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工業化大生產,及人類開始使用龐大的自然力量開始爲自己服務的時候算起,人類在步入資本主義社會階段之後,到21世紀80年代以前,一共產生了5次大規模的科技革命,或者說是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是蒸汽與內燃機動力系統的大規模利用,第二次是以電子技術,核能,航天等技術的帶規模應用,第三次則是網絡與信息技術帶來的生產力進步,第四次是生物基因技術帶來的大飛躍,而第五次,則是從2070年左右開始,以第五代核能技術,基因生物技術爲基礎的工業生產,以及對人類本身的改進所引發的新一輪產業革命!
在中國,這多被叫做第五次科技革命,因爲在那個時代,這些革命性動力多數還是表現在了科學研究方面的,真正的投入到生產活動中,還要到2085年之後了。但是,就是這次科技革命,將徹底的改變人類的面貌!
魯毅在主持戰略處的工作時,出了極爲重視情報工作之外,也非常的重視對那些雖然沒有產生多少實際生產力,但是卻能夠在未來給社會帶來巨大變化的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管理工作。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再也不是某個人就能夠創造與發明出來的了,而是需要集體的合作與努力,需要許多科研工作者的配合,其中傑出科學家的作用,只是爲大家指明瞭研究的方向,並且起到管理者的作用。但是,誰都知道,大部分專注於科研工作的傑出科學家在管理方面都不怎麼在行,他們已經沒有多少的精力用到管理上了。所以,在魯毅統帥的戰略處開始工作之後,他在這方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全國的重點科研機構進行一個系統的分類,並且進行統籌管理!
這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其中,不乏有大量的猶太人蔘與進來。而事實上,在魯毅剛開始接觸猶太科學家的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的順利!
在對待尖端科學的問題上,猶太人並沒有在情報方面那種合作的積極性。誰都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與中華民族一樣,其歷史上不乏偉大的科學家,特別是到了近代,幾乎所有改變人類命運的偉大科學發明,都與猶太人有着多多少少的關係!這是猶太人的驕傲,也是他們聰明大腦的具體體現。而正因爲這一點,所有猶太人並不是很願意與任何國家,包括中國分享他們的科學技術與成果!
要猶太人就範,其實並不困難,畢竟現在絕大部分的猶太人生活在中國境內的猶太人安置區內。只需要向那些希望改善生活的猶太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與工作環境,並且給他們發放中國的身份證件,就足以讓很多猶太人科學家選擇爲中國服務了。但是,魯毅並沒有採取這種變相的強迫手段,因爲他知道,真正的科學家,對物資生活看得是很淡的,這是他在西北地區工作時就總結出的經驗,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套能夠供自己將理想變爲現實的實驗室,一些能夠讓他們繼續工作,繼續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研究設備而已!
其實,這已經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很快,許三立親自委派外交部的人員去處理這件事情。最終,以色列流亡政府,及現在在中國猶太人安置區內的實際領導機構就同意了與中國在科研方面進行合作,中國提供科學研究的場合,設備以及資金,而猶太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科學成果,將由兩國共享。隨後,中國在答應延長猶太安置區的使用時間,並且同意猶太人志願的到中國各地工作,以改善生活條件,爲其發放特殊的身份證件之後,以色列流亡政府決定拿出他們以往的所有科學研究所積累下來的成果與中國分享!當然,還有一份秘密協議是誰也不知道的,這是在未來,只要時機成熟,中國將提供一切手段,幫助猶太人復國!這纔是這筆交易中的關鍵點,而也正因爲復國的夢想,才最終讓以色列流亡政府動心,捨得拿出他們最大的本錢,與中國來做這筆交易!
兩個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的精英份子集中到一起之後,所產生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雖然這兩個民族都有着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但是其研究方向,以及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這讓雙方能夠取長補短,並且通過相互的協商與合作,解決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拓展了科學研究的空間,也讓雙方都享受到了這種變動帶來的好處。而從這個角度來講,雙方科學家不但是在爲中國,爲猶太民族做貢獻,其實也是在爲全人類社會做貢獻。而這也不難理解,爲什麼第五次產業革命會在中國爆發,而不是生產技術更先進一些的歐洲與美國了!
猶太科學家在看到了中國的科研成果的時候,都在感嘆中國科學家所擁有的優越條件,以及中國在科研方面的廣闊度。對一個超級大國來講,中國有着豐富的人力資源,而且政府也劃撥了大量的財力資源來支持科學家的工作,中國在廣闊的範圍類展開大規模的科學研究工作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廣闊就意味着,中國並不是在每一個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這點,中國的領導人是非常清楚的。
在中國重點發展的基因生物,第五代核能技術,以及航天技術方面,中國具備的領先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猶太科學家都不得不承認,中國在這些方面至少比以色列以前的研究領先了10年以上,甚至比歐美都領先了5年以上!這在超級大國激烈的競爭中,已經是非常明顯的優勢了!但是,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這三個方面,中國卻比歐美落後了至少5年,甚至更多,比起以色列來將,中國也不佔有任何的優勢!而在材料技術,超前沿科學技術方面,中國已經不如以色列了,但是比起歐美來講,卻並不落後!
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中國科學家與猶太科學家的合作,卻能夠儘量的彌補中國與歐美的差距,同時擴大在優勢領域的領先程度!
當然,中國的科學家在看到了猶太人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後,也學習到了他們的經驗,即在某些重要的領域,特別是超前沿的領域投入巨大的力量,爭取在未來成爲科技領跑者,而這種重視深度投入的科研方法,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爲國家提供巨大的幫助,並且取得很好的成果!
很快,雙方的科學家就相互合作,取長補短,通過強強結合,在2071年,即開始合作的第一年年底,雙方的科學家就拿出了第一個研究成果:大規模工廠化農業生產的基因擴展技術!
農業生產工廠化已經是時代進步的標誌,基因科學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而且對人類的生活與生產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甚至顛覆了維持上萬年的農業生產規律!
誰都知道,農業生產是依靠天時地利,以及人類本身的巨大勞動投入而進行的。在基因農業技術沒有普及之前,農業生產的效率是最爲低下的。在21世紀初,雖然許多發達國家都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甚至全自動化生產,但是政府仍然不得不向農業提供鉅額的補貼,這就是因爲農業生產受到了土地,天氣,水源等等因素的限制,在這些限制下,不可能有超過工業的生產效率。即使是在當時農業技術最發達的美國,一個農民幾乎養活了上百個人,但是這卻不能夠解決農業本身低下的生產效率,農業發展的瓶頸,在出現革命性的變化之前,是無法消除的!而這個革命性的變革,就是基因技術的誕生!
比起基因技術對人類本身的影響,其對農業產生的影響來得更快,而且沒有道德倫理觀念的限制,所以發展速度也是最快的。早在2030年左右,中國就已經開始進行農業工廠化生產方面的實驗,並且通過基因改良技術,取得了不錯的實驗成果。但是,此時仍然存在着其他的技術限制,農業的工廠化大規模生產存在着成本高昂,難以替代原有農業生產模式的致命問題。而隨着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能源技術與材料技術的進步,到2050年左右,農業的工廠化大規模生產已經基本有了實際操作的可能性,而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農業逐步的被工業吞併,並且最終由工廠生產出來的食物充當了人類本身食物需要的主要來源!
如果從人類的社會結構方面來看待這場技術革命的話,我們會發現,其實這是一次顛覆人類原有社會結構的巨大科技革命。農業的消失,也將導致農民這個社會特殊階層的消失。到2065年左右,即使是發展中國家都開始進行農業改革,依靠工業化的大生產,來提高農業生的效率。雖然,大部分人仍然將這種工廠化的大生產成爲農業生產,但是誰都知道,這已經是標準的工業生產了,使用的是人造能源,是在廠房內進行生產,而且不受到地理條件以及天氣水源的影響,能夠全年不停的產出供人們消費的食物,並且食物的生產效率大爲提高,導致食物的成本迅速降低!
毫無疑問,當一項技術變革所產生的影響波及到了整個社會的時候,這已經是產業革命的標誌了。所以,很多人認爲,第五次產業革命應該從2050年左右算起,畢竟從這個時候,中國這個擁有最多農業人口的國家,開始迅速的降低其農業人口數量,城市化發展速度迅速加快,並且在2065年左右,基本上完成了城市化建設工作。雖然,包括歐美這些發達國家在內,仍然保留着部分的依靠土地進行生產的原始農業,但是那只是生產一些奢侈品的工作了,根本算不上一種產業!
當然,工廠化的農業生產本身也存在着不足,即食物的營養成分是無法同原始農業產品相提並論的,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而這時候,中國與猶太人科學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工業化的農業大生產中,恢復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提高食物本身的可食用度。當然,這些都需要依靠發達的基因技術來支持,而這也正好是中國此時的科學強項!
關於第五次產業革命到底應不應該從農業的工廠化大生產開始時算起,其實這早就有了定論,比起第五次產業革命中別的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本身帶來的巨大影響,農業的工廠化大生產是很小的一部分了,甚至是不重要的一部分。而第一個開始衝擊人類社會根基的技術,應該是從2065年左右出現的基因器官移植!
這絕對算得上是醫療技術上的巨大變革,在任何一本關於人類科技歷史的書籍中都會記載着這麼一個故事:2065年初,在北京郊外發生的一次車禍中,一個名42歲,名叫易蘭的婦女受了重傷,而此時她正懷着一個5個月大的孩子!在搶救的過程中,醫生髮現她的心臟已經無法正常工作了,即使是換上了人工心臟,也必然會威脅到腹中的孩子!而醫院驚奇的發現,這位婦女在18歲的時候,做了基因檔案備份,保存有她在18歲時的,擁有完整基因的健全細胞。懷這一試的心理,醫生先給易蘭裝上了人工心臟,然後立即通過她18歲時保留下來的那個細胞,迅速的培養出了一個克隆心臟!4個月之後,易蘭換上了新的克隆心臟,這也是她自己的心臟,再過了半個月,她安全的產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這可以說是醫學史上的一個奇蹟,同時,這也是有資料記載的第一例使用克隆器官的病例!
從此之後,人類的道德倫理觀念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如果當時易蘭不換上自己的克隆心臟的話,她很有可能在產子的時候死去,或者是選擇放棄一個還未降生的生命!雖然克隆器官移植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與反對,但是毫無疑問的,這次的克隆器官移植卻成功的挽救了兩條生命!而也就是在此之後,克隆器官移植的道德與倫理限制終於動搖了,到了第二年,中國首先在這方面進行了立法工作,允許在必要的時候,爲病人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但是,這個法律的繮繩一放鬆之後,器官移植手術就再也難以受到限制了,並且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風靡全球,成爲了人類延長壽命的最爲關鍵的一項技術!
其實,以當時的技術水平,還有生產效率來看,器官移植手術是非常昂貴的,一般人,甚至連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都難以承擔。即使是換一個普通的器官,都將消耗掉一個家庭幾十年的儲蓄,而這直接導致保險公司不爲這方面提供醫療擔保,這明顯是虧本的生意!而這一技術的誕生,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卻極大的加強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嚴重的影響到了社會的平衡與穩定!
所有國家都認識到,對科學的限制,只能夠起到相反的作用,而且科學前進的力量是難以阻止的,即使是人類的道德觀念,都必須要隨着科學的進步而改變。所以,大部分國家並沒有對器官移植進行強制性的限制,而是通過各種立法,來減輕這一技術對社會穩定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拖延大規模器官移植到來的時間。目的的非常明確的,即希望通過科學的進步,讓這項技術的享受成本降低,等到大部分人都能夠通過這項技術以延長壽命的時候,其產生的負面影響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中國與猶太人科學家在這方面的努力主要是降低器官移植手術中的技術障礙,也就是降低風險與成本,儘量的找出廣泛實施的辦法來!畢竟,此時基因技術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了,人類不但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生物的基因圖譜,其中有包括人類本身的基因圖譜,同時,也已經展開了基因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現在缺乏的,只是一種有效的將這些實驗室方式的工作效率提高到廣泛應用的工作效率的辦法而已了。而這方面的技術,到2076年左右就已經基本上成熟了,隨着成本的迅速降低,原本抵制器官移植技術的人也轉移了陣地,這無非是他們也可以享受這一技術的成果,而不用再反對了!
其實,人類本身就這麼怪,當自己無法享受的時候,也會千方百計的去阻撓別人。而這在超級大國的第五代核能的研製方面,就體現得非常的明確了!
說白了,第五代核能出了研製比反物資更強大的新能源之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將第四代核能技術投入到大規模的使用中來,減低成本,找到新的方法,成爲了關鍵中的關鍵,而這也是第五代核能能否承認人類生產與發展新動力的關鍵因素!
自從歐洲人在聚變核能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讓聚變核能可以控制之後,人類擁有了從來沒有過的強大力量,而隨着相關的儲能技術的發展,電能幾乎取代了所有的其他形式的能源,成爲了人類社會最爲廣泛利用,並且直接使用的能源!但是,從成本角度來看,依靠重氫與超重氫聚變所產生能源的方式仍然無法解決成本高昂的問題,因爲收集這些聚變物資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聚變電站本身的高昂成本,還有在技術方面需要付出的代價是難以忽視的!
其實,這些能源技術所存在的成本問題,在民用方面仍然是可以接受的,雖然大家都想使用上免費的能源,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工廠來講現在的電費幾乎都可以忽略掉了。但是,聚變技術在更高領域的應用中,卻存在着巨大的麻煩,而且降低成本永遠是人類的追求目標,那麼,研製更高效率的能源系統,就成爲了幾個超級大國最關心的事情,而另外的一些有實力的國家,包括以前的以色列,都在這方面投入了不小的力量!
以當時人類的認知能力,最有前途的能源是反物質。反物質在與正物質的碰撞泯滅中,所有的質量都將按照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轉化能能量,這種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說是最高的,遠遠的超過以往的任何一種能源利用方式!但是,這方面的技術難度也是最大的,因爲反物質的產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難以控制,更加難以保存!
當然,人類的慾望是推動科學進步最大的動力,而中國與猶太人科學家在研究第五代核能系統的時候,進行了非常艱苦的努力,重點是放在了反物質的生產與保存方面。另外,這些人類的精英份子也在想辦法開發別的超過了聚變核能的新能源,更便宜,也更加容易控制的能源。而在這方面,依靠氫元素直接進行的輕聚變反應技術就成爲了關鍵!
比起重氫與超重氫來講,氫元素本身的數量更爲巨大,而且非常容易提取,只需要一個電池,兩個電極,再加上一盆鹽水,就能夠很容易的從水中電解出氫。如國輕聚變反應堆的研製工作取得成功,並且能夠將成本控制到民用化的程度的話,那人類這才擁有了永遠也用不完的能源,而且能源本身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計了!而這種技術帶來的影響,甚至能夠讓人類走出太陽系這個狹小的空間,因爲氫元素在宇宙的中到處都是,這比蒐集重氫要簡單得多了!
其實,在覈能的研究領域,還有一個非常偏的方面,即普通重核的裂變。誰都知道,原子彈其實是依靠放射形元素的裂變產生巨大的能量的,但是這隻限制於鈾與鈈這兩種有限的元素,而這兩種元素的數量是非常的有限的,自然無法大規模的利用。但是,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普通的重核元素仍然可以通過裂變將質量轉化爲能量,但是這方面的反應卻要困難多了,甚至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大膽的科學家卻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因爲這種技術有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優點,即安全性非常高,不像另外的裂變,或者聚變一樣,那麼的難以控制,而且會產生對人類本身構成嚴重威脅的副產物!
重核裂變研製的主要針對對象是軍事用途,因爲軍隊需要的就是一種大功率的能源,而且要體積小,安全,功率密度足夠大!其中,安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其實,在那個時代,大部分針對第五代核能技術的研究工作,都是基於軍事需要的,只有軍事需要,才能夠給科學研究提供最大的動力!
軍事方面的需求,讓中國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在第五代核能技術的開發上,軍隊最需要的是一種小型的,大功率的能源系統,以代替現在使用在戰艦上的聚變反應堆,使用在車輛上的電池,以及使用在飛機上的礦物燃料發動機。而最主要的工作,還是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以及磁力推進系統的研製,這是與第五代核能技術無法分割的高級動力技術!
雖然,到2050年左右,幾個超級大國已經能夠製造重量不超過10噸的小型聚變反應堆了,即使加上能量轉化裝置,磁力推進系統,其總重量都不會超過20噸。而在這個基礎上,世界各國幾乎研製出了不用着陸的戰略轟炸機,以及大型戰鬥機,但是要讓這些技術能夠普及,出了降低成本之外,還需要進一步的縮小其體積與重量,並且提高其功率密度!而這些方面的科學研究,更多的還是涉及到了材料技術!
這是猶太人科學家的強項,人類的每一次科技進步,其實都離不開材料技術的突飛猛進,甚至可以說,正是人類使用工具的材料變化,最終帶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其實,在第五次產業革命的初期,最大的技術瓶頸就是材料!因爲沒有合適的材料,很多其他方面的科研成果都難以轉化爲實際的產品,更不要提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了。而在2070年左右,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都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猶太人可以說是非常聰明的,在各超級大國都集中精力展開各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時候,以色列人卻將重點落到了關鍵性的材料科學,這個在很多人看來並沒有多少實際經濟利益的邊緣科學上!
可以說,這是2075年之前,中以科學家之間最爲重要的合作,中國需要以色列科學家在材料科學方面的先進技術,而以色列科學家也需要藉助中國在其他方面的科技優勢,將他們的這種邊緣性科學研究轉化爲實際的經濟利益!
可以說,從2070年開始,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才全面到來,隨着這次科學技術大爆發,不但產生了大量的新產品,人類的生活不但被全面改變,甚至在2078年時,產生了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波爾的量子理論之後的又一次理論物理學的大飛躍。這個新的物理理論是以猶太人科學家德波爾與中國科學家張鴻的名字命名的,簡稱“張-德理論”。其在未來物理學上的地位,就如同相對論產生之後在物理學中的地位一樣,是具有前瞻性的,創時代性的,對整個物理學發展有指導意義的新理論基礎。當然,正如同以往要證明相對論的正確性一樣,要想證明“張-德理論”的正確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以人類在21世紀的物理學實驗基礎,是根本就無法證明的!但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證明這是超越了相對論的一個理論基礎,而正是這個理論基礎,爲人類社會未來數百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然,以當時的環境,這次中以科學大合作,很多的工作集中在了現實的應用上,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內的應用上,因爲這是當時最爲迫切的需要。所以第五次科技革命的高潮還遠沒有到來!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因爲迫切的軍事需要,導致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而在戰爭之後,這些原本爲戰爭而開發的技術大規模的應用到了民用領域之後,第五次科技革命的高潮纔到來。從這個時間段上來講,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啓動時間比前一次科技革命要長得多!
如果說魯毅所率領的戰略處在情報工作方面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話,但是這種貢獻也是無法被更多人知道的,因爲情報工作本身需要保密的性質,已經決定了其無法公開。但是,戰略處在科學研究方面的貢獻,卻能夠被更廣泛的人知道,特別是涉及到應用方面的新技術,很快就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戰略處幾乎成爲了一個科技部的替身,成爲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風向標!
其實,關於戰略處在科技方面的貢獻的記錄是相當少的,因爲戰略處本身並沒有一個直屬的科學研究部分,戰略處只負責爲國家,爲軍隊制訂大的科學發展方向,具體的工作,仍然由下一級的研究部門來承擔,所以榮譽也就多半落到了這些研究所的身上!但是,戰略處在對科學研究的統籌與領導方面的貢獻是絕對無法忽視的!
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魯毅的身份,他所擔負的責任,中國在這一時期內,科學研究的重點放在了軍事應用上,得到高度重視的有基因生物技術,材料技術,能源的小型化技術,以及動力系統技術這四個方面!而最讓魯毅感到滿意的,還是在第五代核能方面的開發成果,中國是第一個將第五代核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方面的國家,在讓魯毅在其餘生中,都爲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所發揮的作用而感到自豪!
其實,第五代核武器就是大規模核武器的終結者!隨着反物質核武器以及相關軍事技術的發展,還有第五代核技術的附加產品——超級探測技術的發展,已經讓以往的毀滅性核武器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甚至根本就無法發揮有效的威脅作用。當然,第五代核技術爲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所提供的強大動力,也是這其中最爲關鍵的因素!
從使用角度來講,第五代核武器更傾向於常規作戰使用,而已經不具備有完全毀滅地球的能力。從其破壞力上來看,這是核武器的倒退,但是對整個人類來講,這是一種進步。而隨着核武器的退化,基因武器取代了其原先的作用。但是相對於核武器的發展,隨着基因技術的進步,基因武器已經難以對人類構成毀滅性的威脅了!這其實是一個悖論,一個體現了人類矛盾心理的矛盾。但是不管怎麼講,正是隨着人類的技術進步,大規模毀滅性戰爭的陰影已經消退。對於人類社會複雜的動態平衡來講,說不出這到底是好處,還是壞處!
可以說,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科學技術是日新月異,很多以往還只能在科幻小說中見到的東西,在經過了無數科學家的艱苦努力之後,都已經具備了實際使用的價值。而這些技術,首先就被應用到了軍事上,成爲了人類相互屠殺的戰爭利器!而正是隨着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人類的戰爭模式不可避免的要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天軍的興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依靠了能源,動力以及材料技術的進步,陸軍作用的完全轉變,其實也是建立在這些技術基礎上的。而空軍與海軍的改頭換面,更是脫離不了技術的飛躍所帶來的革命性進步!
也許,當時並沒有人知道,這些進步是好事還是壞事!誰都知道,人類的本性,決定了任何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會首先被應用到用來製造傷亡與毀滅的戰爭中去。但是,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新技術在戰爭中爲人類本身製造了巨大的傷亡之後,卻會在戰後,成爲人類進步的關鍵性動力!這是矛盾的共同體,而科學技術的進步到底是好還是壞,這就要看人類本身怎麼使用科學的力量了!而在當時的情況下,也許沒有人會認爲這些進步在短時間內帶給人類社會的會是好處,而非害處!
可以說,主持戰略處工作的那幾年,是魯毅一生中最辛苦的幾年,即使在第三次對日戰爭期間,他在指揮艦隊作戰的時候,都沒有體會到這中艱辛與困難。他不是直接面對敵人作戰,而是在暗中進行戰鬥,而且他不僅僅需要自己的軍事才華,更需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事物的分析與判斷能力!
其實,這也是魯毅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一段時間,正是在這幾年中,他看到了世界的未來,並且感覺到自己正掌握着世界的未來。這場科技革命不僅僅是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不可阻止的,不可抵擋的。正如同前面所說的一樣,這些科學力量看的是人怎麼去應用他,科學本身是沒有錯的!而魯毅雖然是一名軍人,但是從根本上,他並不是戰爭狂人,反而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對戰爭產生了一種厭惡的感覺。所以,他也儘量的利用自己的影響,希望將這種巨大的力量引導到一個正確的軌道上來,爲人類做貢獻,而不是毀滅人類!
這種艱苦的生活沒有持續幾年,到2074年時,戰略處的工作已經基本上進入了正軌,而此時,魯毅也知道自己的工作即將結束,新的使命正在等着他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