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五章 滿洲里戰役(八)

等他們一行重新回到戰場時,戰鬥己經進入尾聲,而這時人民軍己經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剩下的只是在追擊逃敗的殘軍,並且打掃戰場。不過遍地都是人馬的屍體,有不少戰馬還沒有斷氣,發出悲痛的嘶聲。只到人民軍的士兵走過去,在戰馬的腦門上補一槍,才直接斃命身亡。

楊勇軍雖然也經歷了不少戰鬥,比這更大規模的戰爭也見過,但這是人民軍成軍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騎軍戰鬥,死亡的戰馬估計在3-4000之後,是死亡馬匹最多的一場,楊勇軍是愛馬之人,因此心情多少也有些壓抑,當然只有勝利的一方纔有資格玩這種多愁善感的情緒。

戰鬥全部結束,差不多是到黃昏時份了,在這一戰中,人民軍同計殲滅俄軍3857人,俘虜1426人,包括軍官68人,其中師級軍官4人,包括師長澤連斯基,旅級軍官7人;另外還俘獲戰馬2165匹,騎兵型步槍3491支,馬刀5267柄,軍旗7面,以及騎兵用俱5000餘套。而且重創了俄軍的騎軍,使人民軍的鐵路線面臨的危脅大減,也完全達到了戰術人民軍制定的目標任務。

而收到騎軍第1旅勝利的消息之後,人民軍的戰區最高指揮官***也決定,立刻向呼倫貝爾發動進攻,一舉擊敗俄軍。

這時人民軍己往在牙克石結集了6個師,4個後備團的軍隊,共計約12萬人左右,而各種火炮總計超過了400門,再加上兩列裝甲列車,兩輛自行火炮共計有6門大口徑火炮,因此完全可以向俄軍的陣地發動進攻了。

***也專門從哈爾濱趕到牙克石,指揮戰鬥。而和他同乘一列火車到達牙克石的,還有德美兩國的軍事觀察團成員。

這時德美兩國的軍事觀察團已在中國呆了近5個月的時間,只是在觀察團到達山東的時候,東北地區的戰事己經接近尾聲,因此觀察團基本沒趕上什麼大的戰事,更多的只是觀看人民軍的訓練,瞭解前期戰爭的經過,併到戰場進行考查,而少有親臨戰場進行觀摩。

相比之下陸軍的觀察團成員還要好些,至少經歷了一次進攻朝鮮半島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人民軍在鴨綠江邊佈置的坑道防禦給兩國的軍事觀察團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像,由其是德國軍事觀察團,在戰場結束之後,認真的研究了坑道的設計和兵力分佈,並繪製了大量的草圖。

不過人民軍在鎮南浦登陸,並以此戰術擊敗日軍,兩國的軍事觀察團則是在戰鬥結束以後才知道,自然也沒能親自參與這次登陸作戰。當然,這樣機密的軍事行動,也不可能在戰前向軍事觀察團進行通告。

後來人民軍又發動了一次對日本沿海進行炮擊的威攝行動,總算是帶上了海軍的觀察團成員,也算觀摩了一次真正的戰鬥,不過這種戰鬥的價值並不大。

隨後三方進行普茨茅斯談判,基本就沒有在發生戰爭,而德美兩國對普茨茅斯談判也頗有信心,於是陸續撤回了大部份觀察團成員,由其是美國,對普茨茅斯談判過於樂觀,一下孑撤走了大部份觀察團成員,僅僅只留下20多人,而德國要好些,還有30餘人,由其幾名主要成員,帶隊的海因裡希親王、陸軍的魯登道夫少將、海軍的舍爾少將都還留在中國。

但普茨茅斯談判最終破裂,英法兩國也從背後走到前臺,準備直接參戰,因此兩國剩餘的觀察團成員也都停止歸國,留下來觀摩後面的戰爭。

隨着遠東的戰爭再起,軍事觀察團的成員也開始忙碌了起來,人民軍先後發起了瀋陽戰役和上海戰役,不過這兩場戰爭的軍事成分並不大,瀋陽戰役主要打的是心理戰,而上海戰役則是典型的政治戰,而在軍事上的價值並不多,只能算是卿勝於無。只到這一次,人民軍發動滿洲里戰役,纔是一場真正的攻防戰,自然也成爲軍事觀察團觀摩的重點,因此兩個軍事觀察團的陸軍觀察員全部趕到了哈爾濱,準備觀摩這場戰鬥。

由於這是軍事觀察團在遠東戰場上十分難得的一次觀摩實戰的機會,因此觀察團也向人民軍要求,希觀人民軍能夠安排一個合造的地點,供觀察團觀摩這場戰爭。

而這一次人民軍對觀察團的要求也十分配合,在開戰之前,安排觀察團在距離戰場約13公里遠的一座小山止觀戰,這裡也是人民軍裝甲列車的陣地,並且在俄軍火炮的射程之外,而使用望遠鏡還是可以大體看清戰場的情況。觀察團也對這個安排十分滿意,由其是可以近距離觀察裝甲列車的巨炮射擊。

――――――――分割線―――――――――分割線――――――――

“就要開始了嗎?那麼這次就讓我好好看看,華東政府的這支軍隊到底有多強的戰鬥力。”魯登道夫放下眼前的望遠鏡,喃喃自語道,轉頭對身邊的陸軍上校,參謀舒斯特爾道:“你們討論的結果怎麼樣?”

舒斯特爾道:“人民軍肯定會取得勝利,而且將在5-7天之內可以直接攻佔滿洲里,而俄軍將撤退到赤塔。”

魯登道夫笑道:“看來你們對人民軍很有信心啊。”

舒斯特爾道:“不是我們對人民軍有信心,而是因爲俄軍現在的情況,實在看不到一點勝利的機會,他們的兵力比人民軍少,火炮的數量只有人民軍的一半,更是缺少大口徑的火炮。當然如果只是這些劣勢,但戰術運得當,戰士們英勇無畏的作戰,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只是這兩個條件,我們在俄軍身上都看不到。”

魯登道夫點了點頭,道:“那麼按你的說法,這場戰鬥已經沒有懸念了,只不過是一場例行公事的行動,沒有多少觀摩的價值了?”

舒斯特爾道:“那到也不是,至少我們可以由這一戰看看人民軍的組織戰鬥能力,軍隊的戰術素養,炮步協同等,由其是這幾件武器在實戰中的威力。”

說着,舒斯特爾的目光看向後方大約2公里的地方,在那裡正停放着人民軍的兩列裝甲列車的240毫米巨炮,這時己經完全展開,呈作戰狀態。而在他們前方約1公里的位置,2列裝甲列車的8門155毫米火炮和8門130毫米火炮也都做好了佈置,而其他的火炮則由於射程不足,因此沒有佈置,停在陣地的後方。

按照人民軍給觀察團的介紹,裝甲列車在人民軍歷次的戰鬥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這段時間裡,觀察團成員也都詳細參觀過裝甲列車。由其是德國軍事觀察團成員,對裝甲列車由其感興趣,其實裝甲列車在技木上並沒有出奇之外,主要是這個思路很好,就是利用火車的載重能力和鐵路線的通達,將海里艦載的大口徑艦炮搬到陸地上來,一但瞭解這個原理,大部份歐洲國家都可以自行製造裝甲列車。

德國本來就是大陸國家,並一向重視陸軍的建設,而且由於法俄同盟的存在,德國正處於兩面受敵的局面,可以說裝甲列車簡直就是爲德國量身訂製的武器。因爲德國的工業發達,國內的鐵路線更是四通八達,如果德國擁有裝甲列車,在戰時就可以利用德國便利的鐵路優勢,根據不同的戰場情況,快速的調動裝甲列車,在局部戰場形成火力優勢。

不過這些現在都是理論上,畢竟徳國人還沒有在戰場上見過裝甲列車的實戰表現,而且德國是一個嚴謹而保守的民族,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會輕易償試新事務,由其是在軍事方面,因此現在到是一個觀摩裝甲列車實戰表現的大好機會。

相比不下,美國人對裝甲列車的興趣就並不那麼強烈了,雖然美國的國土廣闊,而且工業、鐵路也十分發達,但地理位置卻是孤立在美洲大陸上,是一個標準的海洋國家,在陸地上基本沒有什麼可以威脅到其國家安全的強大對手,因此就算裝甲列車再強大,但在美國也沒有用武之地。不過能現場觀摩一下裝甲列車的實際戰鬥力,他們也不會錯過。

不過美國對人民軍的另一件新式武器到是極感興趣,那就是固定翼飛機。

美國是第一個正式試飛動力飛機成功的國家,因此關於固定翼飛機的各種信息、技術在美國傳播的也更爲廣泛,這時世界第一個試飛動力飛機成功的萊特兄弟己爲他們的飛機申請了專利,並正在向美國陸軍積極的推薦飛機,希望能獲得美國陸軍的訂單。而美國陸軍正在對此項目進行評估,不過誰都沒有想到,人民軍竟然第一個將飛機用於實戰,因此美國國內也要求觀察團重點考察人民軍的固定翼飛機,以做爲陸軍評估引入飛機項目價值的重要參考。

而且在開戰之前,人民軍還專程給觀察團送來了戰場的地圖,十分清楚的標出了雙方的戰線、兵力分佈等情況,當然俄軍的戰線、兵力都是由人民裡的固定翼飛機在空中拍攝的,這個信息不僅是讓美國感興趣,連德國人也有些震驚,看來固定翼飛機在戰爭中確實有大用處。

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戰(九)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五七二章 預備會議(七)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三章 制度(二)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一三六章 海軍假期(七)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二八九章 漁人行動(一)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