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遠征軍己在海上航行了4個多月的時間,行程達1.5萬公里,雖然由於遠征軍是通過蘇伊運河,因此無論是行程還是航行時間,都要比俄國的太平洋第2艦隊的短得多,但近5個月的航行,還是令士兵們都疲憊不堪,儘管在途中也停港休息,但時間都不長。而且艦船經過長時間航行,機械磨損嚴重,需要進行保養維護,由其是水線以下部份,己附着了大量的貝藻類動植物,嚴重影響了艦船的速度,必須進行清除。
而離開了新加坡之後,就進入遠東海域,不僅途中基本沒有可供艦隊停泊修整的港口,隨時都有可能遭遇華東政府的艦隊,因此必須使遠征軍的艦船人員在新加坡港修整,以達到最好的狀態再出發。
另外現在的局勢和遠征軍出發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日俄兩國均遭到慘敗,使遠征軍在遠東的助力大減,由其是英國遠東艦隊大敗於華東政府的撤僑艦隊,讓英法兩國都發現自已對華東政府的海軍實力大大的低估了,因此遠征軍也有必要重新制定戰術。這也是在新加坡停留期間,另一項重要的工作。
當然,由於遠征軍艦隊的規模過於龐大,己經超過了除英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規模,因此儘管新加坡是英國在亞洲的最大港口,但也容納不了這麼多軍艦,於是將荷蘭、俄國軍艦轉移到爪哇去停泊修整,而在新加坡只停泊英法兩國的軍艦及士兵。
在新加坡休息了一天之後,遠征軍的海軍司令官菲利普斯上將就和遠東艦隊的司令歐文中將,以及倖存的各戰列艦艦長,進行了詳識,向他們詳細的瞭解納土納羣島海戰的經過。
菲利普斯是在航行途中收到了遠東艦隊納土納羣島海戰失利的消息,當時菲利普斯確實是相當吃驚,因爲在菲利普斯看來,這場海戰中遠東艦隊的實力佔優,而且又是以逸待勞作戰,同時歐文也不是無能之輩,怎麼樣也不可能打輸的,但結果不僅輸了,而且還是一場慘敗,被擊沉了3艘戰列艦,而且逃回新加坡的5艘戰列艦中,有3艘都必須拖回英國去進行修理,因此英國國內己經派出了一個專項小組,趕到新加坡來對這3艘軍艦的傷損進行評估,以確定這3艘軍艦是否有拖回英國去修理的價值。而人民軍艦隊的傷損卻似不大,至少遠東艦隊沒有確定的擊沉對方戰列艦、裝甲巡洋艦戰果。
由於菲利普斯是在中途收到消息,並不知道這一戰的詳情,甚致是懷疑國內的電報發錯了,還專門回電去詢問,而在得到了確切的答覆之後,菲利普斯自然想了解這一戰的詳細過程。
歐文對此早有思想準備,在敗回新加坡之後,歐文並沒有委過他人,以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認真總結,他招集逃回新加坡的每一艘軍艦的艦長及其他人員,詳細的詢問他們的戰鬥經過,並調看每艘軍艦的戰鬥日誌,互相應照,覆盤整個戰爭的經過,做爲遠征軍到達之後的參考。
在一番努力之後,歐文對納土納羣島的經過基本都還願出來,因此不僅對菲利普斯進行了詳細的講說,而且還用模型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模擬覆盤演習。
而看完了歐文的模擬覆盤演習之後,菲利普斯也久久不說話,因爲從整個戰爭的過程來看,遠東艦隊確實沒有贏的機會。從這一戰的情況來看,人民軍海軍有三大特點;一是射程遠,射程基本都在8-9000米之間,說明人民軍海軍早就將射程擴大到了10000米,而英國海軍纔在開始進行10000米射程的試驗,到實戰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二是命中率極高,雖然英國艦隊不可能計算出人民軍的命中率,但估計不會低於10%,在實戰中達到10%的命中率,這是相當驚人的成績;三是人民軍海軍的指揮相當精準,在這個時代,海軍的交戰距離不斷擴大,因此戰場的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這樣一來就給海戰的指揮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如果是陸軍指揮官可以選擇高地,縱觀全局指揮戰鬥,但海軍指揮官卻只能困守在軍艦上,沒有辦法跳出戰場,縱觀整個戰場,只能給每艘軍艦較大的自主權,但這樣一來,不確定的因素就太多了。而在這場戰鬥中,人民軍艦隊的2個變陣節點都非常精準,幾乎不可能是由艦長作出的決定,只有可能是指揮官下令的變陣,這也說明人民軍海軍的指揮肯定有獨到之處。
前兩個特點,是英國海軍無法做到,而第三個特點,菲利普斯於心自問,如果這一戰換了自已來指揮,也不可能做到這樣精確的控制,而人民軍海軍卻做到了這全部3點,這也說明華東政府至少有相當一部份海軍技術己超過了英國。如果遠征軍冒然的和人民軍海軍作戰,肯定是會吃大虧的。
隨後菲利普斯和歐文等人又對這一戰進行了重新推演,經過了數次推演之後,得出結論,在換用戰鬥力更強僞威嚴級戰列艦,也必須要8艘纔有可能擊敗這支人民軍艦隊,因爲人民軍海軍的射程比英國海軍遠,因此在交戰之初,英國海軍必須要承受對方的打擊將距離拉近,至少要付出損失兩艘戰列艦的代價;儘管隨後英國仍有6對5的微小優勢,但人民軍海軍的命中率更高,而且在主炮數上以28門對24門勝出,好在是威嚴級戰列艦的防禦力比老人星級戰列艦更強,最終勝負也難以預料,如果英國海軍要想穩嬴,則需要10艘威嚴級戰列艦,或是8艘最強的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現在遠征軍英國有3支戰列艦分隊,第一支由5艘威嚴級戰列艦組成;第二支由4艘鄧肯級戰列艦組成;第三支由3艘可畏級戰列艦,2艘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組成,其中可畏級是威嚴級的改進升級版,戰鬥力更強,但鄧肯級是可畏級的簡化版,戰鬥力要弱於威嚴級。因此這3支戰列艦分隊的任何一支,顯然都不是那支撤僑艦隊的對手,至於法國、荷蘭、俄國海軍,就更是不如了。而且考慮到人民軍海軍至少還有2-3艘戰列艦,還可以組成一支更爲強大的艦隊。
雖然從整體上看,遠征軍海軍的實力仍然遠在人民軍海軍之上,但人民軍是在家門口作戰,以逸待勞,又熟悉海域環境,完全有咬遠征軍海軍一口的能力。
於是菲利普斯也決定,將遠征軍海軍中的英國戰列艦進行重新整編,將3支戰列艦分隊合併成2支,由5艘威嚴級戰列艦、3艘可畏級戰列艦組成第1戰列艦分隊;由4艘鄧肯級戰列艦、2艘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組成第2戰列艦分隊;同時法國的5艘戰列艦與荷蘭、俄國的5艘戰列艦編成一組,這樣遠征軍海軍可以編組出3支可以與人民軍海軍一戰的艦隊,這樣也就可以從容的佈置。
艦隊的重新編組到還好辦,但戰術就需要大改了,原來菲利普斯是打算一到遠東,首先集中艦隊主力,封鎖華東政府的海岸線,然後尋求登陸作戰的機會,海陸兩線合擊,一舉擊敗華東政府。但現在華東政府的海軍實力遠超出先前的預估,封鎖華東政府的海岸線的計劃未必輕易完成,畢竟華東政府只需要集中兵力突破其中一點。而原來計劃的登陸作戰主力是日軍,日本政府也承諾派出6-8個師,加上遠征軍的5萬軍隊,再加上俄軍在北方牽制,足可以在陸上給華東政府造成較大的威脅。但現在日本都己經自顧不瑕,而俄軍更是退出了中國境內,都幫不了遠征軍,只靠遠征軍的5萬陸軍登陸,那不就是給華東政府人頭去嗎?
原來的計劃是肯定不能實施了,於是菲利普斯又和陸軍司令官,法國的博尚陸軍上將進行協商,最終決定在到達東亞海域之後,遠征軍將一分爲二,法荷俄三國的軍艦,以及遠征軍陸軍停泊在臺灣高雄港,英國海軍則進駐日本長崎左世保。
這樣雖然有分散力量之嫌,但兩支艦隊均有與華東政府海軍對抗的實力,儘管不能完全封鎖華東政府的海岸線,但也能形成對華東政府的南北挾制之勢,並互相策應配合,可以極大的限制華東政府的海上活動能力。
而且遠征軍陸軍進駐臺灣,也可以等待機會,在中國大陸登陸。而英國海軍則進駐日本之後,可以先協助日本解決登陸日本的人民軍,並打通日本到朝鮮半島的航線,這樣日本也就可以騰出手來,支援遠征軍的登陸作戰。不過這樣一來,戰爭的時間就會拉長,至少要持續半年以上,甚致是一年時間。
但現在的局面,遠征軍要想速勝己經是不能的事情了,只能採取這樣穩紮穩打的穩妥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