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

秦錚嘆了一口氣,道:“這個數字還真不算是誇張,在舊時空裡,日本爲了打贏日俄戰爭,總共支出了18.6億日元,摺合成英磅,大約是1.91億英磅,因此我們制定了1億英磅的戰爭預算,是非常合理的。”

王雲鵬把手一攤,道:“不管合不合理,但這筆錢從那裡來呢?就算是多發行貨幣也不可能發行8億銀元的貨幣啊,那隻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漲。”

徐濟超道:“現在日本每年的財政收入有多少?他們怎麼出得起這一筆鉅款呢?”

秦錚道:“現在日本每年財政收入的數據我沒有,但在甲午戰爭發生時,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8000日元左右,而考慮到日本的國力正處於上升期,因此現在算番了一番,也就是1.6億日元應該差不多,摺合成英磅,也就是1650萬英磅。”

徐濟超道:“日本的財政情先比我們也好不到那裡去啊,那麼日本用於戰爭的18.6億日元是從那裡來的呢?”

秦錚道“主要是借債籌集,爲了打贏日俄戰爭,日本發行內債共籌到6.8億日元,而發行的外債更是達到了9.27億日元。”

徐濟超默算了一下,道:“借債的總額超過了16億日元,好傢伙,原來日俄戰爭是靠借的錢打的啊,那麼我們也只能靠借債才能籌到打仗的資金了。”

秦錚也苦笑了一聲,道:“除了這個辦法之外,我也想不出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了。”

夏博海道:“有辦法就行,但關建是誰會借錢給我們?老秦,日本是向誰借的錢。”

秦錚道:“主要是英國,另外德國、美國也都借了錢給日本,其實說借錢並不準確,因爲日本的絕大部份外債是以發行戰爭債券的形式籌集的,真正從銀行借的錢只是很少一部份。而我們要籌集戰爭的資金,發行戰爭債券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不過風險也大,而且基本也只能找這幾個國家。”

徐濟超沉呤了一下,道:“德國目前和我們的關係良好,而且還需要我們提供軍事技術,因此在德國發行債券問題基本不大,而在爪哇問題上,我們和英國算是鬧出不小的矛盾,我認爲除非是日本在戰爭初期進行得並不利,否則英國不會讓我們發行債券的,而現在的關建是美國,如果能夠在美、德兩國發行債券,而在國內籌集一部份,要湊齊8億銀元,應該是足夠了。”

王雲鵬道:“我還有一個問題,就算我們能夠通過發行債券籌集到了戰爭的資金,但這筆錢歸根到底是要還的,而且還要含利息,1億英磅,就算是5%的利息,1年也有500萬英磅,大約是4200萬銀元,是我們目前財政收入的一半,而我們要歸還這筆錢,主要還是靠戰爭的賠款。”

肖建軍點了點頭,道:“是啊,肯定是用戰爭的賠款來還債,當然我們索要的戰爭賠款,肯定要遠比還債的多。”

王雲鵬道:“但在舊時空裡,日本雖然打嬴了日俄戰爭,但卻並沒有要到一分錢的賠款,當然我並不否認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的收益十分巨大,但在戰爭賠款這一項上,確實是虧大了,因此也不排除我們最終也面臨這樣的局面,如果是這樣,怎麼辦?”

肖建軍道:“這問題不應由我們軍人來回答,軍人的職責是在戰場上取勝,但要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大的利益,是政治家的任務,軍人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政治家的談判,不是嗎。”

這時夏博海道:“這個問題下一步再討論吧,我們今天也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來的。總之軍隊只管打好仗,打勝仗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就政府來負責,軍委的這個戰爭計劃,大家怎麼看?還有沒有問題。”

秦錚道:“我認爲是大體可行的,但有些細節還需要再考慮,並且進一步的完善,由其是在預案方面,做得越多越好,當然任何計劃都不是一次性就能成功,都需要反覆修改多次,因此我認爲這個計劃可以拿到行政會議上去討論,有些要求也可以確定下來,畢竟我們剩下的準備時間也不多了。”

王雲鵬道:“只要是能夠解決籌集資金的問題,我也認爲是可行的。”

徐濟超也道:“我也是這樣認爲。”

夏博海道:“那麼就這決定了,老肖,給你兩天時間,把計劃再整理一下,然後在行政會議上討論,老秦也來參加吧。”

二天以後,華東政府招開行政會議,對軍委作出的戰爭計劃進行討論。總體來看各委員對這個計劃並沒有太多的異議,只是在某些細節問題上提出了一些意見,而且在行政會議中,還確定了不少的計劃中的要求。

首先確定的是海軍提出的造艦計劃,同意馬上啓動建造戰列艦的項目,畢竟這次不用財政拔款,是海軍自己出錢,而在國內建造的兩艘青州級防護巡洋艦己經下水,行政部也同意再造兩艘,畢競少了兩艘戰列艦,爲財政省了不少錢,再建兩艘防護巡洋艦的錢還是有的。

而陸軍提出調用汽車牽引火炮的計劃,也得到了衆委員們的支持,畢竟華東政府己經成功的運行了兩年的時間,衆委員們對於華東政府的利弊都看得十分清楚,儘管目前看來,華東政府確實是在蒸蒸日上,一派興旺發達的景像,但三個結構性的矛盾是基本無解的,一是發展的資金短缺,因爲工業化是一個巨大的吞金獸,只有大投入纔有大收益,以前的投入主要是有華東政府從北京收穫的9000餘萬白銀支撐,但到這時己剩下不足3000萬,最多隻能支持明年一年就難以保持大規模的投入;二是地域太小,人口不足,山東省只有15萬平方公里,3000餘萬人口,無論是地域還是人口,都不足以受載華東政府的遠大目標;三是資源不足,雖然山東在中國也算得資源大省,但也難以供應華東政府的工業化發展需求,而且目前華東政府還需要出口一部份資源,外取發展資金。因此如果死守在山東一省,那麼華東政府的發展空間其實是十分有限的。

這次日俄戰爭,是解決這三個結構性矛盾的最好時機,只要打嬴了這一戰,獲得東北的土地,地域、資源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從日俄獲得戰爭賠款,可以解決發展資金,因此自然是要全力以赴,調動一切可以用的資源,全力的打好這一戰,只要是用得上的東西,自然是都可以用上,別說是陸軍只要求用30-40輛車,就是全部都要用上,也是在所不惜的。

而陸軍要求建造裝甲列車炮也得到了通過,並且立刻確定立項。

最後確定的就是發行戰爭債券,籌集戰爭資金,畢竟這是現在最可行的辦法,而且衆人都是從舊時空裡來的,對這種借錢投資,賺了錢再還的經營模式也都並不排斥。而經過行政會議的討論之後,決定目前主要是在國外發行債券,而在國內暫時按兵不動,畢竟國內對債券的接受度較低,因爲債券主要是靠有人認購,如果沒有人認購,也就達不到融資的目地,要麼是停止發售,要麼降價發售,這也就是發行債券需要面臨的風險,現在華東政府還不敢冒這個險,而且華東政府成立的時間並不長,現在就在國內發行債券,難免會招來一些誹議,因此等華東政府參戰前夕,或者是參戰以後,再在國內發行債券也不遲。

在國外發行債券應分批次進行,畢竟華東政府不會馬上參戰,這樣可以減少風險和利息的支出,而且事不遲疑,應該馬上和德、美兩國,也包括英國接洽,協商,爭取能在1904年之前發行2-3000萬英磅的債券,這樣華東政府就有足夠的備戰資金。

於是行政會議結束以後,外事委和商業委立刻和德國領事館會談,要在德國再定購一艘戰列艦,當然和前幾艘軍艦一樣,在山東也同樣建造一艘,材料設備從德國購買,同時德國還要提供技術支持,但提出了一個額外要求,既這艘軍艦的交付日期必須在1905年5月以前,否則要求鉅額賠償。

原來在1883年進行的中法戰爭中,清廷在馬尾海戰中慘敗,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當時清廷在德國建造的定遠號、鎮遠號兩艘軍艦本應於1884年交付,如果這兩艘軍艦能夠如期歸國,必然可以給法國海軍形成巨大的威脅,但當時德國以中立爲由,而延緩交艦的時間,直到1885年中法議和後,纔將這兩艘軍艦交付清廷。

而在這一次戰爭中,一但華東政府參戰,德國很可能也會同樣以中立爲由,扣下在德國建造的軍艦,因此必須趕在開戰以前,將軍艦接收,至少要離開德國。而華東政府參戰的時間節點是1905年5月28曰進行的對馬海戰,華東政府纔將軍艦的交付日期定在1905年5月以前。

華東政府和德國的軍艦訂製己經合作過了多次,互相之間十分熟悉,就連合同樣本也都不用作太大的改動,因此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以120萬英磅的價格成交。

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三六二章 大戰之前(九)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四四八章 外交斡旋(五)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