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

納米比亞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主要礦藏有鑽石、鈾、銅、銀等,其中,鑽石生產馳名世界。

採礦業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90%的礦產品用於出口。

納米比亞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位居世界十大產魚國之列,主要生產鱈魚、沙丁魚等,其中90%供出口。

但它是反對南非種族隔離的基地,1960年代初期,南非的黑人反抗運動剛剛開始,就慘遭鎮壓,兩個最重要的反抗組織非洲人國民大會(ANC)和泛非洲人大會(PAC)的主要領導人大都被捕入獄,參與部分流亡海外,反抗運動陷入低谷。

黑人的反抗雖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幾聲同情,但是並沒有帶來國際社會實質性的幫助,在黑人的反抗被完全壓制之後,1960年開始,南非經濟開始高速發展。

1960年代,南非的經濟增長成績斐然,增長率達到年均百分之三十,黃金產量多次創造紀錄,牢牢保持世界第一大產金國的地位,帶動其他礦業、工業、服務業,也進入黃金髮展期。

這一段時間,南非與西方國家的貿易也快速增長,來自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的資本紛紛進入南非,到1963年,進入南非的外國資本竟然比1960年增加了6倍。

經濟騰飛也給南非帶來了大量的白人移民,僅僅在1960年代,白人新移民就增加了25萬。

在這樣的背景下,白人普遍對這個種族隔離政府充滿信心,與同時期黑非洲政治、經濟的混亂衰退相比,似乎白人統治纔是非洲問題的唯一出路。

南非經濟騰飛過程中,受益最多的就是亞菲利康羣體,亞菲利康人,也就是布爾人,主要來自歐洲大陸,以荷蘭人爲主,也有不少德國人、法國人。

這些人大多定居南非超過兩百年,以農牧業爲主,由於亞菲利康人的社會相對封閉,受教育程度偏低,與講英語的人口相比,亞菲利康人在經濟上處於劣勢。

在二戰後亞菲利康政府上臺之後,政府出臺了全面提升亞菲利康人地位的政策。

很快,在金融、商業、工業領域,亞菲利康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政府控制的各個部門、行業,比如鐵路、港口、鋼鐵、電力等,幾乎完全是亞菲利康人的天下。

在政府的補貼下,亞菲利康人的主要產業農業也飛速發展,新的農牧業技術得以首先應用,產品的售出價格也有政府保證。

1946年,亞菲利康人的平均收入僅有英語人口平均收入的一半,到1960年,亞菲利康人的平均收入已經達到英語人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二,差距在不斷縮小。

英語人羣自然也沒有吃多少虧,享受着南非經濟發展的成果,在1960年代後期,南非可能是世界上白人日子最舒服的地方了。

南非經濟中心約翰內斯堡的北郊,豪宅比比皆是,家庭游泳池的密度,僅次於美國洛杉磯的富人區。

一個剛剛畢業的白人大學生,不過是有一份普通工作的中產,也可以買得起兩三千平方米的豪宅,過着週末打高爾夫,玩遊艇,時常度假的悠閒日子。

不過南非白人也距離世界越來越遙遠,南非政府的宣傳機器控制了整個南非,連社區的小報紙上面,也能見到政府的官樣文章。

電視出現後,南非政府花了很長時間的研究,一直到確保能夠對電視內容進行控制,才允許電視臺的建立,竟然是非洲大陸最後幾個擁有電視臺的國家。

南非的各種文學、娛樂、新聞,都要接受非常嚴格的政府檢查,獨立媒體只能在政府控制不嚴格的領域發表自己的聲音,不敢觸動政府的底線。

在這樣的洗腦下,1960年代席捲西方的黑人民權運動在南非得不到報道,在絕大多數白人眼裡,種族隔離是天經地義的。

而對外,南非符合幾乎所有的西方民主標準:有效的議會系統、獨立的司法系統、時不時批評政府政策的媒體、市場經濟、教會生意興隆,使南非白人以自己是民主國家而驕傲。

只不過,佔這個國家人口大多數的黑人,被完全忽視了。

1970年代,南非政府的種族隔離政策也達到了頂峰,隔離從根源上開始,限制黑人人口在城鎮的居住,幾乎使得黑人人口在白人區居住成爲完全不可能。

政府有計劃地降低在白人城鎮附近的黑人人口,按照南非政府的計算,居住在白人城鎮周圍的總數爲600萬的黑人,至少有400萬人可以遣送回保護地。

在德蘭士瓦和自由州兩個省,超過170萬的黑人被重新安置,一些地方,整個區的黑人被遷移到保護地。

有時候,政府把老人、孩子、婦女遷走,失業的也要遷走,僅留下有用的男性黑人作爲廉價勞動力,把他們安置在集體宿舍裡面,統一管理。

南非白人社會的繁榮,離不開廉價的黑人勞動力,南非政府的安排,就是儘可能地減少需要在白人區長期工作的黑人。

所缺乏的勞動力,由季節性移民來補充。既然是季節性移民,那麼就不需要在白人區安排這些黑人的長期居住場所,有個集體宿舍也就夠了。

這些季節性移民,家鄉往往距離城市非常遙遠,每年僅可以回家一到兩次,所得到的合同,也必須一年一續。

那些居住在白人區附近的所謂長期居民,日子也非常辛苦。政府安排的新的黑人區往往距離工作的地方有三四十公里遠,上班族每天需要花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搭乘各種交通工具往返。

在這些在所謂白人區內長期存在的黑人聚居區裡,黑人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多。

這裡城鎮的基礎設施很差,基本僅能保持基本的衛生條件。黑人在這裡做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每一個黑人只能從事一項生意,所能夠從事的範圍,也僅僅限制在維持基本的日常必需品的範疇,比如賣薪柴、煤炭、牛奶、蔬菜。

略微需要一點技術的行業,甚至超市、服裝店、乾洗、修車、加油站等,黑人都沒有機會,更不要提同時需要技術和資金的行業。

黑人也不能夠在城鎮內成立公司,或者成爲合夥人,不能在城鎮內給自己蓋房子。

黑人在這裡只能租房子,這種由政府統一安排建造的火柴盒一樣的房子,供水供電都不正常。

儘管如此,由於政府的開發計劃落後於發展,這裡也很快人滿爲患,到1970年,平均每個火柴盒裡面,居住着13個人。

黑人再也不能從事任何技術行業,更不能成立工會,不能罷工。勞資雙方出現糾紛的時候,警察會直接介入,協助資方鎮壓鬧事的工人。

而黑人一旦失去工作,那麼幾乎立刻就會被遣送到保留地,這樣的條件下,黑人的工資被壓得越來越低。

第267章 交通二第185章 武器出口一第577章 帶每個人回家第513章 法律依據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38章 阿根廷第119章 南亞之役一第25章 原因一第363章 目的第188章 組織結構二第599章 預警機日機八第99章 東南亞記憶五第390章 我們怎樣做第256章 有意思的劫持第286章 討債三第350章 全球追殺三第15章 亞齊三第309章 雙重國籍第325章 山洞的秘密一第246章 炸沉一第623章 戰鬥的記憶十第10章 加裡曼丹二第614章 戰鬥的記憶一第290章 尼日爾三角洲二第7章 刺殺三第220章 政變後果一第514章 不用憋着了第267章 交通二第84章 你的認識三第124章 遠洋捕撈三第13章 亞齊一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563章 不是單打獨鬥一第542章 暫時還沒有第117章 復興公司故事九第126章 閃電戰一第557章 高效率第484章 終極目標第254章 解救二第325章 山洞的秘密一第565章 不是單打獨鬥三第33章 馬達加斯加二第320章 採訪實錄五第128章 閃電戰三第577章 帶每個人回家第117章 復興公司故事九第336章 歷史二第162章 南華聯邦感受四第575章 話題很長八第364章 只有消耗戰第320章 採訪實錄五第84章 你的認識三第500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341章 就職演講三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357章 全球追殺十第108章 對抗的集團第488章 冰姐夫第613章 如期開戰第235章 經濟調整二第485章 議會演講第463章 藉口很早第239章 經濟調整四第444章 有了藉口第353章 全球追殺六第267章 交通二第308章 應對泡沫第530章 等待降落第367章 天空第29章 桑給巴爾二第458章 協議第226章 審判之後三第380章 世界只有兩天第214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四第557章 高效率第151章 新經濟政策一第155章 老撾一第343章 背後的原因第633章 司令部日誌五第32章 馬達加斯加一第557章 高效率第138章 海盜問題五第298章 開始第20章 棉蘭之戰第340章 債務危機三第604章 預警機日記十三第106章 條件二第470章 早已埋下二第111章 復興公司故事三第25章 原因一第292章 接上關係第484章 終極目標第456章 公開的秘密第53章 非洲初印象第262章 部族和國家第276章 我們的未來二第564章 不是單打獨鬥二第245章 太陽能三第185章 武器出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