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不是不想,現在就和薛誥達成交易,可是林海做事情一向小心,他還怕甄家的人在跟蹤薛誥,因此纔想晚幾天在去,他也不怕薛誥跑了,薛誥來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子。
晚上對着孔嘉宜說起這事的時候,孔嘉宜意外的皺起了眉頭“老爺,這事你還是在考慮考慮吧!我總覺得有些不安。”
林海聽了孔嘉宜的話,有些好奇“怎麼不安了,這個事情又不是咱們一家要做,基本上江南官場的官員都在幹了!”
“我是想着,老爺您這個官職每年的收入就已經夠多了,要是在入股經商,這會不會給人一種貪得無厭的感覺呀!”凡事都有兩種看法,你可能覺得他好的,別人也可能會覺得他是壞的了,孔嘉宜可沒林海這麼樂觀。
林海拍拍孔嘉宜手“你多慮了,我是什麼人皇上還能不知道,若是我要貪,這巡鹽御史還不夠我貪的呀!林家又不像甄家那樣,有國庫裡的銀子要還,在加上家裡的底蘊,我就是一分錢都不撈也照樣能活得滋潤。”
“那老爺您這是……”孔嘉宜有些不解,對於林家有多少家產她心裡並沒有一個數,不過依着孔家的例子,家產應該不少,雖然說不上什麼富可敵國,但是舒舒服服的過一輩子還是可以的。
“我是爲了迷惑新皇,京城傳來的消息,皇上如今的身子可是大不如前了,而且一天比一天虛弱。皇上在的一天,我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可是新皇了,巡鹽御史這麼好的一個位置,他會讓我繼續幹下去嗎?不可能。
說不定到時候還會惹一身騷了,若是日後有人懷疑我現在的家產是貪污得來了,正好可以將和薛家入股經商的事情,擺在明面上。這樣最多就是被罰款而已。”無論是看在孔家還是袁家的份上,新皇都不可能對林海開刀,最大的可能就是將他調離巡鹽御史的位置。
對於這個位置,林海坐了這麼久了,也知道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因此也沒什麼遺憾的。該撈的東西都已經撈了,在死撐着就是往死的路上走了!但是林海要保證,在離開巡鹽御史位置的同時,沒有其他人栽贓他其他的罪名,因此才未雨綢繆的先走了一步棋。
要是沒人告他。那樣正好,白得了這麼多的銀子。
之所以選擇薛誥,而不是其他人。就是因爲,林海知道薛誥能掙錢,能在表面上讓其他官員認爲自己大發了一筆銀子。其他的商人,林海有些不相信。
聽了林海這麼一解釋,孔嘉宜也反應過來了,還正是那麼一回事,這麼多年,之前林海一直都在京城的。不是在翰林院就是在都察院,都是沒有什麼大的油水的地方。
等着到了揚州,擔任了蘭臺寺大夫。孔嘉宜也沒看見,林海怎麼撈錢,不過她也不以爲然。畢竟林家的家產,就是林海不會撈錢,也足夠他活一輩子的了!
可是等着林海擔任了巡鹽御史後,孔嘉宜算是見識了林海撈錢的本事了!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撈錢的速度又快,又沒有落下什麼話柄,而且樣樣都是精品。
其實孔嘉宜哪裡知道,林海之前不是不想貪污,是沒地方貪污,等着有地方貪污了,外面的名聲已經形成了!
林大人是清大夫,是書香世家的公子,俗氣的東西看不起,因此這些鹽商便使勁腦汁的,弄出一些風雅的東西去孝敬林海,其中字畫孤本最多,所以在孔嘉宜的眼中,纔會覺得,林海撈的樣樣都是精品。
從內心深處,林海也是不想貪污的,可是要做清官意味着特立獨行,這極容易在官場上遭人嫉恨,往往樹敵於無形。在古代,官員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早上上朝,晚上能不能回來都在未知之列。記得曾有那麼一個時期,官員早上上朝要先跟家人訣別,晚上回家要開慶祝會,慶幸自己又活過了一天。
所以,要想在官場混,必得攀附於權貴。這就需要行賄納貢,互相包庇。而正規的收入又那麼少,不貪污受賄,哪有銀子去四下打點買平安呢?因此賈雨村爲什麼在復起後,那麼的巴結賈家了,還不是因爲賈家是權貴,賈家能讓他做高官。
而且清官最喜歡自命清高,喜歡以聖人之心格世人之非。他一人當清官不算,還指望別人跟他一起做清官。這在貪官那裡,跟斷了他生計其實沒差。那還不是找死?所以歷史上的清官能善終的其實少之又少。
而且貪污這種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
貪污不僅是官場內的事,就連老百姓爲了辦點事,也不得不行點賄什麼的,就是不給白花花的銀子,一點土特產也是要孝敬了。你不給別人好處,別人憑什麼要幫助你呀!一次兩次的還可以,次數多了,別人的心裡會怎麼想,別人又不是犯賤,要搶着求着幫助你。
實際上也就是這樣的心理,也就贊助了貪污的蔓延。
但是這樣也不是貪污的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官員的俸銀製度非常不合理,根本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需要,以至於即使官居一品大員,不貪污的話也只能準備過窮癟三一樣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出,要想做清官,首先自己的肚子就通不過。
即使是林海不用擔心吃不上飯的問題,但是他卻不想在官場上混上一個特立獨行的標籤。
你是世家子弟不爲吃飯擔心,但是其他官員了,很多都是寒門出身,他們當官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什麼造福一方百姓,而是爲了過上富饒的生活。不然明明有些人家,能頓頓吃飽飯,還要考科舉幹什麼,還不是想頓頓吃肉,頓頓有雞鴨魚肉吃。
其實,這個貪污,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在皇上底線的一些貪污,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一旦超過了底線就不好說了!林海能摸到宣德帝的底線在哪裡,但是他沒有辦法摸到新皇的底線在哪裡,未雨綢繆,是林海一向喜歡做的事情。
不過林海的話有第一點讓孔嘉宜有些吃驚“老爺,您是皇上的身體……”難道北伐的時候那次刺殺,真的被刺傷到了要害。
林海點點頭“不然我也不會這麼早就將後路找好了!我可不想辛苦這麼多年,然後一朝回到上任前,身上還會揹着一個貪污的名聲。”
“噗通!”孔嘉宜聽了林海的話笑了起來,這話還真形象。
其實作爲巡鹽御史要貪污的手段,遠比知府的多。
知府能怎麼貪污,無非是在稅款上交是做些手腳,或者是暗示底下的官員多給一些孝敬。
在古代以銀、銅作爲主要貨幣。用銀作爲稅款上交時,銀子在在兌換、熔鑄、保存、運解中會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
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耗羨是一種向老百姓徵收的稅款,但它不屬於正稅,而是由州縣地方官自行決定徵收比例的一種額外收入;耗羨的去向是用於地方上的辦公開支和地方官的生活補帖,不必上交中央。
面對這麼一筆不用擔任何罪名就可白得的錢該當如何?
一百個人中,一百五十個人,都會選擇貪污下來。
除了耗羨,古代的社會公費開支也是一筆糊塗帳。
因爲沒有獨立嚴密的會計、審計制度,所以一個項目需要用多少錢,全憑當官的一句話。這就給了官員利用國家財政支出之機大肆貪污的機會。
比如,關於黃河的治理是一項關係國運的大工程,但儘管歷朝歷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治理黃河,黃河該決口還是要決口。撇開技術問題不談,這裡暴露的問題其實是大量的公款落入私人腰包,工程純粹被搞成豆腐渣打工程或華而不實的“檢查工程”。
關於官員利用出皇差的機會進行貪污的事情,明白點的皇帝都知道,但知道歸知道,沒法查呀!所以許多時候只能睜隻眼閉隻眼。
而且古代的官僚系統是垂直式的,上級對下級握有生殺予奪之權,古代的基層官員直接榨取民財或者通過國家財政制度的漏洞進行貪污,而上級官員則是主要通過索賄受賄來撈取好處。
有人曾說過,地方府縣長官每一次進京述職,在京師花五六千金行賄。又有人指出,朝廷“每遣一人出京,即是其人養活之計”。什麼意思?就是這位可以藉機向地方官索要賄賂了。
這些貪污都是皇上能看的見的,雖然他沒有追究責任,但是皇上心裡還是有數的。要是皇上要刻意的追究起來,這些事情都是罪證,都是可以讓你抄家的鐵證。
林海只是想讓皇上有安全感而已,並不想留下一個特別大的把柄,因此才選擇了入股經商,而不是利用巡鹽御史的便利,進行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