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生的這場地震,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講,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對這個已經過分熱起來的世界來說,卻是一支不錯的降溫針。當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目光從朝鮮半島上發生的危機中稍微轉移了一點過來之後,那緊張得讓人透不過起來的國際局勢也稍微緩和了一下。但是,讓誰也想不到的是,就在中國地震發生了12天之後,中國國家元首與中國國務院總理,這兩個本應該在國內繼續指揮抗災救難行動的高級領導人,卻一同出訪國外,分別去了兩個看起來並沒有多重要的地區,這一下就讓很多人摸不清中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當然,看清了中國這步戰略佈局的那些國家,馬上就明白中國兩位領導人的這次出訪,代表着多麼重大的意義了。
7月14日,中國國家元首何永興,以參加“上海經合組織”首腦會議的名義,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非正式訪問,而他還將順道訪問烏、土、吉、塔另外四個中亞國家,最後經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最後纔回國,而整個訪問時間是一個月。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是上個世紀末,以中國、俄羅斯爲牽頭,另外有中亞五國參與的一個地區性經濟合作組織。當時,蘇聯才解體,而俄羅斯正處在水深火熱般的國內經濟大蕭條之中。爲了獲得自己的國際地位,增強國際發言力量,中國與俄羅斯走到了一起,以共同的語言來迎戰美國的挑戰。而中亞五國也是從前蘇聯分裂出來的,他們也一樣處在國內經濟危機之中,都希望能夠藉助中國的力量,借鑑中國的經驗,得到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而按照組織的規定,每2年,7國元首都將在一起就組織內部的經濟發展與合作問題進行交流。而今年,正好輪到哈薩克斯坦舉行首腦會議,而會議地點設在了哈薩克斯坦的新首都卡拉幹達。
在“上海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之初,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這7個國家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從經濟上促進各國的發展,讓參與國都獲得巨大的利益。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的本質,以及中心也發生了轉移。
當上個世紀末,在裡海地區發現了高儲量的油田之後,裡海地區被稱做第二個波斯灣,是出了海灣地區,最大的石油儲藏地區了。而從最新的勘測結果來看,裡海地區超過60%的石油是在屬於哈薩克斯坦的裡海部分。也就是說,哈薩克斯坦將因爲這份上天賜予的寶藏,擺脫經濟落後國家的地位,爲自己的發展找到了最好的動力。
石油對這個世界的重要性,如果要說清楚的話,那就要長篇累犢了,所以在這也不用介紹了。自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之後,各大國之間的鬥爭與矛盾,幾乎都是圍繞着石油在進行。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島上的衝突,就是因爲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極有可能存在高儲量的油田。中國與東南亞幾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矛盾,也是因爲在南海地區存在着大量的石油。美國公然出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府,還不是因爲伊拉克有着世界上儲藏量第二多的石油。而美國海軍一直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上保持着強大的力量,照樣是爲了保護他們的石油安全通道。可以說,一切的鬥爭,都是爲了石油。
當裡海地區的石油儲藏量被確定之後,這裡已經成了世界上最熱點的地區。美國,這個從來沒有想過要進入中亞這片不毛之地的國家,現在爲了石油也快速的行動了起來。而他們出兵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雖然說的是打擊恐怖主義,但是誰都知道,美國要想進入中亞,最好的切入點與前進基地就是阿富汗,因爲在別的方向上,不是被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大國控制了,就是被伊朗這個死對頭給堵死了。
而圍繞着裡海石油開採權的問題,美國也是費了不少的心機,而讓我們覺得幸運與興奮的是,美國所有想控制這一地區的陰謀最終都失敗了。但是在這場暗中的鬥爭中,中國付出的代價並不小,贏得也並不輕鬆。
爲了不讓這些油田的開採權落到中國的手中,美國是想盡了各種辦法。首先,是表示可以給哈薩克斯坦提供美援,博取這個中亞大國的好感,以達到分化中哈關係的目的。隨後,美國數家大型石油公司進軍中亞,在商場上,與中國的石油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想讓中國知難而退。但是,美國這些伎倆不但沒有分化中哈關係,也沒能夠嚇倒中國。在經過了激烈的競爭之後,中國石油公司拿到了哈薩克斯坦大部分的油田開採權。而2006年初,中哈石油輸送管道全部竣工之後,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完全瓦解了美國對中國的挾制。這條輸油管道,每年能夠哈薩克斯坦的阿特勞將5000萬噸原油輸送到中國新疆的石河子。而在建成了這條輸油管道之後,中國也已經計劃在新疆修建一個全國最大規模的石油煉化基地。在配合新疆新發現的幾處大油田之後,準備將新疆建設成中國新的石油生產與煉化基地。
而在這個方向上,出了巨大的石油利益之外,還直接關係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只要一看地圖,那就會明白,新疆是中國的後大門,是中國與歐洲連接的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的大後方。而大家更清楚的是,新疆因爲各種歷史原因,以及現在的種種原因,並不是一個穩定的地區。
當美國軍隊進駐阿富汗之後,美國的勢力已經伸到了這塊他們從沒有到達過的地區。而中亞又是連接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大國的重要地區。所以,當美國一來,該地區的局勢已經變得非常的微妙。
當俄羅斯全力的進行着國內的經濟建設的時候,已經沒有能力再來保護這塊前蘇聯分裂出去的地區。而中國雖然已經開始了西部大開發,但是主要的經歷仍然集中在東部與中部地區,而且,臺灣與南海問題一直是中國關注的焦點,也沒有多少的能力在中亞施展自己的影響力。而美國在成爲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之後,已經沒有一個真正的對手,所以,他在中亞地區的擴張是非常迅速的,打了中國與俄羅斯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不是中國前面的領導人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將中亞5國邀請到了“上海經濟合作組織”中來,讓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的關係上升到了戰略伙伴的高度的話,恐怕中國在中亞的遭遇只能用慘敗來形容。而能夠在阿富汗擊敗美國,“上海經濟合作組織”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現在,世界的格局再次發生了變化,中國已經走出了自己爲自己限定的條條框框,而美國在受到經濟危機的打擊,以及全世界所有反美力量的抵抗之後,也已經失去了冷戰才結束時的那份囂張氣焰,被迫進行全球收縮。而當朝鮮半島核問題牽制了美國大多數力量之後,美國爲挾制中國所部署的這張大網已經出現了縫隙。而在中國完成了統一,而且順道將日本的威脅消除之後,現在中國也已經可以藤出力量來與美國進行爭奪。
從這些變化上就能看出來,中國已經從被動的防守轉變成了主動的進攻。而朝鮮半島核危機就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轉折點。這樣一來,中國國家元首這次對哈薩克斯坦的訪問意義就非常重大了。而何永興還將順道訪問的另外6個國家,也表示着,中國的目光並沒有停留在中亞地區,爲了爲中國今後的發展獲取到更多的動力,中國已經開始從出東亞的牢籠,準備走出自己世代生活了5000多年的那片土地了。
從何永興這次出訪的國家,以及訪問的線路上也能夠清楚的看出來,他的訪問目的就是爲了石油,爲了讓中國能夠獲得更多的石油,更安全的石油通道,中國已經開始全面出手了。
7月15日,也就是在何永興乘着專機離開北京之後的第二天,中國國務院總理王一林也開始了對泰國,緬甸,孟加拉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以及老撾7國的正式國務訪問。
如果說何永興出訪的主要目的是獲得石油產地的控制權,爲中國找到更多的石油的話,那王一林的訪問目的就是在爲中國爭取到更加安全的石油輸送通道。
比起幾年前,中國在南海方向上的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且基本上已經解決了南海爭端。那場規模並不大,但是涉及到太多國家的戰爭既是中國在新世紀中的第一場戰爭,也爲中國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好好的教訓了那些狂妄自大的國家。
在收復了南沙羣島,控制了巴拉望島,並且在加裡曼丹島的西部地區扶植起了一個親華國家(原本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自制邦聯,在臺灣戰爭爆發前,獨立了出來,成立了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國家)之後,中國已經完成了對南海地區的控制,將這塊有着巨大石油資源的海域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但是,中國卻並沒有因此獲得通往海灣地區安全的航線。
即使以加裡曼丹島最西部的地區來計算,距離馬六甲海鮮也有800公里之遙,而距離巽他海峽有750公里,距離龍目海峽更是有950公里。而在該地區,美國在泰國有數處軍事基地,另外,印度也在海峽的另外一側,在印度洋上把守着通往海灣地區的海上通道。所以,中國通往海灣地區的海上通道仍然不安全,仍然在別的國家的控制之中。
從這條通道的情況上來看,最危險的地方就在馬六甲海峽。作爲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是不用置疑的。這不但關係到中國的石油通道安全,更是一條具有非常意義的軍事戰略通道。
每天,光是經過馬六甲海鮮的船隻就超過了6000千艘,而中國從外界進口是石油有60%是來自海灣地區,其中絕大部分是從這條海峽前往中國。換句話說,如果誰封死了馬六甲海峽的話,那就扼住了中國的能源咽喉,也就堵死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而這帶來的損失,是中國絕對承受不起的。即使不爲能源安全着想,中國要想走向世界,在通往太平洋深處的道路無法再繼續拓展的時候,中國就只能向印度洋前進,僅僅從軍事安全的角度上來講,馬六甲海峽都是中國必須要控制的!
顯然,中國現在才完成國家統一,才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即使有心,也無力在這個方向上進行擴張了。所以,王一林這次出訪的目的就很明顯,那就是中國暫時還無法將軍事力量伸入該地區的時候,必須要想辦法加強這條石油命脈的安全,爲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
對美國控制馬六甲海峽的能力,中國有中近乎絕望的無力感。不說別的,美國在泰國的那幾處軍事基地就能夠徹底的封鎖這條海峽。而中國海軍在還沒有強大到能夠更美國海軍爭霸全球的時候,中國是無法在海上向美國發出挑戰的。特別是在個遙遠的,中國的空軍與陸軍幾乎都無法幫上忙的地方,如果中國與美國發生衝突的話,那失敗的一方肯定不是美國!
雖然有這麼大的危險,而且也這麼的困難,但是中國卻不能放棄,如果放棄了自己在馬六甲海峽上的利益,那就是放棄了發展的動力,放棄了國家復興的機會。所以,圍繞着這條石油輸送通道的問題,中國已經做好了幾手安排。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與該地區的國家加強合作,讓中國的勢力深入到這一地區,以一種和平的,不流血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從現實情況上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南海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爲了保護自己在南海地區的利益,以及與東盟大多數國家產生了嚴重的矛盾,雖然中國強大的軍事存在,讓這些國家的憤怒暫時被壓了下去,但是要想獲得這些國家的支持,甚至與中國結盟,這幾乎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特別是在中國分裂了越南,並且從印度尼西亞身上割下一塊肉之後,中國與東盟大部分國家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相當的矛盾。而最爲糟糕的是,印度尼西亞正好控制着馬六甲海峽的一側,只要他們願意,就算是在海峽最窄的地方架起幾門大炮,都能夠讓這條海峽癱瘓了。而在馬六甲海峽之外,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最好的兩條通道,巽他海峽以及龍目海峽也都在印度尼西亞的控制之下。而另外的瀕臨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也因爲南海戰爭與中國站到了對立面上。而新加坡雖然是一個華人國家,但是其國家安全基礎一直建立在與美國同盟之上,要想讓他站到中國這邊來,這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從這些制約上來看,中國要想讓馬六甲海峽對自己變得更安全,要想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通道更暢通,這已經是很難完成的任務了。所以,在這之外,中國必須要考慮別的辦法。
在取代馬六甲海峽的方案中,最有價值的應屬“克拉地峽計劃”。在泰國的南部,與緬甸最南端國土接壤的部分,有一段非常狹窄的地區,這段地區就隔斷了安達曼海與泰國灣。而這段地區中,克拉地峽的最高海拔高度也不到70米,長度約70公里,如果在這裡開鑿一條運河,連接安達曼海與泰國灣的話,就將繞過馬六甲海峽,將印度洋與太平洋連接起來,同時,這還能將從海灣到中國廣州的海上距離縮短1200公里,可以縮短普通油輪2天到3天的航行時間。在擁有巨大的軍事政治意義的前提下,同樣有着非常巨大的經濟意義。
從該地區的情況來看,各種條件也對中國比較有利。克拉地峽所在泰國,雖然有着數處美國軍事基地,但是一直保持着與中國的密切關係,並且在努力的發展着同中國的合作。而在南海戰爭中,泰國因爲與中國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所以這場戰爭也並沒有影響到中泰兩國之間的關係,還因爲中國要在南海戰爭中獲得泰國的支持,而給予了泰國極大的利益,最終還讓兩國的關係得到了加強。
而在克拉地峽挨着的緬甸,自從獨立之後,就一直奉行着不結盟政策,並且一直與中國保持着非常良好的關係。而近年來,因爲中國秘密派遣特種部隊進入緬甸北部叢林,協助緬甸政府巢剿反政府武裝,與毒品販子,更是加強了中緬兩國之間的友誼。而從歷史上來看,中緬兩國也有着良好的基礎,早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中國在另外的方向上失去了與世界的聯繫之後,就是依靠一條中緬公路,讓中國獲得了抗戰最需要的物資,而正是這條公路,爲中緬人民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所以,從安全角度上來講,“克拉地峽方案”具備有良好的條件。只要這條地峽一開通,那麼中國就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不用再擔心自己的石油命脈被別人控制了。而從經濟角度上來講,這一方案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優勢。
不要小看節省下來的那1200公里的航程,以及2到3天的航行時間。如果把每一艘船因此而節省下來的運輸費用,以及減少了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費用都算起來的話,這肯定是一筆巨大的數字。而且,在運河的修建中,中國可以出資,然後通過獲取運河運營權的形式來回收成本,這不但能夠幫中國找到一條生財之路,還能夠因此幫助泰國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與外匯收入,加強中泰之間的合作關係。
正是因爲有着這麼巨大的利益,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在該地區修建運河的方案,而且中國與日本爲了爭奪對這條還在計劃中的運河的使用權問題,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只是現在日本已經無力再與中國爭奪了,讓中國失去了一個對手。但是,到現在,這條計劃中的運河還處於理論與規劃階段,按它就必然存在着自身的弱點。
首先是泰國本身的問題。在克拉地峽以南的地區,是泰國幾個一直在鬧分裂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如果這條運河開鑿出來的話,就必然會加強分裂力量,爲泰國製造不少的麻煩。所以從國內安全,以及政治的角度上來講,泰國還一直在猶豫之中。
其次,在運河開鑿的時間以及經費上,也有着巨大的問題。要開鑿這條運河,即使以最科學的方法,也需要至少修建140千米,就算以最大的投入來計算,這都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這已經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而且,在經費上,即使以最節省的方式來運着,最大限度的鼓勵民間投資,也至少需要20億美金以上,而這筆高額的修建費用,如果只通過收取運河航運費來收回成本的話,那也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對大部分的商人來說,這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渠道。
第三,在運河的通過能力上也有問題。作爲一條運河,就必然有其限制,即使加大施工量,也很難保證能夠通過30萬噸級以上的VCL(超巨型油輪),而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海上石油運輸的主要工具肯定是VCL。甚至是VVCL(超超巨型油輪,指排水量超過50萬噸的大型油輪),而且,加大運河的通過能力,這又會導致成本的提高,直接製造了另外個麻煩。而且,即使以普通的油輪來計算,這條運河是肯定無法與馬六甲海峽相比的,這就直接導致是了通過費用無法降低,也就限制了油輪的通過數量。而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無法同時消除。
最後,就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總體戰略上,這條運河也存在着問題。現在中國奉行的是民族主義政策,不但要照顧到所有中國人,還要使用自己的力量來爲整個中華民族造福。而新加坡,作爲一個依靠馬六甲海峽而成爲發達國家的華人國家,如果這條運河被開鑿出來,那就必然會影響到新加坡的國際地位,甚至直接威脅到新加坡的生存。當馬六甲海峽失去了其重要的地位之後,新加坡也將隨之失去世界第二大港的地位,同時會凋零的還有新加坡的石油加工工業,以及作爲國際中轉港的地位。所以,是不是放棄新加坡的利益,而去照顧另外一個國家,這讓中國也非常矛盾。
可以說,“克拉地峽方案”本身就是一把兩刃劍,而最爲關鍵的是,這條運河至今仍然沒有動工,這讓已經迫切需要解決石油安全的中國無法等待下去了。所以在這個方案之外,還有一個短期的解決辦法。而這就是王一林出訪緬甸的目的。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中國從海灣地區進口的石油必然要經過安達曼海,而在安達曼海的北面就是孟加拉灣。再將目光從地圖上的海洋轉移到陸地上來,就會發現,如果從孟加拉灣上岸的話,這裡距離中國雲南的距離已經很近了。而這個短期的解決方案就是讓中國在海灣地區進口的石油在孟加拉灣找到一處上岸的地方,然後再通過陸地運輸路線進入中國。而再將地圖放大一點,就會發現,在緬甸的西部海岸線附近,有一處港口正好適合了中國的需要,那就是實兌港。
政治上的優勢已經不用說了,只要緬甸不發生重大變化,他是不會改變與中國的友誼關係的。而在這個港口的問題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實兌港是有名的深水良港,足以停泊30萬噸級以上的VCL,在適當的改良港內條件之後,即使是停靠設計中的VVCL也不是什麼難題。雖然因爲緬甸的經濟原因,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但是隻要進行少量的投資,對港內的條件進行改善,就能夠立即投入使用了。而從經濟上來講,即使是將所有的岸上石油輸送以及儲存設施的開支都算上,也不過5000萬美金左右,而且能夠在一年之內投入使用,這無疑對迫切希望解決石油安全問題的中國有着極大的誘惑力。
當石油從實兌港上岸之後,就必須要通過陸上輸油管道進入中國。而這個條件也已經非常成熟了。早在二戰時,中緬公路就已經建成,而當中國與緬甸的國際鐵路完成之後,對於修建一條輸油管道已經沒有多少技術上的難度。如果以最快的方法進行修建,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就能夠沿着公路與鐵路,將輸油管道從實兌鋪設大昆明。畢竟大量的地址勘探工作已經不需要去做了。
從這已經能夠看出,這條線路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爲什麼交他爲短期解決辦法,也就有其原因了。
在這條線路上,最大的限制是石油輸送能力的問題。不管怎麼說,這條線路最後還是隻能依靠管道將石油送入中國。而比起海路運輸來講,管道運輸不但在成本上,而且在運力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按照緬甸的條件,這條管道的計劃石油輸送能力只能達到年2000萬噸的級別。而這對中國巨大的石油需求量,以及中國從海灣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一比,根本就不堪重負。也就是說,這隻能暫時的滿足中國的需要,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
最後,在中國國內也存在着麻煩。這條石油輸送管道的終點是在雲南的昆明。而對這個大西南省份的開發,中國做得還非常不夠。而且,在國家長遠的計劃中,雲南並不是中國的石油煉化基地。如果要想將輸送到雲南的石油再送到東部地區的話,那就還需要龐大的國內石油輸送管道來支撐。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對於中國政府來講,是無法同時承擔兩個方向上的能源大規模建設項目的。而作爲本身石油資源並不豐富的雲南來講,已經沒有作爲大型石油煉化基地的價值了。
所以,從這些方面的弊端來看,“實兌昆明陸路方案”也只能是起到了暫時緩解中國石油需求危機的作用,對實際的上解決中國能源問題起到的作用並不大。所以,爲了最終達到解決國內能源問題的目的,那就必須要從別的方面想辦法了。
而王一林這次出訪柬埔寨以及老撾,就是爲着這個最終的解決辦法而去。
從地圖上,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國的南方,中南半島就如同連接在中國身上的一塊肉一樣,與中國有着密切的關係。雖然在歷史上,中國曾經是這個半島上的主人之一,但是現在,這裡卻分佈着那麼多的國家。而本着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與中南半島上這些國家的合作,已經成了必然的事情。
即使我們不從發展出發,就從最本質的石油安全出發,這裡也是最終解決在石油通道安全上的問題的最好地方。
早在上個世紀末,中國爲了增強與中南半島上這些國家的交流與發展,就提出了修建泛亞鐵路的方案。而在這一方案中,一共有三條線路。
東線因爲要經過越南,而現在已經分裂的越南是個極不穩定,而且南方還是與中國敵對的國家,所以該方案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西線方案也因爲起點在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關係並不是那麼的美好,所以存在的價值也已經非常低了。而剩下的中線方案纔是重點。
經過修改後的中線方案南起泰國南部的那拉提瓦,在沿着海岸線北上之後,從亞蘭進入柬埔寨,在到達柬埔寨首都金邊之後,轉爲北上,從塞代進入老撾,最後全程穿越老撾,從老撾最北面的孟烏進入雲南,最後到達昆明。
不用說別的,這條跨越四國的鐵路幹線所代表的巨大經濟與政治意義已經能夠讓任何一個國家心動了。而當這條鐵路完成之後,依附在這條鐵路上的石油管道也將開通,最後,可以達到每年向中國輸入石油近億噸的規模。而且,在這條鐵路上,有着多個出海港口,這就能極大的提高其作爲能源交通線的意義。而在泰國南部的港口,還可以避免通過馬六甲海峽,直接將石油從這運送到中國去。
而從時間需要上來看,因爲大部分地區的地址勘探工作已經開始進行,而且部分地段的鐵路已經開通,最後需要做的只是將這些鐵路段連接起來,這就大大的節約了整個工程的建設時間,能夠在幾年之內就完成,並且投入使用。
而更爲讓中國動心的是,隨着這一鐵路的開通,中國與另外四國的關係必然更加密切,爲中國需求一個安全的南方,提供了多重保證。
所以,從各種意義上來講,這無疑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一個能夠讓中國完全動心的選擇。而這纔是王一林這次出訪的主要目的。
如果手中拿着一張亞洲,至少是包括了中國以及周圍地區的地圖的話,就能夠很輕易的發現,中國國家元首與國務院總理的這次分頭行動,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地緣政治外交。從中國現在所處的國際形式以及周遍環境來看。通望東面的大門已經被美國的第二島鏈給封死了,如果中國不想馬上與美國正面對抗的話,那麼就沒辦法將自己的力量伸入到太平洋的中心去。而在美國將戰略重點轉移到朝鮮半島之後,中國西方的大門卻豁然開朗。而中國這次不但是要爲自己謀取到更多,更安全的能源,同時,也是要衝破美國對中國的包圍,爲自己拓展出更爲廣闊的生存空間。
而讓所有中國人都值得高興的是,當何永興與王一林分別結束他們的訪問,回到國內的時候,都是滿載而歸。在美國無法對中國再進行挾制,需要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進行配合的時候,已經沒人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這次,兩位國家領導人,帶回來的不大是更多的石油,更安全的石油通道,還爲中國找到了更多的朋友。而這次被稱爲“石油訪問”的外交活動,也正式拉開了中國謀求更大的國際利益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