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

對於一個歷史學家來說,親自到古代,那是最大期望,從歷史文獻之中,從古代書畫家的畫作之中,他們瞭解的,應該是加工過的東西,真正走在歷史的長廊之中,所感受到的,纔是真正讓人迷醉,移步換景,宋朝風光無限,這是真正的大宋城市,不是後來所謂修繕過的仿宋城市,仿過的,或許是根據歷史的記載,或許是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從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現實跟思維的碰撞,很多之前沒有驗證的想法,成爲了真正的現實,就比如說,後世常有學者的評估,在古代,大部分的縣城或者府城,都是土胚牆,最多是加入一些石頭,讓他更加堅固,可是在趙信看到南樂城牆,卻是青磚構築的,整齊而且堅固,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基本上都沒有被貢獻的記錄,如果是土培牆的話,很可能在衝車的攻擊之下,漸漸的坍塌,只有用青磚加上米糊構築城牆,才能夠堅實無比,擋住巨木和衝車的攻擊。

南樂城牆,看起來更加的整齊,在某些功能性上面,甚至比後世留下來的城牆更加的堅固,後世中國的七大城牆,大部分都是明朝時期修築,唯一是南宋時期修築的壽州城,幾乎把軍事重鎮發展到了極致,護城河、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在古代形容它爲“金城湯池”或“固若金湯”,歷史上有“鐵打壽州城”之說,正是壽州的城牆,讓研究宋史的不少學者爲城牆產生了爭執。

在這些學者之中,很多都認爲,宋朝已經出現了青磚城牆,只不過較少,只有在大城市,比如說北宋四京,比如說,軍事重鎮,遼宋邊境的重要城市,西夏邊境的重要城市,這些地方是要經歷戰火,沒有足夠的防護,很容易就被攻破的前提下,那就是巨大的浪費,所以會投入巨資,修建城池,可是內陸地區一些不太重要,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一般也不會經歷戰火。

可是也有一部分學者說了,城池本身就代表着官員的業績,一個出色的城市,會讓一個官員的考績變的出色,在州府或者縣城有餘糧的前提下,修建城池是最爲便捷的方法,這一點,也得到了一些文獻的支持,比如說,運河周邊一些比較富庶城市的州志上面,也有擴建城池的說。

兩種論點,都有文獻支撐,可行性也是得到驗證的,所以有些爭論不休,如果趙信依然可以給學刊發論文的話,他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北宋大部分運河城市,都鑄造了城牆,而且不是土培的,而是青磚加蓋大規模的城牆,他們不是以防禦爲主的,只是爲了修建而修建。

從汴梁出發,除了最初的幾天,後面一路路過了7個縣城,全部都構築了巨大的城牆,足見這不是一個單一的行爲,大部分都是基於最高標準修築。南樂背靠大名府,更是如此,走出了碼頭,這裡地勢稍稍的高了一點,可以看到對面縣城之中的情況,高高的角樓和城垛,還有上面似乎可以看到全甲士兵,趙信忍不住讚歎,好一個雄壯的城市。運河旁邊,天然擁有一個基於運河護城河,護城河護衛着城市,而城牆上面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也是一應俱全的,顯得特別的到位。

除了強大的戰爭潛力,南樂同樣是一個重要商業縣城,縣城是核心位置是內城,居住的是達官貴人,在宋朝,民間較爲富庶,可是除了四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其他的中小城市,居民不多,即便是北京大名府,城牆的周長也不過是3.6公里多一點,算下來,一個被稱之爲北部重要城市的大名府,也不超過一平方公里,真的要住的話,能夠居住多少人,幾萬人撐死了,還要除去城內必要的坊市,政府機關和其他的一些公共場所。

在宋朝,城牆內,只是泛指內城,那是最重要和最核心地方,可是一般人也住不起,裡面的房價太貴了,即便是縣城來說,對於一等以下的戶來說,他們不太適合住在現成之中,住在哪裡的少部分一等戶和地方大家族,官換家族的,他們共同構成了內城的主要來源。

這些就是縣城的人口,這絕對不是,人口更多的是一等一下的戶,或許在比較富庶的城市,五六等的較少,卻絕不是沒有,他們沒辦法住在城內,絕大部分都是在城外居住,越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人口越密集。

以城市爲中心,因爲城牆和護城河的關係,甚至距離城市一兩裡的地方,是管理最嚴格的地區,不允許建房和開荒之外,其他地方,在距離城市兩裡的地方,形成了大片大片的聚居區,這裡往往被稱之爲外城,在一些防禦比較強的地方,在外面圍上一個土圍子,擁有一定的防護能力,這樣的花費也不大,容易給居民安全感,南樂就是這樣,靠近運河的地方,圍繞了一個不太密閉土圍子,是更大規模的南樂吧,比起內城最少大了。

因爲沒有第一手資料,這在規則之中,應該是屬於違章建築,靠近縣城這麼近的地方,一般不會有什麼村落,故而史書和名人記載之中,並不會對此多說什麼,可是往往在訴說人口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汴梁作爲首都,100萬人口也算是正常,作爲王朝首都,開封一共有27平方公里那麼的大,百萬人口,一平方公里的密度在4萬左右,很密集,也算是可以接受。

可是其他的城市,就有些問題了,20萬城市之中的江寧,襄州,15萬的大名府,真定府,他們的城市規模都不打,作爲北京的大名府,城的周長不過是3.6公里,以正方形來評估,城內不會超過1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卻又15萬人,這又不是後世21世紀,高樓大廈林立,連兩層以上的房子都少之又少的這裡,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容納這麼多人。

這也是歷史上比較大的疑點之一,有人會說是下轄的總數,可史書上面是城市戶籍,總之,都有解釋不清的地方,可是看了南樂城,就可以解釋了,城內可能只有幾十分之一的人口,比如說,合理點估計,按照一平方公里4萬來算,大名府可能就只有三四萬人,南樂的面積還不足0.2平方公里,那麼,就只能夠是七八千人,最多不超過一萬,剩下的十幾倍的人口,是居住在外面,整個南樂縣的人口,可能在4萬到7萬之間。

南樂縣城的內城小,外面房屋村落比較密集的地方,有差不多四五平方公里,當然了,是村落跟田地相互結合,相對於距離城很遠的村子,村落較爲密集,越是靠近城市的,就越發的密集,其中大部分的村莊,還不是以宗族爲主,大部分都是各種姓氏混雜,反倒是遠離城市之外,稀疏起來,也很少有幾十個人的莊子,大部分都是上千人,甚至是數千人的村子,姓也相對比較統一。

對於絕大部分的古代人,很少離開村子,少部分去過鎮,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讀書人,纔可以離開家鄉,去遊學或者是科舉,成爲跳出龍門的那一批,至於做官的,如果按照的北宋1億人的基數來說,真的不算多,只有當官,才能夠改變命運。

南樂富庶的城市。城內還分了不同坊,這也是古代很重要的特點,所有的官府,政府機關,還有市集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遠遠看去,跟普通的宅院和居住地不同的,應該是坊市,趙信不敢確定,在古代城市之中,是否有菜市場,就囑咐石勇上前詢問菜市場,果然,得到了回答,菜市場真就不是在城內,而是在城外,這並不是一個很難找到的地方,就他們問路的地方不遠處。

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