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登陸馬島的行動,從一開始就不太順利。在歷史上,任何一次登陸行動都不會很順利,特別是在對手有充分的反登陸準備的情況下,要想順利的開展登陸行動,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此時,阿根廷的準備就很充分,即使歐洲情報部門搞的欺騙工作很到位,成功的隱瞞了自己的真實登陸場所,但是,在實際的登陸行動中,所遇到的困難卻並不少!
雖然阿根廷在歐洲登陸場上配備的兵力並不多,但是這個旅卻是阿根廷陸軍的精銳部隊之一,是在27年前就參加過上一次馬島戰爭,並且有着不錯表現的一支部隊。大概正是因爲這支部隊的戰鬥作風很彪悍,所以阿根廷的指揮官纔會放心的把防守那段重要的灘頭陣地的任務交給他們吧!另外,在登陸場上,阿根廷還部署了數量巨大的地雷。幾乎在馬島每個適合登陸的海灘上,阿根廷都不遺餘力的佈設了數量巨大的地雷。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的登陸行動自然不可能一帆風順了!
一上岸,那打頭陣的500來名歐洲聯合部隊的登陸先鋒部隊就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之中。阿根廷竟然把雷場的縱深設在了5公里以上!這些歐洲大兵一下直升機,就發現周圍全是地雷,很多的連肉眼都看得到,當然,看不到的肯定還更多!立即,這批部隊就放棄了原先的計劃,也沒有去排雷,因爲這並不是他們的專業工作,而是馬上向後面的登陸部隊發出信號,讓他們做好在登陸前掃雷的工作!
這一來,歐洲計劃的登陸行動被延遲了2個多小時,那些準備在灘頭陣地上發起衝鋒的坦克與裝甲車不得不裝上掃雷設備,而且,數艘裝有127毫米口徑艦炮的意大利的驅逐艦也開始向海岸靠近,準備用艦炮幫助登陸部隊來掃清灘頭陣地上的障礙!
此時,歐洲聯合艦隊缺乏對地打擊能力的缺點顯露了出來。因爲歐洲以前是跟隨美國的步伐在發展自己的海軍的,而且在幾十年之間,都是將自己擺在了幫助美國的航母艦隊充當衛兵的角色,所以並不是很重視對地打擊能力,更注重的是反潛與防空能力。相對來講,美國航母有着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而且美國艦隊的戰艦幾乎都能攜帶“戰斧”這類的巡航導彈。所以,美國海軍並不存在對地打擊能力薄弱的環節。即使是現在的中國海軍,隨着幾艘“太湖”級戰列艦的服役,其裝備的460毫米主炮,已經能夠在100多公里外對岸上目標進行炮擊,自然也不存在對地打擊能力薄弱的問題了。但是歐洲人卻沒有這麼幸運。他們能夠投入到戰場上的戰機至少有一半需要與阿根廷戰機爭奪制空權,另外還需要大量的戰機壓制阿根廷在馬島上的縱深目標,限制阿根廷軍隊的調動,那能夠用到對登陸場所進行支援的戰鬥機自然就非常少了!事項一下,如果此時歐洲聯合艦隊哪怕只有一艘“太湖”級這樣的戰列艦的話,恐怕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很快,當兩個攜帶着燃料空氣炸彈的攻擊機小隊到達灘頭陣地上空,並且用這種能夠產生高溫高壓的炸彈對灘頭陣地進行了打擊之後,登陸的主力部隊上岸了。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很多現代化的地雷是能夠對抗這種原始的掃雷辦法的。特別是那些磁敏感地雷,只會對坦克,以及裝甲車這類產生強力磁場的莊稼目標纔會被啓動,而別的什麼高壓辦法是無法掃除的。所以,從這些歐洲登陸部隊一上岸,一路上就很不順利!
在登陸的時候,歐洲部隊受到的抵抗是很微弱的,因爲阿根廷防備的那個旅因爲兵力有限,已經收縮了防線,而且無力在歐洲戰機的打擊下進行反衝擊。但是,讓歐洲登陸部隊最頭痛的還是地雷,幾乎掃不完,排不盡的地雷,時刻都在威脅着歐洲人的安全,並且更讓這些歐洲士兵提心吊膽的,生怕隨時有枚地雷在自己身邊被引爆,那可不是鬧着玩的事情。
就在歐洲登陸部隊上岸的時候,阿根廷空軍也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行動。一方面,歐洲的制空戰鬥機立即與阿根廷的防空戰鬥機展開了爭奪制空權的戰鬥,同時,那些原本負擔對地支援任務的攻擊機也不得不暫時撤出了戰場,在空戰沒有分出勝負之前,它們去戰場上空的話,恐怕就只能成爲阿根廷防空戰鬥機追殺的目標!
空戰是非常激烈與殘酷的,阿根廷空軍爲了保持對歐洲的強大壓力,一直持續不斷的向戰區投入數量巨大的戰機,好讓歐洲的攻擊機無法在近距離上執行支援任務,以掩護地面部隊行動。而歐洲的戰機也像發瘋了一樣。也持續不斷的迎接着阿根廷的挑戰。這一來,雙方在馬島上空隨時保持的戰機數量超過了200架,這幾乎都快要將這個狹小的空域給填滿了!
第一天的戰鬥下來,歐洲損失了54架戰鬥機,但是其中至少有一半是被阿根廷地面防空火力擊落的,其中高射炮就擊落了15架!而阿根廷戰鬥機只擊落了25架歐洲的戰鬥機,但是自己卻損失了38架!在這斷持續不斷的空戰中,歐洲飛行員的素質也大大的提高了,特別是空戰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再加上歐洲戰鬥機在性能方面的優勢,現在就算是中國飛行員也佔不到多少便宜了!
不管怎麼樣,歐洲盡力的把部隊送上馬島,而阿根廷則千方百計的要將歐洲部隊趕下海去。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雙方都表現出了高昂的戰鬥士氣與熱情,同時雙方也都幾乎在拼命般的戰鬥,就如同是最後一博一樣。只是,這種高強度戰鬥所帶來的巨大傷亡,恐怕就遠不是以前的海戰所能比擬的了,而最後,雙方還能夠在巨大的傷亡下堅持下去嗎?
戰鬥的第一天,歐洲聯合艦隊在損失了大量的戰機之外,還損失了不少的地面部隊,特別是坦克與裝甲車的損失一非常巨大,幾乎都快讓歐洲登陸部隊無法展開後面的進攻行動了。而在損失的120多輛坦克與裝甲車中間,超過80%的是被磁感應地雷幹掉的,另外阿根廷攻擊機不要命的攻擊行動,也讓歐洲地面部隊吃了不少的苦頭。
而就在這一天的戰鬥中,歐洲已經有300多名官兵陣亡,另外受傷而失去戰鬥力的兵力達到了1200名,正是因爲有了現代化的戰鬥醫療技術的保護,這些歐洲大兵纔沒有因爲傷勢過重而丟了小命,不然的話,歐洲部隊的陣亡數字恐怕要翻上兩翻了!
當然,也就是在第一天的戰鬥中,阿根廷丟掉了大概5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自己也損失了2000多兵力。絕大部分損失的部隊是歐洲的攻擊機所造成的。
在這種高消耗的戰鬥中,恐怕雙方很多時候依靠的已經不是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是依靠自己的戰鬥意志以及士氣在作戰,此時誰先失去信心誰就將輸掉戰鬥!
這種高消耗的,特別是高傷亡的戰鬥下,歐洲與阿根廷都感覺到有點支持不下去了。僅僅第一天的戰鬥,就損失了這麼多武器裝備,更有這麼大的兵力傷亡,這大概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吧!而且這還僅僅是登陸行動的開始,而下面的戰鬥,會變成個什麼樣子呢?
爲了讓下面的戰鬥更順利一點,歐洲部隊並沒有按照計劃,在登陸成功之後立即向斯坦利港進攻,而是繼續擴大着登陸場所,並且在這裡集結部隊。當然,歐洲聯合部隊這麼做,最主要的還是希望其空中部隊能夠更快的奪取整個馬島的制空權,只有在強有力的空中支援下,他們才能夠在進攻戰鬥中遭到最小的抵抗。從這能夠看出來,歐洲是在聚集力量,爭取一舉奪回馬島,而放棄了前面那種急切的行動方法。當然,更可以看出來,歐洲已經有點吃不住這種高傷亡的戰鬥了。
阿根廷方面,在繼續保持高強度空中行動的同時,阿根廷也開始調動地面部隊,在朝斯坦利港的方向上構建起了幾道防線。阿根廷最高指揮部這時候也認識到了歐洲人的真實目的,他們不是不進攻斯坦利港,而是要在條件成熟之後,才進攻這個馬島上最重要的城市與港口。所以,阿根廷已經從西馬爾維納斯島上抽調了部分部隊到達東島上來防禦斯坦利港。當然,阿根廷也想從國內抽調更多的部隊用於馬島的防禦,但是一時之間,是不可能將更多的部隊,特別是這些部隊所需要的裝備送到馬島上去的!
阿根廷在2009年的總人口爲6500萬,在這一人口基礎上,阿根廷要想保證國內的正常經濟活動,能夠動員的軍隊數量將不會超過150萬。爲了保持國內的穩定,以及國內的安全,至少需要70萬部隊在國內執行維持治安的行動,那麼,阿根廷能夠在馬島上使用的軍隊數量就只有80萬了。當然,還需要除去在各軍事基地的維護人員,海空軍的人員,這一來,真正能夠在馬島上作戰的部隊數量不會超過20萬。而此時,阿根廷部署在馬島上的部隊數量已經近17萬了。所以,阿根廷能夠向馬島增派的部隊是很有限的,現在,馬島上的守軍最缺乏的是武器,而並不是人員!
當然,阿根廷現在要想向馬島運送武器裝備存在着很大的困難。那些在海峽內活動的歐洲核潛艇成爲了阿根廷運輸船最大的敵人,再且,現在大量的阿根廷運輸船都已經掛上了中國國旗,航行在與中國的航線上,根本就無法用來向馬島運送裝備。所以,阿根廷能夠向馬島上的守備部隊提供的幫助並不多,最主要的還是提供空中掩護,以及空中支援吧!
當然,歐洲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因爲歐洲的後勤補給線更長。在原先的計劃中,歐洲認爲只需要3萬兵力就能夠順利的攻下馬島了。但是,現在看來,3萬兵力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沒有掌握完全的制空權的情況下,這點部隊更不可能達到他們的作戰目的。而與補充戰機不一樣,雖然軍人能夠通過運輸機快速的到達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但是這些部隊所需要的重裝備卻沒有辦法這麼快速的送過來。歐洲使用的戰術運輸機是無法攜帶重量超過20噸的裝甲車的,而通過海運,在時間上已經不可能趕得上了!
歐洲鞏固灘頭陣地花了整整4天的時間,而在這4天中,歐洲也加緊向馬島輸送更多的部隊與裝備。也正是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歐洲聯合部隊纔在灘頭陣地上聚集了12000人的部隊,以及他們所需要的武器裝備。當然在這段時間內,歐洲軍隊也鞏固了灘頭陣地,出了空中的爭奪依然激烈之外,阿根廷軍隊都已經退到了自己的防線上,準備着新一輪的戰鬥!
此時,阿根廷軍隊也在距離歐洲登陸場大概5公里的地方修建好了第一道防線,同時有5萬多軍隊在這一地區完成了集結。因爲歐洲地面部隊現在缺乏遠程火力,所以無法對這些阿根廷的陣地進行打擊。同時,因爲阿根廷空軍加強了空中力量,所以歐洲空軍要想奪取制空權顯得更爲艱難了。
這4天中,戰鬥主要是在空中進行的。而隨着第一批J-14戰鬥機到達阿根廷,歐洲的空中部隊也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
J-14是一款非常典型的高空高速殲擊機,其原形是非常有名的Mig-31,也就是俄羅斯那種非常出名的高空高速截擊機。中國空軍是在臺灣戰爭之後,才感受到要打擊對方的戰略性飛機缺乏力量,特別是在對付對方的空中指揮機,加油機,以及戰略運輸機的時候,一般的戰鬥機是很難起到突擊作用的。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種能夠突破對方的空中防線,用最快的速度打擊對方的那些高價值的空中目標。因此在臺灣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加快了J-14的研製進度,並且充分利用了與歐洲以及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關係,很快就確定了這種戰鬥機的性能,以及設計指標。
接着爆發的幾次戰鬥,都嚴重的暴露出了中國空軍缺乏快速的空中打擊能力,特別是對敵人空中防線後方的突擊能力。所以,J-14的研製進度一直在加快,而在有厚實的先期研製基礎的條件下,J-14也在2009年的上半年正式定型了。
在經過了半年多的試飛,以及電腦模擬實驗之後,J-14順利的通過了空軍的審覈,作爲中國空軍的一種特殊戰機,開始裝備中國解放軍空軍。當然,解放軍空軍還沒有那麼快能夠拿到這種先進的戰機,第一批出廠的戰機就被送到了阿根廷來。當然,這種戰機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據後來阿根廷透露,賣一架J-14的價格,都夠買好幾架J-10了!
J-14採用了全鈦合金結構,在主要的受熱點,及機翼的前緣,進氣道口,前機身的上下蒙皮都是用的鈦合金材料。雖然,大量的使用鈦合金,讓這種戰機的價格難以降下來,但是這卻讓J-14能夠在25000米的高度達到3.3馬赫的飛行速度!在實驗中,其最大升限甚至達到了33000米,而在這一高度上,其最大速度能夠達到3.8馬赫左右!當然,這種全重超過了45噸的戰鬥機並不適合空中格鬥,只能夠充當導彈的攜帶戰機,利用高度與速度的優勢突破對方的空中防線,然後對處於對方戰線後方的空中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爲了保證良好的氣動性能,J-14攜帶的4枚導彈都是內置的,當然,要發射導彈,就必須要將速度降低到2馬赫以下!而爲了保證能夠突破對方的空中防線,J-14最多能夠攜帶24噸的燃料,其載油率超過了50%,其最大航程達到了7500公里,即使以3.5馬赫的速度衝刺,也能夠持續飛行1200公里以上,保證能夠在突破對方的空中防線,完成打擊任務之後,還能夠用足夠的速度返航。因爲採用了內部攜帶彈藥的方式,所以J-14也做了一些隱身設計,只是這種外型上的隱身是非常有限的,在技術上,還無法與美國的F/A-22相提並論。
從綜合性能上來看,J-14是非常先進的,即使只使用普通的中程空空導彈,也能夠對對方的空中指揮機,加油機,運輸機,以及轟炸機構成巨大的威脅。而當J-14裝備上專門爲其研製的遠程空空導彈之後,這種能力就體現得更明顯了!
從使用上來看,J-14的用途是很單一的,而在中國的裝備中,J-14的裝備數量從來就沒有超過100架,這也能看出其單一性所帶來的侷限。因爲過大的重量,讓其無法進行空中格鬥。而它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高度與速度,完全依靠高度與速度來突破對方的防線。而其30000米以上的飛行高度,3.5馬赫以上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現在所有防空系統的攔截範圍,即使是新式的戰鬥機,也能難對付這種走高走快的殲擊機!當然,隨着後面的發展,這種走極端的戰機也逐漸發展成了一種戰術轟炸機,雖然攜帶的彈藥不可能很多,但是這種幾乎無法有效攔截的戰術轟炸機,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只是,現在阿根廷拿到這些戰機之後,是不可能將其作爲戰術轟炸機使用的,僅僅將其作爲一種高空殲擊機,用來對付在遠海活動的歐洲艦隊的空中指揮機,以及加油機這類高價值的目標!
當然,要想熟練的掌握與使用這種戰機,阿根廷空軍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也只是讓中國的飛行員在駕駛這種戰機作戰。另外,因爲阿根廷只採購了12架,所以J-14在戰場上能夠發揮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只能對歐洲聯合艦隊起到干擾的作用,讓歐洲人不能順利的展開地面行動,而要徹底的改變戰場上的局面,這還遠遠不夠!
在J-14參加的第一場戰鬥中,就有一架法國的E-2F空中指揮機成了其犧牲品。當法國人發現來襲的戰機時,都感到非常驚訝,因爲在他們的印象中,是沒有任何一種戰機能夠飛得那麼高,飛得那麼快的!開始還有人認爲是雷達出現了問題,但是當那架在前方支持空中戰鬥的E-2F被打得凌空開花的時候,法國人知道這不是雷達出現問題了,而是出現了新的對手!
很快,法國就證實這正是中國研製的J-14殲擊機!當然,法國外交部門也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發表了抗議,因爲中國是承諾過不向阿根廷出售先進武器裝備的。當然,因爲J-14全是依靠中國自己的技術開發出來的,所以法國的抗議也起不到多少效果。作爲一種戰鬥機,J-14的綜合性能並不是很先進,甚至不是EF2000這類戰機的對手!可以說,中國這時候耍了一次文字遊戲,把一種敏感的武器裝備賣給了阿根廷,而給歐洲聯合部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歐洲聯合部隊原本計劃在灘頭陣地鞏固後開展的進攻行動,在出現了新的空中威脅的情況下,被迫取消了!因爲艦隊的空中指揮機已經不敢靠近馬島,以對在馬島上空作戰的戰機提供支持。所以,歐洲聯合部隊現在只能夠在馬島上保持有限的空中作戰力量,用來維持戰場上空的制空權還算夠了,但是要向對阿根廷的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打擊,卻顯得捉襟見肘。而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本來就沒有多少重裝備的歐洲地面部隊,是很難在戰鬥中佔據優勢的!
就在雙方都準備了4天之後,空中力量對比出現改變的情況下,已經準備就緒的阿根廷地面部隊,以及攻擊機部隊展開了瘋狂的反擊!
首先發動衝擊的是兩個旅的地面部隊。這都是阿根廷的裝甲旅,裝備有從中國進口的主戰坦克,但是數量非常有限,因爲要將這些大傢伙運到馬島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多的還是69Ⅲ式水陸兩棲坦克。雖然,這種坦克的火力並不很強大,而且裝甲防護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的對手,歐洲的那些地面部隊就只有一些“武士”步兵戰車,以及“挑戰者”,“勒克萊爾”坦克。所以,阿根廷地面部隊在火力與裝甲上都佔有優勢,特別是他們裝備的100多輛中國的98式主戰坦克,實戰已經證明這種坦克的性能非常優異,比起歐洲那些坦克並不差,甚至因爲更耐用,更能適應惡劣條件下的戰鬥,而更受軍人的歡迎!
隨着地面部隊的行動,阿根廷空軍也開始全力出擊了。在J-14讓歐洲聯合艦隊的空中指揮機不敢到前線來指揮戰鬥的情況下,阿根廷戰機已經在信息取得方面佔據了優勢,特別是在J-14的掩護下,阿根廷的YJ-11已經能夠前進到馬島西面指揮戰鬥了。這一來,通過在信息方面取得的優勢,阿根廷空軍儘量利用遠戰來消耗歐洲戰機,而彌補了在性能上的差距。空戰的優勢已經逐漸向阿根廷這邊轉移了。
在戰場迫切的要求下,歐洲聯合艦隊被迫向馬島靠近,並且派遣了以意大利的“加里波第”號航母,以及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爲核心的先遣艦隊,到馬島附近實行對地支援,以及協助空戰的任務!
其實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歐洲的戰爭部署已經被打亂了,他們已經無法集中起優勢兵力對阿根廷部隊發動衝擊,而且艦隊的行動也被限制住了。在找到對付J-14這種極端戰鬥機的辦法之前,歐洲聯合艦隊是很難擺脫戰場上的這種限制的。所以,此時,歐洲聯合部隊的指揮者內部,也產生了分歧。
以聯合艦隊指揮官爲首的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軍官主張放棄第一次的登陸行動,在撤回部隊的同時,對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進行更猛烈的空中打擊,等到阿根廷軍隊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才發動新的登陸行動。這些指揮官的想法是要控制部隊的傷亡,並且用盡量小的傷亡代價來贏得這場戰爭,因爲巨大的傷亡,已經讓歐洲國家支持不下去了。當然,正是因爲登陸部隊,限制了聯合艦隊的行動,讓本應該發揮更大作用的聯合艦隊被框在了這個侷限的範圍之內,無法將實力完全發揮出來。但是,如果這麼做的話,歐洲部隊的士氣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打擊,而且戰爭的進度將被延遲,甚至失去再次登陸馬島的機會!
以地面部隊指揮官爲首的英國與德國將領則認爲,應該在繼續保持對馬島上阿根廷軍隊的打擊力度,同時支持第一登陸場上歐洲部隊的情況下,想辦法迅速的開闢第二登陸場,從阿根廷軍隊身後插上一刀,以求在地面行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此時,歐洲聯合部隊還有1萬多兵力沒有投送到馬島上。所以他們還是有足夠的實力在別的地方再開闢一個登陸場的。而這些軍官是想在頂住傷亡的同時,迅速的贏得戰爭的勝利,加快戰爭的步伐。當然,這麼做的話,確實能夠牽制阿根廷的地面部隊,但是卻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能不能保持在兩個登陸場上的制空權,如果做不到的話,那什麼樣的行動都無法改變戰場上的局勢。第二,就是歐洲聯合艦隊能否同時在兩個登陸場上佔據優勢,如果不能的話,那麼就只是將更多的部隊陷進去,而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正是因爲這種在戰鬥決策上的分歧,讓歐洲聯合部隊很難採取有效的行動來解決當前的問題。隨後的幾天之中,歐洲聯合部隊仍然在登陸場上抵抗着阿根廷軍隊施加的巨大壓力,而歐洲的戰機也在與阿根廷的戰機戰鬥着,但是卻沒有采取有效的行動!
在歐洲聯合部隊登陸馬島10天之後,歐洲人終於在決策性的問題上取得了妥協。雙方都做出了讓步,既在繼續保持對登陸部隊的支持之下,放棄開闢新的登陸場,而是將所有部隊都投入到以有的登陸地點,以求在這裡解決戰鬥!
此時,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也已經恢復了動力,並且前進到了距離馬島只有450公里的海域,開始派遣戰鬥機對地面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而這一來,歐洲聯合部隊已經能夠爲登陸部隊提供500架以上的戰機支持。阿根廷此時卻只能爲馬島提供30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而隨着歐洲艦隊的前出,現在已經解決了指揮空中戰鬥的尷尬局面,所以,在空中力量方面,歐洲人重新奪回了優勢,地面上的戰鬥也隨之發生改變了!
因爲失去了空中優勢,阿根廷地面部隊已經放慢了進攻速度,最後甚至放棄了進攻,退回到了自己的防線上,開始使用遠程火炮對歐洲部隊進行壓制與反覆的炮擊。而歐洲地面部隊因爲沒有強大的炮兵,而其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務還是與阿根廷空軍爭奪制空權,所以對阿根廷炮兵的反擊很微弱,甚至沒有反擊!但是,在徹底的取得空中優勢,並且對阿根廷地面部隊進行壓制之前,歐洲軍隊是很難在戰線上取得突破的。從兵力上,火力上,以及裝甲力量上,歐洲登陸部隊都不佔優勢,如果貿然的發動突擊行動,那這是讓自己的士兵去送死,而不可能取得任何的成果!
而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來,阿根廷與歐洲之間的地面戰鬥就是一場拉鋸戰。在自己這方佔優勢的時候,儘量利用優勢條件,迅速的擴大自己在地面上的行動,爭取到消滅更多的對手,以及奪得更多的地盤。而當自己這邊不佔優勢的時候,又會迅速的收縮戰線,以確保自己在戰鬥中的成果!
拉鋸戰就是消耗戰,在雙方信息取得方式相當的情況下,戰場上的行動是不會帶有多大的欺騙性的。而且馬島只是一個小羣島,並不是很大的一個戰場,地面部隊的行動自然會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即使是空戰,也因爲空域過於狹小,在很多時候都是靠消耗自己來傷害對手!在這裡,真切的體現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句古話!
當然,消耗戰是誰也經受不起的,也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一種戰爭方法。但是,在這種特定的時期,戰爭雙方都在考驗着對方的忍耐能力,誰最先堅持不住,誰就將失去這場戰爭的勝利!而在雙方各有優勢的情況下,恐怕這場消耗戰並不是那麼容易結束的了!
馬島的地面戰爭持續了20天,歐洲登陸部隊雖然在後來借者空中優勢,雖然擴大了一點登陸場地,但是仍然沒有能夠突破阿根廷的防線,更別談威脅到斯坦利港了。更嚴重的是,歐洲部隊的傷亡一直居高不下,20天的戰鬥下來,已經有3000多具裹屍袋送回了歐洲,還有上萬名的歐洲士兵因爲重傷而失去了戰鬥能力。當然,歐洲人補充部隊的速度是很迅速的,但是要補充裝備,卻沒有那麼容易了!
在前期投入200多亮坦克,以及400多輛裝甲戰車中,已經損失了過半。而歐洲的運輸船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能夠將新的裝備運送到馬島上來。因爲在最後地段的航線上,阿根廷潛艇的活動非常猖狂,歐洲聯合艦隊被迫抽調了部分反潛兵力去保護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但是,這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運送裝備的速度更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在阿根廷方面,20天來,陣亡的官兵已經達到了12000名,而這其中,至少有20多名中國援阿軍事人員在爲阿根廷的戰鬥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裝備方面,阿根廷的損失也非常嚴重,所有重裝備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3。因爲阿根廷在馬島上的裝備儲備並不少,現在並沒有顯露出裝備缺乏的現象,但是最嚴重的是,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已經出現了彈藥匱乏的現象!因爲持續的,高強度的戰鬥,是很費彈藥的!即使每天都有運輸船通過歐洲潛艇的海上封鎖,將彈藥物資送到馬島上,但是這補給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戰爭消耗的速度!
戰鬥持續了20天之後,雙方都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歐洲飛行員的損失已經超過了200人,這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難以彌補的損失。而阿根廷的飛行員更是損失了400多人,其中還有10多名中國的飛行員。比較起來,這時候雙方都有點打不下去了。戰爭打到這個份上,雙方都已經盡了自己的全力,而要想確保最後的利益,恐怕就遠遠不是戰爭手段所能夠達到的了!
這時候,以中美俄三國爲首的戰爭干預組織,及時的對雙方發出了停戰的消息,希望雙方能夠放下武力解決矛盾的辦法。而這正好給了雙方一個臺階下。看來,要想獲得利益,也許並不僅僅只需要戰爭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