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筆墨問滄桑

神京,貢院。

舉着考牌的小吏,在賈琮面前走過,他就已將三篇四書文、四篇五經文記住八九成,然後奮筆疾錄在稿紙上。

等那舉牌小吏返回,再次經過賈琮面前,他就將七篇考題完整記全,然後將筆錄少許疏漏之處,一一補全。

當初院試和鄉試之時,首場的書經之題,經常出現從四書五經中截句搭題。

雖顯得謷牙詰屈,歧義叢生,用意是考覈學子對書經的精熟程度,以及文辭應變能力。

但是,科舉進入會試階段,凡能入春闈的舉子,無不是讀書人中才賦出衆者。

這些人無不是精讀書經,爛熟聖賢之言,再用院試、鄉試時的截句搭題之法,考驗這等入試舉子,未免有些太過淺陋。

因此,會試出題講究化繁爲簡,再歸本源,更多是從書經之中截取整句,作爲時文考題。

因這些書經整句,已經歷代先賢無數註釋解說,以此爲題,想要立據闡述,尋常難越藩籬。

應考舉子面對此類考題,想要立論新穎,別出心抒,高於衆人。

沒有宏妙的眼界見識,文氣縱橫的神鬼之筆,是絕對難以做到的。

因此,往往這類大巧若拙的考題,更能考較和甄別應試舉子的才情高低,並由此評等出合格的上榜舉子。

會試首場比試的首道考題: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正是從書經截取整句爲題的會試考題,題目的題幹出自《論語》泰伯篇。

而這一段話,自古以來不知被多少文人雅士,自比其志,自勉其心,多少有些用濫了。

用這一整句作爲考題,很容易就寫成陳詞濫調,平平無奇,想要據此著奇峭新聲之文,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本年會試考生達三千餘人,一場會試分爲九日,又分爲三場,對於主考官和同考官來說,考後閱卷的任務十分繁重。

會試首場的書經時文,雖是春闈科舉的根基之試,但歷來爲應試舉子所重。

因爲,如果連書經時文都不過關,後面兩場的論判、策問考得再好,也會被考官黜落。

因此,每個應試舉子,對首場書經時文都不敢掉以輕心,而首場首道題更是重中之重。

因爲它最先受到閱卷官關注,決定主考官對考生才學高低,最初的印象和認知。。

如果書經首題都寫得稀爛,或者平平無奇,應試舉子想要登第,便沒那麼容易了。

……

關於首場首題的緊要性,每個應試舉子自然都懂得,人人都不敢掉以輕心,爲了挖掘奇思,得以破題立新。

有人絞盡腦汁,苦思冥想,遲遲不能下筆。

有人觸類旁通,若有所悟,興衝揮筆擬句。

賈琮並沒有急於下筆,因爲對他來說,應考的時間十分充裕,他心中想的這道書經首題,是那位主考官出的。

他的授業恩師柳靜庵,曾經官拜禮部大宗伯,曾經擔任過數次鄉試、會試主考官,關於應試撰文,有鞭辟入裡的深思。

柳靜庵曾和他說過,任何一位主考所出之題,都不會是無根之源。

每一道春闈考題,都包含出題人的文思秉性,隱約牽扯出題人仕途人生跌宕沉浮……

每一位主考官出題,都是言其志,問其心,以考題爲承載,考較天下學子,遴選與其心志相近的才俊。

雖然,這是主考官和考生隱形鏈接的脈絡,但卻是他們之間最真實存在的聯繫。

每次科舉張榜之後,座師和上榜考生,之所以會形成緊密牢固的關係。

不單單是座師對考生的點選之恩,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們在文脈詞章上的志同道合,是最有可能成爲相互同盟的羣體。

這是儒教道統平治天下的基本準則,也是文官羣體結黨合勢的隱形手段。

……

像柳靜庵這樣扛鼎天下的大儒宗師,和那些只知皓首窮經的庸師相比。

前者不僅傳授書本之義,更傳授書外之學,人心術法。

賈琮得柳靜庵多年傾心教導,被他視爲晚年的衣鉢傳人。

加上賈琮本就是累世之人,心思眼界有常人沒有的前瞻性,對柳靜庵所授更容易觸類旁通,所學所得,愈發能青出於藍。

正是出於主考官和考題的特殊聯繫,在賈琮春闈入試之前,柳靜庵曾對自己少年弟子,詳細剖析春闈三大主考的秉性來歷。

這三位春闈主考,雖年資和柳靜庵都相差很遠,但是柳靜庵致仕之前,這幾人都已在官場嶄露頭角。

柳靜庵雖然退出官場十幾年,但人脈根底深厚,通過日常來往的官場故舊同僚,自然對這幾人都知之甚深。

內閣大學王士倫,少年成名,城府深沉,深通以曲求直,通曉進退有據,才能這等年紀便位極人臣。

禮部尚書陳墨,資歷精深,圓滑通透,常常能臨危步險,還能明哲保身,是官場上有名的不倒翁。

黃宏滄因中途退出主考之位,所以不在賈琮的推測之中。

戶部戶部侍郎徐亮雄,因是臨時接替主考官之位,完全意料,所以柳靜庵並沒有對賈琮剖析此人。

但是賈琮日常也聽過徐亮雄一些傳聞,說此人當年雖和一甲失之交臂,但也是天下聞名的俊才,自視頗高……

他們這幾人,哪個心懷君子之念,深思大義之道,推演託孤之想……

賈琮手持黛玉所贈的紫毫湖筆,在稿紙上隨意寫畫,梳理思緒。

他用的這支紫毫湖筆,經過黛玉親手潤鋒,以姑娘家柔勁手力,書寫過百字磨礪,筆力柔中帶韌,書寫十分流暢。

隨着稿紙上筆墨點畫,文辭流動,他突然想到,自己生在世勳富貴豪門,卻長於微寒窘困之境。

仔細想來,其實有不少疑竇之處。

這些年能夠起勢翻身,難借外力,歸根結柢,靠的是書經舉業,一時思緒微微翻涌,胸中漸生出慷慨之氣……

……

伯爵府,黛玉院。

黛玉也是大早起來,她估摸眼下時辰,貢院裡面必定已經開考。

她相信以賈琮的解元之身,出色的文采課業,春闈及第並不在話下。

只是他一去九日,這府邸少了他,就顯得異常空落,讓黛玉有些坐立不安,在自己院裡呆得實在氣悶。

便帶了紫鵑去了賈琮院子走動,其實他今天都不在家,不過是過去閒逛罷了。

等到進了賈琮院子,發現裡外都靜悄悄的,和往常十分不同。

院子裡的姑娘丫鬟一個不少,全部都在家,連五兒今日都沒去西府理事。

芷芍在賈琮房裡整牀帳衣物,五兒在堂屋百無聊賴,看着晴雯做針線。

英蓮在賈琮的書房中,趴在書案上似睡非睡。

齡官也躲在房中沒出門,連平時一向亂跑的豆官,今日也不見她出來鬧騰。

黛玉進了院子,便往賈琮的書房而去,心中卻是想着,往日這個時候,他可都是在書房專心讀書。

等到她進了書房,趴在書案上頗爲無聊的英蓮,聽到門口的腳步聲,一雙美眸略有些呆萌的看去,見是黛玉便起身迎上。

問道:“林姑娘,怎麼今天也來了?”

黛玉說道:“今日無趣,不想在自己院子呆着,就出來逛逛。”

她見這間書房被整理的潔淨如新,沒有了賈琮以往讀書之時,整案書籍堆放的臃腫雜亂。

黛玉心中輕笑,自己這三哥哥雖滿腹才情,骨子裡卻是經世致用的性子,如果不是爲了科舉,他纔不會每日埋頭經卷。

他對此次春闈志在必得,信心滿滿,所以入場之前,就早早收拾了書房,一副只待榜上題名,從此自在逍遙的做派。

黛玉隨意瀏覽書房,目光不知不覺,落在牆上懸掛的那張古琴。

英蓮隨着她的目光,也看到牆上懸掛的古琴,她知道這琴是少爺的寶貝,平常只讓芷芍和自己撫塵保養,其他人都不敢碰的。

英蓮笑道:“姑娘每次進書法,都和三爺彈這古琴爲樂,今日三爺不在,姑娘不如也撫一曲來聽?”

黛玉微笑道:“也好。”

英蓮從牆上小心取下古琴,端正擺在書案上,她想到少爺平時最喜歡點清魂香。

乖巧的從書架上取了一根,點了插在書案的小香爐上。

黛玉手撫琴絃,突然想起當日她和賈琮的意外發現,這具古琴的琴底刻有奇怪的詞句,且被人用胭脂封堵,作爲掩蓋。

古琴的器型和造藝也十分精美,黛玉翻閱相關古籍,確定這是具珍貴的唐代古琴。

……

黛玉出身詩書世宦大族,林家是姑蘇五代列侯之門,家世根底不弱於寧榮賈家,文華底蘊更是遠勝。

她自小出身這等門戶,便知稀有的書畫琴器不比俗物,歷來被世宦之門視爲傳家之物,非破家之禍,不會輕棄於人。

林如海曾有過一子,但年幼夭折,膝下只剩林黛玉一女,等同已經絕嗣。

他將女兒送到神京賈家寄養,沒有給她攜帶大批金銀,而是黛玉房中滿牆累疊擺放的古籍孤本。

在世宦大族的眼中,金銀不可傳代,古籍孤本卻是價值連城的傳代之物。

黛玉寄居賈家,雖看起來不顯山露水,但她滿室的古籍珍本,便是她將來伴身的嫁妝,可比孃家陪嫁幾十萬兩銀子都值錢。

正因爲有了這等世家教養薰陶,所以黛玉確定杜錦娘留下的古琴,是一具罕見的唐代古琴,心裡便推測賈琮的母族非同尋常。

黛玉輕輕撥動琴絃,餘音繚繞,鬆曠清美,非同凡響,即便她不止第一次彈奏,依然爲這具唐琴的雋美音色沉醉。

長久以來縈繞心頭的念頭,又一次不期然漫上心頭……

三哥哥的生母隨身這等珍貴的唐代古琴,只有顯赫不凡、背景深遠的世家大族,纔有這等底蘊做派。

但是這麼些年以來,賈家上下人等,從來就傳言,三哥哥的生母淪落煙花,是一位命途坎坷的淸倌花魁。

如果舅母真的出身這等恢弘世家,又怎麼會淪落至此,還委身大老爺這樣的人,這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而且,她還如此不幸,剛生下三哥哥,也沒留下什麼託孤之言,就很快撒手西去。

留下三哥哥一人,從小吃了多少苦頭波折?

雖然黛玉心中有許多疑慮,但畢竟是揣測之念,她從來不在賈琮面前說道,不然對亡親長輩未免不敬。

但是,她心中也十分清楚,以三哥哥的聰慧才智,自己能想到的,難道他還會想不到?

黛玉撫摸清涼的琴身,如水秋眸,眼波婉轉,眼神中有異常的珍視和喜愛。

她輕輕撥動琴絃,凝和婉轉的琴聲,如輕揚鼓盪的漣漪,在書房中繞樑不散,沁人心扉,又傳出屋外。

英蓮坐在書案旁,雙手支着下巴,聽得十分入神。

臥室中芷芍在整理賈琮的衣物,聽到悠揚的琴聲,也不知覺坐到榻上傾聽。

堂屋中晴雯驀然停下了針線,五兒的目光也看向書房方向。

自從賈琮入了貢院,齡官便有些百無聊賴,整日窩在自己房裡,把玩賈琮送她的花冠和戲服。

書房裡傳出婉轉秀美琴聲,齡官這樣戲樂出身的女子,更是聽得入神,不知不覺放下手上的花冠。

琴音初時和緩而零落,悠揚又平和,如同婉轉的情愫,更像無聲的傾述。

漸漸琴韻變得氣勢流暢,宛如清流奔騰,雀躍盎然,飛馳不息,彷彿瞬間迅捷的潮汐,往復來回,充斥寧靜的院落,遠遠散向高空……

……

神京,貢院,衙署正堂。

正是春日和陽,突然氣機驟變,雲顥翻涌,竟下起一陣春雨。

Wωω ⊙тTk án ⊙¢o 細密如絲的雨幕,透着一絲雀躍盎然,彌散着宜人潤澤和清涼……

衙署正堂之中,三名主考官正端坐閒談,各人身旁的茶碗飄着嫋娜茶霧。

吏部尚書陳墨笑道:“方纔屬官昭示考牌,老夫留意了今日書經考題。

特別是首題,裁剪整句,化繁爲簡,大巧若拙,頗爲精妙。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此言歷代註解繁多,名人賢達吟詠不絕,本屆舉子以此做題,想要寫出新意,頗爲不易。

而且,這些參考的舉子,都生於平和榮益之時。

託孤之貞、寄命之堅、大節之心,乃君子德器臻化之境,對這些太平盛世之人,過於悲愴,只怕難有深切領悟之心。

王大人以爲如何?”

王士倫微微一笑,因今日書經考題,就是由他制題,陳墨當年是狀元之身,說出此話不過是探討閒聊之意。

說道:“陳大人所言未嘗不是道理,只是治國之事,聖賢有訓,居安思危。

雖爲盛世,更需忠直之心,磊落之臣。

陳大人是官場前輩,見多風雲起伏,體悟世事滄桑,比晚輩更能體悟,時有榮衰,然君子之德,仁義禮智,可度劫難,不可輕棄。

不管太平盛世,還是國有坎坷,託孤之貞、寄命之堅、大節之心,都該是士人畢生踐行之德。

這貢院應試的數千學子,他們都生於平和榮益之世,有皓首書生,有窮經才俊,就必定有慷慨奇男!”

陳墨聽了王士倫一番話,收起臉上閒聊之情,右手輕撫花白的鬍鬚,雙目凝然,微有沉吟之狀。

王士倫端起身邊的茶碗,微微抿了一口,望向窗外雨幕籠罩下,整齊排列的無數號宿,眼神閃爍,不知在想些什麼……

王士倫和陳墨恍如坐而論道,一邊的徐亮雄聽得有些迷惑,這兩位大人怎麼聊着天,就打起禪機來了?

不過徐亮雄對他們的聊天內容,並不太感興趣。

他當年也是才高八斗,眼界頗高。

所以覺得書經之學,不過是士人入門之基,所謂微言大義,常常流於空談。

科舉取士,只有策問之學,方是理政實用之學……

……

貢院,號舍之中。

賈琮對抄錄的書經考題,揣摩推敲一番,等到心中有一些篤定。

這才又回到書經首題: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此時,號舍外春雨如絲,潤澤清涼的氣息之中,似乎蘊含着一股天地沛然之機。

他心中思緒翻涌,文思脈脈,興之所至,慨然提筆疾書,紫毫揮舞,稿紙上一行行古拙俊雅的手書,猶如噴薄而出:

託孤之望,寄命之德,大節之義。

唯清洌浩然之輩,邁蠅營利薰之垢,去陰霾晦暗之心,方可爲之。

然則,仁義禮智之性,非人之初,剛柔善惡之氣,非天之賦。

天以遼闊澄澈,則日月星辰循其裡,地以寬坦寥廓,則草木山川繁其榮。

士人何以凝聚託孤、寄命、大節三者之勳。

無他,源於書經苦讀,承於先賢教化,感於英輩垂範,磨於歲月苦礪。

然後見性明心,貞淨之德方以始鑄。

書經先人傳言,典籍蒙塵高懸,非爲朽朽之言,千年延續,浸潤血火,印證生死,光照忠奸,即爲雅言,也爲刀劍!

青衫儒法業生,書經緞熔錚心,不謝託孤寄命之勇,不棄生死天倫大義。

蹈臨社稷興盛,扶庇正道滄桑,孤身可負風雨,敢效斷頭刑天!

……

第560章 亂點鴛鴦譜第455章 闈院誰多情第560章 亂點鴛鴦譜第206章 無縈說金玉第441章 姻緣皆命數第591章 奇醫斷奇毒第231章 蓄勢可焚天第575章 皓腕佩雙環第307章 承嗣與婚約第317章 富貴多波譎第292章 富貴惑人心第125章 青丘起柔潤第327章 防禍改薄命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253章 主理火器司第二十三章 文宗學聖第451章 事了生謀逆第191章 師徒論天心第493章 送美謀破局第354章 青春色窈窕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285章 洶然傳敵蹤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四十六章 賈赦鞭撻第308章 滿城迎勳歸第139章 佛前種情因第522章 遼東生端倪第544章 相逢即是緣第十三章 豪門水太深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568章 殿試可擬題第449章 最後的真相第204章 片語含生死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七十二章 嘔血了夙緣第九十二章 刀劈王家子第360章 何以成威勢第376章 綠玉品嬌芳第434章 神京涌暗流第二十四章 道家天師第457章 永夜眠嬌娘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151章 引兵入金陵第四十五章 寫不得字第582章 參心難賦情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447章 聖旨撼雄城第412章 姻緣有若無第218章 朝議顯聖心第474章 喜禍兩重天第187章 清芷話河山第415章 刃寒情幽涼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255章 制九鎮之位第七十九章 小院凝刀光第381章 小院生春光第489章 傳承生雲譎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196章 迎奉震宗祠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441章 姻緣皆命數第163章 詞賦起波瀾第621章 良緣欲成諧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261章 輿圖牽情長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七十七章 別府登青山第583章 房闈言婚娶第217章 時勢多悲歡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136章 倭緞顯端倪第447章 聖旨撼雄城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171章 踏雪生舊情第222章 格物可倫才第393章 湮滅的世家第276章 引兵高密縣第505章 何以言兼祧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508章 榮盛引覬覦第二十六章 才子齷齪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510章 偏私生齷齪第529章 閨閣污春心第396章 釜底欲抽薪第428章 籌謀引賜婚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496章 雙爵與並爵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226章 囹圄錐心苦第386章 浣女曲悠揚第十七章 孽庶又折騰第566章 化劫伴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