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三天,實際是盛宣懷的緩兵之計,因爲在前六天的談判中,穿越者的強硬態度讓盛宣懷和太古、怡和清楚,僅靠自己的實力是無法壓服海外華人的,而且穿越者控制了山東至天津的海路,也讓太古、怡和不敢徹底翻臉,因此只能引入外部的力量幫忙。
就在當天晚上,盛宣懷就和太古、怡和的代表協商,要求他們向英國駐華公使提出要求,向清廷提出抗議,說說海外華人要求的航運權己經損害了英國的利益,要求清廷立刻取消海外華人的航運權,而且一但談判破裂,海外華人封鎖山東至天津的海路,英國方面要替太古、怡和兩家出面,向海外華人施壓,讓他們有所顧忌,不敢封鎖海路;而盛宣懷則向清廷上折,力數海外華人在爭取航運權上貪得無厭,提出種種非理要求,並且引發中外爭端,使談判難以爲繼,請求清廷下詔嚴訴海外華人,要求海外華人收起非份之想。這樣中外聯手一起打壓海外華人,就一定可以迫使海外華人做出退讓的。
對於盛宣懷的太古、怡和的代表自然是願意,而且他們對英國政府的影響力還是有相當大的信心,雖然八國聯軍失利,但在八國之中,除了少數國家之外,其他國家幾乎都沒有認真對待,甴其是英國,因爲英國最強大的是海軍,而在八國聯軍中,英國只在最初派來了一艘二級戰列艦,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之後就返回香港去了,因此英國海軍並未參加與海外華人的戰鬥。而在英國人的心理,英國海軍仍然是天下無敵的,只要英國海軍還在,英國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力量干涉全球的事務。要求英國政府向清廷施壓,爲自己撐腰,當然是再正常不過了。於是太古、怡和的代表立刻欣然同意,於是盛宣懷才告辭離開。
其實盛宣懷心裡十分清楚,清廷現在根本就沒有力量來制約海外華人,只是要藉助清廷佔着的大義名份,只能藉助洋人的力量纔有可能壓制得住海外華人,雖然海外華人擊敗了八國聯軍,但盛宣懷精通洋務,知道八國實際並未派出全力,而且從上海談判的過程和內容看,海外華人對各國還是很有一些顧忌的,因此利用外國的力量來壓制海外華人,還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這也是盛宣懷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了。
從盛宣懷心裡來說,也想和海外華人搞好關係,畢竟現在海外華人己經是中國一支不可忽視的勢力,但海外華人要求在航運業中分一杯羹,卻是動了盛宣懷的奶酪,盛宣懷掌管的洋務企業有十幾個,但最被他看重的只有兩個,一是電報局、二是輪船招商局,也是盛宣懷投入心血最多的兩個企業。
公平的說,盛宣懷爲了輪船招商局的發展壯大,確實是花費了相當多的精力心血,由其是輪船招商局在與太古、怡和、旗昌的爭鬥中,互相壓價,導至各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輪船招商局在最底谷的時候,一年僅僅只有1萬餘兩白銀的進帳,股票價值由100兩白銀跌至28兩白銀,儘管現在的輪船招商局是打贏了這一戰,獲得了良好的發展,但當時的盛宣懷是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一方面要竭力籌集資金,維持輪船招商局的運營;另一方面還要面對股東、朝廷、社會、清流黨的指責質問,可以說輪船招商局這一路走來,而且能夠有現在的局面,確實是相當不易。因此現在穿越者要插足航運業,盛宣懷的心裡自然是相當不滿。
早在李鴻章和穿越者談成北京密約,答應給穿越者經營航運的權利,盛宣懷就數次上書朝廷,並且又給李鴻章寫信,力程此事不妥,請求朝廷收回成命,但上折如石沉大海,沒有音訊,而李鴻章只給他回了一封信,說大勢所趨,不可挽回,而且要求盛宣懷顧全大局。
不過盛宣懷卻仍然不甘心,而且成功的策了東南互保之後,也讓盛宣懷的自信暴漲,既然朝廷靠不住,那麼就自己來幹,自己能成功搞出東南互保,也就一定能夠阻止海外華人染指航行業,拉洋人來對抗海外華人是第一步,而第二步盛宣懷則打算招集輪船招商局的股東,聯名向朝廷上書,不許海外華人插足航運;如果還不行,盛宣懷就準備發動東南的商人們聯合向海外華人施壓。
盛宣懷離開招商局大樓,回到自己的住所,而家人向他報吿,李鴻章又有信來了。盛宣懷趕忙接過信來,拆開一看,心裡頓時涼了半截,原來李鴻章在信中用比較嚴厲的口氣告戒盛宣懷,儘快和海外華人完成航運權的談判,否則朝廷怪罪下來,自己可就保不住盛宣懷了。
這封信對盛宣懷來說是相當沉重的一擊,因爲李鴻章連保不住自己的話都說出來了,說明局勢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樂觀。如果自己真的還要執意阻止海外華人,朝廷恐怕就會真的撤出自己的職務,換個人來管輪船招商局,而一但失去了官職,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股東而己,無非是持股較多,但現在輪船招商局的股東能有多大的權力,盛宣懷自然是再清楚也不過的。因此只有向海外華人讓出一部份航運權,這樣雖然輪船招商局的利益受損,但自己的權力地位卻還可以保住,這個帳盛宣懷到是算得過來。
不過盛宣懷仍然還是有些不甘心,畢竟他手裡還有最後一跟稻草,就是洋人,如果英國方面能夠出面干涉,那麼應該還是有挽回的餘地。於是第二天一早,盛宣懷就緊急約見太古、協和的代表,詢問英國方面的態度。而英國方面對太古、協和的回覆是,英國會努力與海外華人進行協商,但不希望看到這次談判破裂,而是這次談判能夠有一個令各方都滿意的結果。
原來盛宣懷在引入外部力量干涉這場談判,穿越者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在談判的第一天穿越者就清楚想要用和平的手段爭取到航行權,靠這次談判是不夠的,必須在盤外下足功夫。於是陳建寧立刻將這個信息反饋給青島方面,穿越者首先向李鴻章提出嚴正的交涉,表示盛宣懷根本就沒有誠意商談航運權的問題,這是嚴重違返雙方達成的北京密約的規定,希望李鴻章能夠採取措施,立刻糾正盛宣懷的行爲,否則山東方面也不會尊守北京密約中關於漕運的協議。
接到了穿越者的通報之後,李鴻章頓時恐感到事態嚴重了,先前盛宣懷數次向朝廷上折,要求阻止海外華人涉及航運業,李鴻章當然知道,而且他也能夠理解盛宣懷的心態,其實李鴻章也知道航運的利益極大,分給海外華人,肯定會使自己受損,不過李鴻章畢竟是站在大局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顱,現在的清廷己經不能再拆騰了,在近一段時間內,必須和海外華人搞好關糸,因此犧牲掉一部份航運利益,讓淸廷和海外華人維持和睦的關係,顯然是划算的,而盛宣懷的格局、氣度還是窄了一點。
當然李鴻章也怪自己考慮不周,以前給盛宣懷的信沒有說清楚,也沒有想到盛宣懷過於糾結輪船招商局的利益。不過海外華人先通知自已,而不是直接捅到朝廷那裡,表明海外華人也不想把事情鬧大,只想平平穩穩把航運權拿到手,因此事情還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於是李鴻章才立刻給盛宣懷發電,措詞頗爲嚴厲,相信這一次盛宣懷是應該明白的。
而穿越者也清楚,這件事情只找李鴻章是不行的,因爲這裡面還牽扯到太古、怡和兩家輪船公司,李鴻章可以壓制住盛宣懷,但卻拿這兩家輪船公司無可奈何,於是華東政府立刻向英國駐天津總領事金璋提出警告,太古、怡和兩家輪船公司的行爲己經嚴重侵害到了華東政府的利益,並且影響了華東政府和英國的合作,一但關於航運權的談判破裂,華東政府將會禁止這兩家公司的船隻通行自己管轄的水域,到時候希望英國政府不要來交涉。
金璋收到警告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反饋給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而竇納樂接到這個信息之後,又趕忙派人瞭解詳情,而很快就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了,無非就是太古、怡和兩家輪船公司不希望再進來一個競爭對手,於是聯合輪船招商局,想把海外華人擠出航運業。而正好這時太古、怡和也向英國公使館提出求助,希望政府能出面向海外華人施加壓力
當然太古、怡和的想法、做法竇納樂都能理解,因爲在其他地方,英國的公司也是這樣做的,所謂公平競爭,不過是建立在對等的實力基礎上,但現在英國政府恐怕很難給予這兩家公司以支持,首先是在海外華人那裡,英國政府的面子還沒有那麼大,海外華人可不是清廷,說幾句硬話就能把他們嚇住,而且英國政府還需要海外華人的配合,遏制俄國的擴張,於是竇納樂才向太古、怡和轉達自己的意見,實際就是希望太古、怡和能夠放棄一些利益,和海外華人談成航運權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