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賈珂北上追擊韃靼人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寫了一封信,讓親兵送給在開平鎮的範康,把事情經過告訴他。讓他帶自己全權處理,向朝廷報捷的事情。
賈珂並不放心節度使王濤,上一次王濤可以放棄他,這一次就可以奪他的戰功。賈珂也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現在的王濤,已經失去了當年的武勇,只知道苟且專營,別看他現在投入了王子騰名下,如果是爲了當官,他可以隨時把王子騰踢到一邊。
範康接道賈珂的書信之後,在書房裡思考了一陣。然後當機立斷寫了一封報捷的戰報,馬上命人已八百里加急向京城送去。
就在報捷文書還在路上的時候,京城裡卻亂作一團,自從收到800里加急軍報說是宣府鎮被圍,危在旦夕的時候,京中消息靈通的大戶,就開始秘密轉移財產,分散家中重要人員。以防韃靼人攻破宣府鎮,領兵直下京城。
皇帝這兩天和朝臣也是滿腦子官司,大家一起商量,從什麼地方調兵,需要多少糧草?
這一天和以前一樣,皇帝準時來到了乾清門,“御門聽政”。這已經是連續好幾天了,那皇帝年歲大了。能這麼勤奮,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
這裡爲什麼不是早朝,而是“御門聽政”呢?其實所謂的早朝只是影視劇中爲了表現皇帝勤政而臆造出來的,中國古代各王朝基本上就沒有出現過早朝,如有重大事件皇帝會召集相關大臣在太和門、乾清門或者乾清宮商量對策,聽取大家的意見。所以叫,“御門聽政”。到了後來人們就把“御門聽政”理解爲平常意義上的早朝。而“御門聽政”的時間大約是在9:30~11:00,在這個時間再怎麼算也不能說是早朝。
皇帝進入乾清門的時候,三位大學生和各位大臣便已經到了。
皇帝看着下面的大臣問道:“怎麼樣了?你們商量出個結果了沒有?到底是從什麼地方調兵?糧餉怎麼調派?這都快十天了,總得有個章程吧。”
大學士李潞出班回道:“啓稟陛下,現在韃靼人十二萬騎兵彙集在宣府鎮城下,按照我朝士兵的作戰能力,沒有二十萬兵是無法解宣府鎮之圍。”
皇帝聽了他的話點點頭,然後又對他們說道:“朕知道這些,但是你們也得趕快拿出個章程來。雖然前一段時間派了一萬人前去救援,但那只是拖延時間。如果再不抓緊宣府鎮一旦被攻破,到時候京城也就危險了。”
李潞作爲資歷最老的大學士,一直算是內閣的頭號人物。所以有些話都必須他來說。
李潞再次對皇帝解釋道:“啓稟陛下,我們已經決定從山東、河南等地調集兵力,然後在通州會合。在派與統兵大將節制諸軍,再去救援。否則恐怕會被韃靼人各個擊破。”
皇帝聽了他的話,倒是覺得有幾分道理。韃靼人的騎兵來去如風,兵力太少了,直接就會被對方吃掉。只有把兵力集中在一處,纔有可能擊破韃靼人。
而旁邊的兵部侍郎雷英聽了李潞這話,馬上出班反駁:“啓稟陛下,大學士這話完全是按照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李潞對於這個雷英心裡是彆扭的不行,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上他都要提出反對意見。但是你還不得不說,他說的一定還真有道理。所以李潞一直容忍着他。現在聽他又出來搗亂,你站在一邊也不說話,倒要看看他能說出什麼道理來。
皇帝聽他這麼說,也沉着臉問道:“我看的話李潞很有道理,你說說有什麼不可行的?”
雷英毫不畏懼的回稟說道:“皇上把兵力集中到一起是好的,但是怎麼行軍?糧草怎麼運輸?部隊的用水怎麼辦?這些問題不解決,這幾十萬人還沒有到宣府鎮自己就全散了。”然後又不屑得看了看在場的衆人,繼續說道:“你們以爲古人都是傻子,不知道合兵一處,要兵分三路或者兵分五路。那是他們沒有辦法。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部隊行軍就得拖出100多裡。這麼多人的飲水,光憑几口井能夠解決得了?這還只是大部隊的行軍,還沒有加上運送糧草的輜重部隊。到時候恐怕就是三十多萬人了。”
他的這一番話說完,把在場的所有人都說愣了,他們只知道古代戰場上,總是因爲分兵幾路而被敵方擊敗,所以總想着合併一處再前進。可是剛纔雷英但一番話把他們都問愣了。二十萬人的後勤估計可不是個小事,雷英剛纔說了幾個問題,他們還真沒有考慮。
皇帝聽了他這話便問他道:“那依你該怎麼辦?”
雷英胸有成竹的對奏道:“在境內時咱們分兵幾路?然後在保定會合。在保定派遣大將統一指揮。然後再分兵。有幾路進發,最後再一次在宣府鎮會合。那樣做不但會和時間加快不少,而且每一路的行軍速度也比以前快不少。以後到達宣府鎮時,在彙集一處與敵軍決戰。”
李潞站出來問道:“如果分兵幾路,總有被韃靼人分別擊破的危險。這種情況你怎麼辦?”
“這有什麼難辦的,幾路大軍間隔不要超過10裡,互相之間多派探馬,一旦發現韃靼人攻擊其中一路,其他兩路迅速支援,被攻擊的部隊,立即節寨防守,等到其他兩路大軍到來,在與敵人決戰。”雷英自信的說道。
皇帝聽了他這麼一番話,心裡琢磨一番,覺得比李潞的方案要靠譜些。心裡面下定決心,“朕以爲雷愛卿的辦法,甚和朕的心意。朕看就這麼辦吧。”
李潞這時候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還是在通州會合的好。按照侍郎雷英的方法行軍,在通州會合,由通州去宣府鎮,這樣對京城的安全更好一些,如果在保定會合,萬一宣府鎮已經陷落,大軍遠在保定,在趕往京城恐怕會制京城於險地。”
雷英這一次沒有反駁,而是站出來說道:“李大學士的考慮,比微臣想的周到。現在我想了想,在保定會合確實有些不妥。在通州不但能保證京城安全,一部分士兵還能走水路,節省體力和運費。到達通州再分幾路前往宣府鎮也不遲。”
皇帝今天的聽政非常滿意,在衆人的集思廣義下終於形成了具體的行動方案。
大軍分幾路在通州會合,然後有選定的大將統一指揮,再分幾路前往宣府鎮。如果宣府鎮已經被攻克,敵人前往京城而來,正好與大軍在半路上相遇,到時候擇地與敵人決戰。
如果敵軍沒有攻克宣府鎮,到時候救援大軍在宣府鎮城下匯合,裡應外合定能大破韃靼人。
那麼接下來就該商議統軍大帥的人選了,對於這個人選大家一起看向皇帝,這個人必須由皇帝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