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會戰的結局和卑斯支的戰死,如同抽走了最重要的一塊基石,波斯帝國薩珊王朝開始迅速崩塌。華夏大軍繼續西進,但是各地已經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了。各地的貴族和官員要不是聞風而逃,要不就是出城納降。
接到消息的泰西封更是混亂不堪。由於大部分的波斯軍隊和將軍們被卑斯支帶去了東方,現在估計都有去無回,而留在泰西封城裡的大貴族們人心惶惶,根本不知道用什麼去抵抗正在迅速西進的華夏人洪流。
在這個時候,被卑斯支壓制的各種勢力卻開始擡頭,再彙集一些心懷不軌、別有企圖的人,使得整個泰西封更加混亂不堪。開始,十幾個貴族打着阿爾達希爾的旗號出來鬧事,試圖爲阿爾達希爾平反,並想立其兒子戈巴德爲波斯帝國皇帝。但是阿爾達希爾弒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怎麼能容他們翻案呢?於是兩票人馬就噼裡啪啦打起來了,而且到了這個危急絕望的局面,人很容易變得歇斯底里般的瘋狂。“保皇派”一時出手過重,不但將那十幾個貴族滅了,連帶着戈巴德也一同陪葬。
或許受此事件啓發,沒過兩天,另外兩位卑斯支兄弟的遺留勢力跳了出來,擁戴着他們各自的遺孤“繼承”波斯皇帝的寶座。不過沒有等“保皇派”動手,這邊自己先幹上了。這兩股勢力爲了證明自己擁戴的遺孤是正統,先用“比較實力”地方式來證明。一場血戰下來卻證明他們都不是正統。他們鬥得兩敗皆傷。最後被“保皇派”給滅了。
跳樑小醜差不多收拾乾淨了,保皇派內部卻開始鬥起來了。卑斯支先後娶了兩個老婆,生下了四個兒子。老大格德洛西亞年紀最大,有二十多歲了,一直跟在老將穆薩身邊,鎮守美索不達米亞。但是他是卑斯支已經死去的第一位妻子所生,而且他年紀尚輕。在軍中和貴族中毫無聲望。
但是格德洛西亞卻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認爲做爲父皇的長子。只要到泰西封打出旗號,自然萬民附應。於是格德洛西亞準備返回泰西封,並且邀請老將穆薩一同前往,卻被老狐狸以幼發拉底河西岸依然有華夏人活動的藉口給拒絕了。格德洛西亞只得整頓了一支不到三千人的隊伍向泰西封進軍。
但是到了泰西封,格德洛西亞發現自己打出旗號後卻無人響應,而且還遭到了皇后康溫納莉的打擊和迫害。
皇后康溫納莉來自於埃克巴塔納(今伊朗哈馬丹)的大貴族,孃家勢力幾乎控制着大半個米底行省(今伊朗以哈馬丹爲中心地中西部地區)。自從米底王國被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滅掉。米底人就徹底融入波斯民族,而且這個地區也成爲波斯帝國最重要的地區之一。埃克巴塔納甚至一度成爲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地首都。而在薩珊王朝,埃克巴塔納也是重要的軍事城堡。
有了這個背景和支持康溫納莉當然比較強勢,她先拉攏住了泰西封的一大批貴族,然後藉口格德洛西亞擅自從前線逃離,而且圖謀不軌,下令將其逮捕,交由御前會議(議會由宗室成員、高級祭司和大貴族組成)審判處置。
格德洛西亞不甘示弱。帶着三千人馬就和康溫納莉派來的兵馬打起來了,結果被打得灰飛煙滅,連御前會議都省得開了。
格德洛西亞的同胞弟弟霍茲米亞雖然不到二十歲,但是卻是個心計深沉,手段狠辣的角色。他先裝出一副懦懦弱弱的樣子,向康溫納莉俯首帖耳。絲毫不敢問鼎皇位,只求保住性命。暗中卻聯絡了一批對康溫納莉等大貴族不滿地中下級軍官,然後抓住時機,趁康溫納莉等人到神廟祭祀禱告時發起伏擊突襲。
這次突襲讓康溫納莉勢力遭受了重大損失,卑斯支的第三子,十五歲賈巴霍尼,這位原本要即位的皇子在事件中死於非命,隨他一起死去的還有近二十餘位大貴族,十餘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所以霍茲米亞的叛亂被平息了,但是卻讓波斯帝國又一次元氣大傷。而逃過一劫的康溫納莉還要面臨一個難題。她只剩下不到十二歲的幼子巴拉什。而且這個兒子遠沒有賈巴霍尼聰明,反而脾氣乖戾。
泰西封地局勢反應着波斯帝國內部是如何的混亂。它使得華夏軍勢如破竹,甚至讓亞美尼亞國王都產生了貪念。他派出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洗劫了米底行省地區,但是很快被遊弋過來的一萬華夏騎兵用語言和行動好好教訓了一下,終於徹底意識到這只是強國之間的遊戲,自己並不適合參與,便立即撤軍了。
華夏十六年九月十一日,華夏軍隊離泰西封不到百餘里,而老將穆薩也到了泰西封。這位被視作波斯最後的柱石和救星地老將毫不客氣地指出,現在波斯帝國和所有人的命運只掌握在一個人的手裡,那就是華夏國王的手。
九月十六日,曾華率領十萬大軍來到了泰西封城的東門前,這裡已經密密麻麻地跪着上千名貴族和數萬百姓,其中包括康溫納莉、巴拉什等爲數不多的宗室成員。他們母子旁邊是原哈扎爾帕特(也稱爲大弗拉馬塔爾,波斯帝國的中央行政機構管理者,類似宰相)昂薩利的兒子米納爾亞,現在是“代理”哈扎爾帕特,在他的身後是數百名分別掌管行政、稅收、國庫等方面的波斯中央政府官吏。
在另一邊除了數百位大貴族外,還跪着以祆教穆貝德(祆教大祭司首領)哈扎爾爲首地百餘位大祭祀。薩珊王朝開國皇帝阿達希爾一世贈賜了許多土地給祆教祭司,並授予祭司們向納稅人徵收什一稅地權利。另外。波斯帝國的法庭由祭司管理,最高法官就是穆貝德。
而在穆貝德旁邊,一個老人安靜地跪在那裡,身後只有十幾人,看上去一點都不起眼,他就是波斯帝國地“代理”伊朗薛波勃(波斯帝國掌管軍隊的統帥),從巴士拉趕回來的老將穆薩。
依然外穿青皁褂袍。內套軟甲,梳了髮髻的曾華神情漠然地策動着坐騎。沿着中間讓出的大道徑直向泰西封城裡走去,眼角看都不看兩邊跪着地波斯人。
康溫納莉、哈扎爾等人俯首跪在地上,只聽到馬蹄聲在耳邊響起,然後一直向城中而去,但是卻沒有人開口說話,出言招呼他們。這些人儘管心裡有諸多的不滿,但是卻不敢說半個字。只是依舊低頭跪在那裡,聽着連綿不絕地馬蹄聲、腳步聲在耳邊響起。
不知過了多久,波斯人的耳邊終於有人說話了,一個男的開口說了一句話,旁邊的通譯將它轉成了波斯語:“華夏國王陛下已經接受了你們的投降,現在他在皇宮門前等你們。”
波斯人連忙站起來,還來不及揉一揉跪得發酸的膝蓋,紛紛急衝衝地向皇宮趕去。現在華夏國王使他們命運的主宰者。他們必須卑躬屈膝,以便保住自己地富貴和性命。
在人羣中,米納爾亞悄悄地拉住了穆薩,輕聲問道:“老將軍,這是怎麼回事?華夏國王在給我們來下馬威嗎?”
穆薩嘆了一口氣答道:“這是華夏國王在顯示征服者的榮耀,這也是征服者的特權。”
到了皇宮門前。康溫納莉、米納爾亞、哈扎爾等人準備又要向曾華行禮,這一次卻被曾華客氣地婉拒了。
在富麗堂皇的皇宮坐下後,曾華開門見山提出了三件事情:“第一,波斯必須立皇帝,因爲國不可一日無主。而且波斯沒有君主元首,華夏怎麼和波斯籤停戰條約。”
聽到這裡,波斯衆人不由鬆了一口氣,既然華夏國王要波斯擁立新皇帝,而且還指明瞭等着要籤停戰協議,這說明華夏人沒有滅亡波斯的野心。
“第二。卑斯支皇帝陛下的遺體我們已經好生收拾了一番。保存地非常好,現在已經被帶回來了。我希望能夠按照他的遺願。將其葬在他最崇敬的父皇-沙普爾二世身邊。卑斯支皇帝陛下雖然戰敗身亡,但是他是我欽佩地對手,一個偉大的對手。另外,我有個私人請求,我想在方便的時候祭拜一下沙普爾二世,雖然我沒有與他交手,但是對他神往已久。”
聽完第二個要求,康溫納莉和米納爾亞都舒了一口氣,華夏國王毫不吝嗇地講明瞭對卑斯支和沙普爾二世的讚揚之情,那麼誰還敢立沙普爾二世-卑斯支這一系以外的宗室爲波斯皇帝?有了華夏國王如此表態,巴拉什已經是百分之百能夠登上波斯皇帝的寶座。
但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巴拉什能夠登上皇位,也就意味在座地很多人要失去重大利益,但是在華夏國王面前,沒有敢吱聲。
“第三,我已經向羅馬皇帝陛下狄奧多西一世發出邀請,希望藉着這個難得機會,華夏、羅馬、波斯三國君主碰個頭,好好進行一次會談,就三國關係做一次深入的討論,然後簽署一個三國共同宣言和協議。你們擁立新皇帝后,我就邀請他去巴爾米拉城參加會談。”
聽到這裡,大部分波斯人心裡又欣慰不已。波斯遭此重創,他們第一擔心華夏人會趁機吞併波斯,第二擔心宿敵羅馬人會趁火打劫。剛纔華夏國王的表態已經否定了第一種可能,現在他又出面舉行三國會談,波斯人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在會談中好好把握,利用華夏人的“威名”阻止羅馬人進一步貪婪的要求。想到這裡,波斯人不由地對這次三皇會議(曾華雖然沒有自稱皇帝,但無論是羅馬人還是波斯人都把他當做世界的強者,列爲皇帝行列)抱有了極大的期望。
提完要求後,看到波斯人忙不迭地點頭答應。曾華也不多打擾了,起身告辭。曾華拒絕了波斯人請他留住在皇宮地邀請,而是出城住在了離泰西封不到十里,阿卡亞迪河畔的行宮。不過曾華任命謝玄爲泰西封城守將軍,率領三萬軍隊接管泰西封城的防務。數萬波斯城守軍被繳了械,然後被送到三百多裡外地蘇薩城,交由駐紮在那裡地萬餘華夏軍進行“重新整編”。
當波斯人終於一致同意巴拉什繼承波斯帝國皇帝位時。曾華祭拜了沙普爾二世的陵墓,並獻上了一塊石碑。上面寫着一段話:“向波斯之王,諸王之王,星辰地夥伴、日月地兄弟-沙普爾二世獻上最誠摯的敬意,他是一位偉大地波斯帝國君主,也是一位偉大的波斯民族英雄。”落款是:“華夏國王曾華。”
九月二十六日,巴拉什在皇宮裡即波斯帝國皇帝位,稱巴拉什一世。正式任命米納爾亞爲哈扎爾帕特,穆薩爲伊朗薛波勃。
九月三十日,巴拉什一世率領諸貴族、文武百官和祭祀們奉卑斯支遺體,將其安葬在沙普爾二世陵墓旁,曾華率領衆將軍也出席了葬禮。隨即,巴拉什一世宣佈從十月一日起是波斯國喪日,一直延續一個月。
十月十二日,米納爾亞代表波斯帝國。劉穆之代表華夏帝國,終於談妥了《華夏、波斯兩國停戰及兩國關係條約》,也稱《泰西封條約》。
在條約中,波斯帝國向華夏帝國賠償高達四十五億德拉克馬(合4.29克的銀幣)的戰爭賠款,前三年付清十五億德拉克馬,其餘三十億德拉克馬分二十年付清。以巴士拉關稅爲抵押(也就是說巴士拉的稅收由華夏人掌管,從其中抵扣戰爭賠款,啥時付清啥時還給波斯人);呼羅珊地區主權依然爲波斯所有,但是必須保證爲非軍事區,即波斯帝國對呼羅珊地區依然保有行政、稅收、治安等權力,但是在該地區不得組織和駐紮軍隊;華夏尊重波斯的宗教和風俗習慣,但是波斯必須保證聖教傳教士在波斯傳教的自由,不得以任何藉口迫害聖教教士和信徒。這一點米納爾亞等波斯人雖然非常不滿意,但是卻只能能接受,要知道這次戰爭就是因爲宗教衝突打起來地。米納爾亞可希望又留下什麼隱患。
華夏人有在波斯帝國境內自由通行、商貿、學習、逗留、居住等權利。波斯政府必須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華夏和波斯繼續保持友好往來,互駐大使。華夏在伊斯法罕、設拉子、內沙布爾、巴士拉、摩蘇爾、巴比倫派駐領事,任一在波斯境內的華夏人將由相應的領事進行協調管理,華夏人在波斯境內違反波斯法律,未經當地領事知曉和參與,不得逮捕,不得審判;波斯開放巴士拉港爲自由港,華夏商船可以自由出入該港口碼頭,自由港區域裡無論庫存、轉運或者交易,不得徵收任何關稅,只有在越自由港區域繼續進入波斯國可徵收關稅,等等三十五條。
波斯人召開了御前會議,討論通過《泰西封條約》。薩珊王朝名義上實行中央集權制,皇帝號稱“大王”或“衆王之王”,皇權在理論上不受任何限制,但實際上卻受制於教俗大貴族。皇帝之下設御前會議,議會由宗室成員、高級祭司和大貴族組成,任何重大決策必須得到御前會議的通過。
會議開了一天,終於通過了該條約。儘管諸位貴族祭祀心不甘情不願,但是事實擺在面前,不由衆人不低頭。巴拉什一世接着用了國印,波斯方面算是完全同意了該條約。至於華夏方面,雖然還需要通過三省審議,曾華纔會簽字同意,兩國再互相換文正式成效,但是這麼有油水的條約三省怎麼會不同意呢?
條約簽好了,曾華突然對波斯的政事非常感興趣,開始頻頻向巴拉什和米納爾亞提出許多建議。
在曾華的建議下,巴拉什一世下詔宣佈《奴隸大赦令》,全部釋放境內全部奴隸,恢復他們地人身自由,並且宣佈奴隸收入的一半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些舉措只是推動波斯帝國早就開始的廢除奴隸社會制度運動,讓波斯進一步踏入封建社會。而那些奴隸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只是轉換爲農奴而已。
曾華藉口數百來自各地的大貴族和將領們“投降有功”,要求巴拉什一世對這些人進行分封。按照曾華的“建議”,波斯帝國被分成三十九個行省,每一個行省由一名“有大功”地大貴族任總督,擁有該行省的行政、稅收和軍隊權;然後再層層分封了一千七百多位貴族和將領,賜予他們大片的土地,授予他們在該土地上的行政、稅收、組織軍隊的權利。
在稅收方面,各地貴族收到稅後一部分上交給上一級貴族,一直上交到行省,行省再統一交到中央。而中央準備打仗時,就下令給各地,貴族們召集自己領地上的士兵,向上一級貴族報到,如此一級級地召集軍隊,最後由各行省總督帶領,彙集在皇帝陛下的旗下。
曾華的建議極大地加強了世俗貴族們的權利,使得他們能夠在自己的領地上集行政、稅收、軍事大權於一身,成爲一個“半自治”地“土皇帝”。而這個建議在另一方面極大地削弱了波斯皇帝地君權和祭司的“神權”。但是這個時候波斯皇帝是最弱地,而祆教祭司已經曾華定義爲這場宗教戰爭的“幕後黑手”,自然要被打壓,他們擁有的大量土地被沒收,用來分封各貴族和將領。
御前會議足足開了四天,終於在人數衆多的貴族們的支持下,該建議被通過了,然後是大貴族們討價還價,爭奪三十九個行省總督的位子,接着是各貴族、將領們爲自己爭取地位和領地,一直爭吵到了華夏十七年纔算塵埃落定。
除了這些分封,波斯還廢除了中央派一些王室成員擔任重要行省的總督的慣例,取消了設置的比行省還要大、下轄若干個行省的四大行政區。波斯軍隊的主力也不再由阿扎特(自由民)組成,而是由大大小小世襲貴族子弟組成,輔助兵將由他們領地上的平民組成。
很顯然,波斯中央權力被極大的削弱,皇帝的直轄地只包括了泰西封附近、巴比倫西亞、巴士拉所在的蘇美爾地區。所以這裡還非常富有,但是皇帝還要直接承擔數額巨大的戰爭賠款。
一些波斯人已經看出來了,華夏人不希望看到一箇中央集權的波斯,或許只有這樣的波斯才符合華夏人的要求。但是波斯人也只能默默接受了,相對於亡國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
十一月底,羅馬人傳來消息,他們的狄奧多西一世快要到巴爾米拉城了。正在巴比倫參觀的曾華立即帶着巴拉什,在五萬騎兵的護衛下趕往巴爾米拉城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