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

bookmark

送走了朱爾典之後,袁世凱也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畢競收到了20萬兩白銀的支票,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最後要處理的就是和華東**的關係,於是就在第二天一早,袁世凱就來到華東**駐北京辦事處,求見華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劉瑞傑。

在庚子國變之後,華東**還沒有正式成立時,就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負責和清廷聯絡溝通,並且打探清廷中樞的各種信息,瞭解清廷的動態。後來華東**和清廷惡交,甚致翻臉開戰,但華東**的北京辦事處卻一直都沒有撤離,形成一個十分怪異的現像。

其實在清廷中,一直都有人要求查封華東**的北京辦事處,抓捕辦事處的人員,以示清廷與華東**勢不兩立的決心,提出這個要求的,是以清廷的宗室、滿族權貴爲主;但同樣也有一批人則是堅決反對,他們的理由是華東**的北京辦事處就設在北京城裡,要查封還不容易嗎!只是舉手之勞,但留着它一來是避免清廷和華東**徹底撕破臉,二來保持一條聯絡溝通的渠道,因此要遠比查封好得多。持這種觀點的則多爲老誠持重之臣。

在一般的情況下,慈禧還是傾向於暫時留着華東**的北京辦事處,畢競慈禧自是明白人,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在清廷進攻華東**的河南根據地時,清廷確實打算對華東**的北京辦事處動手,只要清軍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可惜清軍在戰場上被當時還是義勇軍打得落花流水,結果查封華東**的北京辦事處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華東**正式宣佈推翻清廷的目標之後,在北京又軒起了一股查抄華東**的北京辦事處的輿論風潮,但這時北京辦事處也放出話去,誰要是敢動北京辦事處,那麼將來華東**打進北京,秋後算帳,一家子都跑不掉。結果大部份叫嚷得很兇的人也都頓時息了聲,相反還有不少人來找北京辦事處,希望在人民軍打進北京之後,能夠保證自已的平安,畢竟到了這個時候,誰都知道清廷確實撐不了幾年了。因此都得給自己找一條後路,真的願意爲清廷殉葬的人終究是少數。

當然,華東**也沒有將北京辦事處的安全都寄託在自己對清廷的威攝力上,畢竟在清廷還是有部份人的生死利益己經和清廷牢牢捆綁在一起,他們是不會顧忌華東**的威攝力,因此早在北京辦事處成立的時候,華東**就在北京城東南的四方車站附近買下了一塊土地,修建堡壘設施,距離北京城不到5公里,而等清廷發覺時,堡壘己經建成,並派遣了一個營的軍隊駐守,加上炮兵和火力支援部隊,總計兵力約有850餘人。兵力雖然不多,但卻成爲華東**釘在北京城邊的一顆釘子。

而人民軍在北京城外的駐軍己成爲即定的事實,趕也趕不走,又不敢真的撕破臉,因此清廷也只能捏着鼻孑認了,並在北京右安門外的潘家園附近設置了一個軍營,監視人民軍的駐軍,不過這只是一個補救措施,這支人民軍的存在,給北京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一但發生戰事,天津的人民軍乘火車進軍,只需要一天時間就可以趕到,進而威脅到北京城。

清廷一直對查抄華東**的北京辦事處,和這支駐軍的存在,也有極大的關糸,而另一方面,經過了五、六年的發展,華東**的北京辦事處對北京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視,現在己在北京招募了2000餘人,在暗中活動,加上其他外線人員,爲北京辦事處工作的人己超過5000人,幾乎遍佈北京的各個角落,就連各官府衙門,王公貝勒的府邸,皇宮內院等,也都有華東**的耳目。

除此之外,北京辦事處在明面上和清廷的大部份官府衙門、駐京使館都有一定的聯絡來往,可以說北京城裡有任何風吹草動,幾乎都瞞不過北京辦事處。並且建立了3條逃出北京城的渠道,雖然不能說是萬無一失,但安全機率確實並不低。

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主要是和通過天津地方**和華東**保持聯絡,但在出任了軍機大臣之後,駐紮北京的時間增多,因此也加強了和北京辦事處的來往,現任的北京辦事處主任劉瑞傑己是第三任負責人,是在遠東戰爭勝利之後到任,由於他到任時,華東**正式宣佈推翻清廷的目標,徹底和清廷撕破了臉,因此面臨的處境也要比前兩任困難得多。

但劉瑞傑到任之後,一改前兩任低調的行事作風,態度強硬,“誰要是敢動北京辦事處,那麼將來華東**打進北京,秋後算帳,一家子都跑不掉” 就是他傳出去的,而對於敢向北京辦事處挑恤的人,也都是堅決反擊回擊,絕不忍氣吞聲、息事寧人,因爲這時的局勢,低調己解決不了問題,不如高調宣示,行動強硬,就是賭清廷不敢主動和華東**開戰。

另一方面北京城外的駐軍也十分配合的舉行了二次軍事演習,並且和前來挑恤的清軍發生了小規模磨擦,結果將清軍打得大敗,陣亡了10餘人,而清廷到底不敢真和華東**開戰,即使明知華東**己將清廷視爲敵人,但在華東**未主動進攻北京之前,清廷也不願輕易挑起戰爭,能夠拖一時是一時。

而清廷的宗室也同樣不敢將華東**的北京辦事處作爲目標,因爲他們的家族、財產都在北京,當然不願爲打擊北京辦事處引來報復,因此只敢在安徽去搗亂。

袁世凱和劉瑞傑只見過兩面,不過互相之間的聯絡到是有10餘次,但都是由袁世凱的幕僚出面,包括那次試探華東**是否願意收納袁世凱,這也是清廷官員們常用的手段。

其實袁世凱的試探,華東**非常清楚,但這時華東**還不宜接納袁世凱,主要還是由於袁世凱的要價太高,因爲根據評估,如果華東**有意招降袁世凱,在行政體系方面,至少要拿個省長的位置;而在軍事方面,則起碼是野戰軍司令,但這樣的價碼,現在的華東**還是確實給不起,畢競絕大部份元老都還沒混到這個高度,憑什麼給一個降將,何況袁世凱在大部份元老中的名氣並不好。

但招降的價碼低了,袁世凱也看不上眼,畢競現在袁世凱在清廷己是位及人臣之極,而現在又不是走投無路之際,憑什麼要自降身價。因此華東**就乾脆裝糊塗,對袁世凱的試探不理不睬,反正就算袁世凱在清廷,也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儘管在清廷中,袁世凱確實是能力最強的大臣,但現在清廷是大勢己定,袁世凱的能力再強也無力迴天,何況袁世凱也不是力挽狂瀾之材。等到華東**和清廷開戰之後,袁世凱的籌碼大大降低,那時袁世凱也會自降身價,那時雙方還有得一談。

這時再由幕僚出面,顯然是不適合了,因此袁世凱才親自出面,來到北京辦事處。

兩人雖然見面不多,但互相交流勾通不少,因此到也並不陌生,客套了一番之後,袁世凱道:“劉主任,在下巳被朝廷任命爲兩江總督,赴南方負責救災、安置災民,平息南方紛爭等事宜。”

劉瑞傑道:“現在江蘇、安徽等地的局面複雜,袁大人在這個時候去南方上任,這擔子可不輕了,難不成是有人給袁大人下的套嗎?”

袁世凱呵呵笑道:“劉主任說笑了,這也是朝廷對袁某的信任之意,何況兩江的動盪,水災只是其次,歸根到底還是和華東**有關啊。”

劉瑞傑也笑道:“袁大人說話到也實在,不過既然袁大人這樣說了,我們也擾不兜圈子了,這次我們完全是出於一番好意,在長江沿省救災,全是念及我們和長江沿省的百姓一樣,同爲華夏一脈,才願意放下與清廷的矛盾,以救災濟民爲重,其實這也是爲清廷解困。但清廷對救災之事不僅全無半點功績,卻幾次三番對我們挑恤,先是安徽巡撫恩銘在長江攔截我們的運輸船隊,後來又有清廷的宗室大臣勾結日本,襲擊災民安置營,好在是被我們極時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實在是忍無可忍,纔不得不對清廷進行反擊,這纔出兵攻佔了安徽。雖說兩江的動盪,確實和我們有關,但要解決兩江的動盪,卻不在我們手裡。”

袁世凱趕忙道:“劉主任誤會了,袁某今日拜訪,可不是來責怪華東**,只是希望華東**能以救災的大局爲重,還是以和爲上啊。”

劉瑞傑道:“我們當然願意顧全大局,也願意以和爲上,只是總不能每一次都是讓我們來講和,但卻讓清廷來隨意破壞吧,以和爲上是要靠兩方共同努力才行,何況這一次清廷的行爲實在是太過惡劣了,因此要我們再顧全大局,以和爲上,清廷總得給我們一個交待吧。”

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一六八章 新艦下水(四)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爭(下)第一三二章 海軍假期(三)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一五四章 回師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一八三章 護僑行動(五)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四百章 談判破裂(一)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五零二章 清廷出兵(二)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