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目睹中國在國慶大閱兵上的威風,科威特更感覺中國應該是不差美蘇多少的強大國家,在軍購上甚至也特意向中國傾斜,爲的就是交好中國。
中國倒是沒有特意照顧過科威特,但是確實派出過艦隊來到波斯灣進行掃雷任務,有着一定軍事存在感,所以科威特王儲除了求助美國等西方國家之外,也不得不向另一個軍事大國中國求援看看。至於蘇聯,誰都知道他們現在自顧不暇了,而且蘇聯一貫是支持伊拉克的。
中國大使孫畢淦當然不可能當場許下什麼承諾,更多地是跟美國一樣打官腔,但官腔裡留有各種餘地,“我國一直呼籲世界各國用溝通和談判解決爭端和問題,反對使用武力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對於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一事,我國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譴責,並可能採取一切有必要的手段幫助地區恢復和平,還科威特一個公道。”
作爲政客,薩阿德也見慣了打太極,雖然與他所期望的相去甚遠,但最起碼中國也沒有把大門閉上,如果遊說得當,估計還是大有可爲的。
薩阿德又道:“我國願意負擔貴國出兵援助救危解難的軍費,同時科威特也會對中國的仗義出手銘感五內的”
孫畢淦想了想,國內其實什麼個態度他也基本明白,不過此時出兵波斯灣也絕對不是當領頭羊出頭鳥的,於是他道:“如果有需求,我國會考慮派兵幫助科威特人驅逐侵略者,不過我國同樣反對一切的單邊行動,倡導國際對話和合作,這件事歸根究底還是要看安理會的決斷,我國會盡心促成安理會通過決議,組建聯軍驅逐伊軍的。”
薩阿德算是也有收穫,千恩萬謝地離開了。這位瀕臨亡國的王儲前腳剛走,後腳沙特阿拉伯的一位王室成員,阿卜杜勒親王之子納伊夫又匆匆忙忙地跑來面見中國駐沙特大使孫畢淦。
納伊夫簡單與孫大使寒暄之後,直入主題,道:“薩達姆的野心恐怕已經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今天遭殃的是科威特,明天可能就是阿聯酋、巴林、甚至沙特。儘管法赫德國王陛下和我都對我國的沙漠雄獅倍有信心,但我們誰也不願意看到戰火燃燒到我們的土地上。爲了應對危機,我特奉國王陛下的命令,與孫大使和您所代表的中國進行會晤,希望能夠良好溝通,商討出一個應對這一危局的方法。”
孫大使又把剛纔跟科威特王儲說的話再重複了一遍,表達了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立場,但是究竟是怎麼個理法,他也沒有細說。
納伊夫又談道:“我國奉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對於海灣危機,我們同樣是持談判優於武力解決的立場的。但是現在這個打算正在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不可實現,伊拉克也隨時可能發動更加荒謬和瘋狂地攻勢。僅憑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軍力,顯然是不可能抵擋住伊拉克的,所以來自中國、美國的軍事援助就顯得格外重要。不過,實話跟您講好啦,國王陛下雖然知道軍事援助、開放我國的設施給援軍使用是必然的,但對於美國方面,我們還是疑慮重重的。”
孫畢淦當然明白納伊夫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絕不單純,核心就是扶植以色列而壓制其他的阿拉伯國家,對於沙特美國也是三心二意,十年前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國卡特政府和沙特都站在崛起的霍梅尼的對立面,美國同意派2箇中隊的B15戰鬥機進駐沙特,但是當飛機飛至中途時,卡特政府又以飛機沒有攜帶武器爲藉口取消了援助,從而使沙特在阿拉伯世界處境十分尷尬。
“美國召見了我們的駐美大使班達爾親王,向他展示了衛星圖片,表明伊拉克有對我們的覬覦之心。而美國國防部長切尼,也很快就要率領規模龐大代表團訪問我國,目的顯然就是說服國王陛下允許美軍開進,幫助沙特抵禦伊拉克的侵略。國王陛下現在心情比較複雜,他其實是比較傾向於組建一支聯合的阿拉伯部隊的,但這一點顯然在短期內無法達成,而伊拉克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國王陛下專程叫我來與中國溝通,請問中國是否有想法在這次的海灣危機中派兵,國王陛下對於中國人的誠信和操守是十分信任的,而且不瞞您說,如果中國同意出兵,那麼對於美國人在中東,也能形成有效的遏制作用。”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平衡政策,納伊夫也不怕說破,因爲基本上是個人就能看得懂。如果單純放任龐大規模的美軍進入沙特,那麼必然美軍就會享有一切的主導權,甚至可能爲所欲爲,法赫德國王對於美國人還是很有顧忌的,也害怕這會兒他們摸透了沙特的情況,轉手就給了以色列方面。
孫大使只能道:“我會盡快促請國內做出決定的,還請您和國王陛下用心等待。”
很快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聲明:“中國反對一切侵略行爲,對於伊拉克借經濟和領土問題行侵略之實的作爲十分不恥,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不義的行爲的容忍也是有限的,在此我國鄭重警告伊拉克,從科威特無條件撤軍,並賠償科威特和其他國家的損失。否則,我國會在遵守聯合國框架和國際準則的前提下,與世界其他國家達成多邊合作,對海灣局勢做出任何有必要的反應。”
一個記者還嫌說的不夠具體,補充問道:“請問一切有必要的反應中是否包含出兵波斯灣?”
發言人點頭道:“我說過了,是一切有必要的,進行軍事援助顯然也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一番言論出爐後,立刻引發了重大反響,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紛紛刊載。
“中國有意出兵波斯灣,教訓丨軍事狂人薩達姆。”
“中國可能採取軍事行動,或許與美國前日表示出兵有關。”
“權威人士指出,中國採取軍事行動會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框架之內進行,也就是說中國會首先促使安理會通過對伊拉克的動武決議。”
在中國放出了明顯的於預信號之後,正在全世界到處飛拉盟友的美國國務卿貝克立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歡迎中國盟友爲促進中東和平而做出的努力,並認爲這是建設性和積極的。作爲美國軍事實力最強之一的盟友,與中國盟友的軍事協作可能對我們即將採取的行動有重大作用,我將於近期訪問中國,並與中國盟友進行磋商和達成共識,如何共同應對這場危機。”
出兵波斯灣,天朝的部署其實比美國還早得多,甚至說齊一鳴在數年之前就開始盤算着怎麼搞這件事了。在另一個位面中,中國面臨更加複雜的局勢,特別是國內問題還未解決,更沒有心思出國作戰。而現在齊一鳴早已致力於將pLAf造成一支全球性的武裝力量,“招之即來、來則能戰、戰則能勝”。
海灣危機既是很好的檢驗pLAR勺跨區域作戰、戰略機動兵力投送的機會,也是在冷戰後前期穩定與美國關係,繼續讓美國產生中國還是跟着他們後面搖旗吶喊的盟友的錯覺。同時,也是中國的勢力更好滲透進入中東,獲取更大能源利益和戰略利益的機會。
一開始在國內還有一些聲音反對出兵的事情,不過由齊一鳴領銜的主戰派的勢力已經足夠強大了。軍方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場真正大規模的實戰,向世界展示pLAR勺威風,同時吸取經驗教訓丨更好地進行國防建設。
而在民間上,中國可能出兵波斯灣的風聲傳出,並沒有像在美國一樣招來不少的反對之聲,雖然這一次的戰爭基本上跟中國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是人們對於人民軍隊的崇敬還是很高的,且出兵的理由是反侵略和維護和平,富有天朝上邦情結的中國人對於這樣高大上的目標還是比較認可的。加上去年大閱兵之後掀起的一輪從軍熱、愛軍熱,莫名的,人們對於戰爭有着一種獨特的美好期許。
有的時候這種事情是可怕的,但有的時候也是有益,全看怎麼平衡和利用了。
一些子弟兵的家人對於孩子可能被送上萬裡之外的戰場表示了擔憂,不過這段日子,公衆媒體上開始大幅度地報導中國如果出兵會如何打這場戰爭。很多軍事專家向公衆表示,現在的戰爭不是老電影裡看到的那種衝鋒號吹響,大家一股腦地往前衝的模式了,打得是國力和科技。以PLAR勺裝備水平和火力程度,估計還沒跟伊拉克人照面就把他們打敗了,所以巨大的傷亡不太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