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

這時許多俄軍已經顧不得正面進攻過來的人民軍,紛紛策馬轉向,像猛士車的方向衝殺,畢竟現在還沒有和人民軍的騎兵交戰,而猛士車上的89式重機槍這時卻己經給俄軍直接造成了威脅,因此俄軍也只能先顧眼前的敵人再說。

而隨着俄軍衝上來,猛士車的車前機槍這時也都紛紛開火射擊,加強火力,同時也給89式重機槍更換了子彈箱,因爲剛纔的射擊,爲了追求短時間內的最大殺傷效果,給俄軍主隊造成重大的傷亡,所有猛士車上的89式重機槍都是以最快的射速射擊,因此大部份的猛士車已將一個子彈箱完全打光,少數猛士車雖然還沒有打米子彈箱,但也所剩無幾了,好在是這時猛士車離俄軍還有一段距離,而且車前機槍也都可以開火射擊,因此還有足夠的時間讓人民軍的戰士給89式重機槍更換子彈箱。

猛士車的成員都是穿越戰士,儘管這時所有穿越戰士最低的軍銜都己經是上校了,但實際他們時平均年齡卻並不大,還在30歲以下,動作還都十分麻利,更換子彈箱只用10餘秒鐘就可以完成,因此很快各輛猛士車就都完成子彈箱的更換,並且加快了速度,衝向俄軍。而且這一次,猛士車不再是保持齊頭並進的陣型,而是改成以小隊爲單位,也就是三輛車一組,並且排成一個三角形,向俄軍行駛去。

這是因爲現在猛士車面對的不再是剛纔的一個騎軍營,而是俄軍的主陣,除去先前的兩個騎軍營之外,現在俄軍主陣大約還有8000左右的兵力,對於12輛猛土車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而指望靠12輛猛士車就能擊敗俄軍,可能性並不大。這也是人民軍將猛士車放在兩側,而非正面的原因。

畢竟猛士車的底子只是軍用越野汽車,火力和衝擊力都有限,而不是標準意義上的裝甲車,甚致連輕型裝甲車都達不到,無論是裝甲還是火力,離標準裝甲車都有相當的距離。實際上如果俄軍應對的戰術得當,只需要用100—150名左右的騎兵,大約就可以在正面硬拼中拼掉一輛猛士車了,除非是猛士車利用自己的速度和射程優勢,採用遊鬥戰術。而剛纔猛士車之所以能以壓倒之勢,輕鬆的突破俄軍騎軍營的攔截,主要還是因爲俄軍確實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武器,缺少應對的經驗,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對應的戰術也不對的緣故。

但現在面對俄軍的主陣,再用剛纔那種一字排開的輾壓戰術當然是不行的,因此改成小組爲主的三角進攻戰術,各自爲戰,直接殺入俄軍陣中突擊,徹底攪亂俄軍,爲人民軍的騎軍衝上來接戰,營造出一個有利的局面。

果然,12輛猛士車分成了4個小組,殺入俄軍的陣中,車頂機槍和車前機槍猛烈的開火射擊,同時還以車身撞擊俄兵,硬生生的在俄軍陣中殺出4道血路,儘管俄騎兵也表現出了比較高昂的鬥志和勇敢的作風,畢竟能當騎兵的,都是貴族或是小資產階級,榮譽感較強,因此他們拼命催動戰馬,向猛士車衝鋒,用騎槍擊射,或是衝到猛士車的近前,揮刀向猛士車亂砍亂削。

但這種正面硬拼戰術顯然不是應對猛士車的正確戰術,俄騎兵使用的步槍根本無法擊穿猛士車的裝甲,而馬刀更是以卵擊石,徒勞無功,結果不是被猛士車撞開,就是被機槍擊斃,然後被輾壓而過,每個猛士車小組駛過的路線,都留下了一道用人馬屍身鋪成的道路。

而就在這時,人民軍的騎軍也殺到了戰場,儘管這時還沒有一個猛士車小組能夠突穿俄軍的陣列,但已將俄軍徹底攪亂,因此面對人民軍的攻擊,俄騎軍已經全然沒有抵抗之力,在人民軍騎兵刀砍矛刺之下,俄騎兵紛紛落馬倒地,傷亡無數,儘管有少數俄騎兵奮力作戰,但無奈人數太少,根本無法阻擋人民軍騎兵的突擊,只被人民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到了這個時候,誰都知道俄軍的敗局已定,除了少數俄騎兵還在拼力死戰外,大部俄騎兵的鬥志都大幅下降,畢竟到了這一步,己經基本沒有人認爲俄軍會勝了,自然也都無心再戰下去。

首先從戰場上逃離的是蒙古軍隊,他們雖然是跟隨俄軍作戰,但在本質上還是私家軍或流寇之類,平時給俄軍打打下手可以,在俄軍佔優時也會奮勇作戰,斬將奪旗,不過戰場一但陷入逆境,他們是絕不會和俄軍死抗到低的,首先保住自己的命纔是最重要的。而現在的戰場,俄軍不僅是敗局己定,而且這些蒙古軍隊也都親眼看到人民軍使用了威力巨大的可怕武器,甚致有的蒙古士兵還認爲人民軍是用了什麼邪術。因此蒙古軍隊那裡還敢在戰場停留,於是紛紛拔轉戰馬,從戰場上逃走。

而蒙古軍隊的逃亡,立刻就傳染俄軍,首先是在蒙古軍隊附近的俄軍,他們見蒙古軍隊逃跑,彷彿是得到了提示一樣,也迅速從戰場撤退,而這些俄軍的行爲又影響到其他的俄軍,就這樣逐漸蔓延到了全軍,造成了俄軍的全線潰敗,俄騎兵紛紛從戰場四散敗逃。而人民軍騎兵和猛士車則自動組合在一起,追擊俄軍,擴大戰果。

澤連斯基在馬蹬裡跺了跺腳,恨恨道:“這些該死的蒙古蠻子,一羣膽小鬼,懦夫。早就知道他們不是真正的勇士。”

其實現在俄軍的敗局巳定,蒙古軍隊率先撤逃不過是將俄軍的敗局提前了而己,就算他們不逃,俄軍的失敗也是遲早的事,但對澤連斯基來說,卻是一個很好的甩鍋藉口,是由蒙古軍隊的敗逃才使俄軍潰敗的,這樣在面子上也好過一些。因此部下們也都十分配合,師參謀長道:“師長,雖然是蒙古蠻子的原因,但現在我們已經失敗了,我們還是撤退吧。”

澤連斯基也點了點頭,道:“好吧,撤退。回去以後再和蒙古蠻子算賬。”

就在這時,只聽一陣“卟卟卟卟”的聲響傳來,山包上激起了一片砂土飛濺,塵煙四起,10餘名騎人馬都撲然倒地,澤連斯基也不禁大吃了一驚,放眼望去,只見在數百米之外,三輛猛士車排成一個“品”字形,向俄軍所在的山包方向急馳過來,車頂的機槍還不斷的向山包上噴吐着火舌。

澤連斯基頓時被驚出了一身冷汗,也顧不得面子,大叫了一聲:“快撤。”說着一撥馬頭,雙腳猛夾馬腹,向山包下衝去,而其他的俄騎官兵也都不敢怠慢,紛紛策馬加鞭,隨澤連斯基一起迅速的逃離了山包,不過還是有幾個人的行動略慢了一點,被孑彈擊中,生死不知。

不過沖下了山包之後,由於有山包的阻擋,因此暫時看不到猛士車,也不用擔心子彈了,但澤連斯基也不敢有半點耽擱,又在戰馬的後股上加了一鞭,戰馬撒開四蹄,風馳電掣般的急速奔跑。

一口氣跑出了3、400百米,澤連斯基回頭看去,這時俄軍己經拉成了一條長達近百米的隊伍,而能夠跟上自己的,只有10餘騎而已,畢竟每個人的戰馬、騎術、負重均不同,因此速度自然不同,澤連斯基跨騎的是自己私人家養的一匹優質戰馬,平時就精心餵養,並嚴加訓練,素質要遠高於其他戰馬,而且他是一師之長,自然不同攜帶大量無關的東西,可以輕裝上陣,自然是跑得最快。

而澤連斯基在看剛纔山包的方向,三輛猛士車接連的從山包的後方一躍騰空而起,挾持着萬均之勢又落到山包的山坡,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尾隨着俄軍追擊上來,車前火光閃動,落在後面的俄騎兵也不斷中彈落馬,或是人馬撲地。而且不時還有子彈從澤連斯基的身邊呼嘯飛過。澤連斯基也被嚇得魂不附體,趕忙又給戰馬拉了一鞭,整個人都伏在馬背上狂奔。

追趕澤連斯基的正是楊勇軍的猛士車小隊,原來他們在亂軍中激戰時,發現在遠處的一個山包上有不少俄騎兵,楊勇軍斷定那就是俄軍的指揮場所位置,而這時在戰場俄軍己然大亂,人民軍的騎軍也殺入俄軍陣中,縱橫馳騁,基本己經勝劵在握了,於是楊勇軍決定衝出戰團,攻擊那個俄軍所在的小山包,看看能不能撈到幾條大魚,並且還叫上一個騎兵連跟隨自己的車隊一起行動,畢竟打死俄兵容易,但要想抓住大魚,只靠這三輛猛士車是不夠的,至少需要一部份騎軍的配合。

雖然在這場戰鬥中,猛士車部隊是受騎兵司令趙立軍的指揮,但在戰場上騎兵部隊卻是要聽猛士車部隊的命令,畢竟這一仗主要還是靠這12輛猛士車,因此楊勇軍要抽調一個騎兵連,當然是十分容易。於是楊勇軍立刻指揮着自己的猛士車隊,衝出了戰團,向俄軍所在的那個小山包衝去。

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四章 會議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三四八章 上海警戒(一)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四章 制度(三)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穿越艦隊簡介一054A型護衛艦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