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

bookmark

不過華東政府代表團的火車還沒到普次茅斯時,李三傑就收到華東政府駐美國辦事處主任顧凱的電報,原來他建議代表團先去紐約,會見了羅斯福總統之後,再回普次茅斯,因爲現在日本、俄國代表團都在紐約頻頻活動,顧凱心裡也有些着急,因此也希望華東政府代表團早點來紐約,展開活動。

李三傑等人在火車上通過報紙到是瞭解一些日本、俄國代表團在紐約的行動,同時還有不少新聞分析和評論,有人認爲談判會最終破裂,也有人認爲華東政府會在美英法等國的壓力下放棄賠款。

雖然日俄兩國的活動都十分積極,但李三傑等人對此到並不在意,畢竟談判是以實力爲基礎的,沒有足夠的實力、足夠的籌碼,這些小動作都沒有什麼意義。華東政府不可能屈從於美國的輿論壓力,而且現在也不怕這場談判破裂,自己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但對顧凱的建議,李三傑認爲這樣的安排也未償不可,一來是自己到了美國,總要去拜訪羅斯福總統;二來這次來美國的還有經貿團,他們本來就是要在紐約活動,因此先去紐約也可以接受,其他人自然更不會有異議,因爲紐約一直都是美國最發達、繁榮的城市,到紐約去逛逛當然都是高興的,於是李三傑回電顧凱,同意他的安排。

接到了李三傑的電報之後,顧凱立刻着手安排,終於在火車到達普次茅斯時疏通好了關係,將代表團的車廂掛上一節開往紐約的火車,一方面是美國方面對這次三方會談十分重視,要盡力爲三方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會談環境,另一方面也是顧凱在美國這幾年也經營出了不少的人脈關係,因此才能夠極時的聯絡上去紐約的火車。

而顧凱本人也在普次茅斯上車,和代表團匯合,他打算在火車上將紐約的情況向代表團進行詳細說明,並且商議好對策。

顧凱今年46歲,是個胖子,在舊時空裡他沒有周豐山那些在美國學習生活9年的經歷,但他有十幾次赴美考查、洽談的經歷,對美國也十分熟悉,因此才當上駐美辦事處主任。

上車之後,顧凱才向李三傑、何漢東等人詳細彙報紐約的情況,這幾天時間裡,日本人依然貫徹着他們走高層路線的方針,不僅和羅斯福總統保持溝通,日本駐美國大使金子堅太郎又兩次拜訪羅斯福,進行長談,而其他人也紛紛出擊,頻頻拜訪約見美國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等,還在參衆兩院傍聽了兩次,和美國政壇的高官打得一片火熱。

而俄國則繼續貫徹維特的路線,一方面在教堂參加禮拜、參觀學校、*所等公共場合,塑造親民的形像,就連維特放下身段,努力塑造自己的平易形象,以博取普通美國民衆的好感,上下汽車時必同司機握手,在酒店內必向相遇的女客行禮,連穿着也換成了簡樸的美式裝束。這些行動也取得了相當的效果,不少報紙都稱讚維特是一位有修養、有風度的俄國貴族,維特自己也頗爲高興,認爲自己的策略正在取得成功。

顧凱看在眼裡,更是急在心頭,因此才急切的希望華東政府的談判代表團能趕到紐約,抵消日俄兩國的影響,扭轉不利的輿論局面。

聽了顧凱的介紹之後,李三傑卻顯得十分輕鬆,認爲這根本不算什麼事,雖然說美國的輿論不會改變華東政府的談判立場,但也確實不能輕易的輿論陣地拱手讓出去。當然華東政府要奪回輿論陣地,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爲華東政府的對手是日本、俄國。

李三傑並不認爲美國的輿論己經完全倒向到日本、俄國的一方,因爲在出發前,他是做足了功課,知道這個時代美國對日本、俄國其實都沒有什麼好感,俄國自然不用說,在這個時代基本就是粗魯、野蠻、好戰、殘暴的代名詞,放眼全世界,對俄國有好感的國家幾乎是屈指可數,既使是和俄國結盟的法國,只是迫於德國的壓力,而在法國人心裡,根本就不上俄國,而美國做爲歐洲移民後裔,由其是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爲主組建的國家,當然不可能對俄國有什麼好印像。

而儘管美國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都支持日本,但那時是受利益的驅使,並不是美國對日本有什麼好感。支持日本打敗清廷是爲了迫使清廷更爲開放,而支持日本打俄國,則是爲了遏制俄國在遠東擴張,另外美國還有一個目地,就是將日本的目光引向大陸,不要在夏威夷問題上糾結。

日本在很早就惦記着夏威夷羣島,想把這個位於太平洋中間的島嶼納爲己有,從19世紀中期開始,日本就在向夏威夷進行滲透,到19世紀末期時夏威夷本土的日本人已經達到總人口40%的比例,甚至比夏威夷的土著居民還多。不過美國比日本先一步下手,在1893年,美國政府策動夏威夷的美國移民發動政變,囚禁了當時夏威夷的統治者利留卡拉妮女王,成立“夏威夷共和國”。

而當時還是浪速號巡洋艦艦長的東鄉平八郎率兩艘軍艦,以護僑的名議趕奔夏威夷,與美國艦隊對持,雙方劍拔弩張,差一點就打起來。只是在次年發生了甲午戰爭,日本無暇分身,又需要美國的支持,纔不得不忍下了這一口氣。但美國可沒忘了這次危機,時任美國海軍部長的羅斯福,就要求參謀們擬定美國在夏威夷和日本,在古巴與西班牙同時進行兩場作戰的海軍戰略計劃。

到了1897年,夏威夷與美國正式簽訂合併條約,並拒絕日本移民進入夏威夷,於是日本再次派出浪速號巡洋艦前往夏威夷示威,而美國也派出費城號巡洋艦與其對峙,並在1898年正式合併夏威夷,又在當年的美西戰爭中擊敗西班牙,奪取了菲律賓。

這一下再次引起了日本的不滿,因爲菲律賓也是日本的潛在目標,竟然又被美國搶了氣,怎麼不咽不下這口氣。只是這時日本與俄國的矛盾開始激化,因此日本政府內也反對再與美國有軍事衝突,只能默認了美國對夏威夷、菲律賓的佔領。

雖然隨後美國全力支持日本對抗俄國,兩國的關係一度十分近密,但夏威夷、菲律賓問題始終是兩國之間不穩定因素。在舊時空裡,日俄戰爭之後,日美關係迅速惡化,並互相以對方爲假像敵,制定作戰計劃,然後一直到二戰日本投降之前,兩國的關係都沒有恢復到日俄戰爭時的水平。

現在報紙新聞偏向日本是美國政府有意引導,而偏向俄國,則是維特賣力的個人表演。但美國在骨子裡是看不上日俄兩國,而且穿越者對新聞媒本的理解要遠超過這個時代,只要你能不斷的給媒體提供新聞話題,提供熱點,就會成爲媒體的寵兒,因此在媒體爭奪中擊敗日本、俄國實在是輕而易舉。

又經過了一天的行程,火車終於到達了紐約火車站。不過在火車還沒有停穩時,就可看到站臺上己站着近百餘名記者,還有架起了20餘臺照相機。而美國方面組織了20餘名警察,在站臺維持秩序。

原來隨着日本、俄國談判代表團到達紐約,並展開了一系的活動,而且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下,美國的各大報紙都進行了詳細報導,還有人物採訪,因此也使美國人對這次在本國舉行的三方談判的興趣大增。

雖然現在的美國還深受“門羅主義”的影響,孤立情緒仍然占主導地位,對國外的事情並不是很關心。但隨着美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美國人的大國意識也在與日俱增,自然也希望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而這次三方談判,是美國第一次舉行國際重大事件的調停活動,也像徵着美國的國際地位上升,因此也引起了不少美國人的關注,成爲美國人茶餘飯後日常議論的焦點話題,還有不少賭場爲這次會談開出了賭局,也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瀾作用。

雖然一開始時報紙對這次談判的報導是由美國政府在推動,但隨着這個話題在美國社會中日漸趨熱,許多新聞媒體也都紛紛主動尋找其中的新聞熱點。而華東政府的談判代表團到達紐約,當然是一個頗具有賣點的新聞,如果再能從華東政府的代表嘴裡掏出些什麼話來,就再好也不過了。

於是紐約的各大報紙、雜誌均派出了記者,到紐約火車站等着華東政府的談判代表團到達。火車一停,記者們立刻向代表團所在的車廂涌了過來,警察們也迅速的排起了人牆,擋住記者,還引得不少旅客駐足觀看。

面對這樣的場景,李三傑己早有準備,於是在下了火車之後,他到不忙着離開,而是面帶微笑的向記者們揮了揮手,表示致意。

記者們立刻發出了一陣歡呼,然後紛紛隔着人牆,扯着嗓子要求李三傑發言,也有人向李三傑問着各種問題。

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五一三章 穆棱河之戰(九)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一百章 巡視(五)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區(七)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爭(下)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