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約納斯與斯柯達的合作還有多項備註條款,其中就包括了霍夫曼投行擁有斯柯達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約納斯也不會擔心因爲霍夫曼投行的加入,壯大了斯柯達的實力。
爲什麼要成立合資公司,就是因爲約納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華夏工廠上面。
從捷克斯柯達工廠吸血,然後充實華夏工廠,兩三年下來,就能用高薪和出國補助將大部分技術工人吸引到合資工廠。
等到東歐劇變的時候,再把半死不活的斯柯達工廠全部拿下,那個時候,再好好發展捷克工廠也不晚。
而他利用斯柯達這個槓桿,也能撬動西方的汽車聯盟,得到他一直想要的歐寶。
即便到時候斯柯達因爲獲得約納斯的資金,發展起來了,約納斯也能把他們的股份賣個好價錢。
反正不管怎麼算,他都不會虧。
86年一月,新年假期剛過,在其他國家和公司以爲霍夫曼投行與斯柯達會經過漫長的談判才能達成合作的時候,在一月十五日,霍夫曼投行就與捷克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
這場合作可以說是雷厲風行,其他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兩家的談判就已經結束了。
合約的簽訂,也在歐洲各國之間引發了強烈的轟動,特別是對德國廠商。
一直以來,奧地利的汽車產業基地都是德國有意控制,離開了德國,奧地利的汽配廠商就無法生存。
他們利用自己的終端實力,牢牢控制住了奧地利汽配廠家的發展,利用奧地利的便宜人工,賺取高額利潤。
舉例來說,奧地利廠家給德國汽車廠供應發動機,德國廠商給他們的只有少數利潤空間。
他們從奧地利採購發動機三千馬克一臺,但是奧地利的廠商只能賣給他們,到了他們手裡,組裝的時候就變成了三千五一臺成本,但是向外賣,最低六千一臺。
因爲奧地利廠家只是加工商,他們不能把發動機對外銷售,否則他們就會中斷從這個廠家採購。
奧地利的廠家是他們剝削的對象,離開他們無法生存,可是現在,約納斯已經整合了不少廠家,現在又獲得了一整個汽車體系和品牌。
雖然現在不可能德國汽車廠商的地位,但是已經已經在這個封閉的生態圈打開了一個缺口。
更麻煩的是,約納斯同時還是德國汽車廠商的大股東,不管是奔馳,寶馬,還是大衆,約納斯都具有直接進入董事會的資格。
而二戰以後,德國一直不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他們的政府並不具備直接干涉的權力。
西德現在的政府沒有國防,軍事權,外交,經濟權力也都受到阿美尼亞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制約。
這樣一個瘸腿的政府,影響力非常有限。
約納斯一切計劃都是按照正規的商業手段,在約納斯已經成爲三家大型汽車公司大股東的這個時候,想阻攔也非常困難。
而依靠這三家汽車公司,他們的脖子被約納斯卡住,如何反抗?
到了這個時候,意大利的賈尼和瑪麗拉才知道約納斯當初爲何拒絕阿涅利家族的善意,爲何堅持要在華夏的投資計劃裡佔據控股。
當初他們還笑話約納斯有些不自量力,但是現在,他們看到約納斯已經攪動了整個汽車行業的風雲。
這絕對是菲亞特汽車公司給不了約納斯的,因爲他們不可能放棄控股權。
一月十七日,捷克政府與奧地利政府簽訂了兩國之間汽車產業配件統一出口退稅協議,兩國的汽配廠家相互合作,在終端之外,配件統一出口稅。
簡單來說,就是組裝的配件,將會自由流通,只收一次稅。只有在終端市場上賣的配件,兩國之間纔會收稅。
這是科勒的功勞,他說服了蘇共,在東方陣營內以汽配行業爲典型,摸索一條跟西方陣營競爭的道路。
西方各國都已經統一了出口稅,而東方各國卻相互收稅,額外增加了成本。
這個條約的簽訂,也就意味着奧地利的配件廠商,成爲了斯柯達汽車廠的供應商,還不會增加成本。
而奧地利的配件生產,一直是緊跟西方的加工水平的,這等於直接提高了斯柯達的工藝水平。
一月十八日,德國工業部聯絡上了在奧地利北部城市林茨進行談判的約納斯,邀請約納斯前往首都波恩進行商務會談,與會的對象還包括了德國四大汽車廠商。
約納斯愉快地接受了邀請,當天下午又丟出了一個炸彈。
林茨這個上奧地利的首府城市是奧地利的第三大工業城市,同時也是奧地利最大的鋼鐵基地和化工基地。
這裡距離捷克的工業基地,斯洛伐克的礦產基地不遠,緊鄰着多瑙河,也能將工業產品直接通過船隻運到黑海。
約納斯投資五千萬美元,收購了林茨鋼鐵廠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並且共同出資兩千萬美元,擴大林茨的港口。
這也意味着,約納斯完全可以不通過西方國家,直接將汽車出口到東歐,中亞,甚至遠東。
當然,這一切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真要這樣做,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從多瑙河出口路途遙遠,在羅馬尼亞的喀爾巴阡山口運量大減,有很大瓶頸,也會增加巨大成本。
最方便的還是從波蘭到波羅的海,或者通過火車到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出口。
而且,現在最大的市場還是歐洲和美洲,這樣做是自絕於西方。
所以,約納斯現在的投資只是佈局,只是對西方的恐嚇,最終目的還是跟西方國家和廠家坐下來談。
這世界上這麼多汽車廠家,多我一家又怎麼了?
一月二十日,約納斯應邀來到了西德與比利時交界的波恩。
這個小城,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一直是西德的首都。
約納斯此行並沒有見到喬安娜夫人,這種談判式的會議,不到緊要關頭,或者是有利突破性進展,重量級人物不會出現。
約納斯親自過來是因爲他現在屬於挑釁者,而且,也的確沒有人能代替他過來。
烏爾蘇拉是唯一能全權代表約納斯的,但是她比約納斯還要忙。
約納斯不管到了哪裡,都只是做意向性的指導意見,其後一屁股亂賬,都要烏爾蘇拉來掃尾。
就像跟斯柯達的合作,可不是簡單地簽訂協議就夠了。
兩億美元如何分配使用,廠家研究新車,以後的發展方向,合資公司的人員調配,重新梳理供應商體系等等,都需要烏爾蘇拉來操辦。
約納斯現在面對的最大壓力其實不是汽車廠商,也不是歐洲各國政府,而是阿美尼亞商務部。
他們對瑞士支持約納斯在東方陣營發展工業非常不滿,嚴格要求瑞士政府遵守巴統協議,不能向捷克出口任何敏感技術。
約納斯據理力爭,闡述了自己想要進入汽車產業,卻遭到各大汽車廠商一致阻礙的實情。
他把自己描述成了一個被迫害者,不得已才與東方陣營進行合作。
而其他汽車廠商卻把約納斯比喻成一個左手舉着鈔票,右手舉着槍的強盜,他的出現是在破壞整個世界汽車行業格局。
第一天的見面,就在約納斯跟德國四大汽車廠商的吵架中結束。
主持會議的阿美尼亞商務部的官員,面對這種情況也是頭疼不已。
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吵,如果尋找不到一個契合點,很容易導致談判破裂。
第二天,瑞士商務部專門派出了官員前來爲約納斯撐腰,在這種時候,越是小國家的官員,越是盡心。
但是談判依舊艱難,包括法國兩大汽車公司在內的汽車廠站在了約納斯的對立面。
第三天,通用公司的代表出現在了會場,在會議上提出了約納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的產業革命,將會直接影響西方對東方的技術封鎖。
這一點的確是約納斯的死穴。
他想打開華夏市場,就必須比其他汽車公司做的更多,何況他的心也是黃色的。
如果不能拿出先進的技術幫助華夏整體工業升級,他何苦進入汽車這個利潤微薄的行業。
石油和金融都比汽車行業賺錢的多,更別說後面還有暴利的互聯網。
通用公司的說法直接影響了阿美尼亞商務部的態度,他們更換了一種方式,不再讓約納斯直接與其他廠家對簿公堂,而是要先給約納斯套上一個枷鎖。
阿美尼亞商務部與約納斯的談判持續了三天,獲得了一個雙方都還算滿意的結果。
首先,阿美尼亞商務部願意出面幫約納斯在西方獲得一家汽車廠的控制權,這是和談的基礎。
但是與此同時,約納斯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遵守阿美尼亞與歐洲各國簽訂的協議。
其中包括了不能向東方陣營輸送超出限定範圍內的先進技術,而且阿美尼亞有權定期檢查約納斯控制下的各家企業的技術輸出。
阿美尼亞商務部將會派出一個審覈團,對約納斯名下的各家企業進行技術分級,每個等級的技術輸出都必須遵守相關法規,否則將會受到嚴厲制裁。
約納斯簽訂了這個協議之後,其他汽車廠商也知道了約納斯這個攪局者現在趕不走了。
現在,他又變成了一個香饃饃,那些廠家都來尋求跟他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