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

bookmark

隨後袁世凱又拿出來早已準備好的禮物送給王勝等人,而且袁世凱拿出來的都不是一般的東西,送給王勝的是一尊玉製的諸葛亮雕像,玉質光澤溫潤,雕功精細,顯然是極爲難得的珍寶;送給高珺的是一套銀製的首飾,做工精美不說,還鑲嵌不少瑪瑙、寶石;而送給張明德的,是一把製做極爲精細的軍刀。

這三份禮物不僅價值不菲,無論是那件市場價值都不會低於5千兩白銀,而且十分貼切,符合每個人的身份,由其是送給高珺的一套首飾,顯然完全就是有針對準備的,也說明袁世凱的這次青島之行,確實是花費了一番心思。

王勝等人自然是拒絕接受袁世凱的禮物,雖然袁世凱有些意外,但仍然還是極力的說服他們收下,並且再三表示自己送出這些禮物決無其他意思,只是希望能和王勝等人交個朋友,而朋友之間禮尚往來是常有的事情,以後大家還有機會共事,結果王勝等人再三推託,最終還是沒有推辭過去,於是都收下了袁世凱送出的禮物。

袁世凱的心裡暗喜,看來海外華人也是吃這一套的,那就好辦了。那知王勝等人收下了禮物之後,居然拿出一張單據,讓袁世凱簽字,證明這些禮物是袁世凱送的,說是好作爲備案保存。

原來執委會也考慮到,在對外、也包括對清廷的官員交往應酬中,難免會有一些貴重物品的迎來送往,那怕是在舊時空裡,中國也都是一個人情的社會,何況是在這個時代,有時如果堅辭不受,往往不容易把事情辦好,因此執委會做出規定,凡事收下的禮物均要在10天向行政辦公室備案,並說明收禮的理由,並由行政辦公室進行評估處理,這樣就可以不做爲受賄處理。但這個制度只限於對外、包括對清廷的關係中,在穿越集團的內部絕對禁止公職人員收受其他穿越者,以及本土人員的禮物,而且如果收取禮物在規定時間內不備案,則無論禮物的價值高低,均作爲受賄處理。

而行政辦公室對禮物作出評估之後,一般會有三種處理方式,如果禮物的價值並不算太高,而收禮的理由較爲充足,則仍可以歸收禮者所有;如果禮物的價值較高,而且收禮的理由並不充足,收禮者則需支付一定的費用,獲得禮物的所有權,當然支付的費用要比禮物的實際價值底一些,如果收禮者放棄禮物的所有權,也可以獲得一定費用的補償,禮物進行拍買或出售;而如是收授禮物的價值極高,已達到國寶、文物級別,則收爲國庫所有,而收禮者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並且爲了顯示評估的公平、公證,所以收禮人的姓名,備案的禮物、及處理方式的檔案全部公開,所有穿越者均可以隨時,隨意的進行查閱,如有疑意也可以提出申訴。

雖然這個制度被不少穿越者稱爲“收禮制定化”、“合法收賄”或是“奉旨收賄”等等,但卻得到大部份行政官員的贊同。其實執委會制定這樣的制度,主要還是考慮到人性的弱點,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與其一味靠強調空泛的道德去強堵,到不出進行合理的疏導,讓主動備案的收禮者獲得一定的補償,儘管這並不符合中國傳統的道德模範,但在現代社會中,卻是很正常的事情。

聽了王勝的解釋之後,袁世凱也怔了好半天,海外華人的制度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雖然說和中國的傳統道德模式絕對不符,但細仔一想,也並不無道理,說白了如果是真要按照中國的傳統道德模式行爲,幾乎沒有人做得到,到時候肯定是說一套做一套,而海外華人的這個制度雖然看似歪門邪道,但也不乏有幾分真小人的直率,因此也只好苦笑了一聲,提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袁世凱一行人馬在高密縣裡住了一夜,然後繼續向青島行進,而張明德也派出一個營隨行護送,當然實際是監視袁世凱軍一行的行動。雖然這一次袁世凱帶來的軍隊並不多,但也不能放任他們在穿越集團控制的地域內不管。而袁世凱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並沒有異議。

在沿途上袁世凱也留心觀察各地方的氣向,袁世凱是行伍出伍,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但巡撫是地方財政軍一把抓的大員,因此在山東上任之後,袁世凱到也積累了一些地方治理的經驗,於是也將這裡和自己治下的地方進行了一番對比。

這時穿越集團正在高密、膠州、即墨三縣大規模進行土地改革,不少村子正在進行分地,袁世凱曾駐足在一個村子裡停留了兩個多小時,親眼觀海外華人到底是怎麼給農民分地的,也看到了分到土地的農民是何等樣欣喜的表情,而在己經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村子,袁世凱看到的是農民的精神面貌呈現出了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在田地間時時都能聽到歡聲笑語,而在自己的治下,袁世凱看到的農民卻都是一付麻木、呆滯、對什麼事物都莫不關心的樣子,確實是大不相同。

而更讓袁世凱感覺到意外的是,人民軍和老百姓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原來袁世凱訓練北洋新軍是極重視軍紀的,絕不允許軍隊撓民,在小站練兵的時候,每天新軍隊伍都會經過一個小張莊赴教場訓練,秋日稻穀上場時,路邊到處脫粒揚場,新軍訓練的隊伍,從飛揚的稻穀中經過,卻不準影響農民幹活。袁世凱也常以此爲傲,認爲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

但人民軍卻讓袁世凱見識到還有這樣一種軍隊,因爲在田間地頭的老百姓見人民軍到來,根本不會感到恐懼,甚致還有不少人向他們打招呼,問他們從那裡來,甚致還十分熱情的問他們口渴不渴,要不要喝,彷彿鄉里鄉親一樣,本來袁世凱感覺到十分奇怪,不過一次看到幾名人民軍的士兵幫助沿途的一個村子農民推車,挑擔,而在中午野營的時候,人民軍的士兵會幫附近的居民挑水、劈柴。有的軍官還會給小孩孑們幾塊饅頭面餅,袁世凱才明白是爲什麼,也不得不承認,海外華人確實會收買人心。

本來袁世凱在濟南着到海外華人強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心裡還頗不以爲然,他當然知道海外華人這樣做是收買民心之舉,但卻把鄉賢士紳都給得罪光了。雖然中國曆代都主張以民爲本,但歷代的統治基礎實際都是士大夫而不是普通民衆,所謂“與士大夫同治天下而非與百姓同治天下”,因此海外華人把士大夫都得罪光了,統治還能穩得了嗎?

但沿途看到的這些景像卻讓袁世凱的信心發生了動搖,因爲他也知道,軍隊出自於百姓,而看到海外華人治下的軍民融洽關糸,袁世凱毫不懷疑只要海外華人一聲令下,會有大量的百姓會自願加入到人民軍中,看來海外華人的這一套東西,到是真有一些效果,不可小視啊。

而袁世凱再想得深一些,海外華人迴歸中華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不僅建立起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還在謀求割據山東之地,無論他們的手段是蠱動人心也好,是收買民心也好,看來效果確實不錯,那麼假以時日,等到海外華人在山東地區立足漸穩,財足軍強,那麼他們還會繼續屈從於朝廷之下嗎?而到那個時候,朝廷又有什麼手段來抵禦海外華人呢?而在那個時候,自己又應該怎麼選擇呢?

想到這裡,袁世凱也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來,憑心而論,這個時候的袁世凱雖然野心勃勃,但也只限於人臣的範圍以內,他對清廷還是忠心耿耿的,絕對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因此搖了搖頭,不敢再想下去了。

這時身邊的唐紹儀看到了袁世凱的異動,道:“大人在想些什麼?”

袁世凱看了他一眼,才道:“沿路所見,少川以爲海外華人的氣像如何?”

唐紹儀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海外華人能在短時間內,將高密、膠州之地治理如此,也算不易,只是強收地主之田,奪私人之財,並非善政,亦非正道,我恐海外華人之敗亡,亦在於此。”

這時蔡紹基也插言道:“雖說耕者有其田,爲歷代聖王所求,故此海外華人的施政看似仁政,實爲邪道,仍是捨本而取末,我素聞海外華人久居海外,其法律制度與西洋諸國相似,但西洋諸國,皆重視民衆之私有產財,償有私有之財神聖不可侵之說,自古未有奪天下地主之地而爲我所有者,今日看來,海外華人所行的不過還是長毛的【天朝田畝制度】那套歪理斜說,因此我看其興也忽焉,而其亡也勃焉。”

唐紹儀、蔡紹基都是留*童,接受的也都美國的那一套民主政治制度,“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理論,因此對穿越者推行的土地改革制度十分不以爲然,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好評價。

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一四六章 北倉之戰(五)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二十章 投降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三十章 出兵(三)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