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

其實在停戰之後,英國就開始策劃促成日本和俄國聯手對抗華東政府的局面,並且還拉隴了法國來幫忙。

日俄兩國現在也都意識到獨力對抗華東政府確實是力不從新,因此對聯手到也沒有拒絕。不過兩國對談判都是各懷鬼胎,畢竟剛剛打得你死我活,而且又有結構性的矛盾,那能說聯合就聯合呢?

首先是確定談判的地點,日俄雙方就開始較勁,日本要求設在英國,而俄國則選擇在法國,雙方爭執不下,差一點連談都沒談就崩了。後來還是英國做日本的工作,保證即使是在法國談判,也會確保日本的利益,這才讓日本妥協,雙方以各自的駐法大使爲代表,在法國展開了談判。

沒談之前,日本就憋了一肚子火,而且日本認爲自己雖然退守到了朝鮮半島,但也是置身於戰場之外,而俄軍卻是正在瀋陽和人民軍對持,大戰一觸即發,因此現在俄國面臨的局面其實要遠比自己險惡,即然是這樣,日本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敲詐俄國的機會。於是日本向俄國提出的條件是:雙方要聯合對華東政府作戰,俄國需要承認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特殊利益,並完全放棄自己在朝鮮半島的權力。在戰爭結束之後,俄國必須從中國東北撤軍,雙方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機會均等;中東鐵路非軍事化,其中南滿鐵路及附屬權益歸日本所有;限制俄國遠東海軍軍力;日本將共享俄國領海、領水的漁業權等。

這樣的條件自然是俄國不能接受的,要知道俄國可是玩命佔便宜、拼死不吃虧的主,能夠不讓俄國佔便宜己是萬幸,還想佔俄國的便宜?而且俄國認爲現在日本己經被逐出了遼東戰場,失去了繼續博奕的資格,要想重新回到牌桌上,就必須依靠俄國的幫助才行,現在日本居然還獅子大開口,因此俄國不僅全面推翻了日本的要求,而且提出了俄國的要求:日本承認中國東北地區屬於俄國,不得干涉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任何行動;雙方朝鮮半島的權力均等,雙方對等開放領海捕漁。

於是這一下談判又陷入了僵持中,而做爲調解人的英法兩國也有些束手無策,畢竟偏袒那一方都不好,因此只能任何雙方這樣無謂的爭吵下去,只提出一個條件,就是任何一方都不能退出談判,必須談下去。

聽完了國務卿的彙報以後,其他人也都覺得十分好笑,費爾班克斯道:“這好像兩隻岩羊在面對一頭美洲獅的進攻時,還在討論某一塊草地的歸屬。”

羅斯福沉默了一下,道:“不過我認爲這種僵持的局面不會維持太久了,因爲我們美國和德國都同意增加發行華東政府的債券,對日本和俄國絕對是一個強烈的刺激,而且英法兩國也不會允許他們繼續這樣沒有任何意義的爭吵下去。而我的問題是,如果日本和俄國聯合起來,是否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呢?” 說着,羅斯福的目光看向戰陸軍參謀長阿德納?查菲。

現在美國還沒有成立國防部,最高的軍事機構是由戰爭部和海軍部組成,因此戰爭部實際等於是陸軍部,最高長官就是戰爭部長和陸軍參謀長;而現在海軍部只設部長,還並沒有設立作戰部長,故此這次會議,陸軍來了2個人,而海軍只來了1個人。

查菲道:“總統先生,根據陸軍參謀部進行的軍棋推演,即使是日本和俄國聯合起來,也不是華東政府的對手。”

羅斯福怔了一怔,道:“華東政府的軍事實力真的有這麼強嗎?連日本和俄國聯合起來都難以戰勝他們,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有必要重新評估華東政府了。”

塔夫脫道:“那到也不是,因爲日本和俄國在此之前進行了長達16個月的戰爭,長時間的戰爭消耗了兩國大部份的戰爭力量。我們一共進行了4次軍棋推演,考慮了各種因素,但結果無一例外都是華東政府取勝,最好的結果是一直打到長春,而最差的結果也攻下了瀋陽。”

羅斯福點了點頭,從桌子上拿出中國地區,一邊在上面勾勾劃劃,一邊道:“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過就算日本、俄國在此前的戰爭中消耗巨大,但單就任何一國的整體實力都在華東政府之上,由其是俄國國內還有巨大的戰爭潛力。難到兩國聯合起來,還不是華東政府的對手嗎?”

塔夫脫道:“根據參謀部的分析,俄國雖然確實有巨大的戰爭潛力,但現在的戰場離俄國的主體太遠了,而且俄國的重心畢競是在歐洲一邊,也不可能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遠東,另外由前期戰爭引發的俄國國內的政治危機也並沒有完全結束,這些因素都限制了俄國在遠東戰場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力本來就十分弱小,前期的戰爭差不多就己經將日本的國力消耗殆盡了,而且日本和戰爭的地點沒有陸地直接相通,全靠海運支撐戰爭,但他們的艦隊被華東政府全殲之後,已經無力再通過海運支撐戰爭。”

查菲接着道:“另外現在俄國和日本己被華東政府分割開,無法合力協同作戰,而且日本實際己被逐去了遼東的戰場,退到了朝鮮半島上,有一條江阻隔,而這一條江就成了華東政府天然的防禦陣地,華東政府只用沿江佈置防線,修建防禦工事,就可以以少量的兵力阻擋日軍的進攻,而集中大部份的力量來對付俄國。”

羅斯福的視線離地圖,道:“按照參謀部的推算,華東政府最多隻能將戰線推到長春?”

塔夫脫道:“是的,華東政府的整體實力有限,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後勤供應卻難以維持,而且長線拉長之後,後勤供應的難度也會加大,另外進攻作戰總要比防禦戰的消耗損失大,因此將戰線推到長春,己經是華東政府的極限了。而等華東政府打到長春之後,戰局就將再次進入僵持的階段。我們預計這個過程大約需要4-5個月的時間。”

羅斯福在長春的位着上畫了一個紅圈,又陷入了沉思中,如果真的如參謀部分柝的結果,雖然華東政府取得的成績比日本大,但也沒有達到徹底擊敗俄國,將俄國的力量完全逐出中國東北地區,最終還是要在談判桌上來解決問題。而到了那時,纔是美國出面調停這場戰爭的最好時機,那麼美國仍然有機會藉機擴大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因此羅斯福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道:“看來這場戰爭還要再進行一段時間,我們到是可以看看這三方還會有什麼表現。” 頓了一頓,羅斯福又道:“我們的軍事觀察團準備好沒有?”

塔夫脫道:“已經準備好了,就在這幾天就會出發。”

羅斯福道:“希望他們的這次遠東之行會得到有價值的收穫。”

――――――――分割線―――――――――分割線――――――――

金子堅太郎並沒有立刻將自己和羅斯福會談的內容傳回日本國,而是先簡單的告之給伊藤博文。

其實伊藤博文的心裡是十分贊同羅斯福的建議,因爲現在日本己經不可能體面的退出戰爭了,就應該儘快和華東政府進行談判,以較小的代價結束戰爭,這樣還可以保住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利益,而越是拖得晚,對日本就越不利,如果華東政府徹底擊敗了俄國,那麼日本將付出嚴重的代價。由其羅斯福提出的,他可以周旋將日本的賠款限制在1億日元以內,伊藤博文認爲這也在日本可以承受的範圍以內。

但伊藤博文也明白現在國內的氣氛,以及軍方的態度,都是不能允許賠款的結果出現的,如果自己要強行推動賠款談判,不僅不會成功,而且還會身敗名裂。不過現在是美國總統提出這個建議,因爲美國爲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因此不能輕易的得罪,伊藤博文認爲到是可以借這個機會,拿出來討論,以試探一下國內對賠款的態度,如果能夠借美國的壓力說服軍方,到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於是伊藤博文立刻回覆金子堅太郎,讓他以正式渠道將他和羅斯福會談的內容如實的傳回日本國內,然後由外務省提交給內閣,並藉機舉行內閣會議討論。

不過內閣會議一開始,羅斯福的建議就遭到了軍方的激烈反對,寺內正毅怒道:“美國認爲我們不是海外華人的對手嗎?要求我們向海外華人投降,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不僅是我們,就是4千萬日本國民也不會答應,誰答應向海外華人投降,誰就是日本的罪人。”

小村壽太郎道:“美國總統只是建議我們和海外華人談判,可以適當做出一點讓步,並不是讓我們向海外華人投降……”

寺內正毅道:“那有什麼區別,向敵人賠款屈曲求全,只有腐敗無能的清國纔會做的事情,難道我們日本竟淪落到和清國爲伍的地步嗎?”

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二零八章 戰爭規則(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七零七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