審斷的案例,如有疑問也可重新審視,以便互相監督。

流民隊伍的管理制度和機構確定下來以後,曾華就開始將六萬流民歸攏在桓溫劃出的竟陵郡沮中地區。這裡雖然丘陵起伏,但土地還算肥沃。

曾華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將各屯遷到沮中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修建越冬房屋。沮中背靠神農架山區,木材是不用愁的。

曾華組織萬餘青壯入神農架,伐得上萬大木以及無數楠竹,沿沮水順流放下。然後先選地勢高的地方立屋基,用木材搭建房屋主架,再以楠竹開條編製成框,往裡面夯摻雜鵝卵石的泥土以爲牆。屋頂以樹木爲樑脊,樹皮竹編披之。六萬流民齊上陣,趕在入冬酷寒到來之前,終於將數千房屋修建完善,

寒冬之前,曾華已經將桓溫調撥的糧食盡數分發各屯各戶。爲了抵禦嚴寒,他早就吩咐每家每戶在堂屋中挖坑以爲火坑,再早早聚集柴木無數,可就中生火做食,又可圍之取暖。

當嚴寒到來之時(湖北中西部不是很冷),曾華請荊州刺史令,從地方徵集了醫生百餘人,分成十餘隊巡診各屯。而他自己也率領部屬,撫孤恤弱,問寒除飢。整整一個冬天,曾華、張壽、甘芮等人都在各屯巡視,用心看護着自己的每一個下屬,在衆多流民眼裡,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大善人。

當然,有忠善之人,就有奸邪之輩。許多混進流民隊伍中的無賴潑皮在生活穩定之後開始舊惡重發,重新偷盜欺善,甚至有些人勾結當地匪徒,公然洗劫流民。也有當地居民,在別有用心之人的挑撥之下,聚集呼哨,襲擊流民屯地,搶奪財物農具。還有就是居民和流民互相挑釁,發生械鬥。

對付這些人,曾華就表現出他的另一面。對於流民中的敗類,他毫不猶豫運用自己的生殺大權,將數百奸邪之徒高高地吊在冰雪之中的木杆上。對於當地匪徒,他則直接上書荊州刺史桓溫,要求動用駐軍,和自己的部曲一起圍剿。所獲匪徒,無論老幼首從,一律召集流民和當地居民,當衆斬首。

對於當地居民襲擊流民屯地,曾華就會同當地官府,緝拿首要分子,當衆審理處置,該殺的堅決要求殺,不殺的也是重刑伺候。其鐵血手腕,頓時鎮懾了許多人,六萬流民終於知道自己的首領不但有菩薩心腸,還有霹靂手段。而當地的官民對曾華就畏之如虎。

在處理流民、居民械鬥中,曾華當衆和當地官府一起把曲直是非一一斷清,有流民不對的,曾華毫不客氣地拉出來在衆人面前杖脊懲處。

衆人雖然知道曾華骨子裡偏袒流民,但是做到這般公正了,大家也沒有什麼話說了。官府只好也把當地居民該杖的杖,該枷的枷了,該流放的就流了。

如此嚴冬數月過去了,曾華以前只是留下美名,現在他卻實實在在成了六萬流民的領袖了。

開春了,一年中很重要的春耕要開始了。由於經過一冬的磨合,各屯的管理機構已經完善了,碰上關係到流民一年生計的大事,怎麼不用心呢?曾華把從江陵領出的糧種、農具、耕牛等分發下去,然後將各屯分成若干個互助組,共用不多的農具、耕牛,整合勞力,開始在沮水兩邊的荒地裡開始耕種了。

其實在冬季的時候,曾華早就開始爲春耕做準備。

曾華是不會讓六萬多屬下在冬天裡面烤烤小火,聽聽小書,睡睡小覺,吃喝拉撒無聊一冬。這種日子是小資們過的生活,不是流民們過的日子。因爲沮中的冬天不是很冷,更不會有凍地的情況。曾華就下令將各屯青壯編成數隊,對屯地旁邊的水渠、河道等水利工程進行疏理修整。反正這糧食怎麼也要發給流民,不如當成出工的酬勞,再發給數萬名“冬季大躍進”的流民青壯。

從這一點就已經看出曾華有奸商的潛質。

經過一個冬天和數十萬人次的施工,不但沮中原有的水利河渠被疏理一清,曾華還有時間率領流民部下,先將各屯的屯田劃分清楚,再根據他在農墾師學來的一些農業耕作知識,清理開春要耕作的農田。將石塊清理乾淨,挖出流水壑溝,堆積草木柴灰,給農田先墊上一層有機鉀肥。

所以在春季到來之時,各屯的流民很容易就開始春耕。在忙完關鍵的春耕開始工作之後,曾華就將繁瑣的事情甩給張壽、甘芮等人,終於開始有空做他很久就想做的一件事情。

由於在過去的寒冬中,曾華組織得力,六萬多流民居然沒有多少人因爲飢寒而死,數字統計上來比臨近的新城郡和義成郡還要好看,頓時讓整個荊州的官員對曾華的才幹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加上春耕時間,曾華又弄一個什麼互助組和勞力協調輪作制度出來,利用比義成郡要少得多的耕牛和人力,居然耕作出不比義成郡遜色的農田來。

兩個功勞被已經非常器重曾華的桓溫和劉惔報了上去,又是大功兩件。但是曾華暗地裡給桓溫去書,不希望有什麼獎賞,只希望桓公能支持自己編練一支由北地流民組成的軍隊,做爲“桓公行大事之臂助”。

於是,曾華的官職長水校尉變成了拜護長水校尉,成了可以正式統軍的一位校尉了。雖然曾華沒有將軍號,但是長水校尉畢竟是五校之一,依例是可以領有一軍的。

於是曾華開始就地招募兵丁。由於曾華在流民中的金字招牌,加上招募告示中說道,兵丁不但每天有軍糧一斤二兩,還有年餉,一年有絹兩匹(四十尺長),這在當時是相當的豐厚的。不過曾華有底氣這麼做,畢竟朝廷已經頌旨,轄下流民屯田三年間不用向朝廷交賦稅(按例,屯田每年一半的收成是要交給朝廷的),只需交自留賦(管理流民的各級官員就從這裡出,還有其它公用設施的錢糧也從這裡出)。曾華估算過,一年下來,稅率五分之一的自留賦除了自給之外,足夠養三千精兵了。

應募來的人都很多。在冬季大家無聊的時候,曾華組織了許多說書人,四處到各屯講述自己編寫的《盛漢傳》、《三國傳》和《英烈傳》。《盛漢傳》、《三國傳》中的投筆從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青梅煮酒論英雄;桃園三結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既生瑜,何生亮;子龍一身都是膽;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這些沒有過去多久的事情又一次出現在流民的心中;《英烈傳》中的精忠報國;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讓許多人心裡早就消失了的東西又慢慢迴盪在自己心中。這些說書不但極受流民們的歡迎,在當地居民中也引起強烈的反響。

但是曾華選兵的原則非常嚴格,要在數萬報名的青壯裡選出數千人來,比率幾乎是十選一。

首先是觀面相,取鄉議。凡垂頭喪氣、萎靡不振、滿是懶惰氣息的人一律先刷下來,只有那些看上去精神抖擻、腰背挺拔加上屯裡評價優良的人才能這第一關。

接下來是簡單測試。首先是舉石鎖,一個百斤重的石鎖要連續舉起十次。第二是拉強弓,一張一石的強弓要能拉滿,最後列隊在一柱香的工夫跑上兩裡地,凡是不能通過任一項的又被刷下來。

如此篩選之後,只有四千六百餘人合格,其餘的人都被打發回去參加春耕。但是曾華心裡清楚,這四千多人還要被刷下來一批,畢竟現在一軍的編制最多隻有三千人。

接下來是開始編制訓練。曾華以十人爲一什,三什爲一隊,三隊加旗手、號手計百餘人爲一屯,三屯爲一營,三營加旗衛隊等計千餘人爲一幢,三幢爲一軍,自領軍主,設參軍、書記、軍法、聯勤輜重、細作情報等署。

曾華本來自有部曲五百餘人,都是從張、甘族人和最先跟隨的河東流民中選出組成。跟隨曾華有半年多了,幾經訓練,早就成了一支精銳之師。

曾華下令將部曲擇精銳三百餘人,下到各什,以爲教官。然後曾華編寫新兵操練教本,規範新兵每日操練科目。

每天早上卯時吹號起牀,洗嗽之後立即集合,先列隊在野外跑上一個時辰,然後吃早餐。接着上午都是再走隊列,分左右,中午吃午餐和休息一個時辰。下午又是野外跑一個時辰,再交叉進行單兵體能訓練和隊列走步訓練。酉時三刻吃晚飯,然後再集中起來聽書記官說書(暴寒一個)說事。亥時一刻吹號睡覺。

新兵訓練兩個月之後,四千六百人只剩下四千人,其餘的人都是在做隊列行進、單兵體能和野外長跑考覈中因爲不合格被刷下去的。

而長水軍這個時候按照曾氏列兵教本,開始列兵訓練項目。先正式編制完畢,再初步提拔出基層士官。

而每天的科目則是早上吹號起牀,野外跑步不變。上午是用木條製成的比真傢伙重一倍以上的盾牌、長矛和長刀學習技擊刺殺,對象是真人模樣的木偶。這種技擊刺殺動作是由那些技擊高手們總結出來的,本着高效有用的原則編寫的,不是一般花架子能比的。下午是訓練跳躍,跑步、跨越壕溝,翻越高地木牆等單兵基本技能訓練。中間還要摻雜着相互格鬥,陣形變化前進。如此兩個月,四千人又只剩下三千二百餘人。

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到了永和二年夏七月,“長水軍”已經建立了四個多月了,該開始正式的士兵訓練了。曾華準備去一趟江陵,把桓溫答應的三千套刀槍兵器給弄回來,該到了動真刀真槍的時候了,總不能叫自己的長水軍成爲木頭軍。

來到江陵,桓溫有要事去了江州武昌郡(今湖北鄂城市)。但是早就接到曾華書信的他留下話來,說兵器軍械早就準備好了,找參軍車胤辦理就行了,並特別叮囑一番,要曾華等他幾日。

曾華找到車胤,很快就辦理好了交割,讓人先行押運回去,自己依然桓溫的叮囑留了下來。

參軍車胤是老熟人了,以前曾華來江陵述職或辦事的時候,和他打過幾次交道。這次領軍械兵器,老車是非常照顧。曾華就找了機會,在江陵望江樓擺了一桌,專請車胤。

幾盞酒下去,兩人不由耳熱眼紅,話匣子不由大開。

“長水校尉你...”

“武子兄,你還是叫我敘平吧!太客氣了反而顯得你我兄弟太生疏了。”

車胤當下也不客氣了,馬上改口:“敘平老弟在沮中幹得真是不錯呀!”

“哪裡!哪裡!我這些都是小打小鬧,上不得檯面。”必要的謙虛還是要的。

“小打小鬧,那些一天到晚清談的人一輩子可能都沒有辦法做到這種小打小鬧!”車胤有些憤慨地說道,說完就是一盞。

看來這位車兄也是一憤青。

“如此危難之際,象敘平老弟你這樣幹實事的人太少了,難怪桓公會如此器重你。”

“桓公器重在下,頗讓曾某惶恐,唯有竭盡全力辦好事情,以免辜負了桓公和朝廷。”曾華真誠地說道。說實話,來到這個陌生世界,如果不是桓溫,曾華真不知道自己會成什麼樣子?成爲東晉一名小地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或者成爲一個很有前途的小公務員,爲建設和諧大晉而奮鬥?所以在曾華心目中桓溫比東晉小王朝要重,畢竟小王朝只是一塊招牌,而實實在在給他權利和利益的只有桓溫。

“好呀!我知道敘平老弟是知恩圖報之人,要不然桓公也不會如此盡心爲你爭取了。”車胤看了一眼曾華說道。

聽這語氣,好像這裡面有內幕呀!我可是最愛看國家地理頻道的,真正的一個長在紅旗下的好奇寶寶。

“還請先生教我!”曾華連忙施禮出言試探,決心問出個子醜寅卯來。

第198章 閒談(二)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215章 侯洛祈的選擇(一)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192章 旌旗招招皆向北第46章 聖教(上)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05章 進學(三)第184章 王猛出關(二)第152章 涼州戰事(四)第221章 華夏必勝(一)第129章 大風東去第215章 侯洛祈的選擇(一)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32章 仇池(4)第72章 周第9章 西征大計第82章 野利循(二)第150章 涼州戰事(二)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152章 涼州戰事(四)第93章 趙國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105章 上元節第4章 受封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241章 江左風雲(二)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238章 談笑東瀛(一)第85章 幷州(三)第41章 葉延和楊初的結局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7章 江陵來的傳令官第25章 梁州(3)第183章 王猛出關(一)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54章 石苞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184章 王猛出關(二)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155章 永和十二年(二)第169章 延城決戰(一)第207章 天災人禍(一)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238章 談笑東瀛(一)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04章 進學(二)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50章 初出關中(三)第248章 誰家之天下(五)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262章 普通法、特例法和宗教事務法第61章 餘波(一)第101章 木根山之戰(上)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一)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43章 都護將軍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二)第180章 燕周之戰(一)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3章 襄陽第73章 巡視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01章 三省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48章 初出關中(一)第95章 姚襄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00章 遠方的客人(下)第213章 碎葉川之戰(三)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16章 塘溝之戰(2)第72章 周第156章 永和十二年(三)第46章 聖教(上)第139章 慕容恪(一)第62 餘波(二)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18章 笮橋大戰(1)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