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課 米麪魚肉 糖醋鹽茶

126課:米麪魚肉、糖醋鹽茶、平常所需、穩定物價

鶴弟看了今天要講的內容,搖了搖頭說:“今天這課沒必要講了,字我全認識,意思我全懂。‘米、面、魚、肉’全吃過,‘糖、醋、鹽、茶’全喝過,‘穩定物價’是**和市場的事。別浪費時間了,領我出去玩吧!”

鴻哥冷笑一聲說:“連我都不敢說什麼都懂了,你就敢說什麼都懂?——米是怎麼來的?”

“大米是從稻子中來的,小米是從米穀子中來的。”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種稻子的?”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中國人種稻子差不多有上萬的歷史了。考古人員在距今9000—8000年前的新石遺址中,發現有水稻種籽的遺存。——面是怎麼來的?”

“白麪是從小麥中來的。”

“中國人種小麥已經有7000年的歷史了。《禮記·月令》中說:‘麥者,接絕續乏之谷。’就是說:每當秋天作物還未成熟時,麥子的收穫正好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史記》中記載有關麥子的故事就很有意思。殷商被周滅亡後,箕子要到周的王都鎬京(現在的南通市),在經過古都時,看到昔日的豪華宮殿已被夷爲田地,感傷至極,便作了一首《麥秀歌》:‘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用狡童暗喻紂王,說紂王不信任不重用他,所以才家破國亡,都城都淪爲麥田。”

有人敲門,鴻哥以爲是於曉燕,進來的卻是錢四二一。

“鴻哥,聽說你講喝茶的事,我就過來聽聽。我也愛‘整’幾口茶,最愛喝的是西湖龍井。——我還給你帶來一包。”錢四二一將茶放在茶几上,坐下來聽課。

“那我就講茶吧。先說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蘇東坡在莫干山遊玩,挺累的,打算休息一會兒,便走進了一座觀。老道見東坡衣着簡樸,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說:“坐!”然後,對道童喊道:“茶!”

東坡坐下和老道閒聊起來。從談話中,老道發覺來客頗有才華,非一般書生,即把他引至大殿,客氣地說:

“請坐!”又對道童說:“敬茶!”

兩人又談了起來。老道愈發感到來客知識淵博,聰慧過人,不禁問起他的姓名來。這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揚四海的蘇東坡。於是,連忙站起作揖,把他又讓進客廳,恭恭敬敬地說:

“請上坐!”又對道童說:“敬香茶!”

東坡告別時,老道懇求他寫字留念。蘇軾一笑,揮筆題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罷,不覺臉上火辣辣的。

“講故事有意思!”鶴弟鼓起掌來。

“蘇東坡的字‘老’值錢了吧?”錢四二一問。

“那當然!可是,我們今天只談‘米麪魚肉、糖醋鹽茶’,不談錢。”鴻哥一笑說。

“好好好!鴻哥接着講茶。”

“一片樹葉落在水中,不經意間改變了水的中味道,從此有了茶。” 鴻哥抒情道,“可茶字的出現是很晚的事。《詩經·穀風》中雲:‘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可見這荼就是茶字了。後來又有‘檟’、‘茗’、‘苦菜’、‘水厄’……一直到陸羽《茶經》問世,纔將‘荼’字去一橫,變爲‘茶’字,其它名字就很少用了。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他寫了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爲‘茶仙’,尊爲‘茶聖’,祀爲‘茶神’。‘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者宜……其水,用山上水,江中水,井水下。’這些真知灼見還未過時。”

鶴弟見鴻哥講課辛苦,送上一杯茶。

“兒子,給老爸也倒一杯。”錢四二一請求說。

“要喝自己倒。”

“鶴弟,不要這樣,天地君親師。給你爸倒一杯茶。”

鶴弟儘管不大願意,還是給父親倒了一杯茶。

“謝謝兒子!“錢四二一十分高興,喝起了兒子倒的茶。

“說到茶,還得說一說蘇東坡,他對茶的見解就是比一般人高。東坡先生寫茶的詩詞差不多有百首,我選幾首講給你們聽一聽。‘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這首詞明白如話,一聽就明白,我就不多解釋了。下面這首詞纔是東坡採茶泡茶喝茶的切身感受,寫得特別細膩傳神。”

鴻哥打開幻燈,給爺倆看——

水調歌頭·嘗問大冶乞桃花茶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東坡喝茶的感覺寫得太妙了。‘霎時滋味舌頭回’——將品茶引起舌尖上的快感,一下子就傳達出來。‘戰退睡魔百萬’一下子就不困了,精神了。‘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喝茶是什麼感覺,飄飄欲仙呢!東坡這首詞寫得太好了,引起南宋的一個‘文賊’的注意,只改了幾個字,就成他的了。請看——”

水調歌頭·詠茶

南宋·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春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臉的。這個白玉蟾還好意思寫上自己的名字,把蘇東坡的精華一字不拉地抄了去。”鶴弟又憤憤不平。

“我國的茶文化對世界影響深遠,影響至深的一個是遠在歐洲的英國,另一個是我們的鄰國日本。英國人在知道飲茶之前,少數上層人家可以享用咖啡、可可等飲料,多數人主要飲用杜松子酒、啤酒等,經常飲用這些帶酒精的飲料,使許多男人養成了一種好鬥的性格,舉止粗魯;習慣飲茶之後,英國人的性格氣質逐漸從好戰、尋釁轉變爲較爲溫和、較少的暴力傾向,最後形成了‘紳士風度’。英國人想種茶,可是土不適應,至今只能喝進口茶葉。至於中國茶對日本的影響,那可是全方位的。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阪本一帶開始種植,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神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着《吃茶養生記》……日本有個著名的俳句作家就叫小林一茶,他的名句是:‘故鄉呀,挨着碰着,都是帶刺的花!’”

“鴻哥,這小小的茶葉,還有這麼多文化在裡面呢!”錢四二一感嘆說。

“去過北京吧?”鴻哥問。

“那當然!差不多有一百次。”

“‘老舍茶館可去過?”

“沒有。”

“老舍的話劇《茶館》可看過?”

“沒有。”

“看一看吧,對中國的茶文化會感受更深。茶是一種人生。按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祝你們爺倆都能活到茶壽。”

“我知道花甲是六十歲,知道古稀是七十歲。——茶壽是多少?”錢四二一問。

“‘米壽’是八十八歲,因爲米字可以折成‘八十八’;‘白壽’是九十九歲,因爲‘白’字加一橫爲‘百’字;‘茶壽’爲一百零八歲,‘茶’字可以拆成‘二十(草字頭)加八十八’……”

“鴻哥,你真能整!”錢四二一上前緊緊抓住鴻哥的手。

“不是我能‘整’,是咱們中國的茶文化太燦爛了!”

“多少次想請你好好‘撮’一頓,總是陰差陽錯沒吃成。今天的時間也不充裕,改日請你好好吃一頓。聽我兒子說,鴻哥做飯不錯,今天就在你這湊合一頓?!”

鴻哥無話可說。

o78 黛玉落選131課:穿着裝扮、非獵奇葩148 雄鷹盤旋 鶴潛蒹葭067 劉備灌迷湯128課 誠實經營 減少磨擦140課 太空漫步 舉世驚詫139 仲景醫德 弘揚光大203 鴻哥室友095 阿醜洞房對037 袁守誠妙卦093 沙僧畫豬猴122 課 城市建設 統籌規劃100 宋江選美215 詩人住進213(中)138 望聞問切 導引推拿121課 漢蒙彝藏 苗傣怒佤151課 智慧𣈶父 綴術窮奧053 八戒當教授224 周廣勝成了孫雷的姐夫119課 鴿哨嘹亮 炊煙嫋遐133課 整容熟慮、到底爲啥090 賈雨村判案073 悟空救難083 孫尚香勸夫133課 整容熟慮、到底爲啥115課 蘭亭集序 白玉苦瓜060 二孃開新店166 網絡快捷 適度淘寶143課 鐵拳重典 堅決鎮壓142課 迅猛出擊 速捕疾抓208 馬政委讀心004 魯智深奪冠232 戰地對聯136課 請客會餐 煎炒蒸扒115課 蘭亭集序 白玉苦瓜170 春回送暖 綠柳紅桃171 秋分肅爽 賞菊登高124課 增添公廁 省的尷尬093 沙僧畫豬猴037 袁守誠妙卦173 半載吟畢 獅吼虎嘯232 戰地對聯045 八戒送禮092 公孫勝占卜204 老錢當逃兵220 軍民共建,重返大學校園(上)129課 遵章守紀 杜絕酒駕091 貂嬋出家070 劉老老傳經097 師徒大炒股159課 唐詩宋詞 牡丹芍藥230 難熬的貓兒洞230 難熬的貓兒洞010 賈瑞出對068 李逵打報告143課 鐵拳重典 堅決鎮壓122 課 城市建設 統籌規劃079 劉備禁酒171 秋分肅爽 賞菊登高219 單兵戰術:包的利用087 曹操祭關公024 矮腳虎增高010 賈瑞出對161課 碳燒湯沸 外渠內島156 課 軒轅閭丘 諸葛漆雕055 孔明當助教131課:穿着裝扮、非獵奇葩056 宋江辦大學155 馮陳褚衛 甄賈趙姚116課 敦煌石窟 應接不暇103課 三陽開泰 四季樂嘉210 鴻哥演講123課 植樹種草 溫馨幽雅027 徐庶脫險098 香菱中大獎111課 南疆旖旎 椰林枇杷209 與首長乾杯016 牛二發跡史219 單兵戰術:包的利用156 課 軒轅閭丘 諸葛漆雕211 歌唱家教歌079 劉備禁酒060 二孃開新店085 悟空被拔毛159課 唐詩宋詞 牡丹芍藥067 劉備灌迷湯107課 旭日復旦 彤雲錦霞157課 遷護李陵 去勢挨刀226 西門闖大禍(中)226 西門闖大禍(中)129課 遵章守紀 杜絕酒駕105課 七星薈萃 八仙互誇009 豬八戒打賭169 股票涉險 時刻記牢075 阿醜借夫201 鴻哥參軍記109課 東方璀璨 瑞祥瑾華070 劉老老傳經215 詩人住進213(中)157課 遷護李陵 去勢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