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

開闢水田,種植稻米,這個念頭剛剛出現的時候,別說是底下的這些人員沒有想到,就算是韓琦,也是大大的吃了已經,在他的印象之中,西北一向是貧瘠少水的,能夠有足夠的水澆地,已經不錯了,水田,那要多麼有想象力,才能夠開闢出來。

可是真正落到實處,特別是西平湖和整個西北農田水利工程,逐步完工的時候,他們卻發現,水田,其實沒有那麼的麻煩,只要保證有水,再加上一些肥料和水稻,開闢水田,並沒有衆人想象的那麼的困難。

韓琦在準備的時候,只是做出了2萬畝數字,考慮的就是,水資源並不容易獲得,大規模的水田,或許在水利樞紐附近,還可以,遠的話,就不太合適,水田對於水的消耗太大了。

旱田和水澆地,對於水的需求,更多的是澆灌到土地之中,通過作物的根部吸收的水,他們的總量不算太大的,通過水滲透,在表面被曬乾,鎖住了水的蒸騰作用之後,蒸騰的水分並不多。

可是水田不一樣了,在南方陰雨多的地方不算什麼,可是在北方,日照時間長,蒸騰作用大,水田的消耗可能是南方的一倍,甚至是兩倍,可能同樣種植一畝水稻,南方用水量可能只有800方,可是北方甚至達到兩三千方。

一畝地,幾乎相當於水澆地10畝,甚至更多的消耗的時候,這個水田,就有些的過分了。

這個時代,還沒有發展成北方水稻,通過千年的自然演變,由南方的水稻,變成只是澆水,不是在水中生長的水稻,這需要漫長的變化。

這些都是種植的問題,韓琦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他先要做出來,真正要種地的時候,還是要靠這些老農民。

靈州的水利工程,以此爲延伸的整個西北的水利工程,從一開始,就創造了一個個的不可能,西北一片白紙地方,居然一下子鏈接了這麼一個巨大的工程,在韓琦連成體系之後,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的,在靈州水利工程,還有整個西北的水利工程,徹底的完工的時候,整個西北水田數量,高達12萬畝。

這還不是最終的結果,當引入了定海軍的技術之後,擴大到了24萬畝,並且把稻田養魚的,還有其他的一些先進的技術應用上來的,在北方長生長期的前提下,居然真的造就了一個貢米。

這個本來是淮河流域的一種最出色的稻米,卻跟西北的壞境和水利工程珠聯璧合,並且用了幾年的時間,正式的紮根在了靈州,綿延數百年。

這個最終,被以黃河反過來命名的河黃米,以顆粒飽滿,味道香甜著稱,最開始的時候,如同之前預料的那樣,只是跟南方的上等米一個檔次,不算特別的突出,可是伴隨着慢慢的變化,特別是引入了定海軍的良種培育,在短短几年時間之中,完成了更新換代,形成了一種有異於南方大米的長粒型大米。

這是河黃米的特色,也因爲口味和種種特點,受到了追捧,最終,這個產量和價值都高的米,成爲了西北另外一個支柱。

河黃米成爲了未來靈州的一個重要的象徵,從根本上面,解決了靈州的很多問題,讓靈州不在簡單的依靠邊境貿易,畜牧,有了第三條更加基礎的支柱。

擺在衆人眼前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瞎說不了的,不說哪一個池塘,就說是幾百裡的水渠,可以肯定的是,靈州會擁有最少100萬畝以上的土地,大半還是水澆地。

因爲靈州水利工程的緣故,來調查的人,大部分,都是跟農田水利有關的,再說了,在北宋,農業是一個地方官員的重中之重,一個官員可以不發展商業,不發展製造,可是如果農田經營不好,稅收收不上來,那就是一個大問題,兩季的糧食,那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他們從這麼一個平西湖看出了未來靈州將會有多麼的發達,雖然有些奇怪,爲什麼能夠在短時間之中,就有這麼大的成果,可是擺在面前的例子。

很明顯,這個不停注入的水量,除了黃河之外,沒有別的河流能夠做到了的,只要這個注滿水,哪怕是遭受乾旱的氣候,靈州也可以有巨大的收益。

60萬畝水澆地,代表着什麼,180萬石糧食,這對於西北是什麼概念,如果全部都是軍屯的話,他最少可以支撐20萬人以上的軍糧。

來自樞密院的官員,極爲驚懼,要知道,目前西北駐軍30萬,其中,樞密院只是負責3成左右糧草供給,可是就是這麼三成,就讓樞密院幾乎脫層皮,每年80萬石的糧草,必須要樞密院付出400萬貫,這已經是西北軍費開支最大的一塊了,現在,只要有足夠的人力,把這些土地耕種出來,就可以解決西北大部分的問題,這有什麼意義。

一個強大的,可以自給自足的強大郡縣,即將在西北出現,他們自成體系,甚至不用中樞的支持,發達的農業,引動農牧業和商業的發展,必然會成爲這個城市的重要支柱,說不定,幾年發展之下,歷史上繁盛無比的西域,會再一次的在北宋出現。

一個西平湖,就已經讓人震驚了,接下來,彷彿讓他們開眼一樣,整整10天的過程之中,他們一個接着一個的震驚。

用快馬加鞭的方法,幾天的時間,都沒有看到盡頭的主幹渠道,在衆多支流和小溪的基礎上,聯通的一些類似於運河的溝渠,還有就是還沒有完全完工大型池塘。

按照整個西北的農田水利建設,在整個西北,7000多裡的溝渠,目前已經完工了三分之二的,超過4000裡的溝渠的,還有最少50個蓄水池,沒有西平湖那麼大,卻也頗具規模。

西平湖的地理優勢,是可遇不可求,那是地利和人力雙重作用的結果,湖泊羣的出現是天生的,西平府的根基是後天的,兩者結合起來,造就了西平湖的輝煌。

這些蓄水池,也算是一個的區域節點,只有有水,才能夠完成灌溉,如果只是憑藉着黃河水,很難在同時供給百萬畝,甚至是千萬畝的土地,黃河的水雖然多,短時間消耗太多,也很容易引發黃河斷流,這對於黃河而言,不是什麼好事情。

只有藉助着大量的蓄水池,纔可以,這中間,也有主次,不說西平湖這樣可怕,能夠單獨的供給周圍,甚至可以通過表面徑流,進行儲備水量,不單單需要黃河水的獨立系統,也有總水量超過3000萬方的區域性蓄水池,雖然只有西平湖的百分之一,卻成爲了5個重要的節點之一的,還有周圍,四十多個,中型,或者小型的蓄水池。

其中不得不說,位於西平府北部,更加靠近黃河旁邊,在黃河和西平府中間,一字排開的4個大型蓄水池,從2800立方,到3500立方不止,他們已經不單單是靈州水利體系了,他們更加延伸到了西北四路。

西北跟中原,最大的區別就是廣闊,一個保州,充其量,比起一個縣稍稍大一點點,200裡左右,可是在西北,一個路,少的縱橫數百里,多的,縱橫千多裡,就拿秦鳳路爲例,差不多有河北東西路加起來那麼大,其中還要加上幾個軍。

這個一直因爲邊患和環境所困擾,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開發的地方,曾經歷史上,是何等的輝煌。

在靈州和議還有韓琦調動過來可怕的資金的前提下,河套平原將會擁有一個非常可怕的基礎,以這麼多蓄水池爲核心的,跟龐大的人工溝渠,天然的沼澤湖泊的,還有各種黃河支流,甚至是河套平原之上小型河流,甚至是是以前留下的河道,通過挖掘,整理,在龐大的人力物力之下,形成了一個可怕網絡。

一個平西湖,就足以讓來自汴梁的官員有些震驚了,這些體系化的工程,更是如此,如果不是親自見到,他們完全無法想象,一個如此可怕的工程,會在西北邊陲出現。

實際上,連韓琦最初都沒有想到。就算是在一個白紙上面刻畫,沒有任何的預案,也沒有任何的掣肘,靈州就如同一張白紙,可以讓人自如的書畫,在這種情況之下的,當然是怎麼節約怎麼的來,依託着河流,湖泊,加上原來的一些水源,可以的很輕易的節約大量的東西。

可是要說能夠達到這樣狀態,這幾乎不可能,毫不客氣的說,7000裡的水渠,不過是這麼一個龐大的水利工程的十分之一,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原來的河道,支流,還有池塘沼澤,這些彷彿天然就存在的一個水利體系,被韓琦主導的水利工程利用之下,恢復了原有的樣子。

已經完成的工程,加上遠景,在縱橫1500裡,幾乎囊括了整個西北四路的龐大工程,就算是之前再對韓琦有信心的官員,都沒有想到,看來,韓琦之前的奏報,還是有些掩飾的,否則,直接把這個整體工程報上去,任何人看到,都會覺得瘋了。

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