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羅馬將軍的眼中閃過一絲震撼,他失聲道:“怎麼可能!亞細亞之王怎麼可能帶頭衝鋒!”
“是啊,亞細亞之王衝鋒在最前面怎麼可能。”凱撒冷笑着說道:“但是這位亞細亞之王認爲自己依然年輕,依然能夠百戰百勝啊!去!告訴我們的騎兵,偉大的亞細亞之王就在馬其頓騎兵之中,殺了他,就可以成爲將軍!”
“是!”羅馬將軍中氣十足的迴應了凱撒,然後歡快的下去傳達命令了。
馬略改革之前的羅馬軍團推行義務兵役制,武器裝備全靠自備,所以就憑財產多寡評定兵種。
在裝備都要靠自己準備的義務兵時代,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負擔起馬匹,這意味這騎兵數量稀少,通常只用來偵查與傳令。
不過這一狀況,在瑪裡烏斯(亦稱馬略)擔任執政官時徹底改變了。
他的想法是:不再依靠那些有能力自備裝具的有產市民,轉而提供武器和薪金給無產市民,並以合約的方式保障他們在退役後能夠得到一定的土地。此舉大大促進了羅馬軍隊的職業化。
由於裝具不再取決於私有財產,因此所有士兵們的裝備與訓練得以統一標準化。
新一代步兵都配備有盔甲、大型方盾、短劍和兩枝投槍。
步兵中不再有輕步兵和重裝步兵之分。
在軍團的編制上,進一步貫徹了標準化原則。
一個軍團由十個營構成,每個營編內有六個排,每排兵力爲八十人。
不過各軍團的第一營均由五個一百六十人的排構成,因此,在編制上,軍團的步兵總兵力應爲五千一百二十人。
在實際運用中,爲了保證軍團步兵實戰能力的均衡以及運用方便,一般情況下兵團總兵力大多爲兩千到三千人,最多不過四千五百人。
在軍團編制中的騎兵,減少爲四個騎兵隊共計一百二十八人——這主要是因爲依靠沒有羅馬市民權的外籍軍團組成的輔助軍(阿庫西里亞)來提供精銳騎兵已成慣例。
而投石兵、弓兵等傳統上的輕裝步兵,也多由輔助軍充任。
這些輔助軍基本上以營或騎兵隊爲單位,配屬給羅馬將官充當野戰軍或是守備隊。
由於羅馬已經命令所有的附屬軍團斷後,所以對馬其頓騎兵陣發動進攻的,全部都是純粹的羅馬騎兵。
三十多萬羅馬人,大概組成了一百個鷹旗軍團,其中有滿編的,也有未滿編的。
由於騎兵在攻城中並沒有太多的作用,因此騎兵編制基本上保持了完整。
一萬多名精銳騎兵(沒錯一百多個軍團就這麼點騎兵),被凱撒毫不猶豫的全部撒了出去,他知道,此次若是突破不了馬其頓方陣,那麼就徹底完了,因此他現在完全不在乎金貴騎兵們的生死了。
一萬多名羅馬精銳騎兵,一分爲二,狠狠地衝進了馬其頓的騎兵陣中,亞歷山大看着這一幕,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可不在騎兵陣中,而且馬其頓騎兵不但比羅馬騎兵強,還,多上那麼一些。
凱撒,欺騙了自己的將軍和騎兵,亞細亞之王,亞歷山大早已不做那種帶頭衝鋒的衝動之舉了,所以,所謂的亞細亞之王在騎兵陣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凱撒在騎兵們糾纏在一起時,命令羅馬軍團開始慢慢的持盾前進。
手持大型方盾的羅馬士兵們,無所畏懼的衝向密集的長矛。
三十萬羅馬士兵,毫無畏懼的徹底壓了上去,紀律,凱撒的鼓舞和四面被圍的處境讓他們不再懼怕生死。
羅馬軍團和馬其頓軍團,徹底的糾纏在了一起。
百萬匈奴,突厥,女真人所組成的鐵騎已經停下來了,他們看着糾纏在一起的羅馬和馬其頓軍團,陷入了糾結,他們不知道該不該繼續進攻,只好派遣人去問安敬思。
而安敬思,面對這個問題,平淡的說道:“衝鋒,不必顧忌馬其頓人,另外,所有的大唐軍人,都將會出城進行攻擊,你們不必擔心。”
得到安敬思命令的三族使者,連忙回去告訴了騎兵將軍,或者說外籍軍團將軍們。
外籍軍團的將軍們聽到這個命令後,不再猶豫,而是立刻發動了進攻。
百萬鐵騎,從羅馬軍團的後側面,馬其頓軍團的前側面斜衝了過去。
羅馬人和馬其頓人都懵了,他們不明白,爲什麼這些騎兵會不顧盟友的生死,發動進攻。
凱撒對此,心情非常的複雜,不過他很快就下達了決斷,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就是和亞歷山大聯合。
而此時,暴跳如雷的亞歷山大,也做出了和凱撒一樣的決定。
他們兩個同時下令道:“迎接騎兵衝鋒,不要管羅馬人/馬其頓人了!”
然而,兩個人雖然十分的果斷,但是混亂的戰場形勢讓他們的努力變得非常的無用。
百萬騎兵的破壞力,完全是摧枯拉朽式的,二人終於明白,爲什麼大唐整整三個月沒有支援,一有支援就是如此龐大的軍隊了,這完全就是一個局!
這個局或許是姬長安設下的,或許是安敬思,又或許是誰,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凱撒和亞歷山大已經沒有辦法抵擋了。
大唐的軍隊在羅馬軍團和馬其頓軍團迎接騎兵之時,衝了出來。
三十多萬手持火槍的大唐軍人,對羅馬軍團和馬其頓軍團的主力戰場以及附屬軍團戰場同時發起了進攻。
凱撒和亞歷山大的臉上,突然露出苦笑之色,他們都知道,事情到這個份上,已經徹底完了。
亞歷山大嘆了口氣,道:“早知道我就該和凱撒攤牌,坦言北漠(圖蘭低地)丟了的!可惜,一切都晚了。”
海格力斯勸慰道:“父親不必傷心,或許這就是命運吧……”
亞歷山大嘆了口氣,然後開口說道:“海格力斯,你帶着騎兵跑吧,我會幫你拖住那些騎兵的。”
海格力斯正色道:“不,父親,我絕不棄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