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三國出版,名動神京
神京城,翰墨齋外,着士子服,頭戴青色方衿的士子,人頭攢動。
卻是昨日翰墨齋刊行了一部名爲《三國演義》的話本,先是一些讀書人口口相傳,而後口碑漸漸發酵開來。
先是士子之間互相傳閱,但又嫌不過癮,家境富裕的,就帶上銀兩,徇着書上的翰墨齋印鑑字樣,按圖索驥,來到齋中求購話本。
《臨江仙》一詞,更是在國子監、各大書院、士林科道廣爲流傳,什麼桃園三結義,孟德獻刀,三英戰呂布等典故,更是爲之津津樂道。
而隨着時間過去,三國演義的熱度,也正在向凡俗走卒,市井百姓下沉。
可以說如今之神京城,開口不談劉關張,讀盡詩書也枉然。
“諸位秀才相公,舉人老爺,有序排隊,先交錢再購書。”翰墨齋門前,幾個夥計笑呵呵招呼說道。
翰墨齋門前的書棚中,擺着整整數百本,或是裝幀精美、或是藍封簡裝的書籍,封面上“三國演義”四個大字,右小角有賈珩著的印鑑。
翰墨齋掌櫃劉通,站在廊檐下,看着外間如火如荼的銷售盛況,蒼老面容上洋溢着笑意,這樣的銷售熱度已經維持有兩天了,昨天三國書稿一經發售,這些讀書人就如瘋了一般。
“這位前輩,你說這賈珩究竟是何人?”一個二十出頭兒的青衿書生,問着一旁的頜下短鬚的中年書生,那中年書生衣衫刺繡精美,不是舉人功名。
那中年書生,說道:“聽說是寧國之後,似乎現在是賈族族長來着。”
那青衿書生聞言,就是面露狐疑之色,喃喃說道:“勳貴之後,勳貴之後也能有這樣的文采嗎?學生看文辭老辣,非久研經史者不可撰述,莫不是由旁人捉刀……”
中年書生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就非趙某所知了,只是想來這樣的書稿,誰會甘心捉刀代筆,爲他人做嫁衣。”
彼時,一個着褐色綢衫的老者,笑了笑說道:“此書作者,就是前日上表辭寧國世襲爵位之人,此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衆人聞言,都是一驚。
“原來是此人!”
“這是大賢!”
隨着時間流逝,賈珩辭爵不就的賢德之名,已經由士林科道傳至街頭巷尾,而隨着聖旨以邸報廣佈中外,已有幾分海內鹹聞的架勢。
怎麼說呢,就是雖不見其人之面,但士子都聽過有這麼一個人的名頭。
“監中講郎說,這賈子鈺有古賢民之風,其辭爵表,義理兼備,感人肺腑,要求我們全文誦寫。”這時,一個十三四歲模樣的小胖墩苦着臉說道。
衆人:“……”
看着這邊廂熱火朝天的景象,手中各拿了一本三國書籍的韓琿和於縝二人,都是面色複雜。
韓琿笑道:“三國演義果然驚雷乍現,不同凡響,只怕這般下去,已漸有神京紙貴之相。”
“是啊,如今的子鈺,德才兼備,當得上一句名動京華了。”於縝面帶豔羨,感慨說着,而後凝了凝眉,詫異道:“只是子鈺呢?有幾天沒在監中見到他了。”
“文度,你是埋首案牘,精研製藝,不關注神京新聞(非誤用,紅樓夢原詞)吶,邸報上不是說了,賈珩加銜錦衣指揮僉事,隨京營一部軍卒剿匪去了。”韓琿笑了笑說道。
身爲內閣次輔之子,對神京城內的動向自是瞭如指掌。
“剿匪?莫非是……翠華山?”於縝先是一愣,見韓琿點頭,就是面色微變,說道:“翠華山那夥賊寇,京營可是敗了幾次,兵兇戰危,貿然前往,豈是兒戲?”
韓琿擰了擰眉,嘆道:“所以子鈺此事行得有些冒險了。”
依他所想,如今賢德之名爲中外鹹知,又得了著書之名,正是與士林交遊,來年以科舉入仕之時。
這剿匪不說出什麼閃失等不詳之言,哪怕是無功而返,對其聲名都有一定影響。
“子鈺此舉的確有不智之嫌,現在是一動不如一靜。”於縝眸光閃了閃,輕聲說道。
韓琿雖未出言,也是基本做如此設想。
神京城,永業坊,棠橋衚衕
一座庭院深深,數重進的宅院,書房之內,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李瓚端坐在書案後,將手中的公文放下,揉了揉眉心,舉步行至窗口,眺望着園林景緻。
卻見自家兒子李懿,一臉喜滋滋地拿着一本書,從垂花門旁的畫廊中小跑而過,一副得了稀罕物的模樣,李瓚瘦削麪容之上現出鬱郁青氣,呵斥道:“站住!”
他這兒子,又不知從哪裡尋來的閒書,臉上才露出這般輕浮笑容。
李懿如被施了定身法般,轉過身,看向窗口處的李瓚,面上笑意凝滯,喚道:“父親大人。”
“手裡拿的什麼?整日就知道看些不正經的書,明年的秋闈再不第,就給我回湖南老家去!”李瓚面帶厲色,沉喝道。
李懿被訓斥的訥訥不敢應。
“將書拿過來!”李瓚喝道。
李懿打了個哆嗦,快步進入書房,差點兒被門檻絆到,趔趄了下。
李瓚皺眉道:“毛手毛腳,哪有一點兒穩重樣子。”
李懿面色訕訕,整了整神色,將書規規矩矩雙手遞將過去。
李瓚面色淡淡,伸手接過書本,垂眸而視,看見書封名目,然後……就是一愣,繼而迅速翻閱起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李瓚瀏覽而過《臨江仙》一詞,不由目光微凝,繼續往下看去,這一看就入了迷,掌中翻頁聲不停。
李懿擡頭偷瞄了一眼自家老爹,見其忘我讀着。
心道,父親果是這樣,上次收走的那本《唐傳奇》,我在書房裡翻了下,摺痕都在中間,顯然父親平時也看這種閒書。
“好書!”李瓚讀完數章,忽而脫口讚道。
嚇得李懿一縮脖子同時,心頭反而鬆了一口氣。
而這樣的類似一幕,也漸漸出現在神京城的一些高門宅院。
這是一個娛樂匱乏的時代,三國話本幾乎很快席捲了整個神京。
至於賈珩賈子鈺之名,也以一種颶風般的速度,向着神京城擴散。
如果說《辭爵表》得到士林官場的譽滿加身,還只是士大夫階層的小範圍傳播,那麼大量遽於事而備於物的庶人,不太關心政治的普通人,通過《三國演義》書稿的刊行,已經認識神京城有這麼一號人物。
所謂,神京滿城話三國!
隨着一些說書、戲曲的再演繹,這種“破圈兒”趨勢將會愈發明顯。
時近黃昏,金色夕陽落在榮國府宅院中,秋日的晚霞格外絢爛。
賈政從工部衙門返回家中,手中拿着一本三國話本,這是從工部同僚那裡聽說後,回來時讓常隨購得一本。
шшш⊕ttκΛ n⊕¢ ○
“子鈺竟能撰出這等雄文。”賈政心頭感慨着,拿着裝幀精美的三國演義書籍愛不釋手。
在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這位周瑞家的女婿口中:“賈政自幼酷愛讀書,端方正直,得祖父寵愛……”
這個對也不對,酷愛讀書不假,但這個書嘛……大抵也不僅僅是四書五經,而是時人筆記,小說話本之流。
多年老書蟲賈政感慨着,正要往榮慶堂去,忽地就是皺了皺眉,卻是聽得小廝的竊竊私議之聲。
“聽說了嗎,大老爺說,東府裡那位珩大爺回不來了,否則,也不至都幾天沒有音訊,兵兇戰危的,想來是已遭不測……”
“混賬住口!”賈政面現怒氣,冷喝一聲。
正在迴廊聚集的幾個下人,頓時一驚,紛紛見禮說道:“老爺。”
“誰讓你們在此妄動口舌,詛咒我賈族族長的?”賈政怒道。
那長隨道:“東西兩府都這麼傳,否則都過去好幾天了,珩大爺怎麼都沒有音訊……”
賈政臉色一沉,喝道:“告訴府上,不得亂傳,再敢胡言,亂棍打將出去。”
他方纔自是聽到是誰在發此詛咒之語,今天早上就有風聲,說什麼八佰弱旅,早已全軍覆沒,但……
賈政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拿着手中的書籍,向着榮慶堂而去,他要等下勸勸母親,不能再放任兄長作此毒咒之語。
榮慶堂中——
賈母也是皺眉問着鳳姐,道:“這府裡最近起的流言是怎麼回事兒。”
鳳姐丹鳳眼中閃過一抹訕訕之色,笑了笑,說道:“老祖宗,都是下面那些犯口舌的混賬,胡亂言語,我正說要收拾收拾呢,平兒,讓周瑞家的帶人轉轉,再有亂嚼舌頭根子的,好好整治整治,愈發不像話,都鬧到老太太屋裡了。”
“是,奶奶。”平兒應道。
王夫人面色詫異,輕輕笑了笑,說道:“鳳丫頭,府裡下人都傳什麼了?”
探春、黛玉都是擡眸看去。
一旁正在陪着迎春下棋的寶玉,擡起頭,道:“茗煙今天早上也說,說是東府裡的珩大爺回不來了,京營上次派了三千軍卒都沒拿下,珩大爺帶着八百人過去,三天沒有消息,多半是……”
王夫人聞言,心頭微動,白淨面皮上現出一抹疑惑,道:“東府的珩哥兒不是說隨着一個千戶過去,你舅舅剛剛任了京營節度使,千戶想來是一千卒。”
寶玉放下棋子,撓了撓頭,不好意思道:“我也是聽茗煙說的,沒有一千人,只有八百人。”
探春接話說,少女的聲音清脆悅耳,解釋說道:“太太,現在這些領兵的,哪個不吃空額,喝兵血的,領着一千的兵,手下能有八百都是不錯了,餘下的俸銀都落在了這些領兵的腰包。”
王夫人聞言,手中捏着的佛珠頓了下,看着俊眼修眉的探春,微笑道:今兒,我倒長見識了,不想軍中事還有這般多的門道兒。”
鳳姐笑道:“老祖宗,我不想,我們家中也藏着一個女將軍,說起軍中事來,也是頭頭是道。”
賈母也是面帶微笑道:“我給你們說,三丫頭得虧是個女兒身,若生得男兒身,也是能建功立業,封個公侯纔是。”
一屋人都是輕笑起來。
黛玉看了一眼探春,黛眉挑了挑,星眸熠熠閃爍,看向探春,似在說,還說你不是穆桂英?
然而探春卻無多少和黛玉繼續玩鬧兒的心思,八百軍卒去剿匪,說不得還都是老弱病殘,那位珩大爺……
就在衆人說話的空檔,林之孝家的輕手輕腳進入廳中,低眉順眼說道:“老太太,太太,二老爺過來了。”
賈母斂去面上笑意,看了一眼笑容凝固在臉上,目光現出懼意的寶玉,嘆了一口氣,道:“讓他進來吧。”
不多一會兒,賈政整了整衣襟,繞過幾架屏風,行至榮慶堂中,道:“兒子見過母親。”
王夫人起得身來,看着賈政。
賈母笑了笑,說道:“你既是下了衙,就自去府裡歇着就是,我這裡不用每日晨昏定省的,鳳丫頭和蘭兒他娘還有寶玉他們陪着我說話解悶就是了。”
賈政面色微頓,嘆了一口氣道:“兒子來這裡,是有些話想和母親說說。”
賈母聞言愣了下,道:“什麼話?”
賈政道:“兒子坐衙時,聽衙門裡同僚說,東府裡的珩哥兒出了一本書,現在神京城中到處在傳揚,兒子將書帶了來。”
說着,取出《三國演義》書稿,道:“這本論史之作,有一代大家之風,如今滿神京都在傳誦子鈺之文名,甚至傳誦我賈門出了這樣一個文華種子,但兒子方纔回來,卻聽到下人們再說什麼子鈺去剿匪,已遭不測,兒子以爲這非是積善之家該有之言!”
賈母笑着說道:“瞧瞧,鳳丫頭,我剛纔就說這院子裡的流言實在不像話,讓你看着整治一些,轉眼兒寶玉他老子就過來說這事。”
鳳姐柳梢眉下的丹鳳眼閃了閃,笑道:“老祖宗,這叫母子連心,想到一塊去兒了。”
賈政在下方聽着這話兒,嘴角抽了抽,他都幾十歲的人了,母子連心……
然而,賈母卻笑得臉上褶子都散開了,目光溫和地看着賈政手中拿着的書,說道:“嗯,方纔你說什麼書籍?珩哥兒什麼時候撰了一本書?”
“母親請看。”賈政說着,將書籍雙手遞了過去。
鴛鴦連忙上前,先是行了一禮,然後伸手接過。
賈母未出閣前,也是公侯小姐,倒也是識得字的,拿起書籍,翻閱了下,一首《臨江仙》映入眼簾。
而一旁的寶玉、黛玉、探春也是紛紛好奇湊到跟前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