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

最後夏博海道:“各位的發言都很好,說實話,我也贊同公佈這個消息,一來我相信我們的定力,不會被這個消息嚇倒;二來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執政透明、民主、公開、高效的政府,每一個穿越者都應該有知情權。不過公佈的時間上,還是應該選擇一個好的時機。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參戰了,因此我認爲應該在我們參戰以後公佈,一來是不會影響我們的參戰工作;二來是在我們取得初步的勝利之後,可以提振我們的信心,對衝掉一部份公佈之後造成的影響。”

其他人聽了,也都沒有異議,因此就這樣決定下來。

而最後一個議題也是最簡單了,就是參戰的問題,參加會議的衆人一致同意,仍然還是照常參戰,畢竟華東政府爲了這次戰爭,己經做了幾年的準備工作,現在就是等這一刻,自然是不能半途而廢;而且上海新區雖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也還沒有到要停止或推遲參戰的地步。

會議結束之後,華東政府一刻也不耽誤,行政院立刻正式下文,免除楊育新的一切職務,上海新區的行政事務暫時由其他幾名官員聯合代理,等待新任的區長到任;同時行政院成立專案組,赴上海接手審理楊育新,而周森航仍然由工作組負責審理,畢竟他的情況和楊育新不同,己經坐實了叛國罪。

然後由外事委正式發文給日本駐青島領事館,嚴厲指責日本策劃並組織發動了5.6上海恐襲事件,給華東政府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並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要求日本政府必須正式向華東政府道歉認錯,嚴懲組織者和參與者,並且賠償華東政府的損失,保證不在發生類似的事件。而在日本政府滿足華東政府的要求之前,華東政府將立時停止與日本的所有政治、經濟、文化等來往,並立時凍結日本在華東政府的所有資產,並勒令日本領事館成員、商人、僑民在48小時以內離開華東政府的地域,逾時不離開的,將視爲間諜人員進行抓捕,最後華東政府還保留採取任何形式的,進一步報復手段。

同時還通知其他國的領事館,華東政府的決議。並且以號外的形式,用報紙向整個社會公佈,同時還報紙上刊登了部份抓捕的日本間諜的照片、姓名等資料爲證。

果然,這個決議公佈之後,在各國當中立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因爲誰都沒有想到華東政府的反應會這麼激烈,基本就是等於和日本徹底斷交,並且正式宣戰了。不過華東政府一直都在積極的備戰,軍隊都己經佈署在遼西地區,參戰幾乎是勢在必行的,因此各國也都認爲,華東政府不過是借這個機會,徹底和日本撕破臉。

於是一時之間,電報如飛,通過電線傳遍全球,雖然各國政府都己經預料到了華東政府有很大的機率會參戰,但一來是華東政府畢竟是沒有參戰,因此就還存在着變數;二來是參戰的時間沒有確定,而華東政府的這個決議,不僅表示華東政府必然會參戰,而且是參戰在即了。

當然事情的真像己經並不重要了,而華東政府顯然就是打算抓住這一事件爲口實,對日本宣戰,這種事情在歐洲各國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要是想打仗,藉口總是找得到的。7年以前,美國同樣就是以緬因號事件爲藉口,發動了美西戰爭,現在華東政府不過是照樣學樣而己。於是各國的政府收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都展開了緊急的協商,如何應對遠東地區的重大變局。

而到了下午的時候,各國也都陸續開始發表各自的態度。

首先反應過來的自然是日本,其實在發動對上海新區的襲擊之前,日本就己經考慮好了後果,有可能會遭到華東政府的強反應和報復,不過日本對時局的判斷是華東政府將會在一週內參戰,因此有沒有襲擊上海新區,華東政府都將是會一定參戰的,而發動對上海新區的襲擊說不定還能阻止華東政府參戰,或是拖延華東政府的參戰時間,最起碼能對華東政府造成一些影響。

不過日本也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簡單來說就是兩句話,死不承認,倒打一耙。因此日本在當天下午4點鐘時,就發表聲明,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日本在聲明中嚴厲的指責華東政府的言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捏造事實,日本和上海新區遭遇恐怖襲擊亳無關係,華東政府提出的那些證據全部都是僞造,而且日本政府一向致立中日友好,願意和中國的各方政治勢力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且爲幫助中國抵抗俄國的入侵浴血奮戰,現在華東政府的言論,以及將要採取的制栽措施完全是破壞中日關係,擾亂地區局勢,足長俄國的氣焰,日本要求華東政府必須道歉,還日本以清白。產生的相關不利後果,均由華東政府負責。

第二個發表聲明的俄國政府,這個消息傳到聖彼得堡的時候,己是深夜,尼古拉二世在睡夢中被大臣們叫醒,而聽完了大臣們的報告之後,頓時興奮異常,連續歡呼“上帝保佑俄羅斯”。因爲在俄國看來,日本的行爲無疑是肯定會激怒華東政府,並促使華東政府儘快參戰。而俄國正好可以坐山觀虎鬥,任由日本和華東政府拼個兩敗俱傷,並趁着他們雙方交戰,收復失地,最後收拾殘局,成爲唯一的勝利者。

於是俄國政府連夜發表聲明,強烈的遣責日本政府以上海新區無辜平民爲目標的恐怖襲擊行爲,並且完全支持華東政府對日本釆取的制栽行動,同時也願意給華東政府提供幫助,而且還指責日本政府一向不守國際規則,亳無國家信用,狡猾無恥,兇殘暴惡,是和平的破壞者,地區局勢平衡的破壞者,是全世界的公敵,全世界的國家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制栽日本。維護世界和平,捍衛人類的正義與良知。

當然俄國這份夾帶着自己大量私貨的聲明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歷英、法兩國則對上海新區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表示了遺憾,但希望華東政府能夠保持冷靜,應該進行認真的調查行兇人,不要輕率的做出結論,而且華東政府對日本的制栽行爲將會嚴重影響地區的平衡和穩定,造成新的衝突,兩國均對此表示嚴密關注,並希望華東政府能夠認真的考慮自己的行爲。同時兩國還向華東政府提出,兩國願意出面成立國際調查團,來調查上海恐襲事件,查明事情的真像。

其實英法兩國都清楚,華東政府是決不會因爲兩國的態度而停止軍事行動,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的。

其他如德美意奧西等國,也都紛紛發表聲明,一方面對上海遭到恐襲表示自己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呼籲華東政府保持冷靜,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等等,總之誰都知道華東政府參戰在即,也都在等待着局勢的變化。

不過在各國紛紛粉墨登場的時候,另一個重要的當事方——清廷卻一直保持着沉默,彷彿這件事件和自己無關一樣。當然各國在這時也都本能的無視了清廷的存在,似乎本來就應該是如此一樣。

但現在的清廷內部,己經亂成了一團。就在華東政府發表聲明的同時,通過袁世凱和張之洞兩人向清廷發出了嚴厲的警告,要求清廷嚴懲肅親王善耆,並且賠償上海新區的損失。並且從即日起截斷漕運,一直到清廷做出令華東政府滿意的行動爲止。

袁世凱和張之洞當然知道肅親王乾的這些事情,畢竟聚集了300餘人,還有6、70條槍,這樣大的動靜是不可能瞞得住的。不過肅親王,還有那批激進的滿族權貴卻紛紛跳出來警告袁、張兩人,不要多事。而袁世凱和張之洞商議之後也認爲還是別說爲好,慈禧扶持這批滿族權貴,就是爲了限制以袁、張兩人爲主的漢族大臣的權力,因此就算兩人將此事捅到慈禧那裡,最多也就是對肅親王申斥一頓而己,慈禧是決不會處罰肅親王。

而不如裝不知道,讓肅親王去蹦嗒,反正這次肅親王要去遭惹的是海外華人,但海外華人又豈是好惹的,到時候自然是有海外華人來收拾肅親王,自己還可以省心。

現在收到了海外華人的警告,兩人心裡也都暗喜不己,肅親王的好日子怕是到頭了,於是兩人立刻聯名上奏給了慈禧。

接到了兩人的拆子以後,慈禧也不禁大爲震驚,其實儘管滿族權貴努力想隱瞞這次的事情,但慈禧還是聽到了一些風聲,不過慈禧也同樣裝糊塗。慈禧的想法其實和袁世凱、張之洞差不多,她知道現在滿族權貴對自己放任華東政府十分不滿,只是慈禧心裡也是有苦說不出,不放任華東政府又能怎麼樣?現在的清廷那裡還有和華東政府對抗的本錢,但她又不能過於打壓滿族權貴,因爲現在還需要用滿族權貴來牽制漢族大臣,因此這次肅親王要去挑恤海外華人,正好他去碰個頭破血流,知道知道海外華人的厲害,以後也好消停一些,如果海外華人追究起來,就把肅親王當替罪羊甩出去。

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一八五 商務招標(三)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九章 村民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五四五章 鎮南浦登陸(五)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