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很平常的一天。
紐斯曼-伯德在路上買份黃油麪包當早餐,很快便趕到了工作地點——巴黎市區的一家多影廳影院,隸屬於卡託卡連鎖院線。
是的,他是這裡的售票員,負責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的白班,工資不算多,但紐斯曼還算滿意。
上班之後,紐斯曼照照鏡子,臉上扯出一個職業的笑。
不多時,影廳陸續出現了一些觀衆。
紐斯曼立馬說道:“上午好,請問我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最前面的顧客看起來是個年輕的男生,可能是在上學,高中或者大學,也可能沒讀書了,不太能按照面貌分辨。
因爲丫是個黑人。
年輕的黑人男子擡頭看了看海報欄的宣傳海報,又看了看售票窗口旁邊的滾動熒屏,上面有各影廳的排片時段。
仔細看了會,他才詢問道:“今天上午只有一場《無法觸碰》嗎?”
紐斯曼微笑的回道:“是的,十點半左右二號影廳,你是想看這部嗎?可以提前購票。”——反正下一場就是了。
“嗯,幫我選張中間位置的。”
搞定這個,下一位更是直接,“十點半的《無法觸碰》,兩張票,靠中間位置。”
再然後,又是要看《無法觸碰》的。
一連賣出十幾張票,紐斯曼有些懵逼。
他沒關注昨天的報紙,不然他肯定就知道了。
他現在疑惑的是這電影雖然票房不錯,但其實已經過時了,排片份額,一天也就兩場,更別提新片選擇很多,觀衆爲什麼要看一部放映了很久的老電影?
但顧客想看哪部,當然不是他決定的。
作爲一名合格的售票員,推薦沒問題,解惑沒問題,甚至他可以把每部院線作品的優缺點簡單談談,比如什麼題材、會有什麼,演員是誰......可付錢的依舊是顧客。
現在這種情況,放在一個月前還能見到,可此時就有些讓人意外了。
臨到電影開始,950人的影廳,竟然賣出去422張票,簡直不可思議。
這是怎麼一回事?
......
無人能解答紐斯曼-伯德的疑惑。
如果他自己能懂的話。
自從這電影有摸到甚至超越法國電影市場的榜首作品《泰坦尼克號》,不少已經看過一遍的觀衆又有重新購票支持的動力。
用一個比較讓內地觀衆熟悉的節奏,那就是《戰狼2》。
那部電影也是中期下滑之後突然一波回暖,擊沉《美人魚》、破了《泰坦尼克號》的觀影人次,登頂內地第一。
但,這股子風潮還需要時間慢慢展現。
......
洛杉磯,伯班克螢火蟲大樓。
辦公室裡。
萊曼有些好笑的關注近期的媒體風向。
奧斯卡臨近後,有關大獎的討論聲音就沒斷過,且越演越烈。
各大報紙、各大網絡論壇,無數路人被這樣的消息吸引,從而加入到討論之中。
無他,今年的奧斯卡之爭實在太激烈了,再者,閒着也是閒着,聊聊有趣、有爭議的話題不是正好?
再加上各大公關團隊暗中造勢,一時間,顯得頗爲熱鬧。
而最能體現這種熱鬧的,就是各種猜測、助威、抹黑、造謠。
比如——
知道麼,聽說馬丁-斯科塞斯被內定最佳導演了。
啊?
很正常啊,奧斯卡評委這是開眼了嗎,早八百年就該給了。
《無間道風雲》拍得很好啊,小李子能不能拿個影帝啊。
就他?人當年不是說不參加奧斯卡嗎?
年少輕狂嗎,那麼小心眼乾嘛。
很懸,他在裡面的表演中規中矩的,沒什麼亮點。
嗯嗯,這麼一說也是了......
其實,我挺想看到萊曼-拉斯特拿一個最佳導演的。
你也喜歡他嗎?我也是。他的電影每部我都看了,最喜歡他拍得《壞傢伙》,最後的黑化反轉簡直了,當然《老無所依》也不差,那個變態殺手安東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我覺得不可能。奧斯卡最喜歡講資歷了,那羣老傢伙,怎麼可能會讓他拿獎,再等個十年還差不多。
也是,多少優秀導演都是幾經提名都得不到導演小金人的,萊曼導演好像才提名兩次吧,加上這一次就三次了。
這麼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不管了,馬丁老爺子和他,誰拿最佳導演我都覺得行,都是優秀的導演......
那最佳女主會是誰啊?
海倫-米倫吧,她演得《女王》可太有氣勢了。
凱特-溫絲萊特也不錯,《身爲人母》雖然劇情很無聊,但她演得很好,我覺得也有希望,剩下兩位比起來還是差了些。
......
觀衆聊觀衆的,媒體聊媒體的。
比起羣衆的胡亂猜想或者各憑心意頒獎,媒體的報道顯然極有消息來源。
比如國家評論協會獎的最佳影片鍾情《硫磺島家書》、廣播影評人協會獎頒給了《無間道風雲》,舊金山協會卻青睞《老無所依》......
再加上其他各路人馬紛紛表露傾向,且都是能對奧斯卡評選起到作用的。
更有甚者,黑人名宿們又抱團跳出來,說今年的奧斯卡排擠黑人,如何如何云云,不給一個說法過不去。
奧斯卡組委會一貫會裝死,當然不理,外面鬧得越大,關注度才越高嗎。
君不見,這麼幾日,有關奧斯卡的討論天天上熱搜。
關鍵是美國觀衆還就愛這個調調,沒點謠言八卦或者黑幕操手,那還是奧斯卡嗎?
大家都習慣了。
什麼最水影后、最水的奧斯卡年,不都是觀衆評出來的?
怎麼評,看奧斯卡評委的騷操作啊。
似是而非的消息越多,這水就被攪得越混,而且有一些還真很有可信度。
像內定奧斯卡導演什麼的,肯定不可能,但內部討論中,確確實實傾向於給一個大獎給馬丁-斯科塞斯,人也不容易,再不帶着一起玩,這不影響團結嗎,人家背後也是聚集了許多資本滴。
與此同時,利亞姆率領的臨時公關小隊和科波拉家族聯手,積極爭取選票。
他們纔不搞什麼以勢壓人,也不管媒體聲音有多洪亮,反正抓住選票纔是王道。
你看哈維公關奧斯卡,是用媒體公關的嗎?
不,人家只是放對手的黑料,從不過多的自我吹捧,因爲奧斯卡里有一些評委腦子不正常,越是呼聲高的,越是不給,怎麼樣都不給。
美名其曰是支持多樣選擇,審美不能單一。
這個理由強大的誰也不能反駁。
但可能他們想的只是顯得自己獨特一些,頗有種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感覺。
總之,有些人喜歡折騰,那就隨他們的意思唄。
況且,這一次螢火蟲是有備而來,可不會輕易的陪跑了。
面子裡子都給了,規矩也遵守了,還有強力外援、內部幫手,怎麼看都不會空手而歸。
奧斯卡是一門生意,但絕不能是一門獨家生意。
這一點,有識之士還是很多的。
越是瞭解奧斯卡的運轉規則,越是能清楚的感知到這些。
就像是米拉麥克斯最強勢的那幾年,他們都不能壟斷頒獎,因爲組委會也不想看到一個凌駕於奧斯卡之上的推手。
換句話說,有默契的配合可以,反正都是各分好處,但別想着再往上前進,一小步都不行。
直到最後,米拉麥克斯惹得天怒人怨,果斷就被放棄了。
至始至終,有誰想過沒有奧斯卡圈內評委或者猶太裔的幫扶,哈維真的能被冠上“奧斯卡第一公關”?
隱藏在那之下的,是許多人默許的利益鏈。
畢竟,公關是要花錢的,學院也需要經費維持日常的享受或者支出,這都需要有人主動的給他們送鈔票?
怎麼主動,給個示範案例不就好了。
妙啊。