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

在定海軍位於太平洋上面的探索,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的時候,按照既定的目標,在北宋立足的100個工廠也差不多興建完成了。

在100個工廠的配備之中,幾乎都是紡織業,佔據了最少80%以上,而且都是大型的工廠,最起碼也是千人以上的規模。

在目前,北宋小手工作坊,有個幾十人上百人,都算是很大規模了,江南那邊的手工作坊,也少有數百人的,千人,那是很大的規模,同時,使用各種的機器,效率上,比手工業者的集合也要大的多。

這麼大型的工廠,爲什麼要弄到北宋,還是這麼的全行業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紡織業的轉型和轉移,是整個定海軍的基本國策。

紡織業,哪怕放在後世,女人也有天然的優勢,更別說,北宋還擁有着工資低的好處,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工資幾乎佔據了成本的絕大多數。

從棉花到棉布,中間不會縮水多少,可是價格卻出現了大幅度的攀升,其中的成本,都是人工。

在定海軍,是藉助着效率來降低單位布匹的人工成本,以節約成本,可是這個降低是有一個極限的,到了一定程度,不降低工資的話,就不行。

這又違反了定海軍的基礎,趙信從一開始,就採用了高薪的方法,培養出一個巨大的消費力的市場,這個看起來很冒險的行爲,卻在定海軍市場,技術,還有其他方面的優越性面前的,徹底的解決。

初期,雪球沒有滾動的那麼大的前提下,本身是工廠最爲艱難,最難以撐下去的時間,可是在這個時間點,北宋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定海軍的產品,幾乎橫掃了整個北宋,讓北宋民衆的日常消費,幾乎都化爲了的定海軍的產品。

衣食住行,很多方面的消耗,單純量都不少,北宋接近1億的人口,提供了強大的購買力,哪怕每個人花費100文錢,可能這個總量,就是上千萬貫了,這筆錢支撐了定海軍的初期,到定海幣出現,定海軍擁有200萬以上的人口,基本上形成了的自己的市場,哪怕失去了北宋這個市場也不怕,這纔是穩定的時間。

現在,在糾結這一點,已經沒有關係了,可是既定的政策卻不會改變,或許未來,會提升一點物價水平,可是已經定下的工資水平,暫時是不能降低的。

這對於棉紡織就提出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女人天生在紡織業上面的優勢,也讓定海軍最終,決定把紡織業放出。

這100座工廠,只是一個開始,而且都是大型的,就拿棉紡織爲例,平均的人員大概是5000人左右,使用的,也是定海軍使用多年的,可以被認可機器,這個機器的生產效率非常的驚人。

在使用機器的前提下,每一個人創造的價值非常的高,在定海軍的時候,平均年工資水平,大概是3600貫左右,按照二倍的理論,每一個人創造的淨利潤,應該在7200萬貫,總的創造的價值,大概在1.1到1.5萬貫之間。

年人均創造的經濟價值,最少也是1.1萬貫以上,那麼一個5000人的工廠,可以輕鬆達到5500萬貫的產能。

聽起來很高,可是實際上,按照目前北宋的布匹價格,一匹布1貫的話,就是5500萬匹,平均一個人半匹布而已,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工廠,按照棉紗工廠和棉布工廠,3比1的分佈來說,在整個50座棉紡織工廠之中,最少有12座棉布工廠,每年生產的布匹的,將超過6億匹。

6億匹,按照北宋目前8000萬的人口來計算的話,人均8匹,這對於北宋來說,是不可能消化這麼多的布匹的,平均每一個人,有個四分之一匹,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如果單純計算北宋的消耗,這些當然是多,哪怕降低價格的,提升質量,北宋的人均布匹使用量也沒有上升多少,人均可能提升個百分之20左右,可是距離總量依然有較大的數字。

這個大型的紡織工廠和織布廠,本就不是爲北宋服務的,北宋人均才消耗多少,真正消耗的大頭是在定海軍的。

定海軍用了幾年的時間,用高薪培養起來的消費者,他們消費能力非常驚人,初期,或許在第一個500貫,第一個1000貫,甚至是2000貫的時候,他們捨不得花,可是每年,都有數千貫,有些甚至達到萬貫收入的前提下,錢不是用來花的麼?

放在北宋的話,可能他們的選擇,要麼是購買土地,要麼是購買一些奢侈品,可是這些總是有一定的極限的,東西買多了,也不是那麼回事。

趙信來自於後世,他首先制定的,就是一個跟後世相似的商業體系的,除了各種電子產品,沒辦法複製出來之外,馬車,自行車,各種的電氣設備,還有衣服成衣這些東西,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就被誘導出來,首先是吃,定海軍的餐飲甲天下,除了趙信自己的喜好和支持之外,就是本身的消費層次,出去吃飯,定期聚會,也成爲了解壓和拉近關係的必然所在,特別是把大家庭拆分成了個體的小家庭以後,爲了加深親情,每隔一段時間,逢年過節的聚會,也成爲了固定的套路了。

吃飯之外,就是衣服了,愛美是人的天性,每一個人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北宋女人,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除非是沒有能力,大部分在出嫁之前,最大的工作就是,爲自己縫製嫁衣,無論是手藝好,還是不好,這都是嫁娘們最重要的工作。

定海軍解放了這個過程,在合理的設計和手工之下,用機器替代人,開啓了一系列的成衣,並且在推出的那一刻,就大獲成功,精品成衣店,開始在定海軍控制的區域四面開花,並且逐步蔓延到北宋。

衣服,已經跟吃飯一樣,成爲了消費的一個重要的點,當每一個女人的衣櫃裡面,都缺少一件衣服開始,定海軍的人均布匹消耗,就迅速的攀升。

很多人,在北宋的時候,可能只會有一件能穿的出去,還有若干件,補丁摞補丁,只能夠在家裡穿的衣服,定海軍就實現了年年新衣,並且迅速從多樣化和每隔短時間換衣服的習慣。

從人均兩三件衣服,到人均20件,30件,甚至更多,不同檔次的衣服,春夏秋冬的衣服,還有一些獨特的,在特殊的場合才能夠穿的衣服,這些林林總總的,讓定海軍人均布匹的消費量不停的攀升,從邁過1開始,就沒有停下腳步,1到10的腳步,甚至比1還要快,然後就到了20,30 。

從這個意義上面,單純目前定海軍,超過4000萬的人口,按照每一個人平均年消耗20匹布來計算,需求也就是8億匹。

定海軍的布匹,並不是只是穿的,一些船帆,需要帆布,這個對於布匹的消耗非常大,一艘西班牙帆船,單純帆的重量就數十噸的樣子,這麼的船,可不是一艘兩艘,可是幾千上萬艘,對於布匹的消耗更是巨大。

同樣的,布也是化工和工業上面的一個重要的原料,在工業和機器上面有很多的使用,每年定海軍的需求量是非常的龐大的,這些的一些原料,也都是最普通的布匹,在定海軍向外轉移產能,把產能轉向了北宋之後,這些也是需要進口的。

所有紡織業的產值,除了一部分,適合北宋銷售的,會留在北宋銷售,剩下的,幾乎會被定海軍全盤的收購的,這是寫入到合約之中的,這也是北宋對於這個項目看好的關鍵原因,計算一下總產值,然後利潤比之中的利潤的,可都是自己的。

按照一個5000人的工廠,一年5000萬貫左右的產能,12個,就是6億,其中差不多三成左右淨利潤,就是1.8億。

這還只是12個工廠,當然了,其他的工廠,利潤可能無法跟這個相比,可是都是淨利潤在千萬左右,平均下來,100個工廠,利潤也就是10億,甚至更多。

當然了,這部分的收益,無法都給北宋,工廠是雙方合資的,大頭和技術都是定海軍來出的,可是哪怕定海軍分掉了一半的利潤,也有5億以上,這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收入,起碼比北宋的財政收入要高的多的收入,對於北宋而言,相當的有用。

這中間,普通的棉紡織和其他紡織,都只是一個簡單加工和利潤,真正創造陸潤最高的,卻是4個小廠,這些小廠都是隻有300到500人的小廠,可是他們個體創造的價值,卻是其他紡織工廠的5倍以上。

他們就是4家制作特殊面料的工廠,這些特殊的面料,他們的成分不只是布,還有很多其他的成分,因爲稀少,並且整個面料的質量,遠超過棉布和其他的材料,故而價格高昂,當然了,人工的成本也比較高。

高分子複合材料,之所以是高分子複合,就是因爲他比天然的材料更加的纖細,蠶絲已經足夠細了,否則絲綢也不會如此的柔軟舒適,可是這些材料之中,有一部分,甚至比蠶絲更細。

更細,也就代表着人工成本的上升,不同粗細的線,織的衣服,消耗時間成本完全不同,這些面料,就是這樣的,製作的速度大大的降低,可是單個的成本,人工的這算,也開始增加。

平均每一個人可以創造12萬貫的產值,400人的工廠,更是可以達到4800萬貫,4個工廠加起來,差不多達到了1.5億,這其中利潤在一半以上,這個總量非常的驚人。

也就是說,4個工廠,能夠淨利潤超過7500萬,這還只是1000多人的工廠,如果能夠擴大規模的話,這個利潤非常可觀。

不過可惜,這些高檔面料的工廠,是受到限制的,因爲技術性太強了,定海軍不可能長期,無休無止的進行培訓,勉強培訓了幾百人,就開啓了一個工廠。

未來,或許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北宋自己學會,或者從別的紡織工廠引進人員,會讓這個人員緩緩的增加,因爲在設計上面,這些工廠也最起碼是千人的這個規模的,但是要想等到全部滿員的話,可能不是一兩年能夠達到的。

這些工廠,甚至包括棉紡織,棉紗工廠,這些工廠開工程度,也沒有達到極致,不但需要足夠的工人,也需要工人之間的磨合,這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定海軍探尋太平洋,尋找一條前往北美的道路的時候,在定海軍和北宋雙重的重視之下,100個工廠的興建速度非常的快,就難易程度而言,最早的已經投產4個月了,最晚的也投產1個月了,按照現在的物價水平,生產的東西,總產值起碼在40億,利潤達到了3成的,也在的12億左右的。

12億,哪怕分給定海軍6億的,北宋也可以獲得6億,這在之前,想都不敢,韓琦興建一個大型運河的體系,就耗費了3億貫,就東拼西湊,甚至動用了各地的管理費,這才達成,可是100家工廠,就輕鬆解決了2倍,代表着什麼,代表着未來的北宋,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會缺錢的。

北宋經過了多方面的努力,在慶曆九年,整個財政收入,達到了一個極致,總共收入了1.8億貫的資金,可是這100個工廠興建,直接就翻了3倍,這還不是極限,因爲還有勞務輸出。

九年,因爲只有300萬人,還都是第一次,所以是3億,到10年,就增加了到了420萬人,平均的也達到了250左右,這就是接近10億,這筆錢不會全部給中樞,按照之前的商議,大部分都會留給地方政府,可是地方政府有錢了,經營城市了,也會帶來總體收入的提升。

更別說,未來,如果這個務工人員更多呢,500萬,600萬,800萬,工人們的級別更高呢,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未來的幾年,整個北宋的財政收入,會迅猛的提升,遠超過現在的水準。

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五百零三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