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

華東**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行事作風,**的風貌氣像畢竟和清廷不同,只要是有一些見識眼光的人都應該看得出大清藥丸的跡像,改朝換代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些想投靠華東**的清廷官員,由其是基層的官員、吏員也確實不在少數,都想着做個從龍功勳。

雖然華東**並不信任清廷的官員,而且清廷的官員在思路理念上和華東**也是大相徑亭,但也不是一刀切的全部棄用,而是採用有選擇,有保留的使用,一方面向他們慣輸華東**的執政理念和行政管理規;一方面對這些人也重點監督。也淘汰了相當一部份人,現在留用的原來清廷官吏大約有1600餘人。

這一批人的特點是優點都很明顯突出,優點是年齡較大、社會經驗豐富,文化知識也不錯,而且對基層的情況都比較瞭解,並熟悉業務,上手很快,辦事的能力也很強;缺點是舊式的官僚習俗作風比較重,而且欠缺自然科學知識,對華東**的行事方式很不習慣,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就會在不自覺間就會回舊式的處理方式。

第三類則是外來的投靠人員,基本是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學生,其中有相當部份有過在海外留學的經歷,也有少部份是開明的商人、士紳、學者等等。人數大約在1500人左右,而且超過千人都是在1906年內投靠華東**的,這主要是因爲華東**加入遠東戰爭之後,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戰果,並且又是以保衛國土的名議參戰,因此自然聲威大振,和清廷採取中立,並劃定交戰區的行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吸引了許多有志愛國之士的加入,當然也有少部份人是看出大清藥丸,改朝換代,搶先選邊站隊,將來也好得個擁立之功。

雖然這批人都是外來人員,可靠性並不高,並且極有可能混入奸細,但華東**還是對其採用兼併吸收接納,因爲這批人大多都接受過新式教育,在知識水平上和華東**自己培養的學生相差不遠,而且有相當部份人有海外留學的經歷,開擴了見識,對世界有一定的認知,因此他們在理念上也和華東**較爲接近,同時都對清廷有強烈的不滿情緒,並有救國、強國的熱枕。

但這些人最大的缺點是熱情有餘,而實幹不足,口號喊得驚天動地,但到了具體行動時,要麼是脫離實際,紙上談兵,要麼是無所是從,不知該從那裡做起。而且由於這些人大多受過新式教育,並且出國留學,因此都自詡喝過洋墨水,自視甚高,不僅看不起接受傳統教育的人,而且自認高人一等,來到華東**雖然都是有一腔熱枕,想幹一番大事,實現救國存亡的理想,但卻不願從基層做起,不願從小事做起;還有人由於長年再國外留學,對國內情況所知不多,結果只會盲目照搬國外的模式,而且還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而絲毫不理中國的國情。

另外還有少部份人由其在國外看到近代社會的高度發達,因此在心裡己經形成了外國優越的想法,對歐美髮達國家的文化、制度盲目的推崇倍致,滿口就是國外如何如何發達,中國如何如何落後,主張中國應該完全放棄傳統一切模式,全盤西化。在華東**內部產生了不小的消極影響。

總計,現在華東**的基層歸化民管理人員,大約在9000-10000人之間。當然如果是在遠東戰爭之前,華東**只有山東一省,加上天津、上海新區也足夠了,但現在華東**不僅佔領了東北三省,還將河南省也全部都被納入到掌控中,還有周邊的山西、河北、江蘇、安徽、湖北等部份地區,那麼現在的管理人員就遠遠不夠了,不僅僅是東北地區差人,而且河南也同樣是缺少基層管理人員,而且這還是沒有計算從荷蘭、英國手裡獲得的婆羅洲。

當然,從長遠來看,基層管理人員不足的困境也不是不能解決,因爲在第一個5年計劃裡,華東**共計成立了4所大學,加上希望學校,每年至少可以獲得4000-5000名畢業生,同時在戰爭結束之後,也會有一批退伍軍人,而且隨着華東**的聲望提高,投奔華東**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因此未來華東**的可用之人也會越來越多了。

不過當前的用人緊張,也要有一個解決的辦法,畢竟目前的局面是不能等到新人慢慢補上來。因此行政院在協商之後,做了佈置,從山東向河南、東北三省大規模派遣地方官員和基層管理人員。而且這一次採用行政調令的方式,不容拒絕。當然,爲了提高穿越者的積極性,採取正職晉升,副職轉正的模式,確保派遣到山東以外地方的官員都能夠晉升一級,畢竟在河南、東北地區,有大量的空餘職位。

同時也減少各級地方**的管理人數,縣級官員保持在2-3人,市級官員4-6名,省會級城市,及省級官員在10-12名左右,而基層管理人員也照止模式進行分配,地方特殊情況可以適當考慮增加人數,然後在地方上留用一批原清廷的中下層官吏,這樣免強也就足夠了。因爲經過了幾年的歷練,在地方上任職的穿越者們、以歸化民也都積累了不少地方的管理經驗,可以減少地方**的管理人員。

而在山東的地方上留下來的空缺,則可以考慮從歸化民軍選拔一批人來填補,可以讓他們擔任縣一級正職官員,或是進入市級的管理層,但市一級的正職官員仍然由穿越者擔任,畢競到了這一步,穿越者已不可能壟斷所有管理位置的正職,因此提撥歸化民到地方正職的管理崗位上,已是勢在必行的。

另外就是對在青島的**機構任職的穿越者,也鼓勵他們到地方上去工作,因此青島的**機構中任職的穿越者中,有不少是中底層的官員,而且留在青島的晉升空間有限,因此到地方去工作,反到是發展空間更大一些,而且在地方上積累足夠的資歷和經驗,再回到青島來,可以擔任更高一層的職務。從長久來看,**的高層官員也都應該是從地方基層開始做起,一步一步的積累經驗,晉級升職。

王雲鵬的發言結束之後,衆人到是沒有太大的異議,張玉明道:“這一次採用行政調令的方式,不容拒絕。是不是有些不妥啊,這種事情最好還是自願,不要搞強制。”

王雲鵬道:“這也只是一個說辭,而且也只強調行政院對這一次命令的認真和重視,如果有人堅持拒絕到外地去任職,我們也不可能把他們綁去,當然拒絕的人,也基本斷絕了自已的進途。”

秦錚道:“我同意王主任的說法,我們現在佔了幾個省?如果就己經開始流行不思進取,安圖享樂,失去了開拓精神,那麼我們還談什麼推翻清廷,重建中國,還談什麼星辰大海?坦白的說,我覺得在我們內部,確實是有些問題,小富則安,從上次向東北地區派年輕人,就有這種苗頭,因此這次的幹部調動,可以看作對我們這個團體的一次測試,看看我們還有沒有進取精神。”

徐濟超道:“秦政委,我覺得您到不必要擔心,上次的事情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爲派去的都是年輕人,家長然捨不得,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有親人都是很難得的,纔會有抗拒情況。不過這一次,我對結果還是很樂觀的,根據我的瞭解,不思進取,貪圖安樂的人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是少數,而大多數人,由其是地方上的人,還有在青島任職的中底層官員,還是有開拓的雄心壯志,只是沒有可供他們一展身手的舞臺,現在臺子已經搭好了,就等着他們上臺亮像。”

夏博海道:“這一點我同意徐主任的意見,還是要對我們這個團體有信心纔對。”

秦錚道:“我這段時間在東北,對山東這邊的情況不是很瞭解,如果真的是像徐主任所說的,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我也希望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啊,不過王主任堅持的行政調令,不容拒絕,最好是不要改。”

夏博海道:“這個我也沒有異議,應該保留下來,顯示我們的重視。”

汪軍道:“我認爲行政調令,不容拒絕,當然不要改了,但最好還是讓調任的人自願,那不是更好嗎?我們也不能都指望他們自己的雄心還沒有被磨滅,行政院應該加強引導宣傳工作,把到河南、東北工作的道理、前景講清楚,還是可以讓不少人改變想法的。”

夏博海道:“這個思路很對,宣傳工作確實不能少,這件事情就由汪委員負責,把宣傳方案拿出來,交給王主任審閱。”

汪軍道:“好,會議結束以後我就開始制定宣傳方案。”

夏博海道:“好了,這個議題就到這裡,下面我們來討論最後一個議題。”

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四百章 談判破裂(一)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七十章 金融(一)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六三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二)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一六六章 回訪日本(上)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