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使臣哭廷

時間飛逝,轉眼又是半年時間過去,大城緬甸兩國局面失控,各自國內都發生了叛亂。

叛亂當然是有人煽動支持,至於是誰已不言而喻,於是朱景洪下旨平叛。

雲南、廣西、安南三個都司,外加安南行都司共五萬兵,以及提前抽調的京營一萬兵,就這樣開進了大城和緬甸兩國。

這樣級別的大戰,朱景洪也沒少派出親信將領,擔任方面軍一線指揮官,萬澤輝這位總督只能管管總,反倒具體負責的是後勤協調。

只隔了三個月,在局勢趨於平穩之時,英法兩國便直接下場參戰了,然後真正的大戰纔開始了。

六萬明軍加四國聯軍共十三萬,對面英法有三萬人加叛軍共十萬人,僅從兵力上來說明軍佔優。

輾轉之間,時間進入幹盛三年,正月裡朱景洪又得一子,乃是寶琴所出起名曰朱慕棱。

陸上戰爭在持續,而海上風雲卻也驟變,雙方水師對峙烈度更高,但都沒有下定決心開戰,即便另一邊已打出了狗腦子。

幹盛三年六月,西北方向狼煙又起,卻是英法再度聯合羅剎,與其約定再共同東進滅明。

一時間可謂南北皆亂,這樣的局面極爲考驗主帥心態,而大明的主帥只有一人。

好在朱景洪久經磨鍊,面對如此亂局絲毫不慌,而是大膽啓用將領提拔新人,以寬容姿態鼓勵將領們放手去搏。

幹盛三年五月,西北決戰爆發,侯璟指揮手下三萬兵馬,一舉擊潰敵方四萬聯軍,而後西北大局便已穩定。

近十年來羅剎連番損兵折將,至少二十年內他們不會再興兵東進。

幹盛三年六月,探春爲朱景洪誕下一女,起名曰朱嫺妍。

西北壓力大減,而海上大戰終於爆發,一時大洋之上風雲激盪。

明軍補給線近得多,而英法等國是勞師遠征,在殖民地彈藥庫存用光後,想要補充那難度可高多了。

在兵力差距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戰爭除了考驗指揮官的戰術水平,也比拼着後勤支撐能力。

而當下雙方的戰鬥,可以看成是消耗戰,於是勝利天平自然倒向明軍。

幹盛四年春,海面上的決戰將要爆發時,英法這倆滑頭先後撤退。

而葡萄牙西班牙兩國艦隊跑得慢了些,被明軍主力艦隊纏住,最終全軍覆沒。

英法遠遁,海上決戰不戰而勝利,這是其大潰敗的標誌性轉折。

而後陸上戰爭,英法也是連連失利,直至最終撤回了印度地區。

雖然明軍勝了,但因山高水長難以追擊,這場前後近兩年的戰鬥,總算是到了結束的日子。

幹盛四年六月,英法與大明簽訂停戰盟約,在將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割讓給大明後,又與大明在陸地上確定了勢力範圍,到這時大戰纔算是真正結束了。

大戰結束了,小規模戰鬥卻沒停止,明軍還要重新安定東南亞地區,並藉助此番變動對此四國進行了拆分。

原本四個國家,最終變成了九個,朝廷達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

幹盛四年八月,各都司抽調兵力陸續撤回,之後京營抽調兵力也開始回撤。

持續兩年多的戰爭,朝廷損失了大筆財富,但也打出了大明的威風,而且驅逐了西洋人的勢力,往後大明的擴張阻礙會更小。

可以說,這一仗打出了十年二十年的和平,甚至於說爲民族爭得了五十年乃至百年的先機。

幹盛四年十月,京城雪花飄揚,上林苑軍營內,則是一片肅殺之氣。

此番作戰,朱景洪啓用了大批新興將領,把這些人推到了第一線去,替換掉了許多舊將。

對軍隊來說,這些思維更先進的將領,會極大的增強軍隊戰鬥力。

而對朱景洪來說,這些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如今分佈軍隊上下各處,便更加增強了他對軍隊的掌控。

加之這些年他積贊無盡威望,更是讓他在軍中等同於什麼,能給軍隊衝鋒是加buff的那種。

這不是玩笑,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線列步兵衝鋒之時,士兵們喊的爲皇帝盡忠這類話,確實可以極大的提振士氣。

朕即國家,朕即軍隊,是對朱景洪的客觀描述。

今日在上林苑,朱景洪要檢閱功勳部隊,除了侍衛親軍和京營,被抽調的都司和行都司,也都派出了戰功卓著軍隊赴京。

此刻,侍衛親軍八個方陣、京營十三個方陣、各行都司五個方陣、各參戰都司十四個方陣,排做一字整齊列隊於校場上。

正常來說,方陣領隊是千戶級軍官,但這次起步都是指揮使,而方陣中則是軍官和士兵都有。

接受皇帝的檢閱,這是無上的榮耀,所有人都想來受閱,出現這種現象就不奇怪了。

寒風凜冽,朱景洪已乘輦來到校場,陪同他的是五軍都督府衆將及內閣大臣和六部堂官。

閱兵本應穿武弁服,但朱景洪嫌那玩意兒太繁瑣,所以今日穿的是皇帝常服,即赭黃色團龍袍戴翼善冠。

五軍都督府的高級將領們,則比照皇帝各自穿上了御賜蟒袍,文官們則服常服。

來到校場,朱景洪與衆將閒聊時,御馬監諸員已牽來馬匹,這是朱景洪閱兵之所用。

關於閱兵,會典裡記了一套搞法,但朱景洪不喜歡那一套,所以今日他要騎馬閱兵。

事實上,從多年前他領班開始,基本上都是如此閱兵,即便是在前線也不例外。

與衆人說了一陣後,朱景洪依然矯健翻身上馬。

隨後幾名都督也各自上馬,只有這些最頂級的將領,纔有資格遠遠的跟在皇帝身後。

至於其他人,則是要到看臺下等候,一會兒皇帝將在此觀看行軍。

時間到時,朱景洪當先打馬前行,待其走出了三丈左右,幾名都督纔打馬跟了上去。

“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隨着朱景洪的行進,他每到一個方陣前,都有着山崩般的喊聲。

他是皇帝,但這只是最基礎的身份,在軍中他就是神明,是帶領大明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神。

呼喊聲是表象,每個人眼中那片熾熱,反倒是更能夠說明問題。

而在士兵們的視角,遠處騎馬經過的皇帝,真的就如神明凌世一般,光照萬里耀眼無比。

這片熾熱的浪潮,朱景洪感受到了,遠處的官員們也看到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位皇帝權勢之隆,已無可爭議的超過了先帝,亦或可與世祖太祖媲美。

WWW•ttкan•c○

這樣的皇帝,已沒有任何人,任何派系可以違逆,乾綱獨斷言出法隨已是尋常之事。

十幾分鍾後,朱景洪來到了看臺上,在場高級文武盡顯恭順,更確切的說叫奴顏婢膝。

隨後分列式開始,各方陣陸續邁着步伐,依次從看臺前方通過,響亮的呼喊聲一浪蓋過一浪。

閱兵結束,朱景洪便帶衆將離場,晚些他將在武英殿大宴羣臣,算是對這兩年的戰爭的總結。

從上林苑回到宮裡,朱景洪來不及片刻歇息,只因今日本章和奏報還沒看。

這兩年除了打仗,朝廷方面的變動也比較大,尤其人事變動比較大。

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原次輔鄭志清致仕,禮部尚書羅廣德補入內閣,而工部侍郎賈雨村升任禮部尚書。

說起內閣,首輔趙玉山還在任上,從他執掌內閣到現在,已有整整十三年,這是非常離譜的一件事。

但誰都知道,這位趙閣老也快下去了,因爲在上半年全國範圍清丈已結束。

完成了這一偉業,趙玉山已沒有遺憾,所以此刻他告老奏本,出現在了朱景洪的面前。

而這,已是第三次出現了。

前兩次被他回駁,到此也確實該批准了。

這是一份沒有票擬的奏本,所以朱景洪得親自御批,於是他拿起筆寫下了“勉從所請”四個字。

現在就存在一個問題,把誰補到內閣裡面來,對此他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現任戶部尚書何顧謹,其二是現任禮部尚書賈雨村,這倆人都是他提拔起來的人。

說能力,這倆人其實都差不多,更確切的說六部九卿們,乃至更低一級的侍郎們,個人能力上差距都不大,所以選誰其實都說得通。

當然此事不急,畢竟內閣還有兩位,維持日常運轉沒有問題。

大概一個時辰後,朱景洪批閱完了奏本,正打算用午膳之時,寶釵卻來到了幹清宮內。

“打攪陛下用膳,臣妾實爲惶恐!”寶釵面露微笑,看不出半分惶恐來。

示意其落座後,朱景洪方問道:“這個時候過來,可是有事?那倆小子又鬧了?”

他口中的那倆小子,便是其嫡長子朱慕楨和嫡次子朱慕梴,至於老三朱慕棟如今才兩歲,還沒有跟兄長鬧騰的能力。

老大如今十一,老四朱慕梴如今七歲,後者乃是狗都嫌的年紀,兄弟鬧騰一點兒不奇怪。

所以,當朱景洪提起這倆傢伙,寶釵就覺得頭疼無比,如今只覺得年幼的朱慕棟順眼。

“不是……今日來,是另有事給你稟告!”

“什麼事需得你親自跑一趟?”

“此番論功行賞,給各家命婦的賞賜,彙總起來數額實在太大,一次就要用去二百萬兩,這可……你總得點頭才行!”

只這一次的賞賜,折銀就要用去二百萬,這確實是非常離譜的數字。

這裡要提一下,近兩年的高強度作戰,對朝廷財政有巨大消耗,原本已經豐盈的國庫,已從三千萬降低至一千三百萬。

內帑也好不到哪兒去,存銀從一千二百萬已降至七百萬。

而大戰之後花銷的地方還多,比如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換,以及士兵的撫卹都得用錢,所以一次性再用二百萬確實是大事。

“該用就得用,攢那麼多錢作甚,只要能掙錢不就行了!”朱景洪淡定道。

他確實可以淡定,如今朝廷田稅商稅充盈,一年折銀已在七千萬左右,若是不打仗一年固定花銷在三五百千萬左右。

換言之,只要不打仗或沒啥天災人禍,朝廷一年結餘可有三千餘萬,所以朱景洪根本不怕花錢。

“既然你這麼說,那我可放開手用了!”

事實上,寶釵來之前就知結果,但這種大事她還是要請示,這是她謹慎識趣的表現。

這時朱景洪問道:“可用了午膳?”

嘆了口氣,寶釵答道:“事情多得很,哪顧得上用膳!”

“若是不嫌棄,就與我一同吃吧!”

面露微笑,寶釵道:“說起來,咱們也有些日子沒一起用膳了!”

後宮女人衆多,每一個都有不同風情,朱景洪根本忙不過來,她這皇后被冷落一些,本也是很正常的事。

對此寶釵早有預料,所以她說話時很平和,絲毫沒有抱怨之心。

她本來也不該抱怨,畢竟她依然是分得皇帝寵愛最多的人之一,何況還是中宮皇后且育有三子。

很快時間來到下午,衆文武官員已陸續到達武英殿,此番來的還有各藩屬使臣。

武英殿內外,龍禁衛增調了護衛人手,幹清門侍衛也提前到了場。

大約酉正初刻(晚六點),當朱景洪趕往武英殿時,得到通知的臣子們出迎,總共四百多人列班於武英門外。

朱景洪乘坐輦轎,在司禮監衆人簇擁下趕來,此刻他依舊是一身常服,只不過從白天的赭黃換成了紫色,顯得稍微要親切一些。

“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走下輦轎,朱景洪來到臣子們之間,放眼望去周圍盡是參拜之人。

這是極正式的賜宴,周圍除了有御史糾察風紀,還有北鎮撫司和東廠的人盯着,任何人都不敢有絲毫失禮。

朱景洪沒有直接叫起,而是邁步往往宮門內走了去,其身後一衆大太監隨行而入。

正當他要開口,讓餘海傳旨衆人起身時,在這靜謐的現場卻傳出了哭聲。

沒錯,是哭聲,而且聲音還越來越大,這讓朱景洪有些詫異。

不只他聽到了,現場文武官員們都聽到了,但所有人仍是不敢亂動,只能用耳朵分辨聲音的方向。

而現場糾察風紀的御史便無顧忌,直接放眼搜尋聲音傳出之處,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錦衣衛的人也不例外,陳雲泰這位指揮同知也在,只看到他親自帶着兩名千戶,也朝着哭泣那人找了去。

只從衣着,衆人便可分辨出來,此人乃是日本國的使臣。

錦衣衛將人拿下,依着御史的意思把人帶走,而朱景洪則是再度轉身,朝着宮門內走了去。

這次事件就這樣結束了,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多數人都猜測會有後續,或許又是件了不得的事。

“讓人問清楚!”朱景洪沉聲吩咐。

“是!”餘海應下。

290.第290章 拿捏其其格421.第421章 宦官的勾當276.第276章 初見湘雲205.第205章 釵語安人心第37章 這個混賬第749章 正統十八年春第631章 尤三姐之戀第686章 篡逆該當何罪!第736章 元春:我們的時間不多了466.第466章 總督西北平叛行署第722章 朱鹹銘:我兒已有撼天之能!435.第435章 治家第807章 不能只在朕納諫時忠君264.第264章 服也不服第775章 遺詔第666章 夜探第57章 判案第655章 叩見殿下第50章 登徒子第652章 我能不能指示?第793章 臘月之末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第784章 再見妙玉第551章 接風第645章 局勢突轉206.第206章 薛姑娘的面子395.第395章 歸鄉第811章 楊靜婷:臣妾冤枉啊!468.第468章 交易407.第407章 言談妥當薛寶釵第488章 朕可沒他這麼勇第37章 這個混賬第570章 小姨子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第107章 爲了兩國邦交第30章 密議第652章 我能不能指示?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第28章 給你主持公道第719章 我只要決勝坡第647章 過關之後16.第16章 求十三爺第718章 朱景洪:我做如下部署調整第534章 借刀殺人第149章 不過是個登徒子罷了432.第432章 賈芸升官285.第285章 要不你說要不我說第707章 湘雲,我可助你得償所願!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第92章 回城384.第384章 加冠封王第166章 天上掉下個楊妹妹416.第416章 臣飄零半生第746章 塵埃落定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第736章 元春:我們的時間不多了第55章 太祖之怒405.第405章 田野裡的軍事會議第693章 朱景洪的虧欠第72章 十三爺是好人413.第413章 帝后皆飲涼白開第720章 京城亂事第540章 夏月桂的拿捏第98章 老十三的本事351.第351章 英雄豪傑的定義194.第194章 我有一個朋友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第503章 新鮮的好第164章 鳴冤第557章 戲妙玉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249.第249章 二龍相見438.第438章 都是實誠人330.第330章 要談笑風生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29章 一紙訴狀第93章 神都十二時辰?389.第389章 情歌第177章 全是關係戶第779章 聖明燭照,乃是妄想!188.第188章 薛家那孩子不錯第531章 私會於竹林第57章 判案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第163章 你也不想岡本家覆滅吧!438.第438章 都是實誠人第760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509章 歸府第590章 到漢城去過年277.第277章 什麼叫規矩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第763章 東巡事宜第599章 長淵城內的火光393.第393章 膽大妄爲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353.第353章 斷腿第63章 朱雲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