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

當張飛與這個巨漢面對面的相視而立時,他只覺得自己的後槽牙,開始隱隱作痛。

一座山會走路嗎?

其他人怎麼回答,張飛不知道,也不感興趣。他只是知道,自己會回答:

“會!”

這,就是典韋帶給張飛的第一印象。

——卻不知,能否與關大哥相比?

張飛視關羽爲兄長,以爲這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幾個能夠在武力上超過關羽的人了。他看着典韋雖然氣勢迫人,比起關羽來,卻又差了一些,心中便有了這樣的想法。

一邊轉動腦筋,張飛一邊手上不停,對着典韋連刺三矛。

張飛的矛,由於自身的特點,被隊伍裡的簡四頭領,戲稱爲“丈八蛇矛”。

“丈”,是指的張飛所用之鐵矛,長度達到一丈有餘。

“八”,是說張飛出矛的速度快,虛虛實實,滿眼都是矛頭的影子。一矛刺出,卻像有八個矛頭似的。

“蛇”,本意是張飛用矛的靈活度,宛若一條靈活躍動的蟒蛇。

這樣三個特點,集合在一根長矛上,就是所謂的“丈八蛇矛”!

面對漫天的“丈八蛇矛”,典韋臉上毫無緊張之色。

典韋出戟。

只是一戟,張飛的鐵矛就再也刺不下去了。

一股巨大的力量,重重的擊中鐵矛。張飛雖然心中已經有所準備,依然被對方力量之強所撼動。他只覺得手心急劇震盪,從大鐵戟上傳過來的那道“戰炁”,簡直要將鐵矛從中間硬生生砸成兩段!

一招之間,張飛那被戲稱爲“丈八蛇矛”的矛勢,就已經完全散亂!

一力破十會!

驚駭之中,張飛心中,卻並不服氣。

——如果不是苦戰良久……

——如果用出卸力的矛法……

——如果是騎在馬上……

——俺張飛,豈會一招落敗!

雖然虎口被震破,血流不止,張飛的手掌,依然死死的捏住有些變形的長矛。

——俺,絕不認輸!

典韋一擊得手,並不停止,大步向前踏去。不過,這一步踏下去,典韋也吃了一驚。

就在這一步將要落地,卻還未曾落地的時候,一柄突如其來的長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典韋的喉頭!

如果不是身具神秘莫測的野獸直覺,只怕這一下,典韋就要被這宛若“天外飛仙”般的一劍擊中!

還好,有着野獸直覺的提醒,這快若閃電的一劍,最終只是刺在了大鐵戟的護手上。

然後,典韋反擊。

典韋的反擊非常直接。反手一揮,大鐵戟自下而上,揮出一道棕黃的彎月!

戟尖在一件鐵甲上擦過,濺出點點火花。敢於偷襲典韋的人,必須付出某些代價!

劉備狼狽不堪的向後猛退幾步,差點兒撞到了自己人的懷裡。他身上的那副鐵甲,被典韋含怒發出的一戟,斬得是七零八落。還好,由於劉備躲避的夠快,身上並沒有受傷。

偷襲典韋不成,這一刻,劉備纔算是斷絕了正面突圍的所有希望。

——事情已經不可爲,需要早作打算了!

劉備心中慚愧,對張飛叫了一句:

“張兄弟,保重!”

張飛此時,也沒了突圍的指望,只想着拼掉一個是一個。他看了看臉色陰晦的劉備,大聲的叫道:

“死戰到底!有斷頭張飛,無投降張飛!”

這一句,聲若天雷,居然比典韋的咆哮更有氣勢。被張飛這樣一叫,四周圍上來的天平軍戰士,居然紛紛向外一散,將整個包圍圈,驟然間擴展了不少。

就在周圍的人羣被張飛的吼叫所震懾,以至於全場爲之一靜的時候,一個清朗的聲音,悠悠然的響起。

“張飛,你以爲,戰場之上,是在比誰的嗓門大嗎?”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張狂。在擒住關羽之後,他對於將劉關張三人一網打盡這件事,有了不小的興趣。聽到張飛視死如歸的宣言,張狂心中雖然爲之一振,卻也不能坐視這個敵人,將己方的氣勢削弱。

Wωω. ttκǎ n. ¢ ○

不等張飛接口,張狂趕緊放聲高叫起來:

“射人先射馬!”

這首軍歌,在天平軍中極爲流行,幾乎人人都能嚎上兩句。有了張狂的起頭,所有的天平軍將士一呼百應,激起浩大的聲勢,一下子就將張飛的大叫,埋到了地底深處!

“擒賊先擒王!”

見到己方的氣勢已經高漲,張狂趁熱打鐵,大吼一聲:

“上!”

無數的天平軍士卒隨之響應:

“衝啊!”

“萬勝!”

這一刻,劉備麾下這區區十多名義兵士卒,就如同狂風暴雨中的一葉小舟,隨時都會傾覆!

好個劉備,臨危不懼。面對這樣的情形,他將身上破碎的鐵甲扯落在地,向着營寨的壁壘猛衝兩步,手中長劍連連點在輜重車的木板上,作爲借力。在車牆上“噔噔噔”幾下,劉備竟然如同一隻飛鳥,凌空翻過輜重車的頂部,利索的落在了營地之外!

這一幕,讓在後面督戰的張狂,小小的吃了一驚。

——果然是劍俠一流的人物……

——若是這大營,不是用輜重車臨時搭建的,量這廝也翻不出去!

“可惜了……”

張狂暗暗感慨着。

“可惜了!”

典韋暗暗感慨着。他看着張飛,雖然兩手滿是鮮血,根本握不緊長矛,卻依然勉力揮動武器,大呼酣戰。只可惜,手掌受傷的張飛,戰鬥力下降了至少八成。在一羣精壯戰士的合擊之下,不過數回合,便被擊倒在地。

“可惜了一條硬漢子!”

典韋自己也是個寧折不彎的好漢。見到張飛這樣的落場,他免不得心生感慨。他走上前去,正想吩咐士卒們不要糟蹋張飛的屍身,將其好好安葬。入眼處,卻是一對怒睜的圓眼。

張飛還沒死呢。

之所以會如此的原因,卻是進攻張飛的士卒,對這個寧死不降的猛將,多有憐惜敬佩之意。再加上張飛一番力戰下來,已經沒了什麼戰鬥力,這些士卒無需痛下殺手,便成功制服了這位不屈的猛將。

ps:卷末語。

第一卷·會羣英,總算是發表完了。在這一卷裡,三國最重要的三方勢力,曹、劉、孫,紛紛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形象。在此,再解釋一下對劉、關、張三兄弟的形象定位。

劉備在黃巾起義之前,家境並不好,曾經窘迫到需要自己動手編制草蓆、草鞋之類出售來謀生。但是,當黃巾起義開始時,他卻能一下子就從家鄉拉出一支隊伍,參加官府的軍事行動。如此行爲,絕非一個編草蓆的小販所能做到。

所以,從事編制業生產,應當只是劉備早年生涯中極爲短暫的行爲。想要將一個縣裡的遊俠【張飛】、亡命【關羽】糾合起來,劉備必然在之前就在這羣人中間享有不錯的聲望。那麼,一無家世,二無錢財的劉備,憑什麼壓服如同關羽張飛這樣的豪傑呢?

個人的魅力當然重要,個人的武力也應當極爲關鍵。所以,劉備的武力決計不差。

如同世界上任何集團的形成都需要時間和機緣一樣,劉關張集團的形成,也應當有一個過程。桀驁如關羽、張飛這樣的猛人,要說劉備能夠“王霸之氣”一亮,就讓他死心塌地的跟隨,似乎太過誇張。

因此,在剿滅黃巾之亂時期,三人的地位差異應當還不太明顯,更類似於同伴而非君臣。直到戰後封賞,劉備以老師盧植的關係得到了朝廷的正式官位,這才讓關羽、張飛正式的成爲自己的部下。

這些雖然只是我的腦補,可是我個人堅持認爲,這種推測雖然不見得正確,卻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本書中的劉備,無論以後他能成長到什麼樣的地步,出場時就是一個遊俠首領。

下一卷,將有在漢末曹、劉、孫三方獨立登場前,相比比三方,在當時顯得更加強力的人傑登場,爲各位讀者展示黃巾起義的背後內幕。

好吧,我承認,這個背後內幕是我編的。可是,這本小說本就是立足於歷史,卻又不限於歷史。如果歷史只是簡單的對某些事情進行記載,而沒有明確說明其中的原因,那筆者就有藉口對此進行自由發揮。

請各位讀者放心的是,筆者作爲一個僞合理黨,將絞盡腦汁的讓編纂的歷史看起來合情合理。在歷史的大框架內調戲歷史,這是筆者寫書的最大趣味之一。尤其在目前寫本書還是處於負收入的情形下。

另外,多多宣傳,多多支持本書。作爲一個業餘的寫手,我還是多多少少殘留着一些好勝之心的。眼看着一本本點擊超過本書,而筆者的勞動成果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承認,筆者心裡,還是多多少少有些鬱悶的。

好吧,牢騷不能太多。到此爲止。

在這裡,再次懇求大家的幫助了。只要是對三國曆史感興趣的讀者,總是願意看到更多寫法新穎的小說。至少在目前爲止,我還沒有發現有哪本三國類小說是以本書的視角和風格展開敘述的。各位不會覺得快樂嗎?

嘮叨就到這裡,以解被拒籤之鬱悶。謝謝各位的捧場。明天,就是新的一卷開始了。這一卷的標題,就叫做:解太平。

又ps:由於成績不理想,個人認爲後面的草稿需要一次大修,特此通知。標題居然被和諧了,我暈。不就“風【和諧】流”兩個字嗎?

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9節 兩軍窺匈奴(三)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節 豪傑忿怒顧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11節 冀土奇襲諧(三)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59節 奉先喜得國(上)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32節 土石消木雷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