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十五年(公元391年)夏天,波斯帝國呼羅珊行省內沙布爾城(今伊朗東北部城市。在馬什哈德以西八十公里。公元三世紀薩珊王朝沙普爾一世所建),昔日這座東西要道的繁華城市今天就像死城一般沉寂,疲憊不堪的內沙布爾軍民縮着脖子躲在跺牆後面。而他們賴以保命的跺牆和整個內沙布爾城強一樣,佈滿了箭孔、煙火燒燎的痕跡,還有摻雜其中的衆多黑色斑跡,吸引着無數的蒼蠅嗡嗡地圍在其中,追逐着血腥味帶給它們的快樂。
扎馬斯普站在城門堡樓的窗口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景。一望無際的黑色海洋,點綴着羣星一般耀眼的旗幟,分別是白色、黃藍色。扎馬斯普知道,那是華夏的軍旗和教旗。
從華夏六年被卑斯支一世(儘管卑斯支自稱沙普爾三世,但是世人仍然按照慣例稱呼他爲卑斯支一世)任命爲呼羅珊總督開始,扎馬斯普在呼羅珊已經待了近十年了。在這十年間,扎馬斯普每天都警惕地注視着東方;在這十年間,波斯帝國在卑斯支一世的帶領下,利用西方鄰國羅馬帝國內亂時機,一舉蕩平了敘利亞和西南阿拉伯地區的諸多基督教或者是三心二意的國家,極大地鞏固了西方邊疆,並數次打敗羅馬帝國的援軍,迫使其兩次簽署了對波斯有利的和約,還使得一向搖擺的亞美尼亞王國終於又回到了波斯帝國臣屬國的行列中;在這十年間,卑斯支一世努力地恢復國力,並開始加強東方行省的實力,數十萬軍隊分批涌入呼羅珊等行省。
但是在這十年間,東方的華夏帝國也在更飛速地發展。昭州、西州、沙州已經越來越接近華夏其它諸州,而且依靠着昭州地理位置,這個東方帝國對吐火羅地區開始強有力的華夏化。希臘、波斯、乃至天竺文明的影子越來越淡薄了,更加強烈的是打着聖教旗幟和用方塊字書寫的華夏文明;在這十年間,華夏陸軍在雪山的另一邊養精蓄銳,而華夏海軍卻已經打通了到天竺、貴霜、波斯、埃及乃至阿克蘇姆地航線;在這十年間。華夏佔領了天竺國東邊的驃國,正式將天竺和貴霜從陸路上包圍了;在這十年間,貴霜王國和天竺國打得精疲力竭,隨着卡普南達和沙摩陀羅·笈多的去世,貴霜國和天竺國開始分裂,在華夏人暗中的支持下,各地的諸侯開始“自治”。下-載美少-女他們極力討好華夏商人,得到大量的精良兵器,也得到了各種支持,開始架空貴霜和天竺王室;在這十年間,貴霜國和天竺國的王室開始沒落了,華夏十三年在天竺西海岸孟巴七島(今印度孟買)地區發生地海戰以及隨後發生的陸上戰事是天竺笈多王朝的最後絕唱,華夏人的二王子曾用超過十萬具天竺人屍體使得自己的名宇在天竺家喻戶曉。
在這十年間。華夏人的貨品象潮水一般涌向天竺、貴霜、波斯、阿拉伯、埃及、和阿克蘇姆,先是華夏人傳統貨品瓷器、絲綢、茶葉,接着是華夏人“工業化”和新近發展的貨品,棉布、鐵器、羊毛氈布、藥材、紙張、香料等等。無數地天竺人、貴霜人、阿拉伯人、埃及人、阿非利加人、羅馬人用手裡的金銀銅或者其它的貨品,換取華夏人一船接着一船的貨品,然後炫耀般地使用着。在這十年間,長安流行的話題、服飾等等都會在不久的時間後流行在巴里黑、赫拉特(皆是吐火羅地區的中心城市)、健馱羅、華氏城、泰西封、羅馬、米蘭、亞歷山大、阿都利斯(阿克蘇姆王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的王宮貴邸中。
在這十年間,扎馬斯普知道華夏帝國在越來越強大的同時也在不停地變革。以前華夏人地國旗和軍旗混淆不清,在華夏十一年,華夏人正式確定了國旗黃色的底色。兩條黑白色的團龍組成了一個大圓在正中間。對華夏頗有研究的扎馬斯普知道,黃色意寓着他們信奉的聖主和祖先黃帝,龍,華夏人的圖騰就是龍,黑白兩色正好意寓着聖教的陰陽魚。
那面非常出名的黃藍五星旗成爲華夏陸軍的軍旗,而越來越咄咄逼人地華夏海軍軍旗卻是上白下藍中間五星旗。看着遠處熟悉而又陌生的華夏人的教旗和軍旗,扎馬斯普心裡默默地數了一遍,外面的華夏軍隊至少超過五萬,而且全是黑甲軍。這說明應該是各州郡的府兵,看來白甲廂軍還沒有出動。
扎馬斯普並不沒有看不起華夏黑甲府兵,他深深知道,這些府兵同樣是令人非常頭痛的虎狼之師。只是扎馬斯普明白,一旦白甲廂軍出現,就是華夏軍隊開始全力進攻內沙布爾城地時候。-下載-美少女=
扎馬斯普心裡在痛苦地呻吟着。華夏軍還是那幾招,上來就先是一陣箭雨,外加如流星般的石炮,猛烈而且非常有效,現在內沙布爾城的守軍都不敢伸出頭了,仗還沒有開始正式打。己方的氣勢就已經被華夏人打下去了。扎馬斯普心裡更後悔。自己千不該萬不該把呼羅珊的十幾萬軍隊分散開來,結果被華夏軍一個黑虎掏心就直接殺到內沙布爾城下。
不過扎馬斯普也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自從華夏佔據昭州,在吐火羅駐軍後,波斯在呼羅珊行省的防線就節節後退,就連呼羅珊行省總督駐地也從赫拉特移到了內沙布爾城。到後來,卑斯支一世雖然給扎馬斯普派來超過十五萬軍隊,但是他需要防備華夏人從東、南、北三個方向發動襲擊,防線長達數千裡,十幾萬兵馬撤下去就跟沙子撒進沙漠一樣。
自從華夏十二年赫圖依拉河谷慘案發生之後,扎馬斯普立即動員呼羅珊行省所有地軍事力量,並且向後面負責縱深防禦地薛怯西斯和泰西封發出了緊急軍情通報。但是隨着時間一月月過去,波斯人繃緊快三年的神經多少有些鬆弛,他們都知道,如果要打,華夏人能在一年裡動員西邊三州地府兵讓波斯人吃不了兜着走。但是都快三年了,華夏人都沒有什麼反應,看來他們的大將軍國王已經老了,不願意翻越大雪山(興都庫什山脈)。
但是扎馬斯普卻不是這麼想的。華夏人越是這樣不聲不響他越覺得危險。他知道華夏人的性格,剛烈、堅毅和自信,他們將國家和民族的榮譽看得極高,赫圖依拉河谷慘案足夠讓他們象火一樣燒起來。扎馬斯普知道,赫目依拉河谷慘案中被殺死的四千多名呼羅珊聖教信徒只是以前兩國宗教衝突中地延續,以前波斯帝國在呼羅珊明裡暗裡處死了不下兩萬名信奉聖主的聖教信徒,而華夏人做出的反應則是更多的昭州和吐火羅聖教信徒和教士“志願者”潛入呼羅珊。支持呼羅珊信徒教友們繼續鬥爭。最重要的赫目依拉河谷慘案中有一百二十四名打着“旅遊經商”的昭州聖教徒和六名教士,其中還有一名據說在昭州頗有影響力的牧師。
扎馬斯普知道自己地屬下在赫目依拉河谷辦了件大蠢事,一舉打破了華夏和波斯兩國在數年間宗教衝突的表面默契,撕破了兩國之間最後一點臉面,除了戰爭,扎馬斯普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很快,在呼羅珊的北部。出現了華夏遊騎兵。居住在河西郡的原鮮卑人、悅般人、突厥人都是最虔誠和狂熱的聖教徒,他們自發的對呼羅珊的襲擾預示着將來華夏和波斯之間地戰爭。
到了華夏十四年,令扎馬斯普和薛怯西斯都頭痛不已的華夏河西郡牧民襲擾突然一下子消失了,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扎馬斯普卻在給卑斯支一世的信中提出了自己深深的擔憂,如果華夏人對赫圖依拉河谷慘案迅速做出反應,發兵交戰,扎馬斯普還覺得事情有扭轉的可能;但是現在華夏人卻遲遲沒有反應,只是默默撤回了外交使官和商人,現在連河西郡的襲擾都停止了,這說明什麼?華夏人正在準備傾全力來攻打波斯。所以他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來進行動員,扎馬斯普在信中悲哀地指出,華夏人不要動員其他兵力,只要將它草原上所有的牧民騎兵都派遣過來,浩浩蕩蕩地馬羣能把呼羅珊踏爲平地。卑斯支一世回信安慰了自己這位親信重臣,他告訴扎馬斯普,華夏人現在沉溺於自傲和奢華之中,早就沒有十年前那種雄風了,而且他們的國王也老了。估計再也經受不了萬里的長途跋涉。
但是扎馬斯普地擔心卻最後成了真。華夏十年春天,呼羅珊的防線前不知道出現了多少華夏人,他們翻越雪山,橫穿沙漠,出現在呼羅珊的東、南、北三面,正當扎馬斯普費勁地判斷華夏人的主力方向時。超過十萬年的華夏軍隊包圍了呼羅珊原首府,現在的呼羅珊第一道防線的重要支撐點一赫拉特城,據說還有超過五萬的吐火羅士兵也加入到圍攻的行列。
扎馬斯普立即派出七萬援軍去支援赫拉特,因爲赫拉特位於東西河谷要道上,一旦它被華夏人攻破,就如同打開了一扇大門。數十萬華夏軍隊可以大大方方地沿着呼羅珊大道北可向內沙布爾進軍。中可以威脅伊斯法罕,南可以威脅設拉子。要知道以華夏軍擅於機動迂迴地打法。只要攻陷赫拉特,他們可以將整個呼羅珊和波斯腹地做爲活動範圍。
援軍剛剛派出,北邊的木鹿(今土庫曼斯坦馬雷)也出現危情了,數萬華夏軍隊正迅速向這座東西絲綢之路的重要集匯城市開去,看樣子準備一口要吃掉它。扎馬斯普只得又派出五萬年援軍趕去救火。雖然對於扎馬斯普來說,木鹿的重要性比不上赫拉特重要,但它是波斯帝國突入華夏昭州河西郡的軍事重鎮,有它在可以牽制華夏軍隊在北方的軍事行動。而對於華夏人來說,木鹿城是刺入昭州地一根刺,只要攻陷這座城鎮,華夏軍隊才能在北方放開手腳。
華夏人的幾個動作下來,扎馬斯普有點迷糊了,他真的不知道華夏人的主攻方向到底是哪一個了?看樣子這世上要論虛實之道,只有熟讀《孫子兵法》的華夏人玩得的是爐火純青。
戰事很快就這樣打響了,戰局也就這樣布開了。得到增援地赫拉特城在華夏人和吐火羅人地圍攻下咬着牙堅持下來了,派往木鹿城的援軍被華夏騎兵伏擊奔襲了幾次,但是用兵謹慎地主將磕磕碰碰地終於把三萬軍隊帶到了木鹿城,給這裡的守軍打了一針強心劑。
接着內沙布爾城前方出現一支數目不明的軍隊,看樣子也準備吃下這座呼羅珊的首府。扎馬斯普派兵迎戰試探了幾回,發現這應該是一支偏師,爲的是想把派出去的兩支援軍調回來一支。扎馬斯普想象,華夏人再強悍,也不可能同時展開三支主力,向三個方向發起主攻。於是扎馬斯普就將內沙布爾城的兵馬調出一部分,開始對木鹿和赫拉特失陷後出現的漏洞進行堵補,按照他的計劃,只要爭取到時間,將呼羅珊的戰事拖入僵持就是他的勝利。
但是華夏人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內沙布爾城守軍剩下不到兩萬時,前方那支華夏偏師突然兵力大增,超過十萬之多,而且迅速將內沙布爾城團團圍住。
扎馬斯普眼睛通紅地盯着遠處的華夏軍隊,他知道,內沙布爾城有華夏人的奸細,而且是非常高層的奸細,要不然自己隱藏地極深的調兵行動和兵力虛實怎麼一下子被華夏人知道了呢?他也在昭州派遣了奸細,但是隻能刺探一些無關緊要或者是不重要的情報,相對華夏人的情報網,扎馬斯普有着深深的看不清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