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

實際上,趙信在船舶的製造上面做的更多,這麼一個關係到整個定海軍將來發展的重大項目,除了一個運河,拓寬造船廠適合的地方之外,在造船本身,改進也相當的大。

目前,就定海造船廠來說,已經開工興建了20艘1.2萬料的船隻,總噸位高達24萬料,這不是定海軍所有的造船力量,沿着運河兩岸,目前已經初步建成了37個造船廠,涉及到了數百個大小不一的船塢。

當然,不是每一個船塢都有船,定海造船廠,這是特例,他直接抽調了原來造船廠的精華,再加上的定海軍近期培養出來的精銳,這是不可複製的。

可是在其他的造船廠,也有的心勁不低,能力出色的設計師,他們在吸收了定海軍的先進設備和理念之後,也開啓了自己的建設。

按照幕僚們統計的數字,目前開工興建的大小船隻,一共是237艘,總噸位達到了的60萬料。

聽起來,其他的200多艘船,他們的總噸位,也不過是40多萬料,這個不多,可是實際上,對於定海軍來說,這麼增加下來,當第一批船,完成了興建的時候,定海軍將擁有不次於龐大海商們加在一起的運力,同時,運輸速度也會顯著的增加。

趙信的時間有限,他不可能跟每一個人都大規模的寒暄,簡單的說了一下之後,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定海造船廠上面。

整個定海軍目前開工興建的船隻,定海造船廠佔據了三分之一以上,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船隻的。

如果單純講究噸位的話,小船應該是最爲適合的,越是小的船隻,製造的難度也就越低,就如同之前定海軍挖過來200料船的設計師來說,爲什麼能夠挖過來,定海軍給出來的高額工資只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人太多了。

保守估計,整個北宋,能夠獨立領導和設計200料以上船隻的設計師,不說是幾十萬個,幾千個總有的,北宋擁有着比其他的朝代,更加發達的水上運輸,還有繁忙的海商,整個北宋供給了整個亞洲的大型船舶,在這個交通並不方便的時代,這個簡直是奇蹟一般。

200料以下的,是運河運輸的主要船舶,在整個北宋活躍着幾十萬艘200料以下的船舶,哪怕是每年5%的更換量,也需要幾萬艘,幾千個設計師真的是少的。

造船工匠,升級非常困難,不但必須要的有足夠的工作經驗,還有一點就是,天賦,沒有天賦,就算是給你10年,20年的時間,也別想達到一定的程度。

可是這個發展途徑,在定海軍被改變了,造船的經驗,被更加科學的理論給取代了,一旦基礎理論產生突破,那麼船舶就突破了。

這樣就是原來只有設計200料船隻的經驗的工匠,被直接設計1000料以上的實驗船,然後在這個實驗船完成了之後,立刻就上了1萬料。

短短的一段時間,讓一個設計師從200料進展到了1萬料,等於一下子提升了50倍,這樣的跨度,就算是在21世紀,也是跨越性的,步子邁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但是這個設計師,變成了施工管理者,統籌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整個船的內容,幾乎都是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做出來的,施工者可以在施工的過程之中,記錄一些數據,然後這些數據,同樣的有專業人員來分析,這就極大地的減小了難度。

實際上,就如同催化一般,定海軍大規模的催化了設計師,並且成功設計出了萬料的風帆艦船。

不過,這些,已經都變成了過去式,在整合了之前的經驗教訓之後,定海軍開啓的新的帆船方案,跟之前的截然不同,外表看上去,都有較大的區別,內部就更是如此了。

趙信觀測的重點,實際上,也是這些工地,在20個船塢之中,其中有4個,最早的興建,並且已經完成了整個龍骨和底層的鋪設,正在高速的施工之中,剩下的,進度不一,最後的那個,甚至是剛剛把龍骨到位。

在造船業發展的初期的,船隻的噸位一直都上不去,不是因爲材料的關係,是因爲技術不過關,到了北宋,實際上,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加上科技水平的提高,製造多大噸位的船,已經不成問題了。

北宋記載之中,也不乏千噸,甚至更大噸位的船的出現,可是這些船就只是少數,並不是主流,原因很簡單的,那就是的太少了。

船的龍骨,代表着船的整體的噸位,也代表着整個船體的堅固。

從大型的海船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哪怕是木頭,幾百噸的木頭堆砌在一起,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的。

作爲比水輕的材料,一般而言,木頭很難沉,可是在大規模的風浪的作用下,船會側翻,會僅爲風浪的攻擊而解體,這恐怕也是沉船的大部分原因,在水的浸泡之下,緩慢的沉默的,這就是的水底木船的原因。

要做大船,必須要有的巨大的龍骨,超過萬料的大船,基本上,單純龍骨就會超過30米。

30米,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可是對於樹木來說,要好多年才能夠長成。

樹木不是竹子,竹子一場雨下過,可能的一夜之間,就能夠幾米,甚至是幾十米的長,可是這樣的成長,也是在地下,潛伏了數年,積蓄了足夠的力量的結果。

ωωω ☢ttκa n ☢¢〇

造船上面,單純的樹木,也不一定就可以,必須要硬度和韌性都達標的纔可以。

這就極大的制約了的龍骨選材的種類,整個中國,也就是少數樹木能夠達到。

這樣的木頭,性質要求非常的高,具有油脂,耐磨、耐腐蝕,不易開裂,木紋細,易加工,韌性強。

符合這個條件的樹木,可不是那些速生林,多是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夠長到十幾米,甚至二十米開外,只有極少數,才能夠漲到30米開外。

龍骨,是一艘船,最重要的地方,他代表着整個船隻的性能,能夠支撐多大的重量,能夠有多大強度。

亞洲沒有超級大樹,超過50米的就很少,類似雲杉這樣,超高的樹木,亞洲相對較少,這也從側面制約了北宋的發展的。

正是因爲這種制約,中國另闢蹊徑,在宋朝後期,發明了組合龍骨的,把多段的樹木,組合到一起,就構成了更長的龍骨,原則上,這種龍骨製造的船隻,有無限的可能。

木材,在目前的北宋,是不缺的,隨便一個山頭,可以開採的木材就很多,普通農戶砍柴燒飯,能夠用多少的木材,一些速生林的生長速度也很快。

可是高端的,適合船材的大木頭,畢竟是少數,更別說大船,除了龍骨之外,對於船材的要求也高,因爲自重的關係,越是大的船,它的重力也就越大,哪怕是普通的船材,只要不是船甲板這樣,很少受力的,其他的都會增長。

在明朝,組合龍骨也不是無限的,否則,就不會出現寶船這樣的極限,再超過它的船,基本沒有。

原因就在於,古代中國,粘合劑和連接物的不太靠譜,中國工匠往往會巧妙的避開這一點,用較大的連接處,減少粘合劑的使用,這樣對於船材的要求就更高。

這一點,在定海軍是不存在的,卡牌系統,可以解讀現有的材料,還可以合成一些新的材料,天然的粘合劑就有很多,化學的就更多了。

有了這些粘合劑,哪怕是用比較低檔的船材,也可以興建大型的船隻,從這一點上面,定海軍的造船,就節約很多的成本。

定海軍的鋼鐵的存在,哪怕是鉚釘,在這個時代就非常先進,更別說螺絲了。

在衆多細小的工具裡面,螺絲釘,恐怕是最偉大的發明,它的發明,讓某些東西的連接成爲了可能,不採用焊接工藝,讓兩種的物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擁有一定的強度,這就是螺絲釘的作用。

在後世,螺絲釘大量的應用於木質結構之中,在造船上面,趙信也當然用上了。

最初的螺絲釘,是在出色的匠人手中,雕刻就能夠雕刻出螺絲,這種螺絲釘經過了卡牌系統掃描,然後成爲了常用的物品,可以通過卡牌系統具現出來。

卡牌系統的成本,讓這種螺絲釘,成本相對較高,除了在一些高端的機器上面,很少大量使用。

哪怕是再小的船,只要使用上了螺絲釘,也不是幾個能夠解決的,保守也在幾千個上萬個,定海軍開工了200多艘船,保守估計,螺絲釘的需求在120萬左右,這依靠卡牌系統,就有些困難了。

好在,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衝壓裝置終於完成了,哪怕是使用畜力的,整個效率也不是很好,可是他畢竟產生了,可以對小件裝置進行衝壓,這就極大的解決了問題。

螺絲釘就是小件裝備,哪怕是最大的那種,也不是很大,畜力正好可以使用,同時單純造船上面來使用,不用鋼的,鐵的就可以了,這就極大的減少了難度。

當然了,最早期的衝壓機,是不太適合衝壓螺絲釘的,趙信對於機械傳動方面,不是特別瞭解,可是有了實物,再加上趙信的一些理論,手工的拔絲機是弄出來了,生產的效率不是太高,質量也不是太好,可是應對木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螺絲的出現,絕對是一個劃時代工程,特別是一些特定的工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的位置上螺絲,這就更加出色了,有什麼比螺絲,固定不同的部分,更方便,更適合。

它的出現,不但加快了造船的進程,同樣的,更加節約成本。

ωwш▪ тt kдn▪ ¢O

原來,哪怕是用柳接的方式,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巨大,對於船板來說,稍稍不慎,也容易產生破損。

同時,使用的範圍,也不是覆蓋全局的,一些獨特的地方,是沒有辦法使用柳接的。

這些地方,是造船上面最困難的,爲了保證效果,一些不太靠譜的粘合劑,加上對船板進行加工,形成特殊的曲線,這樣才能夠基本保證需求。

這樣的勉強做法,一定程度上面,是降低了整個船的結構的,尋常的開船還可以,一旦遭遇到了大規模的風浪,當風浪的力量,超過了船的強度的時候,船自然就解體了。

這是時代的制約,科技達到這樣的程度,這樣能夠造好已經不錯了。

可是在定海軍,一旦螺絲大量的使用,一些微小的部分,原來柳接無法使用的地方,可以使用螺絲。

相對於柳接的工序,必須要掏出柳接大小的洞,然後用鋼鐵固定,這種時候敲打也要注意,鐵的硬度高,木頭硬度低,一旦敲壞了,對於船體,就是一個損傷。

這個工序不但非常複雜,柳接本身的重量也巨大,一個穿,如果成千上萬的柳接使用起來,增加的重量,可不是一點半點。

螺絲釘就不一樣了,一個小螺絲釘,纔多大,通過螺旋的方法,咬住木頭,讓雙方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或許無法跟柳接這樣的結實的相比,卻也比粘合強的多,最關鍵的是速度。

相對於柳接的大張旗鼓,螺絲只要有一個螺絲起子,上了就行了,而且不需要太大的技術,稍稍聰明一點的,多做幾次就可以了。

當然了,造船上面,位置選擇則是需要研究的,不能隨便的亂上,哪怕是螺絲釘,也不能釘到每一個地方都是的,哪怕再輕的重量,多了,一樣不行。

大量跟螺絲釘一樣的技術,被應用到了造船上面,廉價效率,還有生產速度,這些工業化才顯現的好處,在定海軍盡顯無疑,哪怕船隻的製造,還沒有達到工業化的程度,可是成本比起江南,已經降低了7成以上。

哪怕在北宋,市場經濟也同樣有用,君不見的定海軍的各種的產品,在價格差不多的前提下講究質量,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講究價格,只要價格低廉,就能夠賣出去。

實際上,更大的改進還在繼續,在研究所之中,有研究過一些金屬材料,和一些高壓板材,在動力沒有解決的前提下,衝壓裝置能夠衝壓強度較小的,可是對於一些的不太支撐的材料,板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節約時間,還廉價。

價格和效率,就成爲了目前定海軍的核心優勢,這一點,在定海造船廠盡顯無疑,最早的哪一艘船,才興建不足7天,就完成了船體建設的40%,預計20天內,就能夠完工。

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九十章 箭呢?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