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

bookmark

宮本直拓連連搖頭,道:“現在清國己是冢中枯骨,外表雖然架子還不小,但實際己是搖搖欲墜,一推即倒,根居我們的情報人員得到的消息,英法等國己經在扶植袁世凱在南方割據,可見英法等國也不看好清國,而清國的西太后、皇帝正在經營太原、西安,只等華東**出兵便準備逃跑,一國之主尚且如此,清國又怎能被寄於重望呢?”

伊藤博文沉默了一會,道:“英法等國扶植袁世凱在南方割據,袁世凱其人頗有梟雄之資,又有英法等國的扶植,在南方也未必不能開創一番基業來,既然不能和清國聯合,那麼和袁世凱聯合對抗華東**,又當如何呢?”

宮本直拓仍然搖頭,道:“袁世凱確實有些能力,也能算一代梟雄,奈何對手是海外華人,恐怕也難以施展。而且留給袁世凱的時間也不多,華東**最遲明年就會對清廷用兵,先北後南,拿下中國北方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的消化,但這個過程不會超過5年,因此留給袁世凱整合南方的時間最多隻有5年,儘管袁世凱有英法等國的扶植,但想在5年時間內,整合好中國南方,達到能和己統一中國北方的華東**抗衡,我看這個難度不小啊。”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聲,道:“照你的說法,日本除了向華東**妥協之外,就再沒有其他的辦了嗎?”

宮本直拓點了點頭,道:“國家之爭,仍是利益之爭,而不是意氣用事,英法兩法相鬥百餘年,可以說是深仇大恨,但爲了遏制德國,兩國也可以冰釋前嫌,攜手合作,日本爲什麼就不能暫時放下對華東**的仇恨,而先與華東**和解呢!在我看來,和華東**和解,對日本有三大利處,第一,日本暫時可以不用面對戰爭的威脅,可以減少軍費開支,將大部份資金用於發展經濟,早日恢復日本的元氣;第二,英法美等諸國要利用日本牽制華東**,就必須給日本更大的利益;第三,日本可以重新獲得中國的資源、市場,這也有助於日本恢復經濟。”

聽完了宮本直拓的這番話後,伊藤博文又沉思起來,宮本直拓的這番話不無道理,由其是第三點,比較容易讓人忽視,但伊藤博文知道,實際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因爲經濟是國家的根基,如果經濟不好,那麼國家的一切就都玩不轉。

雖然日本的現代化改革要遠比清廷進行的全面,徹底,但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相當大,因爲日本國小民寡,資源貧乏,因此如煤碳、鐵礦石、生絲等礦產資源、生產原料都需從中國進口,而國內市場的容量有限,主要是靠向中國出口。

雖然日本的工業水平在世界範圍只能算2、3流水平,但和清廷相比,仍然是領先的,而且由於日本離中國近,運需費用要比歐美各國低得多,但又和歐美各國一樣,可以享受中國海關的低關稅,因此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要比歐美各國低一些,有相當的競爭力,由其是輕工業產品,如布匹、紡織品,由於勞動效率低、利潤微薄, 歐美各國大多都放棄了這個行業,而日本由於人工低廉,運費小,乘虛而入,在甲午戰爭之後,幾乎佔到中國布匹、紡織品市場的七成左右。

華東**成立之後,對日本的紡織品靠成一定的衝擊,但畢競時間不長,因此直到遠東戰爭之前,日本仍然佔據着中國布匹、紡織品市場的一半以上。

但遠東戰爭之後,華東**控制了上海以北的所有出海口,對日本進入中國的商品徵收高額的關稅,同時華東**也深化工業化發展,對礦產資源、生產原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導致中國礦產資源、生產原料的價格上漲,同時對日本購買的礦產資源、生產原料也多加阻礙,雖然在上海以南的港口仍然維持着只有5%的關稅,但卻失去了長江航的運輸便利,使運輸成本大漲,畢竟中國的礦產資源大半都在北方或長江流域。

結果這樣一來,不僅使日本商品的成本增加,同時在中國市場上的售價也大幅上漲,另外在中國市場上,日本也面臨着華東**的產品競爭,因此失去了大量的中國市場。沒有了中國市場,日本的經濟要想恢復,勢必是難如登天一般。

其實不僅僅是日本,其他國家都面臨着這個問題,只是其他國家基本都己經和華東**進行過貿易談判,互相都進行了利益交換、有所退讓、妥協,而且歐美各國出口中國的多爲重工業產品或付加值高的輕工業產品,華東**的工業水平在這方面暫時還不能和他們競爭,只能吃掉一些底端市場,因此歐美各國雖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減少,但還能支撐。但日本一來是沒有和華東**進行過貿易談判,達成經貿往來協議,二來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付加值不高,又和華東**有極大的重疊,結果相比之下,日本在中國的利益損失最大,對中國的出口量,己不足遠東之戰前的2成,進口量雖只有一半,但費用卻幾乎持平。

如果華東**和日本也達成商貿協議,華東**在關稅上對日本做出一定的讓步,對出口日本的礦產資源、生產原料也放鬆限制,那麼日本商品在中國市場上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畢黨中國的市場龐大,既使是華東**的工業化有了長足發展,但產量仍然有限,不可能壟斷整個中國市場,還是可以留出一部份市場份額給日本,雖然不能和遠東戰爭之前相比,但總比現在強得多。

但想要和華東**達成商貿協議,就只能向華東**妥協,向華東**道歉,並賠償損失,只是這樣做了,就能夠和華東**達成商貿協議嗎?

伊藤博文沉默了良久,才道:“宮本君,就算按照你所說的,日本向華東**妥協,恐怕難以和華東**和解,因爲日本和華東**的矛盾是結構性的,比如朝鮮和臺灣,朝鮮是由中國東北地區進入中國的跳板,中國政權是決不能放棄朝鮮半島的,日本和中國己在這裡打過兩仗,各勝一場,而華東**已經收留了一批朝鮮流亡者,並給予他們不少的資助,顯然就是盯着朝鮮半島;至於臺灣就更不用說了,原本就是中國的領土,而華東**一向以維護中華利益自居,更不可能放棄對臺灣的要求,但日本也同樣不能失去朝鮮和臺灣,因此我們和華東**的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在這種情況,你認爲我們和華東**還能夠達成和解嗎?”

雖然伊藤博文說得十分悲觀,但宮本直拓心裡卻是一喜,看來伊藤博文己經被自己說動,鬆了口,因爲他剛纔所提出的,是華東**那邊的問題,而不是日本的。於是宮本直拓道:“先生到不用悲觀,我認爲是可以的。”

伊藤博文怔了一怔,道:“可以?”

宮本直拓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並沒有錯,我們日本和華東**的矛盾是結構性的,因爲遠東地區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強國,我們日本和華東**只能是一方屈服於另一方,但決沒有共存的餘地。但這是從長遠來看,而從短期來看,我們和華東**還是存在着暫時和解的可能性的。”

伊藤博文聽了,也不由得精神大振,道:“宮本君,你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宮本直拓道:“首先是我們日本現在需要穩定,華東**也同樣需要,因爲至少在未來5年時間,華東**的目標是統一中國,因此對外的行動也必然會有所收斂,除非是有人挑恤華東**或是挑起戰爭,否則能夠和解也會盡量和解,;其次是和日本達成經貿協議,對華東**的經濟發展也是有益的,畢竟華東**的領導者都是務實的人,不會意氣用事的。當然,這種和解是暫時的,一但華東**完成了統一,或者是日本恢復了元氣,就會重新進入到敵對競爭的關係。”

伊藤博文沉呤了一會兒,道:“那麼以宮本君估計,這次和解,能夠維持多久呢?”

宮本直拓道:“最少五年,因爲這是華東**完成了統一的必要時間,最多10年,因爲華東**完成統一之後,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穩定自己的統治,消化取得的成果。”

伊藤博文嘆了一口氣,道:“也就是說,日本最多隻有10年的發展時間。”

宮本直拓道:“是啊,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一方面要維持和華東**的和解關係,並儘快發展自己,恢復元氣,但決不要主動去遭惹華東**;另一方面還要盡力鼓動、唆使其他國家與華東**爲敵,包括暗中支持清國、袁世凱都可以,但決不能露面,在華東**與其他國家、勢力的爭鬥中,坐收漁人之利。這纔是日本的生存之道。”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也下定了決心,道:“好,就這樣進行。明天我就招開內閣會議,商議進行。”

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九十三章 安置營(九)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三二零章 海參崴(三)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