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

德國、日本對華東政府爪哇護僑的行動表示了關切,同時也都表示希望華東政府和荷蘭能夠以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爭端,保持克制,不要將衝突升級。

雖然德國、日本的態度差不多,但想法卻是大相徑庭的,從德國政府的心裡來說,當然是偏向荷蘭的,不僅是同屬歐洲國家,而且文化相,同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實際上荷蘭語和德語幾完全相同,但現在德國和華東政府有多個合作項目,都是對德國十分有利的,因此德國只能持中立的立場。

而日本則是還指望和華東政府合作,來對抗俄國,當然不希望華東政府把目標轉移到東南亞地區,更不要說是華東政府和英國對抗。

美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則都對華東政府表示了遣責,認爲華東政府的行爲是侵犯荷蘭的主權、破壞國際秩序。不過這些國家雖然遣責華東政府,但都只限於口頭,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畢竟爪哇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和這些國家並沒有關係,而且干涉爪哇對其他各國並沒有什麼利益。

不過清廷卻是所有政府中最爲尬尷的一個,因爲儘管海外華人自立政府,從名議上來說仍然還是清廷的臣下,但武裝爪哇護僑的行動,卻根本就沒有知會淸廷一聲,就這樣我行我素的幹了,如果是在國內也就算了,畢竟是關起門來說亮話,胳膊折了也往袖子裡藏,但這次卻是國際事件,讓清廷的面子往那裡放,甴其荷蘭公使己經向淸廷發出了抗議,而淸廷卻只能向荷蘭公使表示自己管不了華東政府,無能爲力,可以說是丟人真丟到家了。

其實淸廷也討論過,應該怎樣應對海外華人的海外護僑行動,李鴻章就向清廷建議,不妨以海外護僑爲名,嘉獎海外華人,並給海外華人的主要人員加官晉爵,當然加的只是虛銜,並且對荷蘭發出抗議,這樣不僅可以向全國表示海外華人仍然是清廷的臣下,同時也能表示朝廷也是支持海外華人的,畢竟現在清廷纔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就可以從海外華人那裡分到一部份聲望。

但李鴻章的這個建議卻遭到滿族權貴的強烈反對,因爲海外華人在山東打壓八旗特權,引發了滿族權貴的極端不滿,雖然慈禧太后禁止在朝廷中談論懲罰海外華人的事情,但滿族權貴把這些都算到了漢族大臣身上,認爲慈禧太后是受了漢族大臣的蠱惑,才做出這樣的決定,而現在李鴻章竟然提出給海外華人嘉獎,甚致是加官晉爵,自然是不能接受,於是紛紛向慈禧太后進言,海外華人的行爲是藐視朝廷,挑起外事爭端,有人甚致認爲海外華人會引來外國再度出兵進攻中囯,因此絕不能夠給予嘉獎。

其實滿族權貴這樣的態度也早在李鴻章的預料之中,不過他相信慈禧太后的政治頭腦,在這個時候,自己的建議纔是朝廷最好的選擇,因此慈禧太后應該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就在這個時候,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榮祿病故。本來慈禧太后心裡也對海外華人相當不滿,對李鴻章的建議其實也不想釆用,而榮祿病故,更是令慈禧太后心煩意亂,再加上一干滿族大臣又再三勸告慈禧,不能嘉獎海外華人,另外慈禧太后也確實擔心海外華人的行爲會引來外國再度出兵進攻中國,因此將李鴻章的建議留中不發,決定等海外華人的護僑行動有結果再說。

而李鴻章聽了以後,也只能長嘆一聲,因爲等海外華人的護僑行動有結果以後再行嘉獎,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不僅海外華人不會對朝廷感恩,就連那些支持海外華人的人也會對朝廷不滿,明擺着在海外華人出兵的時候朝廷不聞不問,而等到了海外華人護僑成功之後再來封賞搶功,那麼誰還會信任這樣的朝廷。

――――――――分割線―――――――――分割線――――――――

“報告艦長,對方發來旗號,向我們致意。”

尚晉峰點了點頭,笑道:“看來英國人還是很上道,回覆,也向他們致意。”

原來按照這個時代的規據,不同國家的軍艦在海上相遇時,應由軍銜底的一方首先軍銜高的一方致意,表示友好,然後再由軍銜高的一方回禮。現在尚晉峰是中將軍銜,而來到英國艦隊的司令官是少將軍銜,因此當然是由英國首先向人民軍艦隊致意。

這時英國軍艦又發來了一條旗語,表示自己是到爪哇護僑,並不針對人民軍艦隊,希望人民軍艦隊不要誤會。

尚晉峰知道以後,也不僅哈哈大笑,道:“他們果然也來護僑的,這下爪哇就熱鬧。回覆他們,雙方保持安全距離,就可以保持友好。告訴青州號、沂州號,前出5公里,加強警戒。”

昆明艦是人民軍海軍的定海神針,不過儘管昆明艦的戰鬥力強大,但卻是薄皮大餡,防禦力極差,因此需要重點保護,絕對不能置於對方的火力射程之內。

而在英國艦隊的旗艦老人星號上,英國艦隊的司令官,同時也是老人星號的艦長斯諾*漢密尓頓少將也收到了人民軍艦隊發來的旗語。

於是漢密爾頓少將下令:“各軍艦不得進入對方軍艦的10千米以內通行。”

老人星號的大副麥克爾*亞當斯上校皺了皺眉,道:“艦長,如果不能進入他們10千米以內,那麼我們就不能走直線,必須繞一個圈子。”

漢密爾頓道:“那就繞個圈子吧。”

亞當斯道:“艦長,我們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太示弱了,我們大英帝國的艦隊,是不應該繞道讓任何一個國家的艦隊。”

漢密爾頓看了自己的大副一眼,道:“上校,請你記住我們來爪哇的任務,只是爲了牽制海外華人的艦隊,不讓他們釆取激進的行動,而不是要和海外華人開戰,除非是他們主動向我們發動進攻。而且他們是先到的,因此我們繞道讓他們,也是正常的航行,沒有什麼示弱不示弱的。”

見英國艦隊選擇繞彎,來保持和人民軍艦隊的安全距離,尚晉峰也十分滿意,同時也表示英國艦隊目前是並沒有敵意的,因此又命令打出了一條“一路順風”的旗語,而對方很快也回了一條“祝你好遠”,從這些互動看來,雙方顯得十分友好。

英國軍艦是由5艘軍艦組成,核心是兩艘戰列艦,老人星號和巨人號,還有一艘防護巡洋艦和兩艘*艇驅逐艦。艦隊向司令官漢密爾頓少將以前曾參加過布爾戰爭,去年年底纔到新加坡來上任,他不僅是老人星號戰列艦的艦長,同時還兼任着英國遠東艦隊的副司令官。而英國遠東艦隊的司令官歐文中將將於今年年底離任回國,而接替他出任司令官的人選基本己經確定了就是漢密爾頓,而接替漢密爾頓出任老人星號戰列艦艦長的人選就是亞當斯。

英國遠東艦隊共有8艘戰列艦,不過平時都分佈在亞洲的各個地區,留在新加坡的只有這兩艘軍艦。因此接到了國內的命令,要以護僑的名議派遣艦隊去爪哇,牽制海外華人的艦隊,歐文立刻以這僅有的兩艘戰列艦爲核心,組成了一支艦隊先行出發去爪哇,同時又從亞洲各地調動軍艦。

五艘英國軍艦以一路縱隊,繞了一個大圈,從人民軍艦隊的面前經過,而雙方的指揮官都在觀察對方的軍艦而亞當斯又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道:“他們只有三艘軍艦,而且這兩艘軍艦明顯是受損了,連炮塔都是歪着的,還有這艘,側舷上還有一個大缺,他們居然把這樣殘缺的軍艦開出來,真是太好笑了。”

“不,上校!這沒有什麼好笑的。” 漢密爾頓放下了手裡的望遠鏡,道:“這些都是在戰鬥中留下的傷損,在我們出發之前不是己經收到了情報,海外華人只用兩艘軍艦就擊敗了荷蘭的6艘軍艦,並且擊沉了其中的5艘,應該就是這兩艘軍艦了,這些傷損應該就是在那一戰中留下來的,因此這兩艘軍艦是經歷了戰火洗禮的軍艦。”

亞當斯聽了,也不由得肅然起敬,英國是有濃厚海軍傳統的國家,海軍的官兵們都以戰鬥爲榮,而且在英國海軍的觀念中,一艘軍艦的價值只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出來,沒有參加過戰鬥的軍艦,無論再華麗、再威武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英國海軍對參加過海戰的軍艦,都會保持敬意,那怕是對手的軍艦。

何況人民軍海軍與荷蘭海軍的那一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戰績也不容小視,因此儘管亞當斯看不起人民軍海軍,但對這兩艘軍艦還是十分尊敬的。當然敬意歸敬意,到了戰場上,也絕不會留情的。

英國艦隊從人民軍的兩艘軍艦的前方劃過,亞當斯道:“真希望能夠和海外華人的艦隊較量一下啊。”

漢密爾頓呵呵笑道:“放心吧,想參加戰鬥,以後會有機會的,不過這一次的機會恐怕並不大啊,因爲我們並不是爲了戰爭而來的。”

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作者發言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四八二章 登陸作戰(四)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五一七章 穆棱河之戰(十三)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七十九章 軍事發燒友(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