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這麼一說,戚繼光也有點緊張了,自己打了一輩子的倭寇,要是到頭來自己的兒子娶了一個倭國女人,最後還生下孩子,自己應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事情呢?
“請戚帥和戚夫人放心,取的是一位明國女子,而且爲人賢良淑德,是領地內一位前朝(上一個皇帝)秀才的女兒,比戚帥小五歲。”羅思源說道。
“那就好,你們島國有很多明國百姓嗎?”戚繼光問道。
“在本家的領內從很早開始就在吸收明國的百姓,沿海活不下去的流民,還有被賣到南洋諸國的奴隸。”
“南洋諸國的奴隸,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我華夏之族裔還成爲了奴隸不成?”陳大成有些氣憤的問道。
“陳大人有所不知,在明國以南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國家,位於南洋之上,很多明國百姓在國內生活不下去,於是向南前去南洋討生活,當地土人還未開化,一旦被他們抓住,就會被當做是奴隸一般。
除此之外,南洋現在多有那西方之人,他們貪婪無度,不斷地攫取着各種當地的資源,於是在南洋一帶,他們也會捕捉各地的百姓作爲奴隸,而沒有政權的明國人就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明國百姓在南洋是被當做貨物一般販賣的。”
“豈有此理……”陳大成聽到這話,幾乎肺都要氣炸了,大聲的哇哇喊叫。
“所以你們救了一些南洋的明國人是嗎?”戚繼光問道。
ωωω тt kΛn ¢ ○ “準確的說是買過來的,因爲他們被當做是奴隸,是貨物,我們就通過自己的渠道,每年不斷的到南洋諸國去購買這些被抓住的明國人,然後送去島國的聚居地。”
“你們那有多少明國百姓生活呢?”戚繼光問道。
“我們一共給明國人安排了兩個聚居地,其中一共生活有明國百姓近七十萬人,另外有部分有手藝的明國人分散在我倭國各處,這樣的人也有近萬人。”羅思源說道。
“原來是這樣,那你們還算是有良心。”陳大成說道,通過剛剛的一番話,他對黑田家的態度也稍微好了一丟丟,不過還是沒有放下心中的敵意。
“對了,剛剛一直說這些,倒是有個事情忘了說,戚夫人,那就是現在戚英將軍已經有了兩個孩子。”
“我有孫子了?”戚夫人一聽這話,高興的差點要哭出來了。
“是的,一個四歲的男孩和一個一歲的女孩。”羅思源說道。
“這實在是太好了,我戚家有後了。”戚夫人有袖子掩住自己的
“他們叫什麼名字?”戚繼光問道,就算他是一個鐵石心腸的漢子,這個時候知道自己有後,也還是發自內心的表現出了欣喜的樣子。
“戚英將軍說男孩必須按照祖訓,末字爲宗,故男孩名爲名叫戚靖宗,女子名爲月。”
“好名字,不過還真的是想要見見他們呢!”王氏說道。
“相比我們那邊的戰鬥很快就會結束,到時候倒是可以考慮將他們送回來看望二老。”羅思源說道。
“這個倒是不必了,否則到時候被朝廷那幫清談誤國之士知曉的話,將會是滅頂之災呀!”戚繼光有些黯然的說道。
“大人這麼怕那些人嗎?”
“是的,這些清談誤國的年輕人,仗着自己的伶牙俐齒,毫無根據的構陷別人,我輩披荊斬棘卻不如其一句妄言,實在是我輩之不幸。”戚繼光說道。
“既然這樣,就不和戚帥談論這些討厭之人,這次除了帶來戚將軍的消息之外,在下還要帶我的父親,向戚帥問好。”羅思源說道。
“哦!你的父親?那個倭國的軍閥黑田職高?”
“是的,父親大人對於戚帥一直心嚮往之,但是苦於國內一直沒有能夠穩定,否則必然回來拜見大人。”
“你的父親就不怕我把他殺了。”戚繼光說道。
“戚帥玩笑了,父親大人之前說過,他在這個時代最敬佩的英雄就是戚帥。”
“所以他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技術通過戚英出賣給我們,使得我們也掌握了比較好的煉製兵器的技術,從而擊敗了倭寇是嗎?”戚繼光問道。
“什麼……戚帥,那些刀和火炮的冶煉技術是倭人給我們的?”陳大成驚訝的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是的,沒有錯,那些技術就是他們黑田家傳過來了。”戚繼光點頭說道。
“他們是爲什麼要這麼做呢?要知道我們可是敵對關係呀!”陳大成說道。
“戚帥,陳將軍你們錯了。”
“哪裡錯了?”
“倭寇和本家是沒有關係的,而且最開始的時候你們把倭寇的仇恨算在我們頭上也是不對的,要知道一個國家大了之後,什麼樣的鍵盤俠都有,倭寇就是九州地區爲主的一些,因爲倭國國內的戰亂所以生活不下去的流民,這些人都有着和本家是絕對無關的。
戚帥我想從本家數年之前平定了九州之後,倭寇應該也就慢慢平息了吧!我絕對不敢說完全沒有,但是本家對於地方的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所以人口是很難進行流動的,所以倭寇之亂之後應該會消失的。
這些倭寇對於本來來說,是和本家無關的第二個範疇,這就像是貴國朝廷之上的那些個年輕的空談誤國之人,難道說因爲那些人的存在,戚帥就說這大明國已經要完了嗎?”
“這個……不敢。”
“所以清談之人不能夠和朝廷劃等號,這些倭寇也和本家沒有關係,這就是我想要說的話,而且父親大人一直非常的尊敬戚帥,他說戚帥是他崇拜之人,嶽武穆嶽公也是他崇拜之人,你們都能夠攬江山於即倒,實在是讓人敬佩。”
“這麼說我就當不起了,我只不過是大明的一員普通的將領,無論是之前的俞大猷俞帥,還是大同府的王博王少保、馬芳馬少保,都是能夠鎮守一方的武將,我不過是一個後起之秀罷了,因爲儒生誤國,所以他們才屢次被誣陷,否則在一清平盛世,他們都必然可以流芳千古的。”戚繼光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