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

慈禧又道:“皇上,你看由他們去天津可行嗎?”

光緒道:“太后定的人選,自是萬無一失。”

正如慈禧所判斷的,光緒確實是打了藉助海外華人,來對抗慈禧的想法,當然現在的光緒確實不在是甲午、戊戌時那個盲目衝動的年輕人,經歷了近兩年的幽禁生涯,還有庚子國變的顛沛流離之後,光緒確實是成熟了不少,對世事大局也更清醒,他當然知道海外華人是不可能真的忠***,但對光緒來說,也並無所謂,畢竟自己這個傀儡皇帝當得也沒意思,不如奮起一搏、拼個魚死網破,當初光緒向慈禧要求回北京與各國談判,也確實存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打算,那怕就是被八國聯軍殺了,也算是君王死社稷,總也好過這樣不死不活。

而且從海外華人的言論來看,曾多次提及要求清廷變法革新,這到是和光緒的想法一致,經歷過了戊戌變法之後,光緒對世界各國的政治體制也有了一些瞭解,知道現在世界各國的國體有兩種,一是君主立憲制,二是共和制;海外華人行的介紹小冊子光緒也看過,知道海外華人過去在海島上實行的是共和體制,也就是美、法等國那種不設皇帝,只設總統,而且總統設限期,這麼看來他們想篡位的可能性並不大,而光緒自己則贊同推行憲政,這個主張應該會得到海外華人的支持,這也是光緒心裡最大的底氣,也算準了慈禧不懂這一套。

對慈禧定下的人選,光緒並沒有異議,雖然他們都是慈禧的人,趙舒翹自不必說,而對慶親王,光緒更是再熟悉不過,在宮裡閒暇無事的時候,慶親王的福晉常宮來降慈禧打牌遣消,每次都會帶一隻木箱,裡面滿滿裝着全是白花花的銀孑,而每次離開時,箱子都空着。據說有一次慶親王福晉回去時,還帶了小半箱銀子,結果被慶親王大罵了一整天。

在戊戌變法之前,光緒還有個帝黨的班底,而在戊戌政變之後,帝黨也徹底作鳥獸散,雖然在戊戌政變之後,有不少大臣反對慈禧廢除光緒,但這只是出於對大局的考慮,並不表示他們都支持光緒,因此派誰去天津招撫海外華人都一樣,只要是把海外華人招到西安來,自己當面表示願意支持變法革新,推行憲政,相信一定能得到海外華人的支持。

太后親自點的人選,皇帝也沒有意見,自然就這樣確定下來了。而且出動一位親王,一位軍機大臣,也算是夠份量了,這時載漪出列道:“太后,慶親王仍是軍機領班,關係重大,不可輕易離開西安,臣不材願領旨去天津招撫海外華人。”

慈禧猛一睜眼,雙目中閃過一道寒光,冷哼了一聲,道:“你去湊什麼熱鬧,就在西安老實的呆着,就這麼定了。”

載漪的心裡一凜,低下頭去,不敢再說什麼?

慈禧當然知道載漪是什麼想法,其實和光緒的打算差不多,無非就是希望海外華人能夠支持大阿哥,說不定還會許給海外華人一些什麼條件。其實慈禧對大阿哥不滿,有很大一部份原因出在載漪身上,本來載漪只是清廷的一個普通王爺,和其他皇室成員並沒有兩樣,但兒子被立爲大阿哥之後,讓他們父子看到了取得大清最高權力的希望,但他們父子有限的政治頭腦,令他們在這個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相反做出一亗近似於瘋狂的事情。

就在慈禧向各國宣戰之後,大阿哥就公然在皇宮裡把皇帝稱爲鬼子徒弟,而載漪更是帶着一批義和團闖進宮裡來,說是“尋找二毛子”,並說皇帝是洋人鬼子的朋友,義和團們要“殺鬼子徒弟”。這還了得嗎?今天載漪敢帶人進宮來殺皇帝,明天豈不是就要算計自己了?因此慈禧當場勃然大怒,先下令將闖入皇宮的義和團員全部斬,罰端郡王一年的俸祿,將大阿哥抽2o鞭子,以示懲罰,並且當場嚴厲的申訴載漪:“你自己覺得是皇帝了嗎?你以爲當國事混亂的時候,就可以隨便胡鬧了嗎?我能立你的兒子爲大阿哥,就能立刻廢了他!”從那以後,這對父孑纔算是老實了不少。

不過慈禧到底還是沒有廢了大阿哥,別看慈禧說得輕巧,可以立就可以廢,但廢立太子這樣的事件,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是能隨便做的,不僅不能隨便立,也不能隨便廢,何況大阿哥是慈禧一手策立的,又被慈禧一手廢除,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而且當初立大阿哥,就是打算隨時用他來取代光緒,現在把大阿哥廢了,這不是等於坐實了光緒的位置嗎?因此,儘管慈禧並沒有廢了大阿哥,但卻對載漪父子進行嚴格的約束,這次自然不會讓載漪去天津招撫海外華人。

其實按說最適合去天津的人選擇是榮祿,雖然他是軍機處排名第二的軍機大臣,但慶親王實際上並不管事,因此真正掌管軍機處大權的就是榮祿,而且又手握軍權,並深通官場的權術規則,同時還是慈禧最信任的大臣,兩人的關係近密到幾乎可以隨意開玩笑的地步。

在戊戌政變之後,所有的人都對“康黨”忌諱莫深,但只有榮祿和李鴻章兩個人敢在慈禧面前自稱“康黨”。所不同的是,李鴻章是在出任兩廣總督之前,晉見慈禧謝恩,當時有人彈劾李鴻章是康有爲的同黨,而李鴻章的回覆是:“若舊法能強國,吾國早已強矣。即變法則爲康黨,臣罪無可逃,臣實是康黨。”後來李鴻章到廣州上任,朝廷要求嚴拿康黨時,李鴻章再出驚人之言:“朝廷意抓康黨,爾等無需怕,吾即是康黨!”

而榮祿則是拿這個話題在慈禧面前開玩笑。榮祿說:老佛爺,奴才可是個康黨!慈禧就說:不錯。可康有爲是個奸臣,竟然辜負了你提拔他的好意,想讓那個袁世凱殺了你!說完兩個人都笑。這也表明,李鴻章是在慈禧面前倚老賣老,而榮祿則是和慈祿關係更爲親密。因此如果是榮祿去天津,正好可以和海外華人商量那些不好明說,但又是慈禧最關心的話題。

不過現在慈禧並不是在北京而是在西安,雖然不能說是身處險地,但肯定是不如在北京安全,在慈禧剛到西安的時候,時值陝西大旱。得知太后和皇帝居住在西安之後,紛紛向西安聚集,最多的時候多達2o餘萬人,每天的哭喊聲來城裡巡撫院子裡都聽得見。儘管有大量官兵將巡撫院子圍了個鐵桶一般,但慈禧還是覺得心驚膽戰,好在是各地的供米6續都送到西安,因此慈禧才下令在西安城關設立粥廠救濟饑民,並修建暖廠讓災民過冬,一直新年之後,一場大雪緩解了旱情,災民才6續散去。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自然不敢讓榮祿離開西安,而王文韶的年紀又大,經不得長途跋涉,而載漪又靠不住,只能讓趙舒翹陪慶親王跑這一趟。而趙舒翹在戊戌年間就堅定的站在慈禧一邊,雖然在上回考察義和團時涮了慈禧一把,但慈禧知道這也不能全怪趙舒翹,因此趙舒翹還是信得過的。

確定好了出使天津的人選以後,光緒又囑咐兩位欽差,這次去天津一定要對海外華人好言嘉獎,以示朝廷恩澤,不可妄自尊大,傷忠義志士之心。而慈禧也拔出不少的珍寶財物,還有2o萬兩白銀,作爲賞賜海外華人,以及勞軍之物。

雖然西安的生活條件差了一點,但各省的官員們還算有些良心,送來了不少供品,因此現在淸廷在西安還有一些底子,也能拿出一些像樣的賞賜,不至於損了天朝上國的面子。

而在最後,慈禧以光緒的名議下詔,以李鴻章爲國事操勞,多有辛苦,且幹練能事,特封李鴻章“軍機處大臣上行走”。這也就是對李鴻章的獎勵。

慈禧十分清楚李鴻章想要什麼?儘管李鴻章是請廷唯一一個未入軍機而有中堂之稱的大臣,但沒有真正入軍機,讓李中堂名副其實,仍然是李鴻章最大的缺陷,在這個時候,慈禧自然是懂得投其所好,而且現在李鴻章己經恢復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職務,儘管現在都是虛職,但除了軍機大臣之外,己沒有再高的職位了。

“軍機處大臣上行走”是所有軍機大臣的正式名稱,從軍機處這個機構成立到現在,己有15o餘年,由當初一個臨時機構成了常設機構,並取代內閣成爲清廷的最高權力中樞,己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雖然從名議上說,所有的軍機大臣都是平級,但在軍機處內部,實際是有嚴格的排列順序,標誌着各位軍機大匠權力的大小和地位的尊卑。如每次上朝或到軍機處理事,領班軍機大臣肯定是走在最前面的一個,而且手裡拿着當天需要處理的重要的奏章和批件,而走在最後面的一位軍機大臣,在領班軍機大臣快要走到門口的時候,需要以最敏捷的度跑上幾步,爲各位大臣掀起門簾,因此排名最後的那位軍機大臣,又叫做“挑簾子軍機”。

以李鴻章的資勵,肯定不會是“挑簾子軍機”,當然也不會是領班軍機,而目前排名第二的軍機大臣是榮祿,作爲滿族軍機大臣,又是慈禧信任的大臣,他的地位幾乎是不可動搖,而除此之外就應該輪到李鴻章。現在軍機處排名第三的王文韶,人稱“油浸枇杷核——滑頭滑腦”,他辦事的惟一原則是“多磕頭,少說話”。這樣的人當然不能和李鴻章相比,因此一但李鴻章進了軍機處,起碼是排位第三。

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二九零章 漁人行動(二)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一)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四章 會議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九十三章 天津戰役(六)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五十五章 上海新區(八)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十九章 自沉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