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

登基,這件事情,說實話,趙信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一個土生土長的北宋人,甚至作爲皇族的話,成爲繼承人,成爲皇帝,這是人生的最終極的追求。

趙信作爲一個來自21世紀穿越者,對於皇帝這一點,從來都不是他最大的追求,一定程度上面,他要的是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追求高高在上的皇帝。

可是通過了這些官員的勸進,趙信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的,名不正,言不順,之前,哪怕是定海軍擁有3500萬人口,可是總體的面積不算大,還是可以以定海軍的名義來,可是現在,在拿下了整個遼國,還有東北,龐大的一個土地,如果這個土地,還是相當的龐大的,如果還是以定海軍的名義的話,還真的有些不太合適。

成爲皇帝,趙信最終還是被說動了,答應了成爲皇帝,然後剩下的事情,就開始由各種籌備的人員開始準備了。

既然要成爲皇帝,那麼,就不能再寒酸到原來的程度,必要的宮殿還是要建的,一些人提出來擴大舊遼的行宮,在這個彙報到了趙信這裡的時候,卻被否決了。

在目前的狀態之下,選擇瀋陽作爲首都,並且開啓國家,可是未來,當以整個東亞爲中心的話,瀋陽就太過偏遠了。

寒冷是一個方面,輻射的面積太小,也是一個方面,在趙信看來,現在只是不想拿下北宋,而不是不能,未來,只要想的話,他隨時可以拿下北宋,那麼以全面的程度上面,瀋陽就更加的不合適了。

趙信否決孫吉等人大興土木的想法,孫吉他們準備造一個比北宋皇城更加龐大的一個宮城的,這對於定海軍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大興土木,要知道在水泥和鋼筋混凝土大規模的運用的前提下,興建一個古建築,在使用了足夠的人力和機械的前提下,花費的時間,並不多。

以北宋皇城爲例,從拆遷到最終建設完成,大概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因爲北宋的汴梁,較爲狹窄的,擺不下那麼多的機器。

一個比北宋皇城規模大1倍的皇城,在投入了足夠多的人力和機械的前提下,可能不超過4個月,就可以建設完成。

這樣的宮殿的建設,花費比普通的建築物,稍稍多一點,可是還在接受的範圍之中。

趙信倒不是擔心,這個花費,現在定海軍的體量,生產能力,這些宮殿的建設,並不是一個很大的花費,甚至在整個瀋陽龐大的建設工地之上,這個還算是比較和諧。

趙信關鍵,是不需要這麼龐大的宮室,按照北宋的宮廷分佈,其中除了三大殿這樣規模性建築之外,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後宮,999間半的房舍,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後宮。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說的就是皇帝奢華的生活,可是現在的趙信來說,生理上面才幾歲,同樣的,他沒有這種愛好,找到這麼多的嬪妃,這個時候,弄這麼大的一個宮室幹什麼,住進去還瘮得慌。

在經過了幾番的討論,妥協和討論,最終建設了以5個大殿爲中心的一個宮室羣,五個大殿都是工作用途的,真正趙信居住的,大概只是一個佔據20畝的宮殿羣,這個宮殿羣參考了後世的一些園林,在保證使用性的同時,增加了舒適性。

氣勢這方面,主要是大殿,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大方的,把自己的後宮,拿出來隨隨便便的給別人參觀的,有五個大殿就可以了,可以展現定海軍的風貌。

除了宮殿和登基,還有就是恢復身份,如果以定海侯和苗家的身份,這當然可以,可是沒有趙信原來的身份尊貴,之前是爲了避免麻煩,也是爲了防止別人的敵視,給定海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現在,連遼國都已經拿下來了,根本不必擔心。

中國重視傳統,重視身份,曾經的皇帝,或者是開國之君,多多少少都會往自己的身上貼金,弄一個所謂源遠流長的身份。

可是趙信的身份尊貴,根本不用向任何的方面去靠,他本身就是仁宗的親生兒子,唯一的兒子,仁宗的名聲,在整個東亞,可以說是普及率非常的高的,就連遼國人,都因爲仁宗的駕崩而痛哭流涕,這樣一個皇帝的兒子,遼國的這些,還是的來自北宋的民衆,恢復了身份,對於國民的凝聚力非常的有幫助,在一定的情況之下,可以事半功倍。

恢復身份,一個最起碼的,就需要北宋的認可,特別是仁宗,否則的話,對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說不定還會起反作用,強行的向上面靠。

這一點就有些困難,雖然他們用一場演習,向韓琦亮了肌肉,可是最終北宋會有什麼的反應,那不好說。

趙信反而是最爲坦然,仁宗什麼樣的看法,北宋什麼樣的看法,他不知道,反正要立國了,這兩個事情,可以放在一起去辦。

命令新成立的外交部,負責跟北宋進行溝通,向北宋送出國書,要求北宋派出使節,建立一個外交的關係。

既然是稱帝,那麼一個國號就首先要確定下來,下面的官員,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有的人認爲,既然這個國家是在定海軍的基礎上面成立的,那麼以定海軍爲名是不錯。

當然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當然不能夠用兩個字,這代表着尊崇的地位,那麼定,海可以作爲分別的選擇。

定國,海國,趙信聽到了這些名字,真的有些哭笑不得,說是名字,也不能把定海軍的幾個字拆開來啊,總不能叫軍國吧。

當然了,也有人提出,趙國,一來,這也是戰國時期的七國之一,同樣的,趙信的名字也姓趙,這是珠聯璧合的。

不過這一切的稱呼,在趙信看了之後,都被否決了,聽起來不錯,卻不熟悉,在衆多的選擇之中,趙信否決了所有了,提出了自己的選擇中國。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着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爲”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爲“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爲“中國”,把北朝稱爲“索虜”;北朝也自稱爲“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

甚至在這個時代,北宋和遼國,各自稱呼自己爲中國,也是一個正統的地位,這麼一個名號,顯示了趙信的氣勢,雖然有些跟之前的想法不同,可是強勢的趙信,還是統一了整個的稱呼,就稱爲中國。

成立一個國家,登基作爲皇帝,需要做的東西很多,好在,趙信現在,也不是隻有一個人,定海軍已經形成了一整個的體系,只有上面提出的一些命令,然後下面就可以順利的按照這個命令來執行。

所有命令之中,第一序列的,就是宮室的建設,這關係到未來的臉面,一個皇朝的成立,邀請周圍國家前來觀禮,哪怕只有一個北宋,在趙信看來,目前的日本和朝鮮,只是在他的兵鋒之下苟延殘喘,一旦定海軍抽出手來,反掌之下就可以滅掉。

連朝鮮和日本,都不放在趙信的眼裡,甚至一定程度上,北宋的戰鬥力也不行,只不過作爲仁宗的兒子,對於仁宗和苗妃的尊敬,必須邀請,也是第一時間邀請。

爲了表示尊重,定海軍的外交部副部長,親自出動,這個在過去的北宋,連一點功名都沒有,連秀才都考了幾次,沒有考上,充其量,只能夠算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分子。

這個名叫孫悅希的副部長,並不是沒有天賦,只不過舊式的教育,並不適合他。

進入到定海軍,首先在培養之中脫穎而出,表現了比較強的政務能力,後來進入到了定海軍的商業體系,或許在商業銷售能力,不如其他人,可是在一些外聯的能力上面,非常的出色。

定海軍能夠把店鋪開到各個地方,不全是因爲定海軍的權勢,特別是最初的時候,影響力,還比較差的時候,如果沒有這些外聯人員的努力,就算是定海軍的產品過硬,在崛起的初期,肯定會走很多的波折,不說完全發展不下來,最少說,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走更久的時間。

孫悅希就是在這個時間,逐步的脫穎而出的,最終做到整個北宋商業活動,外聯的總負責人。

現在,中國成立,各種事情都是方興未艾的,外交不能算是最重要的部分,卻也算是,非常關鍵的,孫悅希因爲之前的功勞,被派到了這裡,以副部長的位置,實際負責整個外交部的工作。

孫悅希目前,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北宋送這個外交文書,跟北宋初步的建立起外交的關係,並且的邀請北宋派出比較重量級的人物,來參加趙信的登基大典。

好在,強大的中國,不必擔心任何人的眼光,到了副部長這麼一個級別,孫悅希是有資格知道,目前整個定海軍的實力,別的不說,上百萬的軍隊,同時大規模的裝備了熱武器和火炮的軍隊,對付遼國,只是付出了幾分之一的實力,或許北宋比遼國更加的強大,也是輕而易舉的拿下的。

對於外交來說,孫悅希有自己的理解,同是,他也有些信豐趙信的一句話,真理的尺度,永遠是在大炮的射程之下的。

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哪怕有再高的外交技巧,也不可能強迫對手簽署外交協議,可是有了足夠的背景,有了力量支持,那麼很多東西就容易很多,外交的技巧,最多就是影響效果,而不會影響整個事情的結果。

從遼國,順着剛剛修建完成的道路,一路的向南,哪怕拿下遼國,也就是2個月不到的時間,可是對於遼國來說,變化就非常的大了。

鐵路因爲時間的關係,已經開始規劃了,可是鐵軌的問題是一個關鍵,在鞍鋼建設完畢之前,暫時只能夠從定海軍運過來。

定海軍擁有整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運輸船隊,否則的話,也不會一下子向北方的海參崴,移民那麼多的人。

可是運力也不是無限的,他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現在,定海軍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和從定海軍運送更多的機器設備過來,鐵路雖然有用,可是一定情況下,還是放在第二線。

以現在,定海軍普及的各種高速馬車,在定海軍修建的各種公路上面,速度相當的快,從瀋陽到山海關,大概也就是一天左右的時間。

因爲定海軍展現肌肉的問題,當時給了韓琦巨大的震撼,當時他離開的時候,從盡人事的立場上面,讓這邊加強了防備,現在邊關也是戒嚴的狀態,孫悅希的到來,也遭到了阻擋。

孫悅希並沒有遮遮掩掩的,他作爲曾經的外聯人員,身份很多,也可以藉助其他的身份,迅速的進入北宋,可是現在他的身份,是負責跟北宋的聯絡的首席外交人員,在禮儀和各方面的做法之中,都必須要做到的合理。

孫悅希在山海關門口,直接向守城的將領,表明身份,表明他是做爲定海軍的使節,向北宋正式的遞交國書。

按照趙信的命令得,把新的國度定爲中國,可是在沒有開國大典和觀禮之前,暫時還是以定海軍的名字,來的更加的合適一點。

這樣的事情,可是把守將給嚇了一跳,他在山海關是如履薄冰的,作爲跟隨韓琦,參加了那一次演習的親眼所見者,他很清楚,定海軍的戰鬥力的強大,一旦定海軍把全部的戰鬥力,投入到北宋邊境的話,別說是他這麼點的兵力,就算是多十倍,防禦力更高的前提下,都擋不住。

好在一兩個月比較平靜,在他以爲運氣來了,有可能平穩的剛度過這麼大的危機,可是定海軍國書的抵達,改變了一切現狀。

守將當然不敢扣下國書,他稍稍遲疑了之後,立刻把孫悅希迎入到了山海關,安頓下來之後的,立刻快馬的通知汴梁,告知他們這麼一個消息。

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