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海紅旗16

巖崎達人苦笑了一聲,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不過在決定放棄明石號的時候,巖崎達人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因爲現在秋津洲號的航速要比須磨號慢了差不多快有兩節,因此如果對方追上了明石號還不肯罷手,或是分出一艘軍艦來追趕秋津洲號、須磨號,那麼就只能再犧牲掉秋津洲號了,畢竟在秋津洲號和須磨號之間,顯然是速度更快的須磨號逃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現在須磨號己經超出了秋津洲號大約五百多米的位置。

於是巖崎達人十分平靜的扶了扶自己的軍帽,對副官道:“向須磨號發旗語,讓他們全速前進,不要管我們,到了大沽口之後,立刻把今天的戰況回報給國內,這一至關重要。”頓了一頓,巖崎達人沉聲道:“轉向90度,迎戰敵艦,

傳令兵立刻向信號下令,讓旗手給須磨號發令,而巖崎達人深吸了一口氣,看了看指揮室的其他日本軍官,道:“各位,大家就準備爲天皇陛下盡忠吧。”着,巖崎達人高舉雙臂,大呼道:“天皇陛下,萬歲。”

指揮室裡的其他日本官兵也都紛紛舉起雙臂,一起高呼:“天皇陛下,萬歲。”

雖然這個時代的日本還沒有到發動侵華戰爭時那樣全面軍國主義化,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已經十分濃烈了,由其是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清廷,更是讓日本國民的信心膨脹,而在甲午戰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的日本海軍更是充滿了好戰的狂熱情緒,爲日本建功立業,開拓疆土,爲天皇盡忠,那怕是玉碎也在所不惜的思想在海軍當中,頗爲流行。因此儘管指揮室裡的日本官兵都知道,巖崎達人決定犧牲秋津洲號,以確保須磨號能夠逃回到大沽口去,誰都知道調頭與敵艦作戰必死,但巖崎達人帶頭高呼“天皇萬歲”,成功的激發起了官兵們殉道般的狂熱情緒,每個人都充滿了鬥志,炮手就位,舵手操舵轉向,就連巖崎達人也走出了有裝甲保護的指揮室,來到露天艦橋上,指揮作戰。

在露天艦橋上指揮戰鬥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雖然有視野開闊的有利條件,但卻沒有一保護設施,一但指揮官發生意外,將會導致全艦的指揮混亂,影響士氣,在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就是在露天艦橋上指揮戰鬥,結果日艦炮彈擊中打碎艦橋甲板,丁汝昌左腿及腳爲鐵木擊傷,右臉、頭頸部及右臂被火焰灼傷。儘管在戰鬥中丁汝昌一直堅守在甲板上,但己無法指揮全軍作戰了,在隨後的戰鬥中,北洋水師就是在無統一指揮下進行戰鬥,這也是大東溝一戰北洋水師敗陣的原因之一。

雖然有關於丁汝昌開戰受傷還有另一種法:是由於艦橋年久失修,被定遠艦的火炮發射時的後座力震塌,無論是那一種,都明在沒有保護的露天艦橋上指揮戰鬥,顯然是太危險了,因此在甲午戰爭以後,各國海軍都規定艦長必須在指揮室裡指揮戰鬥。同時在後期設計的軍艦中,都設計了有裝甲保護,儘可能滿足視野的指揮室。

而現在巖崎達人來到艦橋上指揮作戰,顯示出他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同樣也是激勵全艦官兵的士氣。

秋津洲號的艦體緩緩的轉向,而剛剛登上艦橋的巖崎達人還有隨行的其他日本官兵們卻都看到了令自己畢生難忘的一幕。

雖然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這一戰中陣亡,但還是有少數人存活了下來,當時在秋津洲號上服役的瞭望長少尉野東三郎在其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當時我們都己經抱定了全艦玉碎的決心,也要阻止岳陽艦追上須磨號,當艦長登上艦橋的時候,岳陽艦距離我們只有五千多米,那一天的天氣很好,因此我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在岳陽艦的前甲板上,忽然冒出了大量的濃煙,一開始我還以爲是岳陽艦上突然失火了,但接下來我看見一個椎形前端,長圓柱一樣的東西從岳陽艦的前甲板下升起出來,看起來有一些像炮彈,但比正常的炮彈要長得多,而且全部升起來之後,未端還冒出很長的橘黃色火焰,一直飛昇上天空,然後呈拋物線運行,從我們的頭上飛了過去,擊中了在我們前面的須磨號,看起來有些像焰火中的沖天炮一樣。當時我們這些在甲板上、艦橋上的人都看呆了,以至於須磨號被擊中發出的巨大的爆炸聲都像沒有聽到一樣,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武器,炮彈竟然可以不從炮膛中打出來,而且尾部還噴着火焰。雖然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話,但每一個人都意識到,這樣的對手實在太可怕了,根本不是我們能夠戰勝的。”

野東三郎只是如實的記錄下自己看到的一切,但他卻沒有想到,在若干年之後,自己的日記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被公佈,成爲研究者們研究穿越艦隊的歷史中,一份相當重要的材料,爲稱爲【野日記】,研究【野日記】,甚致發展成爲一門學問。

當然野東三郎的日記同樣也是充滿爭議的,許多反對者們都認爲野東三郎的日記不實,懷疑是後人僞造,或者是認爲當時在激烈的戰鬥中,導致野東三郎看錯了,因爲按照野東三郎的記錄,這種武器就是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時候的導彈。

而被掩蓋的事實就是,岳陽艦發射了一枚海紅旗16導彈,擊沉了須磨號。

雖然王海龍決定,讓襄陽艦留下來對付明石號,而岳陽艦繞道繼續追擊秋津洲號、須磨號。但王海龍也考慮到,對方的航速雖然不及自己,但卻有兩艘軍艦,而自己只有一艘,如果對方的兩艘軍艦分頭逃跑,或者是再犧牲一艘軍艦來保全另一艘,那就有些麻煩了,岳陽艦還做不到先擊沉一艘日艦,然後再去追趕另一艦日艦。於是王海龍請示了司令部之後,終於得到了批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導彈。

得到了司令部的綬權,岳陽艦上的官兵們自然都興奮不己,因爲這纔是岳陽艦的作戰方式,只用火炮算什麼?只是岳陽艦的指揮部要決定,到底使用什麼導彈。

岳陽艦、襄陽艦都是裝配了兩種導彈: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其中兩艦裝配的反艦導彈相同,都是兩座四聯裝斜臂發射的鷹擊8輕型反艦導彈。而防空導彈纔是兩艦除了雷達、電子系統之外,最大的差別。

襄陽艦裝配的是一座八聯裝的海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採用斜臂發射,導彈全長米,彈徑156毫米,翼展0.55米,全量84.5公斤,戰鬥部重14公斤,最大射程1千米,最大作戰高度6000米,具有攔截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最大速度.6馬赫。只俱備防空能力。

而岳陽艦裝配的側是三十二枚海紅旗16中程防空導彈,採用最先進的垂直髮射方式,導彈全長5.5米,彈徑0.4米,全重0.7噸,戰鬥部重65千克,最大射程40千米,最大作戰高度5千米,同樣具有攔截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最大速度4.5馬赫,並且俱備區域防空能力。

一艘像岳陽艦這樣的軍艦,可以對直徑60公里範圍進行監控,能夠在直徑50公里範圍內進行防空保護。再加上反潛能力和雷達、電子系統的優勢,因此綜合作戰能力遠遠超出了襄陽艦,當然是除了艦炮之外。

能夠使用導彈作戰,自然是首選用鷹擊8,因爲鷹擊8本身就是反艦導彈,而且戰鬥部也遠大於海紅旗16,精度高,威力大。

但王海龍和岳陽艦上的指揮人員進行了簡單的商議之後認爲,先前司令部考慮並不是沒有道理,穿越艦隊的火炮威力嚴重不足,加上軍艦自身的防護力頗弱,因此在這個時代作戰,主要還是依靠導彈,不過整個穿越艦隊攜帶的導彈有限,遠遠少於炮彈,而反艦導彈就更少,只有岳陽艦、三亞艦、襄陽艦、懷化艦各配八枚鷹擊8反艦導彈,打須磨號這樣的艦,使用鷹擊8確實有些不划算。

而穿越艦隊中的防空導彈數量相對就要多一些,以海紅旗16爲例,岳陽艦、三亞艦、昆明艦各備三十二發,因此還是使用海紅旗16更好一些,鷹擊8還是留着打價值更大的目標。另外使用海紅旗16,也帶有相當的試驗性質,如果防空導彈能有效的打擊這個時代的艦船,那麼穿越艦隊的選擇餘地也就大多了,因爲昆明艦上還裝配了三十二枚威力更加強大的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

雖然海紅旗16是防空導彈,但俱備攔截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因此實際也能夠用來攻擊海面的非導彈目標,簡單來就是把一艘軍艦當掠海飛行的導彈來打就行了。而且考慮到這個時代的電子對抗和干擾能力基本爲零,因此使用海紅旗16來攻擊須磨號,完全綽綽有餘。

不過岳陽艦的指揮部也做了兩手準備,如果用一枚海紅旗16還不足以擊沉須磨號,那麼再用一枚,而如果海紅旗16沒能擊中須磨號,就只能使用鷹擊8了。

果然,海紅旗16導彈發射之後,從空中劃過了一道巨大的拋物線,躍過秋津洲號的頭,從空中落下,準確無誤的擊中了須磨號。

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二六三章 反撲(三)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