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

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

不管朱景洪是否情願相信,現實卻不以他的意志爲轉移,江北真切的發生了民變。

平日官吏們作威作福習慣了,百姓似乎也逆來順受慣了,所以上下之間才“相安無事”。

當然,官員們會把握一個度,在施行政令和撈錢時,儘可能的控制民變發生,至少自己的任期內不能生亂。

所以,雖然大多數百姓過得苦,可各地總體情況安定。

一般民變將起時,都會有各種跡象表露,朝廷便會及時調整政策,儘可能的壓低民變概率。

根據陳雲泰的奏報,江北千戶所注意到了有民怨,但當前各地情況都差不多,局勢也基本處於掌控之中,誰也沒想到形勢會突變。

聽到這裡,朱景洪有些警覺起來,各地的情況都差不多的話,或意味着其他地方也可能生亂。

當然,眼下最要緊的事情,一是迅速調兵進行鎮壓,二是查清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說調兵,前期肯定是先令江北都司平叛,然後再從山東、河南、金陵抽調兵力,以保證叛亂可以會被快速撲滅。

而在此過程中,則要下令京營方面備戰,以便之後可以快速調動增援。

安排這些事,對朱景洪來說得心應手,但他還是下旨召集了緊急議事,畢竟調兵簡單保障軍需卻複雜,需要儘快議個章程出來執行。

禮部衙門內,當賈雨村接到緊急傳召,得知江北有了反叛時,他也被驚得不輕。

而他當即意識到,這對自己來說是個機會,是個極好的能利用的機會。

現任江北布政使名叫白鴻軒,其人是戶部尚書何顧謹的門生。

如今江北發生叛亂,布政司作爲父母官當然有責任,而布政使自是首當其中。

這個責任必須要追究,且一定要深究……賈雨村暗暗想到。

轉瞬之間,他就想出了一個計劃,然後神色平靜走出了衙門。

他走得比較快,因爲他必須確保自己在九卿中,第一個趕到幹清門去。

之所以要第一個趕到,是因爲這樣才能遇到想見的人。

禮部是在午門之外,正常來說從禮部到幹清門,大概要走半個小時,其他部院其實也差不多。

然而賈雨村才進午門,就遇到了自己最想見的人,即左都御史王培安。

“王兄,還是你快!”隔着十幾步,賈雨村就出言招呼。

王培安回過頭,就看到了追上來的賈雨村,心中便生出了幾分嫌惡。

“陛下相召,豈敢怠慢!”

“是啊,如今逆賊造次,乃十萬火急之事,我等是該快些進奉御前,以爲陛下分憂!”

賈雨村的漂亮話,可打動不了王培安,以至於二人之間應該冷場。

對此賈雨村不以爲意,沒點兒厚臉皮豈能做九卿。

便聽他接着說道:“民變發生,多因地方官員治理不善,亦或爲奸邪殘害百姓,故而激起民變……”

“古人云君憂臣辱,君辱臣死……若這些人還有半分天良,便該主動上奏請罪自裁!”

跟在王培安身邊走着,見對方仍是不動聲色,賈雨村便嘆道:“只可惜,這些人沒有良心,所以纔有這些禍事,只是苦了百姓!”

到這裡,王培安終於被勾住了,只聽他道:“若真有人橫行不法,激起民變……自然逃不了天網恢恢!”

“地方官府的事,關係盤根錯節,有些甚至能通天,此事只怕沒那麼簡單!”

臉皮厚是基本素質,其次還得要演技好,那纔是當官的好料子。

此刻賈雨村憂國憂民的表情,看得王培安都產生了自我懷疑,一度認爲以前或許看錯了這位。

當然,王培安沒那麼容易受騙,隨後只當賈雨村說場面話,畢竟這是他的看家本領。

隨後這倆人便一路尬聊着,朝着幹清門的方向走了去,只不過半路時賈雨村說內急,便讓王培安先走了一步。

之所以撇下王培安,是因爲賈雨村目的已達到,就沒必要跟他一道同去幹清宮。

十幾分鍾後,衆人皆被引入幹清宮,正式開始了廷議。

賈雨村悄悄觀察着何顧謹,見這位老上司神色自若,不免感慨此人不愧是三十年老刑名。

廷議的第一個議題是錢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基操,這件事只討論了十來分鐘,就基本確定好了方案。

接下來的第二件事,是討論追查責任,在這裡王培安第一個開口。

而他開口說的第一件事,卻是向皇帝陛下請罪。

都察院負責監督百官,如果地方民變是官員暴虐所致,那麼都察院便有監督不力之責。

朱景洪當然不會怪罪王培安,畢竟這位比起他的前任們,做得已經是格外的好。

“陛下,此事必須嚴查,臣願請纓去往江北,查清緣由懲治不法,請陛下允准!”

王培安的人品朱景洪信得過,可讓他這位都御史去查,似乎又顯得大動干戈了。

“陛下,臣有言進奏!”

朱景洪還沒表態,這邊何顧謹就開口了,多少還是顯得有些着急。

“講!”

此刻的朱景洪,就是臺冰冷的政治機器,也唯有如此保持冷靜思維。

“陛下,微臣以爲,如今當以平叛爲重,江北局勢已然不穩,若再驟興大案……攪得人心惶惶,只怕是禍非福!”

“但此案必須要查,派出欽差也就是了,王大人留守中樞……似乎更爲恰當!”

客觀來說,何顧謹這番話很有道理,他沒有爲地方官辯解,而是真切的爲朝廷在着想。

這就擺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平叛重要還是查案重要,優先級上需要慎重考量。

權衡之後,朱景洪還是認爲,似乎先平叛更重要,其他完全可以秋後算賬。

可沒等他發話,王培安就先開了口,話裡的意思就是違法必究,如果考慮到平叛就不追查,那往後又何以正綱紀。

這話當然也極有道理,雙方隨即爭論起來,如此重臣爭得面紅耳赤,說起來也是很滑稽的事。

其實到這裡,哪怕後面所有謀劃落空,對賈雨村來說都已是好結果,當前至少讓何顧謹出了醜。

而無論怎麼說,江北布政使始終是他的學生,那麼就可以讓他負連帶責任。

接下來,他只需要指使自己的人,藉助此事向何顧謹發難,則大事可成矣。

做了這麼多年官,尤其是封疆大吏到六部堂官,賈雨村手下也提拔了不少自己人,願爲他衝鋒陷陣的人可不少。

“諸卿以爲如何?”

爭論不休時,朱景洪只能問其他人。

這個問題很敏感,在場重臣自然不想表態,所以此刻現場格外的安靜。

“葉卿,你來說說!”

首輔趙玉山告老,內閣便只剩兩位閣臣,次輔葉炳維如今總領諸事,朱景洪當然第一個問他。

如今雖總領諸事,可葉炳維還未正式加封文華殿大學士,能否順勢進位還是不確定的事,所以葉炳維也格外的謹慎。

老實說,這些年從侍郎到尚書,再到入閣乃至成爲次輔,葉炳維這一路非常的不容易。

眼見首輔近在咫尺,他當然是以求穩爲重。

於是只聽他出班奏道:“回奏陛下,微臣以爲,萬事當以穩字當頭,誰有罪誰有過,朗朗乾坤都跑不了,朝廷還是要以平叛爲要!”

這個時候,葉炳維本可以耍滑頭,說一些模棱兩可的廢話。

但他想要做首輔,要做幹盛朝的首輔,就必須要說老成謀國之言,沒有擔當的人坐不上首輔位置。

“羅卿,你怎麼看?”朱景洪又問。

對這件事本身,羅廣德其實無所謂,但他不太待見王培安,所以對方支持的他就要反對。

 

“陛下,臣以爲……葉閣老和何部堂所言老成持重,江北之變應當迅速撲滅,若是處置失當以至局勢崩壞,損害東南賦稅徵繳,那朝廷的損失可就大了!”

羅廣德這話,無疑也稱得上老成持重,而且更有理有據一些,可見後答話思考時間長些何等關鍵。

“鄭卿?”

閣臣以下,權勢第一的是吏部尚書鄭顯林,他跟何顧謹關係向來很親密,甚至他倆還是兒女親家。

按理說他該幫着何顧謹說話,但鄭顯林此刻考慮到,如果下面臣子顯得一條心,會讓皇帝覺得朝局失衡。

於是他答道:“回奏陛下,微臣以爲,懲治貪腐,亦爲十萬火急,朝廷治民首在用官,官不正則民不順,如今江北激起民變,不用多說地方官府必有責任!”

“臣以爲,朝廷當先施懲戒,然後令罪員戴罪立功,或是更爲恰當妥帖!”

他這番話,是站在吏部尚書角度論述,聽起來也非常的有道理,而且巧妙嫁接到“戴罪立功”。

而既然已經戴罪,那麼過往之罪也不必查了,之後只需要立功就能贖罪。

從開始到現在,朱景洪問了好幾個人,每個人的說法都有理有據,要在短時間內聽出弦外之音,對朱景洪來說也是莫大考驗。

他的智商,並不比這些老狐狸高,所以確實無法在短時間內,洞悉所有人的利益考量。

可現在情況已經明瞭,官員們出於親親相隱的習慣,還是不太支持興起大案。

他們擔心搞得人心惶惶,是因爲如果真的興起大案,下面的人一定會人心惶惶。

所以,爲了統治的穩固,作爲皇帝該如何選擇,便已是很明顯的事情。

“事有輕重緩急,查案肯定要查,北鎮撫司、東廠都會嚴查,都察院也要派御史去查,至於王卿……就不必親自去了!”

“待事情明晰,再作計議不遲!”

這是皇帝的話,便是對處置此事的最終裁決,話一出口便無從違逆。

除了王培安,在場衆人紛紛高呼“陛下聖明”。

廷議結束了,其他人都散了去,唯獨王培安沒有離去,此刻跟在朱景洪身後彙報情況。

“陛下,臣推薦僉都御史李自恆前往江北!”

其實王培安也留了一手,他早料到自己無法成行,所以纔在這裡使出了殺招。

李自恆更是剛正,做事縝密敢於亮劍,乃是王培安最信重的後輩。

如今李自恆的威名,可絲毫不比王培安差,放這位去也等於是安核彈。

走在廊道下,看着外面飄飛的雪花,朱景洪短暫思索後,遂答道:“還是等情況明瞭,再做計議吧!”

“可是陛下……”

回過頭來,朱景洪神色平靜:“王卿,你無非是擔心,那些人有時間串通一氣,可他們堵不住悠悠之口!”

王培安知道,皇帝主意已定,自己再勸或會起反作用。

“出了這樣的事,是當頭棒喝啊,朕沉溺於四海皆定,卻不料就在國內,東南之稅賦重地……竟發生了這樣的事!”

“其實不需你們提醒,朕也知道地方官必須要追究,必須要嚴厲追究方可震懾宵小!”

“可是事情,終究得一件一件做!”

“先生,往後的日子還長遠,大明如今外患已除,之後便可大興內治,屆時自有你大展拳腳的時候!”

這算是皇帝的許諾,王培安心中原有的憂慮,得了這話便被衝散了許多。

“今天是臘八節,卿若無事……便跟朕一起喝完粥吧!”

在臘八節跟皇帝一起喝粥,這稱得上是莫大的榮耀,是朱景洪對老師的再次安撫。

往後整頓吏治還需他來衝鋒,他必須要給這位以信重,至少得讓對方以爲是這樣。

“尊卑有別,微臣豈敢僭越!”王培安面帶惶恐。

他這個人很複雜,既有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的一面,也有死守綱常強調尊卑的一面。

而這,恰恰是好臣子的模版,對這樣的人馴化很簡單,只要給予尊重和信任即可。

君臣二人進了幹清宮,然後便一起喝了臘八粥,期間又聊了些東南的事,王培安分析了其官場格局。

廷議結束後,一衆九卿各自散了,作爲各部院的正職堂官,他們下午可以放半天假。

何顧謹回到了家裡,進了書房他才展露焦慮,沒一會兒他的小兒子何嘉言進了屋內。

“爹,您找兒子有事?”

何嘉言如今還是舉人,就這還是何顧謹運作出來的,可見其確實不是登科的料子。

然何顧謹長子早已入仕,家族大梁有人來扛,他就沒過分逼小兒子上進,近些年帶着身邊歷練他。

“江北發生民變,明天你就出發,去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江北出了民變,跟自家有什麼關係,其中內情何嘉言很清楚。

他更知道,當前是老爹仕途關鍵時期,絕對不能受這些事情影響,所以要儘快清情況以便應對。

“兒子回去就準備!”何嘉言應下。

他真要轉身時,卻又回過頭問道:“爹,後天常朝結束,可還要廷推大學士?”

嘆了口氣,何顧謹道:“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790章 寶釵:陛下何罪之有?第62章 睿王府第550章 內鬥300.第300章 議定第737章 皇家糟心事210.第210章 與那琴丫頭何異第115章 仗義疏財不好做第36章 各家反應401.第401章 遲來的聖旨第33章 銀子開路第733章 議大事第731章 皇帝親審第728章 皇后病倒第679章 宣揚王化第782章 忠君且謀私第674章 賈璉的野望第744章 朱景源:請陛下稱太子!第548章 燕藩舊邸212.第212章 年輕的軍官們第819章 金盃共汝飲第547章 初到燕山447.第447章 陛下,請下旨吧!第155章 父子相疑第605章 姐夫你可算回來了239.第239章 等哪一日你做皇帝第720章 京城亂事第515章 父子對噴第71章 震懾219.第219章 有十三弟在我安心第4章 知府是誰?第792章 朕的妹妹,也棄朕而去了!443.第443章 是心動啊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第686章 篡逆該當何罪!3.第3章 暴揍薛霸王第793章 臘月之末第754章 太子薨第665章 林家風波第181章 朱雲笙的條件第744章 朱景源:請陛下稱太子!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363.第363章 與公主一見如故366.第366章 兒子護您周全第97章 定王號第671章 那我造這麼多艦幹什麼?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743章 劍指天子第716章 敵退我進293.第293章 只怕你教不會第787章 恭順王之罪483.第483章 集議第653章 你不過是襄王府的一條狗413.第413章 帝后皆飲涼白開第791章 朱雲笙的悲傷187.第187章 寶釵拿什麼跟我鬥第694章 東宮或將動手第8章 苦口婆心高書言417.第417章 可知側妃缺了一位第37章 這個混賬378.第378章 後知後覺賈元春82.第82章 佃戶第743章 劍指天子407.第407章 言談妥當薛寶釵387.第387章 遙遙領先第687章 慶功宴第158章 蝨子多了不癢192.第192章 二哥二嫂也變了第549章 聖女妙玉第802章 王培安的質問第688章 三道急旨第575章 節制燕遼兵馬第659章 禁果第592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810章 山海經有言第516章 暫避鋒芒294.第294章 父子秘談第74章 狂妄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296.第296章 上奏388.第388章 篝火宴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第789章 朱景淵的道別第622章 仲謀何能及吾兒第22章 去見識一下378.第378章 後知後覺賈元春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第33章 銀子開路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第646章 多想和從前一樣第740章 八月十四第733章 議大事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第15章 小人物第62章 睿王府第71章 震懾482.第482章 三軍不可無帥395.第395章 歸鄉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第18章 逢冤第635章 好樣的,精神點,別丟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