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

再說袁術一行人。

雖然駕馭着飛奔的寶馬,袁術的內心,卻不像他表面上那麼意氣風發。

袁術自幼錦衣玉食,手下奴僕無數,本就養成了一幅“天最大,我老二”的狂妄性子。而且,由於自從記事以來,袁術在家族勢力的扶助下,無論是官場還是情場上,可以說得上是事事順暢。結果這麼一來,他就格外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冒犯。

當然,良好的家庭教育,讓袁術將這些性格中的陰暗面,很好的包藏在別人無法觀察到的地方。在外人的眼中,袁術這位司空袁逢的嫡子,知書達理,接人待物親切而有分寸,只是性子有些驕傲。不過,這也正常。從四世三公的家族裡出來的人才,若是不爲自己的身份而驕傲,那簡直就是有辱門風。

被認爲擁有出衆的才能,再加上他如此出衆的家世,讓大漢朝野間的人們一致認爲,未來二十年裡,大漢的三公之位,一定逃不脫袁術的掌心。

只是,這些並不能讓袁術得意忘形。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一根刺,一根永遠難以消除的尖刺。

這根刺的名字,就叫做:

——本初!

本初原來是大漢質帝劉纘曾經使用過的一個年號按照公元紀年來算,應當是146年。不過,如果將這兩個字與汝南袁氏一族聯繫在一起,卻只能代表一個人。這個人,便是如今名滿天下的袁紹、袁本初!

其實,袁紹可以算是袁術的親哥哥。兩人是一父所生。不過,袁術的生母,是袁逢的正室夫人;而袁紹,不過是一個地位卑賤,連侍妾身份都沒能撈到的侍女所生。

——侍女是袁氏的家奴。侍女所生的孩子,自然也要算作半個家奴!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被袁術從心底看不起的“婢生子”,卻好命的在袁逢的提議下,過繼給了早死的兄長袁成。

袁成是故太尉袁湯的次子,在極爲年輕的時候,他就擔任了秩二千石的“左中郎將”官職。若不是袁成死的比較早,只怕能比他的兩個兄弟袁逢、袁隗更早一步當上“三公”。

作爲袁成的繼承者,袁紹自然獲得了他的全部遺產和袁氏嫡子的地位。即使袁成在袁氏諸人中,算不上太過富有,可是全部的資產,加起來折算成現錢,也高達上十億五銖錢。

擁有這樣一筆巨大的財富,袁紹光是每年從產業中得到的收益,就高達數千萬錢。要知道,袁術在成年步入官場之後,每年能從家族中得到的支持,也纔不過數百萬錢而已。

再加上袁逢做主,爲袁紹迎娶了大名鼎鼎的李膺之女。兩者相加,使得袁紹不但在經濟上,也在政治上,擁有了極高的起步基礎。

那麼,李膺是何許人也?

這可是在數十年前,掌管了朝廷風評清議的“黨人”的首腦。其更是被朝野公認,無數的名士和太學生們,尊稱爲“天下模楷李元禮”的超級大BOSS呢!

這樣的顯赫背景,即使是身爲袁逢嫡子的袁術,都無法享受到的。自從那時起,袁紹這個同父異母兄長,就成爲了袁術心中,永遠的一根刺。

當然,袁紹的幸運,並不是永遠存在。後來,在一次著名的宮廷政變後,伴隨着漢室朝廷在宦官們的推動下,發動了“黨錮之禍”,李膺被下獄而死。而身爲李膺女婿的袁紹,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牽連。

不過,袁逢畢竟是袁紹的親爹。在袁逢的操作下,袁紹利用母親病逝的機會,辭官服喪三年,躲過了這次“黨錮之禍”的牽連。在三年喪期已滿之後,袁紹見朝廷形式依然不利於黨人,乾脆以退爲進,又將名義上的父親袁成的三年喪期補上。

連續六年的服喪,讓袁紹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喪期結束之後,受到“黨錮”餘波的影響,袁紹依然沒能出仕,而是隱居在雒陽。

這般遭遇,本來讓一路官運亨通的袁術,在心中極爲受用。以至於當家族中的其他人對袁紹避之不及的時候,袁術卻經常跑到袁紹守墓的地方去看望他。如此一來,袁術居然又得到了一個“友愛兄弟”的評價,真正是意外之喜。

本來袁術以爲,他心頭的這根刺,就會這樣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的消失了。然而,事實卻是,袁術完全低估了兄長袁紹的個人能力。

袁紹雖自稱隱居,表面上不妄通賓客,其實依然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張邈、何顒、許攸等人。由於他身家豐饒,出手大方,通過張邈、何顒等人,對那些遭到黨錮迫害的士人和太學生多有饋贈,很快就在大漢的士人,特別是黨人之中,樹立了巨大的名聲。

張邈、張孟卓,以俠義著稱,家中富裕,疏財仗義,廣交朋友,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在黨人中,此人被評選爲所謂“八廚”之一。所謂的“廚”者,就是指爲了朋友的事情,能夠慷慨解囊,不惜金錢的相助。後來曹操能夠順利入主兗州,也多依賴張邈的幫助。

何顒、何伯求也是老牌的黨人,與黨人領袖陳蕃、李膺都過從甚密。當陳蕃、李膺相繼死難之後,得以逃脫的牢獄之災的何顒,就成爲黨人中的“奔走之友”。

所謂的“奔走之友”,就是指在友人有難的時候,能夠積極的爲友人前後奔走,扶危濟困的良友。

何顒能夠得到這個稱號,正是因爲在“黨錮之禍”中,他常常冒着被宦官追捕的危險,一年中幾次私入洛陽,與袁紹商量對策,幫助黨人避難。士人一說起“奔走何伯求”,都極爲敬重。在諸多士子的掩護下,即使官府發下通緝文書,也拿朋友遍及天下的何顒毫無辦法。

至於許攸,同樣是反對宦官鬥爭的積極參與者。如果大家還記得“官渡之戰”的話,就應當知道那個在關鍵時刻,背棄袁紹,投奔曹操,爲曹操帶來了“火燒烏巢”行動需要的情報的那位大功臣。那位大功臣,就是這個許攸、許子遠。

還有曹操這個出身宦官陣營的矮子,爲了得到天下士人的稱譽,特別是聲望崇高的黨人的接納,竟然非常有誠意的放低身段,時常跟從在袁紹身邊,甘心充當他的得力助手。

有了張邈的名聲,許攸的智計,再加上何顒和曹操的執行力,以及袁紹那龐大的財力支持,在“黨錮之禍”中遭到沉重打擊的黨人們,重新在暗中被有效的組織起來。外加上袁紹身爲前任黨人巨頭李膺女婿的身份,發揮的巨大作用。不管是被明令“黨錮”的黨人,還是未被“黨錮”波及的士人和太學生,都漸漸將袁紹、袁本初當做了隱藏的黨人魁首。

如今的雒陽城中,到處流傳着“天下楷模袁本初,奔走之友何伯求”之類爲袁紹等人張目的評語。所以,袁紹雖然說是隱居雒陽,可是在朝野間的聲望和勢力,卻是日益壯大。這種情形,對心高氣傲如袁術來說,實在是萬分難以忍受。

——區區一個奴婢生出的兒子,居然能在聲望和勢力上,超過堂堂正正的正室嫡子。這種情形,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袁紹畢竟是袁氏一族的人。無論如何,袁術都不能公開的對袁紹表示不滿。否則,袁氏家中的長輩,會毫不猶豫的將敢於這樣做的人,用族規處置。

袁術能夠做的,就是加快自己在仕途上的進步。他想要用官位上的差距,來填補與袁紹在名聲上的差異。

但是,年初的黃巾大起義,迫使漢室取消了長期以來的“黨錮”政策。沒有了這道束縛,袁紹憑藉着在天下士子中的巨大聲望,必然能在短期之內,平步青雲。得知了這一點之後,袁術先是大怒,然後大恐。

——婢生子的崛起,已是不可避免了!

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袁術的心,被狠狠的刺痛了。爲了避免被這個他向來看不起的婢生子超越,袁術需要功勳,需要更多的功勳,來提升自己的官位。

正是因爲這個隱藏的原因,身爲長水校尉的袁術,才主動提出,要親自參加中郎將皇甫嵩的大軍,去鎮壓那些可惡的蛾賊。

這個要求,讓袁術的老子袁逢,小小的吃了一驚。作爲袁氏一族中最有能力的一員,袁逢如何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嫡子,由於從小錦衣玉食,既怕吃苦,又怕受傷。

但是,既然袁術有這樣的想法,袁逢自然要大力支持。於是,在皇甫嵩的小小驚訝下,袁術正式作爲長水校尉,率領擴編到數千人的北軍長水營,在皇甫嵩的手下轉戰天下。

當然,出身如此高貴的袁公路,是不會親自上陣,與那些低賤的泥腿子黃巾軍作戰的。深知袁術統兵能力的皇甫嵩,也不會讓幾千可靠的精銳戰力就這樣被袁術糟蹋。無需他親自動手,長水營的大小軍吏自然會在袁術面前努力表現。袁術只需要做好名義上的統帥,將軍中雜事都交付於皇甫嵩爲他安排的副將,就可以安安穩穩的收穫巨大的軍功。

除此之外,袁術對拉攏一批軍中的豪勇之士,也頗有興趣。對自己的經義水平有所認識的袁術,明白的知道自己將來要走的升官路線,應當是武職一系。爲了應付未來可能需要的率軍出征事項,袁術當然要大力招攬一批能戰之士。

學不來霸王項羽的親身披堅執銳,總可以學一學高祖皇帝的“善將將”吧?

PS:漢初名將韓信在與漢高祖劉邦議論兵法時,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帶領多少兵馬?”韓信回答說:“最多也就帶上十萬人。”劉邦又問道:“你要是帶兵可以帶多少呢?”韓信說:“我當然是愈多愈好啦【原文是‘臣多多益善耳’】!”

感覺沒面子的劉邦追問:“你可帶的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抓住了呢?”韓信回答說:“這是兩回事了,高祖雖然不可帶兵太多,但是陛下善於使用將帥【即“善將將”】,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

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60節 梟雄大事成(二)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41節 何得識天機(一)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