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

bookmark

聽唐能志介紹完之後,衆人也都紛紛拿起定型的01式步槍,試了試手感,有人還試着開了兩槍,也有人小聲的交流,討論01式步*進之後的得失利弊。

羅嶽道:“現在這槍的產能怎麼樣?”

唐能志道:“現在已生產了2000多支,下一步會在一些部隊中試用,如果通過了試用,全面開始生產的話,正常情況下一個月可以生產2000支左右,而如果加緊生產,那麼可以達到3000支。”

羅嶽點了點頭,其實生產能力也是衡量步槍好壞的標準之一,因此一型優秀的步槍就應該是能夠便於大規模的特點,如果青島兵工廠的產能可以達到每月生產2000支,還是比較可觀的,畢競華東政府不會只有這一個兵工廠,等其他的兵工廠建成以後,人民軍應該能在兩年內實現全面的換裝。

而這時騎兵團的團長程亞傑打了一個*,轉頭道:“雖然縮短了尺寸,但這一型步槍對騎兵來說還是太長了一點,我記得這個時代的步槍都應該有一型縮短尺寸的卡賓型,是供騎兵、炮兵、機槍副手、通信兵以及非主戰部隊使用的。”

唐能志笑道:“當然有,己經生產出了12支樣槍,全長只有960毫米,槍管長550毫米,不配刺刀,其他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正在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中,估計下個月就可以初步定型了。”

程亞傑點了點頭,道:“那就好,不過騎兵不同於步兵,還需要一型能在近距離內的自動速射武器,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毛瑟96手槍也能湊合,至少毛瑟96手槍在60米以內的威力還是可以的,現在兵工廠還在生產毛瑟96手槍嗎。”

唐能志笑道:“這樣典型的手槍,怎麼能不生產呢,這不就是嗎?”說着他招人拿出來一個箱子打開,只見裡面放置着12把毛瑟96手槍及配件。

唐能志拿起一支來,道:“這一型手槍我們正式定名96式手槍,不過是按照毛瑟1932式仿製的,在舊時空裡,這是毛瑟96的最後一個生產型號,而且主要就是針對當時的中國市場製造的,改進只有兩點,一是改進槍擊機構,使其可連發;二是配備20發的長彈匣,因此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爲*,可以做抵肩射擊的衝鋒手槍用,而我們把這二點也都改過來了,主要就是讓騎兵使用的。另外口徑也是用的7.62毫米,在緊急情況下,和步槍彈可以通用,當然,如果騎兵使用,必須在作戰前就把槍匣組合好。”

程亞傑聽了,連連點頭,道:“這就好,這就好。”雖然騎兵也是團級的編制,但實際並不滿員,因爲騎兵是釆用“四四”制,而現在騎兵團實際只有3個騎兵營。而看着其他的部隊在戰場上摧城拔寨、建功立業,騎兵雖然也參加了幾次戰鬥,但基本都是擔任偵察、巡邏、傳遞消息等任務,雖然這也是騎兵的本質任務,但卻沒有正式參戰,對一支軍隊來說,這是一件相當尷尬的事情,因此程亞傑也希望有個機會能讓騎兵在戰場上一試身手,而在此之前,當然是先要將騎兵的裝配備齊。

這時羅嶽道:“我到是認爲,步兵最好也應配備一定數量的96式手槍,因爲這個時代步兵的近距離作戰的機率很大,配備一定的速射武器,在白刃戰中可以佔到一定的優勢。一個班至少要配兩支,由班長、副班長攜帶,子彈到不用多,二、三個彈匣就夠了,在白刃作戰時,班長、副班長可以在其他戰士的掩護下,爲其他戰士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

另一名團長丘亞輝也點了點頭,道:“對,如果有*就更好了,但在目前來說,96式手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炮兵、通信兵這些非主戰部隊,也可以配這型手槍,反正也是自衛用的,96式手槍的威力也足夠了。”

又有一名團長張劍道:“對了,軍官的佩槍有沒有新產品,96式手槍做爲白刃戰的火力補充到是不錯,但做營團級的軍官的配槍來說,有些威力過剩了,而且也攜帶不方便。”

唐能志呵呵笑道:“有,有,當然有。”說着他又叫人拿來了幾個箱孑打開,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一支,道:“這段時間我們一共仿製了二型手槍,這一型是仿製的勃郎寧h1900手槍,我們的正式命名是1900式手槍。”

他又介紹道:“勃朗寧m1900手槍是世界上第一型自動手槍,並且設計了套筒結構,不過由於設計較早,套筒結構和後來的自動手槍有所區別。現代的自動手槍基本都採用槍管在上、復進簧在下的套筒結構,而m1900恰恰相反,採用了復進簧在上,槍管在下的結構,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是很先進的設計了。而本着先解決有無的原則,我們並沒有修改這個設計。但試用來看,這型手槍的可靠性還是很高的,而且尺寸較小,全長只有162亳米,和手機差不多大,攜帶十分方便。不過我們生產的1900式手槍分爲7.62毫米、9毫米兩種口徑,前者的射程爲30米,作爲各級軍官的標準佩槍,而後者的射程爲45米,作爲警用手槍。”

邱亞輝拿起一支,果然是盈盈一握,笑道:“軍官的佩槍到用不着什麼威力,如果到了營長、團長也要拿槍戰鬥的時候,估計就是敗局己定了,這型手槍到真是小。”

唐能志道:“就是因爲這型手槍攜帶隱蔽,因此往往成爲刺客的首選,在舊時空裡,這型手槍是因二起刺殺而出名的,一起是1909年10月26日,朝鮮志士安重根刺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一起是1918年8月30日,刺殺列寧,都是這一型手槍。”

張劍也拿了一支,作了一個射擊的動作,道:“就衝刺殺伊藤博文,也該用這型手槍啊。我到是記起來了,好像一戰的*,薩拉熱窩事件中,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的,好像也是一支勃郎寧手槍,是這一型嗎?。”

唐能志呵呵笑道:“這到不是,不過是它的堂兄弟,勃朗寧m1910手槍,這纔是薩拉熱窩事件的刺殺用槍。”

羅嶽對手槍不大感興趣,不過聽說這兩型手槍都和著名的刺殺事件扯上關係,也不禁來了興趣,於是湊了過來,拿起一支仿勃朗寧m1910手槍,道:“這個時代的刺客都偏好勃朗寧手槍嗎?”

唐能志道:“那沒辦法,勃朗寧手槍一向都是精品,後世的手機原理基本都是現代手槍的設計標準,加上小巧靈活、攜帶方便,天生就是殺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備物品。在舊時空裡,這兩型手槍在中國都很流行,h1900叫槍牌擼子,m1910叫花口擼子。”

張劍在舊時空裡到是個槍械愛好者,由其喜歡手槍,拿着1900式手槍把玩了一番,又道:“你不是說有兩型手槍嗎?那還有一型手槍呢?”

唐能志一邊打開另一支木箱,一邊道:“這型手槍和軍隊沒有多大關係,主要是警用爲主。”說着拿出一支*,道:“這是仿製柯爾特1873型*。”

張劍到是知道這型手槍,立刻拿起一把,道:“這可是大大有名啊,老巴頓就有一把這型手槍,據說這傢伙每擊斃一個敵人,就會在手槍握把上刻一道紋。”

唐能志道:“其實這型手槍主要是在民間流行,由其是在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時代,這型手槍成爲西部牛仔們的首選備槍,在當時這型手槍還是相當先進的,在5、60年代,美國的西部電影大熱,也提升了這型手槍的知名度。其實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型手槍雖然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但在設計上己有些落後了,首先是隻能夠單動發射,也就是在發射之後,需用手將*扳至待擊位置,再扣動扳機纔可實現擊發。因此在使用這型手槍時,需要雙手齊上,一手快速壓*,一手扣扳機才能實現連發;另外就是填彈方式複雜,即不能向傳統的轉輪手槍那樣將轉輪座撅開進行裝彈,也不能像現代轉輪手槍將轉輪彈膛側擺出進行裝彈,只能一發一發的填彈,效率較低,不過我們對這型手槍的定位就是一般警用,維護治安,主要是看中它安全可能,而且成本較低,維護方便的特點,用來對付冷兵器,到也就足夠了,如果真是刑警、特警之類,那就使用大口徑的1900式手槍,或是96式手槍了。”

由於是警用型,大多數人的興趣都不大,羅嶽道:“機關槍的研究情況怎麼樣了,還是隻有馬克沁嗎?”

唐能志一面命人把這幾型手槍都收好,一面道:“是啊,現在兵工廠裡還只能生產馬克沁機槍,輕機槍正在研發中,主要是材料問題難以解決,因爲即要減重,又要保證安全可靠,畢竟雖然現在世界第一型輕機槍,丹麥生產的麥德森1902式機槍己經出現了,但可靠性還不足,而且結構複雜,生產成本較高,由其對材料的要求較高,畢竟輕機槍的大量普及,還要到一戰前後,而現在的材料和10年以後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我們決定首先還是攻克通用機槍再說,畢竟通用機槍對重量的要求不那麼高。”

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三三四章 海歸(五)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作者發言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