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以戰養戰

殖民地?”這個名詞很新鮮,李隆基,姚崇和宋很

陳晚榮給他們解釋道:“殖民地就是把大唐的人移到這裡,讓他們安家,久而久之,這裡就屬於大唐的了。”

李隆基點評道:“這不是移民實邊麼?”

中國古代爲了解決邊疆的穩定,採取移民實邊之策,很好的維護了邊疆的穩定。殖民地和移民實邊有些近似,卻又不一樣。

陳晚榮微一搖頭道:“皇上,二者有些相近,卻又不同。移民實邊不過是在大唐的邊疆,而殖民地可以遠些,我們要是打下大食和羅馬帝國,要是沒有一定數量的子民在這裡居住,難以維持其穩定。”

李隆基對這話深表贊同:“那倒是,畢竟這裡離大唐太遠,要想有效治理的確是個問題。殖民地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凡願去者,朝廷鼓勵,立功者,朝廷重賞。”

陳晚榮還沒有說,他就提出來了,陳晚榮不得不佩服他的明智:“皇上聖明!自古以來,凡作戰者,必先準備糧草,大唐此次西征,軍隊衆多,所需的糧草更多。臣以爲,要是從內地徵調的話,由於路途過於遙遠,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臣決定這一仗就‘以戰養戰’,利用大食和羅馬帝國的資源、糧草爲我們所用。”

“以戰養戰?”這說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對於唐人來說他們早就在使用這一策略,卻沒有明確提出來。李隆基乍聞之下有些驚訝,繼而就是擊掌讚歎道:“說得好!大食離大唐太遠了,要是從內地調運糧草兵器,光是這路上的消耗就夠讓人受的了,必然是天下震動。”

姚崇精通政務,眉頭一皺,提醒一句:“皇上,這想法固然是好,可是一個不好就會激起大食百姓的反抗。”

以戰養戰說到底就是掠奪,尺度沒有把握好,必然激起事端。對他的提醒,陳晚榮很是贊同,不過,陳晚榮另有想法:“姚相,這事我考慮過了。有句老話叫‘竭澤而漁’,意思是說不顧一切,把老底子都給弄得沒了。我們這次出兵西域,就得注意分寸,不能做這種事情,儘可能不激起事端。

宋也發話了:“想法是好。可是這種戰爭。要想不激起事端也難。不好辦。”

陳晚榮卻是信心十足:“宋相請放心。我想了下。大唐在大食有幾個有利地條件。一是大食新近崛起。好多地方是新收之地。還沒有融合。這裡地抵抗還在進行。我們得利用好這條件。二是大唐在這裡地認知度比較高。在華夏曆史上。這一帶還從來沒有如此認同華夏文明。這是我們地優勢。也要利用好。”

唐朝時期。中東對中華文明地認知度相當高。要不是高仙芝在羅斯戰敗。緊接着又發生“安史之亂”地話。中東未必能伊斯蘭化。

李隆基具有卓越地戰略眼光。點頭贊同:“要讓一塊地方融爲一體。需要很長時間。區區數十年哪會成功。大唐到了這裡。可以把那些反對大食地人善加對待。可以要他們做這裡地王。但是。實力不能太強。要不然不好控制。這叫分而制之。”

這是很好地略策。陳晚榮擊掌贊成:“皇上聖明!大唐地第三個有利條件是大唐比大食和羅馬帝國更加先進。我們沒有奴隸。而他們還有。大食更是以掠奪奴隸爲樂事。大唐可以仿效在吐蕃地做法。廢除奴隸。給他們自由。給他們財產。讓他們安定地過日子。”

唐朝的社會制度遠遠比大食和羅馬帝國地先進,廢除奴隸是唐朝最強有力的法寶,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在征戰吐蕃時就發揮出了無窮的威力。儘管唐軍在吐蕃的殺戮很重,吐蕃百姓卻是全力擁護唐朝,說到底,就是奴隸們想過上好日子。

這事,李隆基沒有理由不同意,點頭道:“說得很對,這點至關重要!蠻人只會破壞,不會建設,他們是竭澤而漁。大唐不是,大唐是仁義之邦,不僅能破壞,更善於建設。朕決定,打下這些地方後,一定要治理好,要讓這裡的百姓過上安生日子,他們纔不會反抗大唐,纔會真心擁護大唐。”

老百姓地要求不高,只有那麼一點點,給他一個穩定安生的日子就行了。要是唐朝象阿提拉那般不顧一切地破壞,不可能得到這裡的民心,此次西征就算成功,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只有治理好了,得到這裡的民心,才能長久紮根。

姚崇大是贊成這話:“皇上所言極是有理!大唐不僅沒有奴隸,更善於建設,這也是大唐的優勢,也要利用好。”

唐朝的社會制度是封建制度,比起奴隸制度要先進得比。更在於,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文明史,積澱地文明極爲燦爛,建設家園是華夏的拿手好戲。再加上李隆基這個明君,在大食推行一套類似於唐朝地制度不是不可能,是很有可能。

陳晚榮大是振奮道:“皇上,除非萬不得已,我們不得搞破壞,要儘可能多的建設。只有建設好了,百姓纔會擁戴大唐。我們還是要收稅,要不然,我們幾十萬大

過日子。不過,收稅儘可能輕。”

宋地聲音有些高:“自古以來,苛捐重稅最是亂政,往往激起百姓揭竿而起,輕徭薄賦纔是根本。”

輕徭薄賦固然沒錯,不過,那也要有個限度,就是不能讓大唐倒帖。不僅不能倒帖,還要讓大唐更加強盛,擁有更多的財富。只有這樣,唐朝才能保證威懾力。

李隆基地興致更高,笑道:“陳晚榮說得沒錯,這一仗大唐不能背上過重的負擔,儘可能把負擔向這裡轉嫁。朕已經命哥舒翰囤積糧草,以備援軍之用,要是朕沒有料錯,我們現在過去的軍隊不必再帶上很多糧草,人過去就行了。”

他是富有遠見卓識的人,陳晚榮他們大是佩服,齊聲道:“皇上聖明!”

李隆基擺擺手道:“說到底,就是要在西域有一個得力的人,要能把這裡治理好。你們說,派誰去好呢?”

陳晚榮把姚崇和宋一打量,心裡暗想:“說到治理西域,非他二人莫屬。不過,朝中多事,二人一時也抽不開身。”陡的想起一個人道:“皇上,吐蕃局勢日趨穩定,張大人可以去西域。”

張說治理吐蕃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這一建議非常合理。即使天生就看張說不順眼的姚崇也是沒二話:“他去自然是好,不過,這次不能再派他去了,應該別挑一人方是上策。”

“姚崇,你舉薦一個!”李隆基饒有興致的看着他。

姚崇想了想道:“張說在吐蕃固然成功,卻不能去西域,應該調他入朝。此事,還是宋大人去更合適。”

此去大食之地,不用想都知道萬分辛苦,會忙得沒有時間睡覺。不過,這也是人生地一個機會,展現才幹的機遇,可遇而不可求,宋不由得眼裡閃着熱切之光,很是希冀的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不置可否,接着道:“幾十萬軍隊西進,需要的補給很多,非能人不能辦到。宋去,的確是合適。不過,朕還在想,軍隊需要的不僅僅是糧草,被服,還要有兵器。這些,也要在西域製造。要是不在西域製造,光是兵器的運輸就會讓天下囂囂,不得不如此。因而,這個人最好懂得兵器製造,有些巧思爲宜。”

姚崇和宋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陳晚榮身上,照李隆基地說法,這個人非陳晚榮莫屬了。要是誰對兵器製造最有辦法,肯定是陳晚榮了,他管着軍器監,軍器監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有目共睹地事情。

陳晚榮忙道:“皇上,不管是誰去西域,臣願意盡心盡力的輔助。臣不會治理不是?”

李隆基搖頭道:“不會治理,難道就不能學?”

陳晚榮更加不敢領受了:“皇上,即使要學,也需要時間啊。這仗一打起來,哪有時間去學,得用現成的。”

李隆基斷然道:“這事就你擔起來。你打了兩仗,吐蕃和北地都有出色表現。不僅僅是在行軍打仗上有所建樹,在處理其他事務上也有獨到的眼光,這點朕甚是放心。至於不能治理一事,朕幫你想辦法。叫他們進來。”

高力士應一聲,快步出去,不一會兒就回轉,他身後跟着兩個人。這兩人相貌不錯,很是英俊,眼睛明亮,清澈有神,讓人一見之下就想到非等閒之輩。

“張九齡,韓休參見皇上。

”兩人向李隆基施禮。

張九齡和韓休是玄宗一朝的名相,名垂千古,陳晚榮大是驚訝,不住在二人身上打量。

“免禮!”李隆基對陳晚榮道:“他們二人是朕特地選出來,跟你一起去西域。他二人精通政務,正好補你不足,你就可以騰出手來打造軍器,做好軍隊的補給一事。”

張九齡和韓休是開元盛世地名相,他們的政務能力不用懷。以他二人的能耐,放到哪裡都放心,居然給自己打下手,陳晚榮很是驚疑,還以爲聽錯了,愣怔了一下,這才道:“皇上,臣領命!”

“你這次去西域還是以監軍的名義去,同時,治理的事務還是壓在你肩上。”李隆基剖析道:“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瞭解軍隊地需要,不致於出現問題。當然啦,你主要是負責軍器製造,他二人聽由你的安排。你們能聽陳晚榮地麼?”

張九齡和韓休一心爲公的人物,哪會說個不字,齊聲道:“臣遵旨。”

李隆基接着道:“光是他們二人還不行。朕已經挑選出三千有政務之才地讀書人,他們中有些人已經爲朝廷奔走數載,有些是新選的。這次去西域,你也一併帶去。沒有他們,你們三個累死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李隆基有上皇之資,什麼事都想到頭裡去了,陳晚榮大是稱讚:“皇上深謀遠慮,臣一定做好!”

“還有一點,此次西征,大軍地武器、盔甲都要在當地製造,你從軍器監挑選一批年富力強,有衝勁的人帶去西域。有了他們,軍隊才能就地補給。”李隆基特的叮囑一句:“記住,看家本領不能泄露!”

這是必然之事,陳晚榮大聲道:“皇上請放心,臣明白!”

李隆基點點頭,微一沉吟道:“陳晚榮,你這次肩負重任,不得掉以輕心。你說說,你到了西域,打算怎麼做?你要知道一點,這次,朕沒打算從朝中撥錢撥糧,就地解決。”

陳晚榮略一沉吟道:“據臣所知,西域不比吐蕃。吐蕃山窮水惡,百姓日子過得清苦,要想養一支大軍不太要能。西域就不同,有富饒的平原,美麗的山川。平原可以種莊稼,山川可以放牧牛羊,因而西域非常富饒,要養一支大軍不會有問題。關鍵是要看我們能不利用好這些資源。

“臣是想推行新政,收拾民心。有了民心,我們就有了基石,其他的問題也就好辦了。另外,臣還想,西域太過廣闊,光靠大唐的幾十萬軍隊,不可能駐紮得了,應該把那些親近大唐的人武裝起來。給他們兵器,訓練他們,要他們幫助大唐。當然,一切要以我們能控制爲前提。”

對這一提議,李隆基深表贊成:“西域廣闊,遠超出我們地想象,真要大唐來駐守,不要說數十萬軍隊,就是百萬大軍也是不夠。利用他們來駐守,幫我們做事,這一構想很好,一定要做好。不過,你要記住一點,大唐歷來主張所有人平等,應該真誠對待他們。”

從唐太宗時起,就實行所有民族平等政策,收效很不錯。不等陳晚榮說話,李隆基話鋒一轉道:“那些一心與大唐爲敵者,也不必客氣,堅決剿滅。”

這種情況就要用兩手策略,恩威並濟,軟硬兼施,陳晚榮沒有理由不同意,道:“皇上聖訓,臣記住了。

“你還有什麼想法,可以說。”李隆基盯着陳晚榮。

陳晚榮想了想道:“皇上,此去西域,征戰很辛苦。臣是想,給將士們的賞賜應該豐厚些,與在內地征戰要有所區別。”

這事很有必要,姚崇附和一句道:“是呀,皇上!”

然而,李隆基的回答卻是讓人想不到,他右手一擺,雲淡風輕的道:“這事就不必問朕了,你陳晚榮自個斟酌就是了。朕已經說過了,這一戰,朝廷只出人,其他的諸如糧草、兵器、犒軍銀兩一文不出,着落在你身上了。”

這回答太出人意外了,衆人不由得一愕,盯着李隆基不知從何說起。

陳晚榮卻是振奮的道:“有皇上這話,臣就放心了!”

陳晚榮心裡想的是:“你讓我處理,那就得聽我的。中東地區可是富饒之,那裡地金銀少,羅馬帝國的藏品就更多了,用來賞賜兄弟們再好不過了。我要讓你們窮得叮去,富得流油回來!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冒險精神,一撥接一撥地人不住前去西域。這東西方的紐帶不就更緊了?”

俗話說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西域這一戰,關係重大。同時,困難也多,超乎想象。要想保持高昂的士氣,就他們的胃口填滿。

中東和羅馬帝國那麼富有,要填滿區區數十萬人地胃口,不會有任何問題。當然,這尺度得掌握好,不能激起事端,更不能擄掠,得動腦子。

至於如何做,陳晚榮已經有了想法。

李隆基微微點頭,陳晚榮接着道:“皇上,臣以爲大唐要想長久擁有西域,還需要很多人手。大唐現在的人口雖然衆多,恐怕也難以應付將來之局,這事應該早做打算。”

不把西域變成殖民地,是不可長久控制下去。李隆基明白陳晚榮地想法,問道:“把你的話說完。”

陳晚榮聲調提得有些高:“皇上,爲了增加人口,是不是把丁稅廢除?”

丁稅就是人頭稅,是古代王朝的稅收支柱之一,丁稅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人口的增長。廢除丁稅,肯定會促進人口的增加。

李隆基想了想道:“你說的是個問題。不過,不徵丁稅地話,朝廷就沒有錢,無法應付需要。這事,還得等等再說。”

陳晚榮信心十足道:“皇上,這次西去,臣無論如何也要把丁稅的缺額補上來。”

大食和羅馬帝國那麼富有,補丁稅缺額,陳晚榮很有把握。

“既然如此,宋、姚崇,就着手準備廢除丁稅。”李隆基右手一揮道:“缺額一到,就廢除。”

他還是留了一手,不過,陳晚榮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很是興奮地想:“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以區區六千萬人口,控制了半個地球。唐朝如今人口遠遠不止這點,只要人頭稅一廢,人口就會更多,不說控制整個地球,控制半個地球不會有問題。”

六千萬人口,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是曾經是個難以超越的數字。不過,中國早在兩千年前地漢王朝就達到這個數目了。唐玄宗一朝,全盛時期的人口是七千多萬,加上隱形人口,離一億不遠了。

要是把人頭稅一廢,人口就會大量增加,再有陳晚榮的科技知識,李隆基的雄心,中華文明圈覆蓋全球未必,半個地球還是有把握的。

第68章 秘密定計第127 初戰告捷第42章 文才武略第17章 課外作業(下)第13章 情意纏綿第143 大戰之前第186 如此挑人第10章 玄弄捉弄人第83章 急謀對策第93章 感恩的心第6章 玄宗的決心第158 張說定策第52章 先輩遺蹟第5章 大唐戰車隆隆啓動第56章 美人相邀第13章 寶刀名劍(上)第69章 夜見睿宗第7章 大獲成功(上)第93章 感恩的心第16章 仇人相見第223 提前到來的盛世第35章 敵蹤隱現第11章 絕世劍舞第19章 第一桶金(五)第59章 又進一步第10章 曙光初現(四)第88章 往哪裡逃第48章 發現“寶藏”第121章 琥珀杯第11章 再榮的心願(上)第31章 入住新居第64章 哈查只的結局第11章 再榮的心願(上)第231 臨危受命第25章 望馬興嘆(中)第19章 第一桶金(六)第85章 數字天才第28章 北地烽火第29章 狼煙滾滾第113章 鋃鐺入獄第117章 太子駕到第16章 仇人相見第17章 課外作業(上)第124 先聲奪人第66章 凌辱宰相第34章 師徒重逢第20章 工業之母第81章 機密外泄第209 公主徒弟第190 合謀大計第41章 壯烈殉國第196 殺機涌動第37章 威逼利誘第61章 技術難關第27章 吳兢來訪(上)第118 一網打盡第59章 二人世界第23章 相見歡第60章 大破哈查只(下)第66章 危機迫近第170 凱旋而歸第105 跑不掉了第60章 大破哈查只(下)第200 梅玄成之死第16章 牛刀小試(三)第14章 名將高仙芝第2章 搞個發明第7章 奉旨入朝第196 殺機涌動第156 大逞口舌之能第116章 巧殺縣令第43章 香水問世第14章 意外發現第113 露出馬腳第188 良好開端第175 晉爵加封第146 睿宗的喜悅第130 席捲大非川第214 水泥問世第1章 又逢畫聖第213 挖牆角第147 墀德祖讚的憤怒第106章 驚聞凶訊第146 睿宗的喜悅第213 挖牆角第7章 奉旨入朝第33章 香精問世第57章 希望曙光第120章 太子的請求第20章 夢想成真(中)第10章 玄弄捉弄人第98章 借人手第95章 哥舒翰從軍第225 不眠的長安第5章 大唐戰車隆隆啓動第26章 攻佔怛羅斯第26章 發家計劃(中)第8章 第一次上朝第159 決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