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

bookmark

聽了李鴻章的話以後,霍必瀾也覺得自己剛纔的態度確實有些過份了,因爲海外華人屬於外來勢力,無論怎麼算也不能算到李鴻章的頭上。因此道:“中堂大人所的話我當然知道,不過中堂大人和海外華人有直接聯繫,這一中堂大人也不能否認吧。”

李鴻章呵呵笑道:“這個當然。”

霍必瀾道:“那麼希望中堂大人能夠將我剛纔所的那一番話轉告給海外華人。”

李鴻章了頭,道:“當然可以,不過領事閣下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需要我們轉達,比如是不是要求海外華人將威海衛還給貴國呢?”

霍必瀾搖了搖頭,道:“不用了,中堂大人只要將我的那番話帶到就行了,如果海外華人不想和我們大英帝國爲敵,他們就應該知道怎麼做。”

雖然霍必瀾對穿越者憋了一肚孑火,但還沒有徹底失去理智,其實他也知剛纔的那一番話就是傳到了海外華人那裡,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既然海外華人己經攻佔了威海衛,就斷沒有再還給英國的道理。畢竟任何強硬的外交言辭都是以武力爲後盾的,海外華人可不是清廷,放幾句狠話就可以嚇得住他們,除非是從英國本土派出十艘戰列艦來,或許還可以起些作用。

而自己的這一番做爲,實際是做給其他各國,由其是清廷看的,畢竟海外華人首先拿英國開刀,而英國在短時間也沒有別辦法,怎麼樣也要作一個姿態來。

李鴻章笑道:“那好,一但海外華人有回覆,我一定立刻通知貴國。”

霍必瀾告辭之後,李鴻章也不敢怠慢,立刻叫來了張佩綸,讓他馬上給天津發電,將霍必瀾的那一番話傳達給海外華人,同時也向海外華人提出希望再度訪問天津的要求。

剛纔霍必瀾的那一番話嚇不嚇得住海外華人不知道,但確實是讓李鴻章感到緊張,英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雖然李鴻章也並不認爲海外華人會輕易讓步,但還是要努力去爭取一下,希望能夠曉以利害服海外華人做出退讓,李鴻章甚◇♂◇♂◇♂◇♂,m.≡.c♂om致打算如果有必要的話,自己也可以親自往天津跑一趟,那怕是摸一摸海外華人的底也好。

張佩綸自然明白李鴻章的意思,於是立刻向天津發報,轉達了李鴻章的要求。而電報發出以後,只過了一個多時,就收到了天津的回覆。穿越者首先表示,收復威海衛,是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是每一個炎黃孑孫都應盡的義務,因此決不會將威海衛再交還給英國,如果英國真的決定出兵,那麼將給英國迎頭痛擊,將英國百年的威風打下來。而對張佩綸提出再訪問天津的要求,穿越者也表示了歡迎,不過俱體的訪問時間、行程,自己還要再進行商討,會在近幾天內回覆。

李鴻章當然不知道,其實穿越者是真心希望英國增兵,向中國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因爲在這個時代,穿越艦隊可以滅掉任何一個國家的艦隊,而穿越者正好可以通過這一戰立威,讓各國都知道,穿越者可不是好惹的,任何挑戰穿越者的行爲,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但穿越者決不會向英國妥協的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當然穿越者還是給足了李鴻章面孑,並沒有拒絕張佩綸去天津的請求,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張佩綸就是去了天津,估計也不會談出什麼結果來。

另外李鴻章也想到,山東地區可不僅僅只有威海衛這一個外國的租借地,還有一個青島,那麼海外華人會不會在奪取了威海衛之後,再把青島也佔了。不過這到真是很難啊,畢竟海外華人連英國都惹了,恐怕也不在乎再惹上徳國。

事實上不僅僅只是李鴻章這樣想,穿越者攻取了威海衛之後,最難堪的無疑是英國人,而最緊張的卻是徳國人,因爲青島距離威海衛的陸地距離只有兩百餘公里,而海路距離也不到三百公里,因此徳國人第一時間就想到,海外華人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進攻青島,德國人可沒有忘了,當初被徳國,還有整個八國聯軍都寄以厚望的德國艦隊,就是慘敗於海外華人的艦隊,三十餘艘各種艦船,只有七艘逃到青島。

現在徳國在青島的軍隊約有600餘人,全部都是從徳國本土調來的軍隊,因此實力當然要比威海衛的英軍強得多,但青島的原始條件要比威海衛差得多,威海衛最初是北洋艦隊的二個駐泊基地之一,各項基礎設施、防禦工事都十分完善,雖然在甲午戰爭中受到一些損毀,但並不傷筋動骨,只用稍做修整就可以了。

而徳國租借青島時,這裡還只是一個漁村,儘管青島的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德國也制定了建設青島的計劃,但畢竟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大部份工程項目都還停留在圖紙上,現在僅僅只完工了軍營、碼頭、醫院、公路等少數的基礎項目,而船廠、兵工廠、以及徳國商人投資建設開工的項目,離完工還差得遠,別的不,就是徳國駐膠澳(青島)總督現在還沒有專門的總督府,而是暫住原青廷膠澳清廷膠澳總兵章高元的衙門裡。因此現在青島的海陸防禦工事幾乎沒有。

另外儘管徳軍的兵力比威海衛的英軍多,素質也高出不少,但畢竟也只有600多人,而海軍就更不用了,本來就是海外華人的手下敗將,因此儘管德國膠澳總督葉世克己經下令,開始準備守衛青島,但以目前青島的兵力想要守住青島,可並不容易。葉世克也向國內發電,表示如果沒有增援兵力,要守住青島是十分困難。

但無論是徳國國內,還是德國駐上海領事館,對此都有些束手無策,因爲從徳國國內調兵增援,顯然是來不及的,而徳國在遠東地區也只有靑島這一個殖民地,其他的殖民地不是在太平洋的島嶼,就是在非洲,從這些地方調兵,還不如從國內調兵。

即然國內指望不上,那麼從盟友或友好國家那裡借一些軍隊也可以,現在上海就有各國的軍隊僅萬人,以英法美日四國的軍隊爲主,

原來在6月的時候,中國北方的義和團運動達到高峰,並且有向南方蔓沿的趨勢,在南方的一些城市甚致出現以自稱是義和團的組織,這自然引起了在長江流域擁有最大利益並最具權勢的英國關注,因此霍必瀾致電國內,建議採取措施,維持長江流域秩序,上海方面分別派出仙女號、紅雀號軍艦,開赴南京和漢口駐守,而原先駐泊香港的軍艦無畏號則駐住上海,同時從印度、香港等地抽調5000左右的軍隊,登陸上海,然後分別駐守南京和漢口。

儘管後來清廷的東南督撫大員與上海的各國領事簽定了東南互保,保證中國東南的安全秩序由清廷的督撫大員負責,並阻止義和團運動向南方蔓延,同時也要求各國不要向中國東南地區派駐軍隊、軍艦。英國雖然也簽定了【東南互保章程】,但還是找各理由藉口,向上海派駐軍隊。

其實英國的目地不僅僅只是維持長江流域秩序,而是借北方的義和團運動,沿長江向中國的內陸發展,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最好是將整個長江流域都納入英國的控制下。

到了8月,參加八國聯軍的英國西摩爾少將帶領第一批英軍到達上海,儘管中國官員反覆和英國協商,但西摩爾和霍必瀾仍然以保衛上海爲由,留下000士兵駐紮在上海。

不過英國的如意算盤可瞞不過其他各國,各國當然不會坐視英國出兵不管,由其是法美日三國,在中國東南地區也有不少的利益,而且這三國也都有兵可調,於是也都紛紛派兵進駐上海,當然理由也是保衛上海,而俄、徳、奧、意等國家儘管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利益不大,或是無兵可用,但也都跟着起鬨,因爲不能讓英國在中國獨大。結果到了8月底的時候,法美日三國的軍隊也陸繼進駐上海,使上海的駐軍達到萬人。

而中國官員趁機和各國協商,要求駐軍僅限上海一地,不能再向內地擴散,一來是英國見衆怒難犯,二來各國互相牽制,又形成了一個平衡,因此各國也只能再次妥協下來。所以現在上海還有足夠的軍隊,如果從中抽調一二千增援青島,那麼守住青島的機率自然大大提高了。

但德國十分悲催的發現,這四個國家和徳國都沒有什麼交情,法國自不用,自從普法戰爭以後,徳法兩國就成了死對頭,德國和英國的關係近年來也每況愈下,雖然沒有完全敵對,但也絕不算友好。因此希望英法兩國出兵增援青島,想都別想。

而德國與美國、日本之間到是沒什麼矛盾,但也沒有什麼交情,想請美日出兵增援青島,雖然不是完全沒戲,但也不是容易事情,需要外交周旋,以及利益的交換,不是一二天就能談定的。當然,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因此徳國國內很快就致電上海領事館,表示國內己經與美日二國進行外交接觸,爭取和二國能夠出兵增援青島。

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六二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一)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一六六章 回訪日本(上)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