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忙活了一整天,被這集體戶口的問題搞得煩死了。”是林語纖一位男性好朋友凱凱發來的消息。
“怎麼了?”林語纖關切地敲着文字發過去。
“還不是因爲這個戶口問題,搞得我婚也不敢結,孩子也不敢生。”這位凱凱和林語纖相識多年,他的女朋友美兒也和林語纖成了好朋友,因此,林語纖一直很關注他們兩個幾時“拉埋天窗”(廣東話結婚的意思)。
凱凱說的集體戶口問題,也成了全中國城市發展之殤。
集體戶口這個名詞或許只有中國纔有,也因爲這個集體戶口,把本地和外地戶籍的人隔閡了起來。
集體戶口顧名思議就是很多人共享着一個戶口,這個戶主可以是一個單位,也可以是一個人才市場。爲了工作和生活方便,很多到發達城市工作的年青人,就把戶口通過單位掛靠或自己尋找人才市場的方式,把自己的外地戶口掛在了本市集體戶口名下。而這個掛靠並不是免費的,而是需要每年支付一定的費用,大部分爲每年繳納500元,或一次性繳三年。
通過這樣繳費掛靠的方式,讓自己成爲了半個名義上的本地人。
爲什麼這個集體戶口就成了廣大年青人人手中的“香悖悖”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本地戶籍和外地戶籍的差異。因爲是發達城市,市民能享受的福利要遠遠比不發達城市好,最重要的是,因爲年青人讀書和工作都在這個城市,每個人都抱着對未來的嚮往,希望攢夠錢在這座城市買下房子,然後在這裡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使後代也成爲本地人,使孩子也能享受到本地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